3月27日上午,佛山舉行全市科技創新大會。南都記者從會上獲悉,落戶在佛山的季華實驗室一期已在2019年底完成主體施工,今年8月份將正式投入使用;二期17萬平方米的建築已經完成規劃和招投標,預計上半年開工。
截至目前,季華實驗室,目前已爭取到半導體技術與裝備、機器人及其關鍵技術、高端裝備製造、增材製造微納製造、新材料新器件研究等領域的國家和省各類重大項目7項,總經費達4.06億元,
科研人員規模已達600人。綜合建設效率、獲國家和省重大科研項目的數量及經費均居省實驗室前列。
7項國家、省級重大項目落地
加強核心技術攻關
據了解,季華實驗室以打造國家實驗室為目標,以半導體技術與裝備、機器人及其關鍵技術、高端裝備製造、增材製造微納製造、新材料新器件研究等作為重點研究方向,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爭形成一批產業帶動性強、在國際上並跑領跑的重大創新成果。
目前已爭取到上述領域國家和省各類重大項目7項,其中國家重大科技專項02專項1項,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4項,高層次人才認定項目2項,總經費達4.06億元;為全職落戶佛山的高層次人才團隊設立科研啟動資金,資助46個項目,自主啟動的新型顯示核心裝備、中醫藥重大裝備、先進位造業核心材料應用研究等項目及衍生項目有望在科技部立項。目前實驗室已申請124項發明專利,佔首批四家省實驗室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59.9%。
為應對此次新冠疫情,實驗室向省科技廳申報的「用於環境中冠狀病毒檢測的小型化檢測裝置的研製」項目獲廣東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科技攻關應急專項資金支持;由實驗室聯合廣工大等多個團隊研發的納米纖維靜電紡絲批量生產設備以及醫用口罩納米纖維濾膜,產出的口罩抗菌性能可達99.99%,可有效助力抗擊疫情。
此外,根據企業需求開展項目布局,與本地3家企業籤訂作協議。與廣州聚華共建新型顯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加快國家新一代顯示材料和裝備的替代進程;與全國最大變壓器生產廠家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布局非晶合金帶材設備研製科研項目,有效帶動我市相關產業;與佛山高富中石油燃料瀝青有限責任公司共建省技術中心和國家技術中心,聯合開展科技攻關。
目前,實驗室已孵化成立企業5家,其中佛儀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當年實現合同銷售額1184萬元。與粵科金融集團合作成立廣東季華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一期規模5億元,主要面向實驗室技術成果進行投資,目前已籤約落戶千燈湖創投小鎮。
引進全職院士
打造一支紮根佛山的科研隊伍
目前,季華實驗室初步形成對國內外優秀人才的吸引匯聚效應。去年,全職引進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恆強,實現了佛山全職院士零的突破。在葉恆強院士的推薦和帶動下,4名傑青、3名萬人計劃、1名973首席、1名中科院百人在內的6支高端團隊約50人,已經達成全職進駐實驗室意向。實驗室還引進了外籍院士領銜的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増材製造和精密模具研發團隊,有望實現我國在航空關鍵零部件領域的戰略突破。
目前,實驗室已形成605人的科研人員規模,其中全職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兼職院士11名,千人、傑青、長江學者等領軍人オ32人,正高級職稱98人;已引進18個國內外高端科研團隊,其中2個創新創業團隊、1名青年拔尖人オ入選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人才招聘工作方面,2019年實驗室錄用了雙一流高校應屆博士261位和碩士200位。
實驗室新園區建設如火如茶,日新月異,彰顯了工程建設的「佛山速度」。一期13萬m的建築在2019年底完成主體施工,今年8月份將正式投入使用。二期17萬m的建築已經完成規劃和招投標,預計上半年開工。
採寫:南都記者關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