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華實驗室年底全面動工 朱偉要求引進一批「佛山永久人才」

2020-11-28 佛山在線

佛山日報訊記者倪玉潔 通訊員鄭歲華、陳振浩報導:昨日,季華實驗室舉行建設工作進展情況報告會。市長朱偉要求,實驗室要立足基礎學科研究,邊建設邊搞科研,引進一批「佛山永久人才」。

2017年12月22日,我省啟動建設首批4家廣東省實驗室,季華實驗室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實驗室已經確定工業機器人及其關鍵技術、基於二元光學的先進技術和應用、面向生命科學的高端儀器設備三個先期重點發展方向,並確立了首批9個立項項目,涉及增材製造、智慧機器人及應用、精密儀器與智能裝備以及微電子設備及關鍵零部件四個領域。

「季華實驗室今後要衝國家實驗室,所以要建成一個有中國味道、嶺南風格的實驗室。」朱偉表示,要儘快細化設計,加快基建進度,到年底要全面動工,確保2020年6月投入運營,同時儘快將基礎研發中心建設起來。

朱偉強調,實驗室要立足基礎研究,明確學科專業領域的研究方向,培養自己的看家本領,要邊建設邊搞科研,儘快取得標誌性的科研成果。同時,要根據學科專業布局和項目發展方向,爭取到2020年核心人才能達到2000人左右,尤其是要引進和培養一批高中層次結合、中青結合人才,尤其是「佛山永久人才」。

副市長譚萍主持會議。她表示,各區各部門要全力配合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季華實驗室按照進度要求開展各項工作。

「人才引進是當前第一位的工作。」季華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宋志義介紹,目前,實驗室正與長春光機所、劍橋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院校的人才或團隊進行深入洽談。

中科院長春光機所近10名專家參加會議並為季華實驗室建設建言獻策。帶隊參會的長春光機所所長賈平建議,在人才引進方面要有實實在在屬於季華實驗室的人才,既需要頂尖的人才,也可以適當引進一些畢業三至五年的有能力的博士,同時要重視信息化建設,提高管理效益和水平。

原標題:季華實驗室舉行建設工作進展情況報告會

季華實驗室年底全面動工

編輯|何欣鴻


相關焦點

  • 全力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季華實驗室第一屆理事會第八次會議召開
    季華實驗室第一屆理事會第八次會議現場自2018年5月首批專職運營團隊進入佛山以來,季華實驗室瞄準國家和省內發展需求,主動承接重大科技項目,引進國內外頂尖人才,實現佛山全職引進中科院院士零的突破,不斷刷新「佛山紀錄」。
  • 季華實驗室一期工程9月底建成啟用
    但可不否認,佛山要從製造業大市躍升為製造業強市,仍需補齊創新短板。首期投資55億元打造的季華實驗室,選址佛山高起點規劃建設的創新高地——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核心區域規劃建設,被賦予帶動佛山產業轉型升級的厚望。2018年5月,隨著首批專職運營團隊進駐佛山,季華實驗室開啟了「邊建設、邊研發、邊出成果」的徵程。2018年12月,實驗室一期建設項目動工建設。
  • 季華實驗室一期即將建成啟用!
    以打造一支紮根佛山的科研隊伍、搭建一個國際高端的科研平臺、沉澱一批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帶動一方創新驅動的新興產業為主要任務,身負廣東科技創新重託的季華實驗室,即將迎來新的歷史性時刻。
  • 佛山「頂天立地」建設季華實驗室 預計2020年建成9個實驗室
    原標題:我市提出多措並舉開創科技創新工作新局面「頂天立地」建設季華實驗室貫徹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我市將堅定不移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核心戰略,緊緊圍繞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 季華實驗室創造多項「第一」 啟動14個「頂天立地」項目
    在佛山市、南海區黨委政府支持關注下,去年5月3日季華實驗室首批建設運營團隊進駐,一年來,實驗室建設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利用實驗室技術成果誕生首家企業去年12月28日,季華實驗室基本建設項目取得開工手續,宣告正式動工。在廣東省實驗室中,季華實驗室創下「首個啟動基建施工」的紀錄。
  • 季華實驗室一期建設步入正軌,線上招聘組建人才隊伍
    /佛山日報記者莫璇攝季華實驗室堅持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施工方在建設工地嚴把疫情防控關,每天開工前,工人們都需要進行體溫檢測、資料登記,經過消毒通道才可以進場施工。受到疫情影響,工人到崗情況不樂觀、原材料供應不足等一度是實驗室在復工初期遭遇的主要難題。
  • 佛山季華實驗室高薪招聘30名博士
    佛山日報訊 季華實驗室招博士30人,月薪2萬元以上。根據佛山市和南海區人才引進政策,博士安家補貼不低於35萬元,博士後不低於45萬元。季華實驗室打出的優厚薪酬和福利待遇,吸引眾多高校畢業生圍觀。
  • 季華實驗室一期今年8月投入使用,已爭取到國家和省7項重大項目
    3月27日上午,佛山舉行全市科技創新大會。南都記者從會上獲悉,落戶在佛山的季華實驗室一期已在2019年底完成主體施工,今年8月份將正式投入使用;二期17萬平方米的建築已經完成規劃和招投標,預計上半年開工。
  • 佛山季華實驗室招聘200名博士!
    昨日,記者跟隨「魅力佛山行」全國部分高校師生走訪季華實驗室時獲悉,該實驗室已啟動2020年應屆畢業生招聘工作,招聘全職科研人員,其中博士生200人,碩士生100人。這次招聘對象為2019~2020年應屆畢業生。
  • 季華實驗室舉行博士後開題報告會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江雷院士,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劉星元,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李峰、邰凱平,季華實驗室研究員譚軍和特聘研究員畢海擔任開題評委,季華實驗室副主任陳俊江參加了本次開題報告會。
  • 佛山季華實驗室葉恆強院士獲得中國電子顯微學終身成就獎
    讀創/深圳商報駐佛山記者 段煜第中國科學院院士、佛山季華實驗室葉恆強研究員,近日受邀出席「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並作專題報告。2019年12月,葉恆強院士回到家鄉廣東,加入廣東省重點實驗室—–佛山季華實驗室,在科研領域繼續深耕。
  • 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協會工作站落戶季華實驗室
    12月22日,「科技之家大使、外交官·2020佛山行」活動在季華實驗室開幕。多位前駐外大使和前外交官齊聚佛山,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建設、佛山國際合作與發展建言獻策。
  • 季華實驗室打造佛山首個高端學術期刊
    佛山迎來首個高端學術期刊!由季華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簡稱「長春光機所」)主辦的《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以下簡稱為Light)姊妹刊《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光:先進位造》,以下簡稱LAM)已經獲得ISSN國際標準刊號,並於近日發布創刊號,開始面向全球徵稿。
  • 季華實驗室將於下半年投入使用
    ■首批4家廣東省實驗室之一的季華實驗室一期已完成建築主體封頂,將在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例如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廣東(佛山)研究院,圍繞其建設納米電子產業園,布局在獅山大學城一帶,首期約超1000畝;清華大學佛山華南新材料研究院將圍繞材料的研發,計劃在大瀝建立華南新材料產業園。 基礎建設方面,作為廣東省委、省政府啟動的首批4家廣東省實驗室之一,季華實驗室一期建設已完成建築主體封頂,今年下半年陸續投入使用,二期項目預計2022年6月交付使用。
  • 魯毅調研季華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
    佛山日報訊 記者鄭奕純 通訊員史偉宗報導:昨日下午,市委書記魯毅來到南海區,深入季華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就學習宣傳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行調研。隨後,魯毅來到季華實驗室,詳細了解實驗室建設運營、科研團隊進駐情況,對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和科研項目布局、成果孵化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給予充分肯定。季華實驗室是廣東省委、省政府啟動的首批4家廣東省實驗室之一,選址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南海片區文瀚湖畔,整體佔地1000畝,其中科研用地240畝,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規劃產業化基地760畝。
  • 佛山成立病原微生物研究院,布局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
    根據危險度等級,包括傳染病原的傳染性和危害性,國際上將生物實驗室按照生物安全水平(Biosafetylevel,BSL)分為P1(Protectionlevel1)、P2、P3和P4四個等級。等級越高,防護要求越高。
  • 季華實驗室預計9月底具備入駐條件
    今年6月,在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拔地而起的季華實驗室一期提交驗收,預計9月底具備入駐條件,將迎來800餘名科創人才。作為首批四家廣東省實驗室之一,季華實驗室也是佛山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大創新平臺。
  • 季華實驗室招200個博士,年薪最低26萬+!
    佛山季華實驗室最新招聘信息來了:   超高比功能柔性光電成像技術項目組崗位招聘  (七)人才補貼 ——根據佛山市及南海區人才引進政策,實驗室引進的碩士、博士人才可根據《佛山市新引進博士博士後、進站博士後和新建博士後載體扶持工作實施細則》、《佛山市新引進中初級人才租房補貼工作實施細則》、佛山市南海區人才分類認定暫行辦法及《佛山市南海區人才安居暫行辦法》享受相應安家補貼或租房補貼等人才政策。
  • 廣東省實驗室建設駛入「快車道」
    日前,位於佛山的季華實驗室(先進位造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迎來重大進展:實驗室科研園區一期項目提交驗收,預計下半年即可正式進駐;深圳灣實驗室(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廣東省實驗室)也在前不久公布了最新進展:揭牌成立僅約一年,已組建49支科研團隊,集聚了數十位國內外頂尖科學家參與實驗室建設。
  • 穿越風雨的佛山答卷
    從數字來看,這是一份提振信心的成績單——2020年,佛山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企業增至22家,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8家;徐工集團、海天機械集團、百事公司等世界級企業紛紛落戶,「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應用加速落地;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18.3萬戶,引進大院大所共建創新平臺總數達100家;季華實驗室投入使用,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再增884家;全年為5097家企業發放用電用氣補貼超4.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