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季華實驗室葉恆強院士獲得中國電子顯微學終身成就獎

2020-12-05 讀創

讀創/深圳商報駐佛山記者 段煜第

中國科學院院士、佛山季華實驗室葉恆強研究員,近日受邀出席「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並作專題報告。會間,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為葉恆強院士頒發「中國電子顯微學終身成就獎」,以表彰其在電子顯微學研究領域五十餘年來的辛勤耕耘,以及對中國電鏡事業發展壯大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上圖 朱靜院士為葉恆強院士(左)頒發中國電子顯微學終身成就獎。

「中國電子顯微學終身成就獎」是我國電子顯微學領域最高獎項,葉恆強院士是繼朱靜院士、陳德蕙教授後第三位獲得此項殊榮的專家學者。在頒獎儀式上,葉恆強院士首先感謝學會的認可,並坦言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是與自己一路走來的研究學者們共同努力的結晶,他將繼續盡其所長,助力中國電鏡事業煥發新的生機。

上圖 葉恆強院士作「走進電子顯微學」專題報告

會上,葉恆強院士以「走進電子顯微學」為題,回顧了自己與電子顯微學的故事,分享了不同階段的科研歷程與感悟。葉恆強院士1964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物理專業,隨後到中科院金屬所攻讀研究生,師從郭可信先生,由此結緣電子顯微學。1984年,作為我國最早從事固體原子相研究的科學家之一,與國外同時獨立地發現晶體塊體中傳統晶體學不允許的五次對稱性,發現並研究了二十面體對稱、八次對稱等準晶相,為我國在準晶實驗研究居於國際前列作出了突出貢獻。1990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曾擔任國家973計劃專家顧問組專家,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三項、攀登計劃預選項目一項、973計劃材料領域項目一項。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院部級科技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出版著作6部、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400餘篇。

2019年12月,葉恆強院士回到家鄉廣東,加入廣東省重點實驗室—–佛山季華實驗室,在科研領域繼續深耕。佛山季華實驗室將以葉恆強院士為核心,集聚材料分析測試領域高端人才,組建高水平科研團隊,建設材料分析測試中心,打造材料微觀結構表徵、力學性能測試、使役行為分析等全面的先進材料檢測平臺,為實驗室的增材製造、微納製造、半導體技術與裝備等方向相關的先進材料應用研究提供支撐,力爭建成華南地區乃至全國材料科學和先進位造關鍵材料與器件特性檢測分析的一流平臺。

佛山晉朝時名「季華鄉」,「季華」一詞至今已存續沿用超過1500年。以「季華」這一名稱命名實驗室,既體現了佛山歷史人文底蘊,也體現了薪火相傳、在新時代傳承出新、以先進位造引領謀劃高質量發展的願景,為千年傳承賦予新意義。佛山季華實驗室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三山新城,即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內,是首批4家廣東省實驗室之一,規劃建設總面積近1000畝。2018年4月24日,先進位造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被正式命名為佛山季華實驗室。平臺目標以國家實驗室為目標,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國際高端的戰略科技創新平臺。季華實驗室將規劃建成9個實驗室,包括:增材製造實驗室、機器人與先進控制實驗室、生物製造實驗室、全光製造實驗室、精密儀器與智能裝備實驗室、先進設計與協同實驗室等。實驗室還將建設全國產微電子裝備實驗平臺、新興光學元器件加工平臺、智能化製鞋製衣生產線、智能化建材生產線等相關裝備。

為舉全市之力支持佛山季華實驗室建設,2018年~2022年,佛山市、南海區兩級財政每年共投入不少於10億元、共計55億元用於實驗室建設發展;2022年~2031年,在實驗室成熟階段,調動包括社會資金在內不少於100億元支持科研成果產業化。佛山季華實驗室將建設成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圍繞國家和廣東省重大需求,集聚、整合國內外優勢創新資源,打造先進位造科學與技術領域國內一流、國際高端的戰略科技創新平臺。

先進位造是製造業中創新最活躍、成果最豐富的領域,也是價值鏈上高利潤、高附加值的領域。而佛山製造業基礎紮實,具有發展先進位造技術的良好產業基礎。近兩年來,佛山正在加速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對先進位造領域的科技創新需求日益強烈。早在2017年,佛山在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方面屢創紀錄,全年新增省級工程中心233家、累計達628家,省級工程中心新增數和總數均居全省第二。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大型工業企業實現全覆蓋、建有研發機構的企業數量居全省第一。

相關焦點

  • 佛山首位全職院士葉恆強獲中國電子顯微學終身成就獎
    珠江時報訊(記者/李年智通訊員/宋詞)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季華實驗室葉恆強研究員受邀出席「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並作專題報告。會間,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為葉恆強院士頒發「中國電子顯微學終身成就獎」,以表彰其在電子顯微學研究領域五十餘年來的辛勤耕耘,以及對中國電子顯微鏡研究事業發展壯大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 季華實驗室一期即將建成啟用!
    2019年12月,季華實驗室牽手葉恆強院士,實現了佛山全職引進中國科學院院士零的突破。今年4月底,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恆強獲發優粵佛山卡A卡,正式落戶佛山。兩年時間裡,季華實驗室共引進20餘個海內外高端團隊,目前人員規模700餘人,形成了全職院士1名、兼職院士11名、領軍人才32名、正高級職稱120人的結構合理的專業人才梯隊。
  • 四十春秋盡芳華,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圓滿結束_資訊中心...
    全體參會代表合影大會開幕式由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理事長韓曉東主持,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會主席張澤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姚駿恩分别致辭。部分分會場報告人風採此外,本次大會為葉恆強院士頒發了中國電子顯微學終身成就獎,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成立40周年之際,適逢葉恆強院士80華誕,會間也特別設置學會賀葉恆強先生80華誕環節。
  • 季華實驗室一期工程9月底建成啟用
    但可不否認,佛山要從製造業大市躍升為製造業強市,仍需補齊創新短板。首期投資55億元打造的季華實驗室,選址佛山高起點規劃建設的創新高地——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核心區域規劃建設,被賦予帶動佛山產業轉型升級的厚望。2018年5月,隨著首批專職運營團隊進駐佛山,季華實驗室開啟了「邊建設、邊研發、邊出成果」的徵程。2018年12月,實驗室一期建設項目動工建設。
  • 全力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季華實驗室第一屆理事會第八次會議召開
    季華實驗室第一屆理事會第八次會議現場自2018年5月首批專職運營團隊進入佛山以來,季華實驗室瞄準國家和省內發展需求,主動承接重大科技項目,引進國內外頂尖人才,實現佛山全職引進中科院院士零的突破,不斷刷新「佛山紀錄」。
  • 佛山「頂天立地」建設季華實驗室 預計2020年建成9個實驗室
    大會透露,先進位造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被正式命名為季華實驗室,未來五年將投入55億元,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國際高端的戰略科技創新平臺。季華實驗室預計2020年建成9個實驗室先進位造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是首批4家廣東省實驗室之一,落戶在古稱「季華鄉」的佛山市。
  • 季華實驗室打造佛山首個高端學術期刊
    由季華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簡稱「長春光機所」)主辦的《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以下簡稱為Light)姊妹刊《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光:先進位造》,以下簡稱LAM)已經獲得ISSN國際標準刊號,並於近日發布創刊號,開始面向全球徵稿。
  • 佛山季華實驗室高薪招聘30名博士
    佛山日報訊 季華實驗室招博士30人,月薪2萬元以上。根據佛山市和南海區人才引進政策,博士安家補貼不低於35萬元,博士後不低於45萬元。季華實驗室打出的優厚薪酬和福利待遇,吸引眾多高校畢業生圍觀。
  • 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榮膺「中國化學會電分析化學終身成就獎」
    "電分析化學終身成就獎"由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委員會設立,旨在表彰為中國電分析化學的科技創新和學科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電分析化學工作者。由本領域專家提名,不定期評選,在每三年一次的全國電分析化學學術會議上公布和表彰。
  • 季華實驗室年底全面動工 朱偉要求引進一批「佛山永久人才」
    佛山日報訊記者倪玉潔 通訊員鄭歲華、陳振浩報導:昨日,季華實驗室舉行建設工作進展情況報告會。市長朱偉要求,實驗室要立足基礎學科研究,邊建設邊搞科研,引進一批「佛山永久人才」。2017年12月22日,我省啟動建設首批4家廣東省實驗室,季華實驗室就是其中之一。
  • 季華實驗室舉行博士後開題報告會
    近日,佛山市季華實驗室博士後開題報告會在實驗室C區802會議室順利進行,會議由人力資源處處長寧宇主持。本次會議特別邀請了佛山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佛山市博士後工作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張東航,科長屈天寶,南海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賴碧儀,科長李昶文,副科長李家強蒞臨指導。
  • 德清籍中國科學院院士鍾萬勰獲得終身成就獎
    昨天,以「數字仿真,鑄造工業之魂」為主題的第16屆中國CAE工程分析技術年會暨第2屆中國數字仿真論壇在德清國際展覽中心隆重開幕,500餘位來自兩院以及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工礦企業的學界泰鬥、業界精英參加。
  • 佛山季華實驗室招聘200名博士!
    昨日,記者跟隨「魅力佛山行」全國部分高校師生走訪季華實驗室時獲悉,該實驗室已啟動2020年應屆畢業生招聘工作,招聘全職科研人員,其中博士生200人,碩士生100人。這次招聘對象為2019~2020年應屆畢業生。
  • 傅恆志院士獲「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 感言「既光榮又慚愧」
    西工大新聞網11月4日電(記者 王凡華 攝影報導)11月3日,第三屆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中國鑄造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在濟南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傅恆志和瀋陽鑄造研究所總工程師謝明師獲「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這是我國鑄造界的最高榮譽。迄今,西工大已有周堯和、傅恆志兩人獲得該項榮譽。
  • 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協會工作站落戶季華實驗室
    12月22日,「科技之家大使、外交官·2020佛山行」活動在季華實驗室開幕。多位前駐外大使和前外交官齊聚佛山,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建設、佛山國際合作與發展建言獻策。
  • 季華實驗室預計9月底具備入駐條件
    今年6月,在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拔地而起的季華實驗室一期提交驗收,預計9月底具備入駐條件,將迎來800餘名科創人才。作為首批四家廣東省實驗室之一,季華實驗室也是佛山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大創新平臺。
  • 季華實驗室創造多項「第一」 啟動14個「頂天立地」項目
    沿魁奇路東延線一路馳往廣州南站,將經過南海三山新城,這個片區是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的「南海主戰場」,也是廣東省委、省政府啟動的首批4家廣東省實驗室之一的季華實驗室所在地。自籌建以來,佛山市委、市政府就對季華實驗室寄予厚望。
  • 張彌曼院士榮獲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
    頒獎典禮的壓軸戲,是由古脊椎動物學會新任主席頒發古脊椎動物學會的最高榮譽獎項: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Romer—Simpson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該獎今年的得主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彌曼。
  • 共傳中國佳釀,遠航酒業與季華實驗室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籤約儀式透露,雙方合作包括摘酒、酒液懸浮物智能檢測、產線升級、酒類膠體化研究等8個方面,將結合季華實驗室的創新平臺優勢及遠航酒業的生產實踐經驗,共同開發基於拉曼光譜分析技術的智能裝備,並利用原子力掃描電鏡等先進裝備,探索影響膠體形成的因素及其對酒類感官的影響、開發消費者大數據分析集成系統等,提高酒的生產工藝和產品品質。
  • 楊振寧終身成就獎怎麼回事?楊振寧個人資料為什麼能獲得終身成就獎
    典禮上,今年的重磅獎項「求是終身成就獎」授予楊振寧,獎金三百萬元人民幣。在基金會此前歷史上,「求是終身成就獎」得主僅有一位,即基金會元老顧問、「兩彈一星」元勳周光召先生。楊振寧坐在領獎臺上的靠椅上,沒有細數自己的過往成就,而是借自己「最佩服的一首詩」-——《借放翁句告兒孫》,囑託青年後輩重視祖國科技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