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首位全職院士葉恆強獲中國電子顯微學終身成就獎

2020-12-05 珠江時報

珠江時報訊(記者/李年智通訊員/宋詞)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季華實驗室葉恆強研究員受邀出席「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並作專題報告。會間,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為葉恆強院士頒發「中國電子顯微學終身成就獎」,以表彰其在電子顯微學研究領域五十餘年來的辛勤耕耘,以及對中國電子顯微鏡研究事業發展壯大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葉恆強院士是佛山季華實驗室引進的首位全職院士,也是佛山市引進的首位全職院士。

「中國電子顯微學終身成就獎」是我國電子顯微學領域最高獎項,葉恆強院士是第三位獲得此殊榮的專家學者。在頒獎儀式上,葉恆強院士表示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是與自己一路走來的研究學者們共同努力的結晶,他將繼續竭盡所能,助力中國電子顯微鏡研究事業發展。

會上,葉恆強院士以「走進電子顯微學」為題,回顧了自己與電子顯微學的故事,分享了不同階段的科研歷程與感悟。葉恆強院士1964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物理專業,隨後到中科院金屬所攻讀研究生,師從郭可信先生,由此結緣電子顯微學。曾擔任國家973計劃專家顧問組專家,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三項、攀登計劃預選項目一項、973計劃材料領域項目一項。

2019年12月,葉恆強院士加入佛山季華實驗室。季華實驗室將以葉恆強院士為核心,集聚材料分析測試領域高端人才,組建高水平科研團隊,建設材料分析測試中心,打造材料微觀結構表徵、力學性能測試、使役行為分析等全面的先進材料檢測平臺,為實驗室的增材製造、微納製造、半導體技術與裝備等方向相關的先進材料應用研究提供支撐,力爭建成華南地區乃至全國材料科學和先進位造關鍵材料與器件特性檢測分析的一流平臺。

相關焦點

  • 佛山季華實驗室葉恆強院士獲得中國電子顯微學終身成就獎
    讀創/深圳商報駐佛山記者 段煜第中國科學院院士、佛山季華實驗室葉恆強研究員,近日受邀出席「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並作專題報告。會間,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為葉恆強院士頒發「中國電子顯微學終身成就獎」,以表彰其在電子顯微學研究領域五十餘年來的辛勤耕耘,以及對中國電鏡事業發展壯大所作出的卓越貢獻。上圖 朱靜院士為葉恆強院士(左)頒發中國電子顯微學終身成就獎。
  • 四十春秋盡芳華,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圓滿結束_資訊中心...
    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儀器信息網聯合報導:2020年11月22-24日,由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主辦的「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在成都市新希望高新皇冠假日酒店成功舉辦。來自高校院所、企事業單位等電子顯微鏡學領域專家學者千餘人出席了本次年會。
  • 葉恆強:走進材料科學「亞埃」世界—新聞—科學網
    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進入越來越小的微觀世界至關重要。 近年來,中國科學家沉浸在材料科學的微觀世界中,取得了多項突破性成果。 譬如,利用象差校正顯微鏡,可以從亞埃尺度看清物質中原子的排列,深入了解材料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聯性。從納米尺度製備抗癌藥物,能夠促進藥物溶解、改善吸收、提高靶向性從而提高有效性,為癌症治療帶來福音。
  • 傅恆志院士獲「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 感言「既光榮又慚愧」
    西工大新聞網11月4日電(記者 王凡華 攝影報導)11月3日,第三屆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中國鑄造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在濟南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傅恆志和瀋陽鑄造研究所總工程師謝明師獲「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這是我國鑄造界的最高榮譽。迄今,西工大已有周堯和、傅恆志兩人獲得該項榮譽。
  • DENSsolutions原位新技術亮相2020年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_資訊中心...
    為慶祝中國電鏡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本屆年會的主題是「顯微學激發新希望」,本屆年會設立了顯微學理論、技術與儀器發展,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功能材料的微結構表徵,結構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變與擴散,先進顯微分析技術在工業材料中的應用,掃描探針顯微學分會場(STM/AFM等),掃描電子顯微學(EBSD),低溫電子顯微學表徵分會場,生命科學顯微成像技術研究分會場,中國電子顯微鏡運行管理開放共享實驗平臺分會場等十個分會場
  • 首位進入太空的華人王贛駿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首位進入太空的華人王贛駿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9/14)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 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榮膺「中國化學會電分析化學終身成就獎」
    "電分析化學終身成就獎"由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委員會設立,旨在表彰為中國電分析化學的科技創新和學科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電分析化學工作者。由本領域專家提名,不定期評選,在每三年一次的全國電分析化學學術會議上公布和表彰。
  • 沈昌祥魏道政獲中國計算機學會終身成就獎,梅宏任理事長
    沈昌祥魏道政獲中國計算機學會終身成就獎,梅宏任理事長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20-01-12 17:33 來源:澎湃新聞
  • 首位登太空華人王贛駿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首位登太空華人王贛駿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時間: 2012-03-31   來源: 科學網   作者: 海嶼 王贛駿從太空回來,在愛德華空軍基地登陸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華人、也是第一位在太空從事自己設計的科學實驗的科學家、美國範德堡大學教授王贛駿,近日榮獲「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1-2012」最受矚目獎項「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 張彌曼院士榮獲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
    她榮獲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乃實至名歸。這對中國古生物學來說非常重要。」20多位來自中科院、自然博物館及高校的中青年科學家與年輕學子親歷了這一盛況,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和鞭策。頒獎典禮的壓軸戲,是由古脊椎動物學會新任主席頒發古脊椎動物學會的最高榮譽獎項: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Romer—Simpson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該獎今年的得主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彌曼。  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是以兩位已故哈佛大學教授的姓氏冠名的;羅美爾(Alfred S.
  • 張彌曼院士榮獲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新聞—科學網
    張彌曼院士榮獲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 金秋十月末,來自世界各地的近
  •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通知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將於11月21-25日(21日報到,25日離會)在成都市新希望高新皇冠假日酒店召開。為慶祝中國電鏡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本屆年會的主題是「顯微學激發新希望」。
  • 5年引進了5名全職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徐祖信全職加盟南京大學
    「TOP小編」統計來看,這是自2016年引進許志琴院士和陳顒院士、2018年引進沈樹忠院士、2019年引進楊經綏院士後,南京大學在5年內引進的第5位全職院士。與此同時,這也是南京大學連續第三年引進的全職院士,這一連續引進院士的數據在「華五高校」中位列第一,無校可撼動。
  • 成龍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是華人影星首次榮獲此獎項 成龍電影全集!
    成龍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是華人影星首次榮獲此獎項 成龍電影全集!成龍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北京時間9月2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理事會8月30日晚投票選出了本屆奧斯卡4位終身成就榮譽獎得主,華人巨星成龍榜上有名,而這也是他首次獲得奧斯卡獎!而這也是華人影星首次榮獲此獎項。和他一同獲獎的還有資深電影剪輯師安娜-寇茨(Anne V.
  • 楊振寧獲終身成就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獲頒「求是終身成就獎」,成為第二位獲此獎項的科學家。在求是科技基金會創立25周年之際,今年的「求是終身成就獎」授予97歲的楊振寧。此前僅有「兩彈一星」元勳周光召獲此獎項。楊振寧表示,他還記得1993年在查懋聲先生的家中與陳省身等幾位科學家商量設立這一獎項的情形。他參加過歷次求是獎的頒獎,對1996年屠呦呦獲獎、2011年張首晟獲獎印象深刻。
  • 施一公領取愛明諾夫獎 成首位獲獎中國學者
    施一公教授成為愛明諾夫獎自1979年設立35年以來的第46位得主,同時也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 施一公領取愛明諾夫獎 成首位獲該獎中國學者 古色古香的斯德歌爾摩音樂廳,伴隨著悠揚的音樂,瑞典皇家科學院院院長Barbara Cannon女士宣布頒獎儀式開始。
  • 德清籍中國科學院院士鍾萬勰獲得終身成就獎
    昨天,以「數字仿真,鑄造工業之魂」為主題的第16屆中國CAE工程分析技術年會暨第2屆中國數字仿真論壇在德清國際展覽中心隆重開幕,500餘位來自兩院以及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工礦企業的學界泰鬥、業界精英參加。
  •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放棄哈佛終身教授,全職回北大任教
    他擁有四頂院士桂冠,是生物物理化學基礎科學研究的國際領軍人物;推動了無標記光學成像技術和新型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也是單分子酶學的創始人以及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的奠基人之一,開拓了相干拉曼散射顯微成像技術和單細胞基因組學,並且成為了首位獲得美國生物醫學最高類獎項——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的華人
  • 張春霆院士榮獲首屆中國生物信息學終身成就獎 天津大學生物信息中心網站連續運行二十年
    9月27日,在上海開幕的第九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上,中國生物信息學學會(籌)授予張春霆院士首屆中國生物信息學終身成就獎,以表彰他所取得的重要學術成就和為我國生物信息學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
  • 數學家丘成桐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
    丘成桐教授獲阿爾伯塔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中國僑網3月28日電 3月28日,華人數學家丘成桐院士因在世界數學、物理學等諸多科學研究中作出的卓越貢獻,以及對中國數學研究發展的推動與付出,由華人盛典組委會公布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18-2019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