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十億尚寒窮……神州經技飛騰日,家祭毋忘告乃翁。」9月21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在「2019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念起著名愛國實業家査濟民先生的詩歌《借放翁句告兒孫》,「我想今天在坐的每一個年紀比較大的人都會特別欣賞這首詩。」
當晚,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主辦、清華大學承辦的「2019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在清華大學舉行。典禮上,今年的重磅獎項「求是終身成就獎」授予楊振寧,獎金三百萬元人民幣。在基金會此前歷史上,「求是終身成就獎」得主僅有一位,即基金會元老顧問、「兩彈一星」元勳周光召先生。
楊振寧坐在領獎臺上的靠椅上,沒有細數自己的過往成就,而是借自己「最佩服的一首詩」-——《借放翁句告兒孫》,囑託青年後輩重視祖國科技事業發展。
在終身成就獎之外,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顏寧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研究員也收穫2019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獎金各一百萬元人民幣。
「很激動見到楊振寧先生,你是我們的『愛豆』(偶像)。我可能畢生也無法達到您的高度,但從您可以看到華人可以到達怎樣的高度,這對我也是一種激勵。」「清華學術女神」顏寧走上領獎臺先行向楊振寧致敬。她還表示,「求是傑出科學家獎」是自己至今獲得的最高認可。
顏寧感謝清華母校,感謝父母無條件的支持,感謝自己的團隊和學生,並希望未來領獎臺上可以看到更多女性身影。
據現場介紹,結構生物學家顏寧教授主要致力於跨膜運輸蛋白的結構與機理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和鈣離子通道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理與病理意義跨膜蛋白的原子解析度結構,為理解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及藥物開發提供了分子基礎。
邵峰則是我國「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從病原細菌和宿主相互作用機理研究出發,在致病菌毒力機制以及抗細菌天然免疫方向均取得系列重要原創性發現。這些發現為敗血症藥物和細菌疫苗的研發提供了新的途徑;其中有關Gasdermin家族膜打孔蛋白的鑑定和機制的闡述也重新定義並大大拓寬了細胞焦亡的概念,進而開闢了炎症和免疫研究的新方向。
上述獎項外,今年「求是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授予流感等重要病原致病機制與防控團隊,獎金共一百萬元人民幣。流感等重要病原致病機制與防控團隊長期從事傳染病病原學、流行病學與免疫學等領域研究,針對病原跨種傳播機制,特別是在病原與宿主的相互作用、免疫細胞與感染細胞的相互識別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性和創新性工作。
2019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分別授予北京大學郭帥,南方科技大學李貴新,清華大學劉竹、彭敏、王朝,上海交通大學盧策吾,西湖大學石航,中山大學蘇士成,南京大學王肖沐、袁洪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姚星燦,浙江大學周青12位青年科學家。
澎湃新聞解到,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由著名愛國實業家査濟民先生於1994年創立,旨在通過獎助在科技領域上有成就的中國學者,推動國家的科技研究工作。現任顧問包括楊振寧、周光召、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孫家棟等一眾科技領域佼佼者。
數據顯示,1994至2019年共有358位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及工程信息等科技領域中有傑出成就的中國科學家獲得基金會獎勵。其中「求是終身成就獎」2位,「傑出科學家獎」31位、「傑出青年學者獎」192位、 「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 133位(涉及16個重大科研項目,如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塔裡木盆地沙漠治理、鐵基超導、神舟飛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