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2020年上海人類學學會學術年會在上海自然博物館舉行,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鄭連斌教授作為2020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出席會議。我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鍾英華,研究生院、生命科學學院相關負責同志以及鄭連斌教授團隊成員參加會議。上海人類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李輝教授主持年會,上海市社會聯合會召集人李瑋琦致辭。
開幕式上,上海人類學學會會長張海國宣布,天津師範大學鄭連斌教授榮獲2020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金力和張海國共同為鄭連斌教授頒發人類學終身成就獎證書,復旦大學王久存教授向鄭連斌教授頒發「金琮獎」獎盃,並舉行獲獎人紀念浮雕揭幕儀式。復旦大學江灣校區「人類學終身成就獎」紀念牆上將永久鐫刻鄭連斌教授的紀念浮雕。會後,鄭連斌教授作了題為《繪製中國人的體質表型地圖》的主旨演講。
鄭連斌教授致力於體質人類學研究四十餘年,即使在傳統體質人類學研究冷落、蕭條的狀態下也從不放棄,始終堅持在體質人類學研究道路上前行,帶領團隊成員下村寨、爬高山、入森林、越河流,走遍了全國各地,為中國族群的體質調查,繪製中國人的體質地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鍾英華對鄭連斌教授給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鄭連斌教授四十年執著堅守,櫛風沐雨風餐露宿,把課題選在祖國大地上,把調查做在祖國大地上,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偏遠村落,實現了中國各民族體質人類學的完備數據。鄭教授是「破五唯」的典型代表,板凳寧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
團隊成員張興華談到,鄭教授體質人類學工作的歷程,讓後輩了解前輩體質人類學工作的艱辛。因為鄭教授的工作,很多民族有了第一份完整的人體數據。他帶領其他人類學工作者記錄的第一份完整的、詳細的當代中國人體質數據,將成為千百年後寶貴的歷史文獻,意義重大。
「人類學終身成就獎」又稱「金琮獎」,於2010年首次頒發,每年頒發一次。該獎項獲得者為國內和國際人類學界有學術造詣、知識淵博、德高望重,在專業領域作出重大貢獻並具有持久影響力,研究成果具有創新性、時代性標誌和歷史性建樹,對人類學的發展起到引領作用,年齡在65歲(含65歲)以上的人類學工作者。
來源:天津師範大學
版權說明:本文內容來源於天津師範大學。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分享為公益,未用於營利,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