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師大鄭連斌教授榮獲2020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

2021-01-21 教育看濰坊

11月29日,2020年上海人類學學會學術年會在上海自然博物館舉行,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鄭連斌教授作為2020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出席會議。我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鍾英華,研究生院、生命科學學院相關負責同志以及鄭連斌教授團隊成員參加會議。上海人類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李輝教授主持年會,上海市社會聯合會召集人李瑋琦致辭。

開幕式上,上海人類學學會會長張海國宣布,天津師範大學鄭連斌教授榮獲2020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金力和張海國共同為鄭連斌教授頒發人類學終身成就獎證書,復旦大學王久存教授向鄭連斌教授頒發「金琮獎」獎盃,並舉行獲獎人紀念浮雕揭幕儀式。復旦大學江灣校區「人類學終身成就獎」紀念牆上將永久鐫刻鄭連斌教授的紀念浮雕。會後,鄭連斌教授作了題為《繪製中國人的體質表型地圖》的主旨演講。

鄭連斌教授致力於體質人類學研究四十餘年,即使在傳統體質人類學研究冷落、蕭條的狀態下也從不放棄,始終堅持在體質人類學研究道路上前行,帶領團隊成員下村寨、爬高山、入森林、越河流,走遍了全國各地,為中國族群的體質調查,繪製中國人的體質地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鍾英華對鄭連斌教授給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鄭連斌教授四十年執著堅守,櫛風沐雨風餐露宿,把課題選在祖國大地上,把調查做在祖國大地上,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偏遠村落,實現了中國各民族體質人類學的完備數據。鄭教授是「破五唯」的典型代表,板凳寧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

團隊成員張興華談到,鄭教授體質人類學工作的歷程,讓後輩了解前輩體質人類學工作的艱辛。因為鄭教授的工作,很多民族有了第一份完整的人體數據。他帶領其他人類學工作者記錄的第一份完整的、詳細的當代中國人體質數據,將成為千百年後寶貴的歷史文獻,意義重大。

「人類學終身成就獎」又稱「金琮獎」,於2010年首次頒發,每年頒發一次。該獎項獲得者為國內和國際人類學界有學術造詣、知識淵博、德高望重,在專業領域作出重大貢獻並具有持久影響力,研究成果具有創新性、時代性標誌和歷史性建樹,對人類學的發展起到引領作用,年齡在65歲(含65歲)以上的人類學工作者。

來源:天津師範大學

版權說明:本文內容來源於天津師範大學。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分享為公益,未用於營利,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相關焦點

  • 40年初心未改 測繪中國人體質表型「地圖」 ── 記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鄭連斌教授
    在近日舉行的2020年上海人類學學會學術年會上,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鄭連斌教授榮獲2020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使天津師範大學成為我國體質人類學宏觀研究的「重鎮」。  40多年來,鄭連斌從事中華民族體質人類學研究田野調查的行程超過30萬公裡。「因為鄭老師的工作,很多民族終於有了第一份完整的人體數據。」鄭連斌團隊成員、師大生命科學學院教師張興華說。
  • 鄭連斌:繪製中國人的體質地圖
    2020年年底的這段時光,對於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鄭連斌來說頗不尋常。在剛剛度過了72歲生日後,他在上海人類學學會學術年會上榮獲了2020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又稱「金琮獎」)。作為這一殊榮的獲得者,鄭連斌的紀念浮雕將被永久鐫刻在復旦大學江灣校區「人類學終身成就獎」紀念牆上。不過,更令鄭連斌欣喜的是,在度過了因疫情而蟄伏的大半年後,他終於帶領團隊又一次出發,到湖南麻陽採集了湘西苗族的體質數據。
  • 天津七旬教授30多年田野調查繪製中華民族體質「地圖」
    鄭連斌帶領團隊在工作中。天津師範大學供圖詩的作者是鄭連斌,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他回憶,那是1983年的一天,已經畢業留校工作的鄭連斌「泡」在圖書館裡看書,當他隨意翻到一本名為《中國八個民族體質測量》的書時,眼前一亮。這本復旦大學和上海博物館專家們在雲南及周邊地區做了8個民族的體質測量後寫的小冊子讓他開始思索。「這項工作我也能做。」鄭連斌隨即聯繫復旦大學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夏元敏教授,開啟了民族體質人類學研究的科研「長徵」。
  • 40年測繪中國人體質表型「地圖」?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主持人:在日前舉行的2020年上海人類學學會學術年會上,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鄭連斌榮獲2020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鄭連斌今年72歲,從事體質人類學研究近40年,他的團隊在國內率先完成了漢族、蒙古族等39個族群的體質研究,獲得了超過6萬人的400多萬個有效體質數據,建立了全國最大的民族體質人類學資料庫,他用一個個腳印把論文寫在了祖國大地上。來聽記者趙徵的報導。不同民族的人,人體數據有什麼區別?鄭連斌最清楚。
  • 張彌曼院士榮獲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
    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是以兩位已故哈佛大學教授的姓氏冠名的;羅美爾(Alfred S.  宴會結束後,堪薩斯大學榮退教授、2014年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得主舒爾茨興奮地指出:「我與彌曼1965年相識於斯德哥爾摩,而且是師出同門,她是我最敬重的同事。
  • 張彌曼院士榮獲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新聞—科學網
    張彌曼院士榮獲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 金秋十月末,來自世界各地的近
  • 畢生繪製中華民族「體質地圖」,「鄉野教授」一路尋到雪山盡頭
    他就是鄭連斌,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我國頂尖的體質人類學研究專家。  有人這樣評價他的工作——「從來沒有中國人的體質數據能夠被這樣全面地記錄下來。在鄭連斌和他團隊的堅守下,中國最大的民族體質人類學資料庫得以建成,一幅詳盡的『民族體質地圖』得以呈現在世人面前。」
  • 畢生繪製中華民族「體質地圖」「鄉野教授」一路尋到雪山盡頭
    他就是鄭連斌,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我國頂尖的體質人類學研究專家。  有人這樣評價他的工作——「從來沒有中國人的體質數據能夠被這樣全面地記錄下來。在鄭連斌和他團隊的堅守下,中國最大的民族體質人類學資料庫得以建成,一幅詳盡的『民族體質地圖』得以呈現在世人面前。」
  • 天大教授戴建生獲美國ASME機構學與機器人學終身成就獎
    天大教授戴建生獲美國ASME機構學與機器人學終身成就獎 2015-08-17 23:28:3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天津8月17日電 (記者 張道正)天津大學17日透露,近日,在美國波士頓召開的第39屆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機構學與機器人學大會上,天津大學機械學院教授戴建生因其在變胞機構研究中取得的突出成果,被授予2015年ASME機構學與機器人學終身成就獎
  • 成龍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是華人影星首次榮獲此獎項 成龍電影全集!
    成龍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是華人影星首次榮獲此獎項 成龍電影全集!成龍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北京時間9月2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理事會8月30日晚投票選出了本屆奧斯卡4位終身成就榮譽獎得主,華人巨星成龍榜上有名,而這也是他首次獲得奧斯卡獎!而這也是華人影星首次榮獲此獎項。和他一同獲獎的還有資深電影剪輯師安娜-寇茨(Anne V.
  • 張春霆院士榮獲首屆中國生物信息學終身成就獎 天津大學生物信息中心網站連續運行二十年
    9月27日,在上海開幕的第九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上,中國生物信息學學會(籌)授予張春霆院士首屆中國生物信息學終身成就獎,以表彰他所取得的重要學術成就和為我國生物信息學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
  • 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榮膺「中國化學會電分析化學終身成就獎」
    "電分析化學終身成就獎"由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委員會設立,旨在表彰為中國電分析化學的科技創新和學科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電分析化學工作者。由本領域專家提名,不定期評選,在每三年一次的全國電分析化學學術會議上公布和表彰。
  • 天津醫科大學姚智教授榮獲中國免疫學會傑出學者獎
    會上,天津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微環境與疾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姚智教授被授予「傑出學者獎」。    來自全國各地、港、澳、臺和海外的4000餘名代表參加本次大會,盛況空前。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德國及中國的免疫學會理事長先後致辭,10餘名美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法國醫學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 華人科學家王贛駿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華人科學家王贛駿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華人、也是第一位在太空從事自己設計的科學實驗的科學家、美國範德堡大學教授王贛駿,近日榮獲「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1-2012」最受矚目獎項「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此前,獲得該獎項的有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科學巨人錢學森和當代文豪、武俠巨匠金庸等。
  • 首位登太空華人王贛駿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首位登太空華人王贛駿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時間: 2012-03-31   來源: 科學網   作者: 海嶼 王贛駿從太空回來,在愛德華空軍基地登陸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華人、也是第一位在太空從事自己設計的科學實驗的科學家、美國範德堡大學教授王贛駿
  • 三位臺前幕後資深影人榮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雖然頒獎季並無明確的起訖日期,但約定成俗可以12月初金球獎提名揭曉為開端,以來年2月的奧斯卡頒獎禮為終結。今年的話,第76屆金球獎的提名揭曉日期為12月6日,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定於2019年2月24日舉辦,頒獎季為期約兩個半月。在此之前,最受關注的獎項莫過於是率先頒發的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 清華大學雒建斌、施一公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
    新聞發布會現場 供圖 中科院機械工程學院教授雒建斌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中的技術科學獎,獲獎項目是《摩擦中微粒作用機制及超滑機理》。雒建斌教授雒建斌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摩擦學專家,現任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名譽院長;兼任國際摩擦學理事會執委,全球工學院長委員會(
  • 楊振寧終身成就獎怎麼回事?楊振寧個人資料為什麼能獲得終身成就獎
    典禮上,今年的重磅獎項「求是終身成就獎」授予楊振寧,獎金三百萬元人民幣。在基金會此前歷史上,「求是終身成就獎」得主僅有一位,即基金會元老顧問、「兩彈一星」元勳周光召先生。楊振寧坐在領獎臺上的靠椅上,沒有細數自己的過往成就,而是借自己「最佩服的一首詩」-——《借放翁句告兒孫》,囑託青年後輩重視祖國科技事業發展。
  • 楊振寧獲終身成就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獲頒「求是終身成就獎」,成為第二位獲此獎項的科學家。在求是科技基金會創立25周年之際,今年的「求是終身成就獎」授予97歲的楊振寧。此前僅有「兩彈一星」元勳周光召獲此獎項。楊振寧表示,他還記得1993年在查懋聲先生的家中與陳省身等幾位科學家商量設立這一獎項的情形。他參加過歷次求是獎的頒獎,對1996年屠呦呦獲獎、2011年張首晟獲獎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