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參與中科大類腦智能國家工程實驗室 繼續發力智能技術

2020-12-05 中國網科學頻道

5月13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承擔單位牽頭、百度公司作為共建單位之一的「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合肥市政務中心揭牌。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宋國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萬立駿院士,以及楊雄裡院士,封錫盛院士,徐宗本院士,劉明院士等嘉賓出席了揭牌儀式。作為共建單位代表,百度公司副總裁王海峰博士也出席了活動並做主題發言。

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是針對我國腦認知和類腦信息處理能力較為薄弱等問題,建設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創新平臺,支撐開展類腦計算系統、類腦信息處理、多模態感知、自主學習、認知腦模擬、類腦多模態信息處理、腦神經計算、基於神經網絡的類腦機器人、面向類腦智能的核心晶片和作業系統等技術的研發和工程化,提升我國類腦智能領域的認知和研發水平。

2017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了兩個智能方向的國家工程實驗室。其中的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由百度公司牽頭,已於3月2日在百度公司揭牌。此次,另一個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牽頭,百度公司作為首批的重點共建單位參與,表明了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持續發力的決心。這也讓百度在建設人工智慧國家隊的路途上,責任與期待又多了一分。

 

在第一屆理事會議上,類腦智能工程實驗室理事長萬立駿向百度副總裁王海峰博士頒發副理事長聘書

 

揭牌儀式上,百度副總裁王海峰博士做主題發言

百度深耕人工智慧已久,並在該領域持續大量投入,僅僅過去兩年半在研發上的投入就達到兩百億。在吸引了來自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大量精英科學家的同時,百度還建立了深度學習實驗室、大數據實驗室、增強現實實驗室以及矽谷實驗室,構建起了十分完善的人工智慧研發網絡。

隨著人工智慧的全面爆發,百度也與高校共同探究人工智慧前沿技術的發展,打通企業與高校間的壁壘,以各類形式向學術界提出人工智慧領域最真實的問題,與高校學者共同開展研究項目,促進產學雙方以及中國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此番共建過程中,百度公司也將與中科大一起,圍繞人工智慧技術及應用發展的需要,開展相關產業的重要技術標準研究制定,集聚、培養產業急需的技術創新人才。

有實力的科研高校與企業進行合作科研,一直以來都是慣例, 而近年來,中國人工智慧蓬勃發展,大量的技術人才也開始回歸到國內,而高校與企業的合作也變得尤為緊密。百度近年來一直實踐「斯坦福+矽谷」模式,先後與多所國內頂級院校有著深度的技術及人才培養合作,還通過持續的與高校共同探索前沿課題,繼續提升人工智慧等方向的人才儲備和技術水平,共同推動中國人工智慧行業發展。

相關焦點

  • 類腦智能國家實驗室落戶合肥
    其藉助的力量叫:類腦智能。昨天,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合肥揭牌成立,這也是我國類腦智能領域唯一一家國家級工程實驗室。  [類腦智能時代]  1.4億投資撬動千億產業  「去年9月,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國家工程實驗室綜合指南,中科大聯合復旦大學、瀋陽自動化所、中科院微電子所、百度公司申請了國家類腦實驗室;今年1月,在國家發改委批覆的兩個人工智慧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就有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並由中科大牽頭
  • 我國首個類腦智能國家實驗室落戶合肥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新華社報導,我國首個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13日在合肥成立,將借鑑人腦機制攻關人工智慧技術,推進類腦神經晶片、類腦智慧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發展。 據央廣網報導,5月13日上午,「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合肥)類腦智能高峰論壇在合肥舉辦。
  • ...智能學院赴合肥中科大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開展調研
    7月21日,安徽理工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副院長王成軍(主持工作)一行4人利用AI核心師資培訓間隙赴合肥中科大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合肥中科類腦智能技術有限公司開展專業調研、校企產學研合作。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助理湯進教授及中科類腦人工智慧團隊熱情接待了王成軍一行。
  • 搶佔人工智慧先機,中科大布局下一個國家實驗室?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組建實施方案日前正式通過院士專家組論證,標誌著安徽省人工智慧綜合研究平臺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根據規劃,安徽人工智慧研究院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類腦智能、計算智能等領域發力,努力爭創新一代人工智慧國家實驗室和支撐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 中科院自動化所發力類腦智能研究—新聞—科學網
    或許這一天的到來並不會很遙遠。借鑑腦與神經科學研究的成果,將腦信息處理機制融入未來信息與智能系統,讓機器人變得更加智能,這就是中科院自動化所類腦智能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類腦中心)的目標。 4月15日,類腦中心正式在中科院自動化所掛牌成立。這意味著該所長期醞釀的、為發展未來人工智慧與信息技術的類腦智能研究計劃全面啟動。
  • BAT 相繼經發改委批覆,共建 AI 相關國家工程實驗室
    按:近日,國家發改委開始公布國家工程實驗室名單,其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均經發改委批覆,參與共建多個國家工程實驗室。百度今日雷鋒網得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由百度牽頭籌建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除此之外,百度還將作為共建單位共同參與「大數據系統軟體國家工程實驗室」和「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的建設工作。
  • 新氦類腦智能與默沙東強強聯手 類腦智能助力醫藥產業技術升級
    上海新氦類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氦類腦智能"),近日在進博會現場正式與默沙東(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默沙東")籤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深入合作、共同推動類腦智能在醫藥產業領域的發展應用。
  • [匯說天下]中國成立類腦智能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工程實驗室
    [匯說天下]中國成立類腦智能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工程實驗室 中國成立類腦智能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工程實驗室。
  • 科大訊飛承建國內首個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證網訊(記者 任明傑)日前,科技部正式設立第一個人工智慧國家重點實驗室——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一實驗室交由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來承建。  「科大訊飛承擔建設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將藉助更高的平臺和勢能,進一步在全球範圍內整合認知智能領域的源頭核心技術、科技人才和行業數據資源,助力我國在認知智能的技術和產業走在世界前列,為我國成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慧創新中心貢獻自己的力量。」 科大訊飛副總裁、研究院院長胡國平告訴記者。
  • 自動化所成立類腦智能研究中心
    為推動研究所在類腦智能領域的科學研究,積極參與國家創新科研戰略,進一步推動未來智能科學與信息技術的發展,自動化所整合集結了研究所相關優勢學科方向與科研團隊,成立了類腦智能研究中心,協同進行類腦智能的科研和戰略推進。
  • 類腦智能,邁向通用人工智慧新可能?
    在從當前弱人工智慧通向強人工智慧,以致於通用人工智慧的道路上,學術界正在推動以類腦智能和類腦計算為方向的新的研究方向,來實現由弱到強的人工智慧的升級。剛剛結束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上,來自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的林偉教授在「認知智能,改變世界」行業論壇中提到,「類腦智能已成為人工智慧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
  • 科學網—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在中科大成立
    「中文語音技術應由中國人做到最好」
  • 2019年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通知
    茲定於2019年6月30日至7月3日,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舉辦2019年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本次夏令營的舉辦旨在進一步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的改革創新,積極探索跨學科研究生選拔招生的科學形式,努力發揮復旦大學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優勢,有效構建有志於從事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方向研究的優秀學生交流的學術平臺。本次夏令營預計招收營員80人 (其中復旦本校30人左右)。
  • 國家首個人工智慧實驗室成立 百度肩負國家AI使命
    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林元慶表示,在「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未來的運行發展過程中,百度將支持深度學習技術工程平臺建設,從軟體,設備和人才等方面推動建立大規模深度學習工程平臺。  林元慶表示,實驗室將「在聽覺、視覺感知和語言理解三個人工智慧基礎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在大規模國際公開評估集上達到世界一流的評估效果。
  • 生命科學的全新時代:類腦智能、數位化生命、AI驅動醫藥與醫療
    「生命科學的全新時代」主題論壇預設三大分議題:腦科學與腦計劃——類腦智能來臨、基因工程與數位化生命將如何改變人類健康、AI驅動生物醫藥與智慧醫療。這三項議題,有涉及人體器官大腦的研究,也有從微觀基因工程方面探討改變人類生命健康的方法,還有以AI人工智慧幫助生物醫藥與智慧醫療的討論。各項議題都將邀請相關領域知名學者、專家或行業資深從業者參與討論。
  • 合肥計劃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nbsp&nbsp&nbsp&nbsp中安在線訊 星報記者獲悉,合肥將布局聚焦創新平臺建設布局,打造原創科技成果策源地,其中,將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方案已報送國辦待批覆。
  •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科研成果彙編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成立於2015年6月,是國內高校最早成立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交叉科研創新機構。研究院以復旦大學應用數學、生物學、信息學、臨床醫學等多學科優勢為基礎,交叉融合、聚力創新,開展計算神經科學、計算神經病學、認知與神經科學、類腦智能技術與轉化、腦疾病智能診療等前沿基礎研究和應用創新研究。研究院現任院長為馮建峰教授。
  • 張江實驗室成立:2030年躋身世界一流國家實驗室行列
    攻關重點: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 張江實驗室初期擬採取「1+2+1」的布局:「1」指光子科學大科學設施群及相關基礎研究;「2」指生命科學、信息技術兩大攻關研究方向;「1」指生命科學與信息技術交叉方向——類腦智能。 生命科學是保障國民健康、國家生物安全的關鍵領域,這一領域正積極孕育幹細胞、人類表型組和再生醫學等重大前沿方向。
  • 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上海合肥北京,張江國家實驗室方案初定
    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上海合肥北京,張江國家實驗室方案初定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12月25日從上海科技、智慧財產權工作情況通報會上獲悉,我國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合肥、上海、北京三地——在合肥啟動建設量子與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