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秋鳳 羅田怡 實習生鄒阿江 張弋凌宇
9月17日至20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指導,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辦的「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在成都舉行。140多位川籍院士、在川院士和與四川有合作項目、合作意願的院士受邀出席此次活動,共謀四川高質量發展大計。這是截至目前全國省級層面規模最大的一次「院士地方行」活動。
9月17日,4名院士在成都接受了記者採訪。他們包括電子信息領域的鄔賀銓院士和侯朝煥院士,生物醫藥與現代農業領域的樊代明院士,先進材料與裝備製造領域的幹勇院士,他們從三個不同的領域分析行業最前沿信息,並從專業領域為四川的產業發展支招。
電子信息行業
院士鄔賀銓:做更有特色的5G應用
鄔賀銓院士
「現在大家說5G,往往提到一秒鐘下載一部高清電影,實際上那是一種宣傳,而非一種剛需。」中國工程院鄔賀銓說話很實在。他認為,「對於個人來講,幹嘛要一秒鐘下載一部高清電影,用1分鐘甚至5分鐘也是可以的。」
現在用4G在手機上看電影,也很順暢。為何要發展5G?可能有些人會有這樣的想法。鄔賀銓認為,這和4G發展之初,有些人認為3G已經夠了,是一個道理。這是因為相關的應用還沒有發展起來。
「跟大家密切相關的是遠程醫療,將來的無人駕駛等應用。實際上,在內蒙的一些礦區,因為道路較危險,無人駕駛可以得到很好地應用。未來,危險的、辛苦的、有汙染風險的、無聊的工作全都可以用智能化的機器人服務。」鄔賀銓說,此外,還有虛擬實境技術應用等,5G可以進一步的發揮作用,可以讓我們工作生活更舒適一點。
此外,醫療資源的不均衡是一個長期的事實。通過VR的培訓,5G辦法可以讓邊遠地區醫療水平得到適當的提高。鄔賀銓以救護車為例,如在救護車上裝配5G,可以實時的把救護車上病人的狀況、醫療影視圖像直接傳到醫院,醫院可以最快指導如何進行救治。5G在遠程醫療上的應用,可以實現可靠性高,時間短的作用。
5G在防震減災的應用領域,鄔賀銓提到一種辦法,無人機帶上5G的高清攝像頭,對風險地帶進行掃描,通過定位和遙感,收集預警信號,並對地質災害進行預測。
「汽車產業在四川發展不錯,未來汽車就是一個帶輪子的移動智能終端,是一個運動中的大型計算機。」他說,未來企業也需要5G提供快速的網絡信息。
針對四川如何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如果四川下定決心,可以在全國做出更有特色的5G應用,市場前景很好。」鄔賀銓說,現在是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面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歷史機遇,從電子信息產業結構和上下遊關係來講,成渝是互補的。兩地的協同可以使市場腹地更大。
中國科學院院士侯朝煥:
四川應大力發展系統晶片產業
侯朝煥院士
侯朝煥院士出生於四川自貢,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信號處理和聲學專家。在侯朝煥看來,微電子產業是隨著超大型規模集成電路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就產業發展領域而言,產業必須走高端、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四川在元器件、集成電路、電晶體、電子管等方面發展比較早,投入比較大,發展得不錯。」 侯朝煥表示,四川電子信息產業具有堅實的基礎。
此外,除了培養本地的年輕一代專家挑大梁之外,相關的產業配套體系也應及時跟進。侯朝煥還提到,現如今無論是發展物聯網領域還是人工智慧領域,歸根結底都要注重系統晶片的發展。他希望,四川應該注重晶片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要大力發展系統晶片。
對四川未來電子產業發展,侯朝煥建議,四川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此外,侯朝煥對四川將構建與院士合作服務長效機制表示了肯定,認為通過在四川建立院士工作站,院士能夠起到指導作用,對本地該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生物醫學
院士樊代明:加快創建整合型健康服務體系
樊代明院士
「這並不是我第一次來四川了,一直以來,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通過此次交流活動,140多位院士相互交流,將對未來四川項目引進、人才培養起到重要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空軍軍醫大學西京消化病醫院院長樊代明告訴記者。
雖然樊代明出生於重慶市,但在他看來,自己同樣是一名四川人,「作為一名川籍院士,更應該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好。」
樊代明表示,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不僅人民的生活習慣正在發生改變,醫學也在發生相應變化。「例如現代的很多疾病,造成的原因是多因素多方面的,針對這樣的情況,一個國家或一個相關專業專家的單打獨鬥將不再起效,只有建立整合型的健康服務體系,才能應對接踵而來的醫學挑戰。」
整合型的健康服務體系包含哪些要素?樊代明告訴記者,整合型的健康服務體系涵蓋了醫學的方方面面,例如整合型的醫學研究體系、醫學教育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學預防體系、將這些體系根據人類健康需求發展進行整合,就能形成新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助於中國醫學走在世界前列。
「我們已在四川設立了整合醫學中心,在遠程會診、學術活動、科研項目等領域都建立了聯繫,未來也將繼續加強交流與學習,定期開展培訓、進修等活動。」樊代明談到。
同樣在9月17日,成都中醫藥大學發展戰略院士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根據框架合作協議,11名院士重磅加入,組建學校發展戰略高端專業智庫。這11名委員均為生物醫藥領域領軍人物,其中樊代明任主任委員。
「西醫與中醫本就是一個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的過程。」 樊代明表示,當前,四川正在建設中醫藥強省,在建設過程中,不妨向吉林、雲南、貴州等省份學習,取長補短,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資源,多角度多方面地建設中醫藥強省。
先進材料產業:
院士幹勇:應採取集群式發展 建一套完整且長久的產業鏈
幹勇院士
「在新材料發展領域,四川省應該在中國產業核心短板上發揮作用, 做出一定貢獻,四川省也有基礎條件和能力去完成這樣的使命。」9月1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在成都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作為四川人,我非常關心四川的發展,特別是新材料領域的發展。」幹勇坦言,四川是一個能源大省, 其釩鈦和稀土資源一直以來分別位居全國第一和第二,石墨礦產資源探明儲量也位居全國前列,而石墨資源、釩鈦資源、反稀土資源都是製作高端材料的必須原料,在戰略資源都相對豐富的條件下,四川省更應在中國新材料領域作出貢獻。幹勇認為,「突破瓶頸制約需要開放合作,吸收高端技術產業模式和重大科技成果是當前四川省下一步在新材料領域發展的重點之一。」
「四川省擁有眾多院校,人才資源豐富,但還缺少一個創新型的大平臺去引進頂尖的人才和團隊。」幹勇院士認為,四川省在新材料領域應採取集群式發展,單打獨鬥不是長久之計。一套完整且長久的產業鏈包括高端技術、高端材料、高端裝備企業,同時還要引入大量的投資機構、人才團隊,並充分利用以工業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高效率的運轉體系,快速發現轉化科研成果。目前,四川省政府對新材料領域的發展重視程度都很高,但從規模而言大多都是城市層面的單點發展,幹勇院士認為,眼下應調動整合資源,形成規模效應,「一盤棋」謀劃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