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侯朝煥:四川電子信息產業具有堅實基礎

2020-09-17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劉秋鳳 實習生 張弋凌宇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戰略的提出,四川引來重大機遇,迫切需要更多與之相匹配的創新資源和高端人才,完善頂尖人才、高端人才、青年人才全鏈條招引體系。

9月17日至20日,「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在四川舉行。此次活動邀請140餘位川籍院士、在川院士和與四川有項目合作或合作意願的院士參加,共商發展大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聲學所侯朝煥教授是本次受邀嘉賓之一。

侯朝煥院士出生於四川自貢,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信號處理和聲學專家。

9月17日,侯朝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微電子產業是隨著超大型規模集成電路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就產業發展領域而言,產業必須走高端、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四川在元器件、集成電路、電晶體、電子管等方面發展比較早,投入比較大,發展得不錯。」 侯朝煥表示,四川電子信息產業具有堅實的基礎。

此外,除了培養本地的年輕一代專家挑大梁之外,相關的產業配套體系也應及時跟進。侯朝煥還提到,現如今無論是發展物聯網領域還是人工智慧領域,歸根結底都要注重系統晶片的發展。他希望,四川應該注重晶片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要大力發展系統晶片。

對四川未來電子產業發展,侯朝煥建議,四川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此外,侯朝煥對四川將構建與院士合作服務長效機制表示了肯定,認為通過在四川建立院士工作站,院士能夠起到指導作用,對本地該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相關焦點

  • 專訪|院士「支招」四川產業發展 他們說了這些內容
    9月17日,4名院士在成都接受了記者採訪。他們包括電子信息領域的鄔賀銓院士和侯朝煥院士,生物醫藥與現代農業領域的樊代明院士,先進材料與裝備製造領域的幹勇院士,他們從三個不同的領域分析行業最前沿信息,並從專業領域為四川的產業發展支招。
  • 兩院院士四川行 | 中國科學院院士 郭光燦:四川可提前布局量子計算產業
    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 張彧希「量子計算機是未來的方向,國外已開始布局。四川信息產業基礎好,我們可以提前介入。」9月18日,兩院院士四川行電子信息專題對接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對四川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提出了這樣建議。郭光燦介紹,目前量子計算在技術上得到了新突破。
  • 中科院院士黃維:建議四川打造「西部碳谷」,布局柔性電子產業
    封面新聞記者 劉秋鳳 實習生張弋凌宇這幾天,四川吸引了一大批院士,他們為四川的各行各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9月17日至20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指導,省委、省政府主辦的「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在成都舉行,136名兩院院士齊聚蓉城,中科院院士黃維是其中一員。「針對集成電路產業,我的觀點可能和主流觀點不太一致。」黃維說,它不再比拼原始技術創新能力,而是誰能夠一次性投入數以千億級的資金,並容忍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每年百億級的虧損。
  • 兩院院士四川行 | 中國科學院院長黃維:建議四川打造「中國碳谷(西部)」
    黃維1963年生,河北唐山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亞太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主要研究領域:有機電子學與柔性電子學「柔性電子或將成為中國在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等領域實現
  • 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做強柔性電子 打造「中國碳谷」
    通過準確把握髮展形勢,瞄準關鍵領域,加強原始創新與基礎研究,對提升我國的核心競爭力意義重大。那麼,對於如何通過準確把握髮展形勢,瞄準關鍵領域,加強原始創新與基礎研究,提升我國的核心競爭力?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常委、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亞太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黃維分享了自己的想法與觀點。
  • 兩院院士四川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建議四川打造「中國碳谷(西部)」
    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 華小峰/圖院士名片:黃維——1963年生,河北唐山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亞太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9月18日,在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中,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提出建議。黃維是中國有機電子學與柔性電子學的主要奠基者,2011年10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對四川柔性電子產業發展,他與記者進行了深入交流。
  •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陽元:基礎研究的原始創新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泉
    9月25日,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南京市江北新區管理委員會、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共同主辦的2020第三屆半導體才智大會暨「中國芯」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南京)成立儀式正式召開。
  • 深圳先進電子材料院落戶寶安,助力寶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記者了解到,電子材料院是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承擔建設的深圳市十大新型基礎研究平臺之一,也是首家落戶寶安的應用型基礎研究機構。早在2019年4月舉行的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先進電子材料高峰論壇上,寶安區就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籤署了共建電子材料院的合作協議。同年5年,電子材料院迅速揭牌成立,並順利召開第一屆第一次理事會,宣告開始運作。
  • 中國科學院學部和院士
    會議選舉產生了第六批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6名。2004年6月5日,生物學部更名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技術科學部劃分為信息技術科學部和技術科學部。  2005年6月3日,在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50周年之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院士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親切會見與會代表,並作了重要講話。
  • 侯建國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2月4日,中國科學院官網「組織機構」欄顯示:侯建國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黨組召開2020年第14次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時,侯建國就開始以中科院黨組書記的身份來主持會議。
  • 專訪|聽「最強大腦」聊四川 超百名院士組團來川當「智囊」
    封面新聞記者 劉秋鳳 於婷 實習生張弋凌宇這幾天,四川吸引了一大批院士來訪。9月17日至20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指導,省委、省政府主辦的「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在成都舉行,136名兩院院士齊聚蓉城。9月18日下午,這些院士圍繞5個不同的專題進行思維碰撞。
  • 孫斌勇院士:希望中國出現更多有堅實數學基礎的工程人才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斌勇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一名基礎數學科研工作者,近年來他感受最大的是,國家對基礎學科越來越重視,投入也越來越多。希望中國出現更多有堅實數學基礎的工程人才,在關鍵技術問題上不斷進取與突破。
  •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對《大熊貓圖志...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對《大熊貓圖志》作出高度評價並向全球推介 2020-04-27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都有為院士:自旋電子學器件是具戰略性新興產業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都有為在河南科技大學作了一場題為《自旋電子學及其器件產業化》的學術報告。他從自旋電子學的基本概念出發,以獲得諾貝爾獎的巨磁阻效應為例,介紹了自旋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存儲器、傳感器等方面的基本應用,對自旋電子器件的開發現狀進行了總結,對市場前景作了展望,並預言自旋控制及其對應的第四次產業革命即將到來。
  • 唐良智會見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院長...
    唐良智會見中國科學院院士 11月2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會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
  • 130位院士為四川高質量發展獻智
    9月17日~9月20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指導,省委、省政府主辦的「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以下簡稱「院士四川行」)活動成功舉行。130餘位川籍、在川或與四川有合作項目、合作意願的兩院院士,齊聚蓉城行走市州,為四川高質量發展把脈問診、獻計出力。
  • 東莞正謀劃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以深圳、東莞為核心在珠江東岸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等世界級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全球每4部手機,就有一部「東莞造」。如今,東莞電子信息產業正通過科技創新提升產業能級,不斷補鏈強鏈,把握5G時代新機遇,為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群積蓄力量。 走「芯」填補5G通信晶片國內空白5G發展的重要基石是晶片技術。
  • 2020中國電子材料產業技術發展大會舉行 院士大咖共話新材料發展前景
    信息時報訊(記者 張玉琴 通訊員 範敏玲 焦嬋娟 王澍)12月4日,2020中國電子材料產業技術發展大會在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舉行。中國工程院屠海令院士、中國工程院周濟院士、中國科學院江風益院士、中國科學院楊德仁院士、中國科學院曹鏞院士等全國電子材料領域頂級專家,以及國內外企業家約500人齊聚黃埔,圍繞著5G、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產業鏈需求引領電子材料發展等議題開展研討和交流,共謀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 中國科學院院士彭練矛:半導體行業趨勢與碳基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與未來
    2020年9月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彭練矛來訪我所,以「半導體行業趨勢與碳基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與未來」為題在我所「院士大講堂」做專題講座。彭練矛中國科學院院士彭院士現任北京大學信息學院「博雅」特聘教授、電子學系主任、納米器件物理與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湘潭大學湖南先進傳感與信息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政協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國際晶體學聯合會電子晶體學委員會主席 ,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中國晶體學會、中國真空學會副理事長,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創新聯盟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 2020年重慶經濟結構和產業分析:電子信息產業
    電子信息產業是重慶支柱產業,到去年底全市擁有規上電子信息企業639家,主營業收入佔全國電子信息產業第七位,是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重要的手機生產基地。2019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經濟增加值的比重為16.6%,對重慶經濟增長貢獻率佔33.9%,是重慶經濟增長的第一大功臣。電子信息產業是重慶招商引資的典範,是被寫進教科書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