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痛風、風溼骨病、腫瘤等慢性病,聽聽院士樊代明怎麼說!

2020-11-29 大眾網

「感冒了,第一時間衝向藥箱去找藥;

腰腿疼痛,第一時間衝向醫院去拍片;

聽說自己某個部位有了腫瘤,癱在床上淚流滿面......」

這是現代人面對疾病時的真實寫照,這令我們不禁思考,在沒有醫學的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是如何應對各種病毒的呢?

在抗風竤十二周年慶典上,中國工程院樊代明院士給出了解釋:是自然力

樊代明,中國工程院院士,是著名消化科專家,迄今在國外發表SCI論文數量和引用率在國內首屈一指,但他卻不斷地痛斥現代醫學離科學越來越近,離「病人」反而越來越遠。而對於痛風、風溼骨病、腫瘤等慢性病的治療,我們一起來聽聽樊代明院士又是怎麼說的?

轉變醫療觀念,重視自然力

後疫情時代,人類正在面臨著新的醫學形勢,面對多種新型病毒的考驗,樊代明院士表示,我們的醫學發展必須要轉變觀念!人體自然力的探究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新方向!

現代化生活導致大眾生活方式的改變,誘發了各種慢性疾病,例如肥胖、飲食、熬夜等多種不良習慣造成的痛風、高血壓、糖尿病、風溼骨病、腫瘤......等慢性疾病。每種疾病的構成都是由多個誘因導致的多系統疾病,從生物進化史看,人類在地球上的存在時間就要遠遠短於病毒、細菌。那麼我們該如何與之和諧共處?對細菌,人類允許了細菌的寄宿;對病毒,則是「毒不犯我,我不犯毒」。不慎被病毒感染時,在醫學還沒有誕生的年代,人類就是依靠自身的抵抗力對各種病毒進行抵禦和修復,樊代明院士將其稱之為人體的自然力

遠離過度幹預,遠離副作用

然而,在現代醫學迅猛發展的今天,由於醫學研究不斷深入,新技術、新藥品層出不窮,我們不顧人體本身的自然力對疾病的抵禦作用,而盲目地去追求過度的人為醫療幹預,導致了醫源性疾病、藥源性疾病發生率越來越高,通俗點說就是「副作用」。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治療疾病,核心在於提高人體自身的自然力!

免疫新療法,和痛風、風溼骨病、腫瘤說再見

抗風竤三款綠色、安全的創新食療新產品:感瞬康、筋骨泰、天賜來福基於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的調節,經過反覆實驗論證,在與中國醫科大學合作的實驗結果表明:抗風竤產品可以作用於免疫系統的相關環節,調節免疫功能恢復平衡,從而對防治感冒、風溼骨病、惡性腫瘤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抗風竤產品自然、安全的特點也被樊代明院士大加讚賞,並對抗風竤人永不懈怠的創新精神表示肯定,他說:只要是被證實有效的方法都應該為人類的健康做出貢獻。

未來,抗風竤醫療集團將秉承「對良心負責,對患者負責」的宗旨,扛起發展綠色醫療產業的大旗,惠及廣大患者,為實現健康中國賦能助力!

相關焦點

  • 工程院樊代明院士:人體自然力的探究才是未來醫學發展新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在瀋陽抗風竤(綠色)醫療產業管理集團就抗風竤免疫調節科研成果匯報時明確指出:無論食品還是藥品,維護自然力才是治療疾病的根本和醫學研究的方向。
  • 樊代明院士:我們都希望癌細胞死了,人活著!過度治療是雪上加霜
    所以癌症治療要注意一點:合適患者的才是最好的。 癌症過度治療不可取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院士曾說過:外科醫生挖肉,內科醫生下毒,放療科醫生烤電,都是以殺癌細胞為主的。最後癌細胞活著,病人死了!
  • 2020 CCO | 樊代明院士:腫瘤防治,贏在整合!
    2020 CCO | 樊代明院士:腫瘤防治,贏在整合!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的中國腫瘤學大會已經成為目前我國最受矚目的學術大會之一,也是覆蓋腫瘤患者最多的學術盛會,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將於2020年11月12日至15日再次向癌症發起挑戰,《2020CCO會議特刊》有幸於會前採訪到大會主席樊代明院士,暢談中國腫瘤醫學的抗癌之路與未來!
  • 專家與媒體面對面:呵護免疫微生態 有效防治慢性病
    山西新聞網12月27日訊(記者 葛海霞)今天,以「呵護免疫微生態 有效防治慢性病」為主題的專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在太原舉行,邀請到中國醫師協會風溼病學分會副會長、山西省醫師協會風溼病學分會會長李小峰,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李建強、消化科主任王琦、精神衛生科主任田峰、營養科主任張文青以及內分泌科主任醫師何軍華六位嘉賓
  • 樊代明、李兆申、吳清平三院士齊聚量子醫療組織承辦的第3屆中國微...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消化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樊代明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李兆申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院士,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教授、中山大學胃腸病學研究所執行所長李孟鴻教授,廣東藥科大學校長、教育部糖脂代謝病粵港澳聯合實驗室主任郭姣教授,湖北民主大學副校長祝建波教授、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消化內科首席專家何興祥教授
  • 「小」針鏡大效果——泰安市中醫醫院風溼科開展「微創針刀鏡...
    為突破在風溼病臨床診療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重症難題,更好服務患者,泰安市中醫醫院風溼科最新開展了先進診療技術——中醫微創針刀鏡,這一技術將為廣大風溼骨病患者帶來突破性治療,擺脫疾病困擾,為更多家庭帶去希望。中醫除了銀光閃閃的針灸,就是瀰漫著草藥香味的砂鍋藥罐……在很多人固有的印象中,微創、可視應該是西醫的專利,但針刀鏡卻與眾不同。
  • 風溼免疫疾病=風溼嗎?
    其實,風溼免疫疾病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總共大概有200多種,主要包括類風溼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脊柱關節病)、乾燥症候群、皮肌炎/多發性肌炎、硬皮病(系統性硬化症)、骨關節炎、白塞病(絲綢之路病)等系統性血管炎等等等等……而前面提到的颳風下雨腿疼,一般都是骨關節炎所致,確實屬於風溼免疫科的範疇,但僅僅是這200多種疾病中的一種。
  • 日本原研治療痛風藥物菲布力在中國上市
    「痛風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雖然目前還不能根治,但能通過藥物治療、飲食和運動管理予以控制。」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學系主任、風溼免疫科專家張奉春教授14日在介紹痛風病相關問題時表示,痛風與高尿酸血症直接相關,人體攝入的食物有一種物質叫嘌呤,這種物質代謝後的廢物就是尿酸,尿酸是以尿酸鹽的形式從腎臟排出,如果嘌呤代謝出現故障,尿酸就會在體內增多,這些增多的尿酸鹽形成結晶體,沉積在關節以及其它組織內,就會引起軟骨和滑膜組織發生急性炎症,這就是臨床上的痛風。
  • 「比較年輕科學家」樊代明院士 激勵青年科學家與國際高手過招
    □晚報記者 王若江/文通訊員 柳承志/攝從小戰士到「年輕院士」樊代明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科學家。1953年11月,樊代明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童年生活艱辛。19歲時,樊代明參軍,部隊駐紮在西藏亞東海拔4800多米的坑道裡,氣候奇冷。初到部隊,樊代明被分配養豬,3個月後當炊事員,因發明「海拔4800米黃豆炒半熟生豆芽法」被報紙報導。
  • 癌症到了晚期,到底要不要治療,聽聽腫瘤專家怎麼說!
    癌症到了晚期,治療怕遭罪,不治又怕死,這就是多數癌症晚期患者糾結的根本原因。癌症晚期到底要不要治療?還是聽聽腫瘤專家怎麼說吧!首先強調一點,癌症到了中晚期,基本上都無法治癒。但是,如果不治療就徹底喪失了生的希望。
  • 遂寧痛風治療醫院講解慢性痛風性關節如何治療?
    遂寧痛風治療醫院講解慢性痛風性關節如何治療? 時間:2020-12-02 14:44 成都風溼醫院 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對於很多朋友來說應該並不陌生,這類疾病的出現不僅僅會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而且還會因為各個骨關節炎出現的疼痛變形為患者帶來嚴重的困擾,遂寧痛風治療醫院講解慢性痛風性關節如何治療?
  • 兒童腫瘤的治癒率與治療方法 聽聽專家怎麼說
    兒童腫瘤整體的治癒生存率可以達到80%。從總體的治療效果來看,絕大部分的兒童腫瘤治療效果比成人癌症好,這與成年人的癌症是一個非常大的差距。除了化療、手術和放療外,兒童腫瘤有什麼有效治療手段?近年來,有越來越多新的腫瘤治療手段出現,家長們可能聽著很陌生,但不要害怕,這些都是為了提高孩子的長期生存機率。
  • 樊代明院士:一場疫情揭示人體七大自然力的功勞
    10月29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樊代明院士在北京中醫藥大學開展的講座中指出。面對威脅人類的新冠病毒殺手,單個國家、地區或單個學科、專家、技術的單打獨鬥都是行不通的。整合醫學是醫學發展的必然方向、必由之路、必定選擇。只有建立整合型的健康服務體系,才能應對接踵而至的各種醫學挑戰。
  • 名譽校長樊代明院士回校作講座 縱論「整合醫學」
    9月29日,中國工程院前副院長、成都大學名譽校長樊代明院士回校為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師生作「整合醫學縱論」主題報告。黨委書記毛洪濤出席報告會,校長、黨委副書記王清遠主持報告會。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小軍、劉婭參加報告會。後疫情時代,人類面臨著新的醫學形勢。樊代明表示,醫學發展亟需轉變觀念。
  • 「西醫院士」樊代明,力挺中醫的真相是什麼?
    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專業技術少將軍銜。 全軍消化病研究所所長,腫瘤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臨床藥理基地主任,「整合醫學」的推動者。 現任第十三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亞太消化學會副主席等。 樊院士為什麼力挺中醫?
  • 兩院院士四川行|樊代明:已在四川絕大多數市(州)建立了醫學整合中心
    9月17日晚上,參加「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在成都接受了川觀新聞記者的採訪。他認為,未來的醫學發展,是整合醫學的發展,醫生治病不僅要找到病毒找到病因,還要以保護和提高人的自然力為根本。
  • 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像廣東人煲湯一樣扶持人體自然力
    在上午進行的「『峰』在哪裡·深圳生物技術的下一個五年」高端對話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樊代明認為,要加強人體自然力與醫學管理。樊代明指出,面對威脅人類的新冠病毒殺手,單個國家、地區或單個學科、專家、技術的單打獨鬥都是行不通的。整合醫學是醫學發展的必然方向、必由之路、必定選擇。只有建立整合型的健康服務體系,才能應對接踵而至的各種醫學挑戰。
  • 哪些症狀,是風溼免疫病作怪?
    大部分的風溼免疫病在做好早期診斷、規範治療後均可得到有效的控制,切忌聽信遊醫,使用偏方秘方,貽誤治療。 出現哪些症狀可能是風溼免疫病? 哪些疾病應該去風溼免疫科就診?
  • 風溼免疫科張春豔主任:​類風溼關節炎是什麼病
    風溼免疫科張春豔主任:類風溼關節炎是什麼病?一、談到類風溼關節炎,很多人第一反應是「不死的癌症」、「骨病」、「關節炎」,其實類風溼關節炎是風溼病的一種,是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類風溼關節炎又稱類風溼、類風關。據我國流行性病學調查顯示,該病的患病率在常見慢性病中排名第四。
  • 用黑螞蟻治療類風溼
    意思是服用中藥的過程中,若沒有出現暝眩反應,疾病就不能得到根本的治療。(1)排出體內酸性物質,垃圾毒素,腫瘤。 (2)排出體內增生物質,肌瘤,囊腫,乳腺增生,前列腺。 (3)排出體內沉澱物質,結石,腎結石,膽結石,骨質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