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1月30日訊 眾所周知,風溼病是一類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的疾病,一是由於發病因素複雜多樣,更重要的是治療技術方法的限制。大多數患者因為沒有及時接受系統、規範的治療,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而最終導致身體殘疾。據國家衛健委統計,目前我國風溼病患者數量約為2.5億人,重症患者有8000萬人,其中約有53%的患者因疾病導致肢體殘疾,因此風溼病被醫學界稱之為「世界頭號致殘疾病」。
為突破在風溼病臨床診療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重症難題,更好服務患者,泰安市中醫醫院風溼科最新開展了先進診療技術——中醫微創針刀鏡,這一技術將為廣大風溼骨病患者帶來突破性治療,擺脫疾病困擾,為更多家庭帶去希望。
中醫除了銀光閃閃的針灸,就是瀰漫著草藥香味的砂鍋藥罐……在很多人固有的印象中,微創、可視應該是西醫的專利,但針刀鏡卻與眾不同。中醫微創針刀鏡是由《黃帝內經·九針十二原》基礎上發展而來,源於「九針」中的大針,「大針者,尖如梃,其鋒微員,以瀉機關之水也」,就是指大針像折竹一樣,即可起到針刺的作用,又可疏通關節的積水。該診療技術融合了現代醫學的內窺鏡與傳統醫學的小針刀技術,在傳統的小針刀基礎上利用影像設備進行可視操作,是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方法。
該診療方法適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骨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關節疾病,可以通過剝離和疏通關節病變組織,關節腔灌洗、置藥,以松解組織粘連,清除關節內外炎性致病因子,減輕炎症反應,疏通經筋血脈,改善關節功能。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地進行功能鍛鍊。具有療效好、費用低、創傷小、恢復快等特點。
泰安市中醫醫院風溼免疫科成立十餘年來,始終堅持以中西醫結合診治風溼免疫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廣大患者一致好評。據該院風溼科主治醫師賈玉立介紹,對於風溼骨病患者來說,如果早期及時採用針刀鏡診療可最大限度防止誤診,使患者得到早期有效治療,改善病情。該技術的開展,標誌著風溼免疫科的診療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更是填補了泰安市在治療風溼類疾病上的空白,為廣大患者解決病痛困擾帶來了福音。
醫生介紹
賈玉立,泰安市中醫醫院風溼免疫科主治醫師,碩士,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泰安市優秀醫師,山東醫師協會風溼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中醫藥學會風溼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從事風溼免疫疾病的診治十餘年,曾於上海仁濟醫院風溼科及北京協和醫院風溼病診療培訓班進修、學習。善於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溼關節炎、骨關節炎、痛風、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乾燥症候群、白塞病、血管炎等疾病。聯繫電話:18553893796(通訊員 張男 王帥)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