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對風溼科2019年發表的SCI收錄論文進行大數據分析和比較。
檢索詞:
((&34;[PPDAT] : &34;[PPDAT])) AND (Rheumatology[Affiliation])
備註:PPDAT指Publication Print Dates。
檢索資料庫:Medline
檢索工具:文獻鳥/PubMed
檢索報告主要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big analysis(大數據分析),也就是對發表論文的宏觀分析,包括發表年度、國家/地區、雜誌、作者、關聯領域、最常發表的雜誌等等。
第二部分是橫向比較,即比較從2003年開始,三家國外醫院和五家國內醫院風溼科發表的論文情況。
下面依次展開。
第一部分:風溼病學研究論文大數據分析。
如下是所有文獻的時間和國家分布圖
(發表論文的國家分布)
在2019全球風溼科共發表9,196篇Medline資料庫收錄的論文(主要是SCI論文)。
國家分布可以看到,中國的風溼科發表的論文數量僅次於美國,居第二位;日本、義大利、德國和荷蘭分列第三到六位。
風溼科領域發文最多學術機構排名
(發表論文的機構排名)
可以看到牛津大學(英國)遙遙領先、Leiden 大學醫學中心(荷蘭)、卡羅林斯卡大學醫院(瑞典)、多倫多大學(加拿大)和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美國)分列論文發表數量的二至五名。
我們特意找出了上榜的中國研究機構,可以北京協和醫院排名全球第六,另外還有南方醫科大學、中南大學、復旦大學等機構上榜。
繼續查看風溼科研究相關的熱點基因和相關疾病
(研究熱點基因和課題)
TNF、SET、NLRP3、STAT3、MEFV、ACR等是風溼科研究中最受關注的基因;而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狼瘡、骨關節病等是與風溼科最多的研究熱點。
上述列表對於選題有非常好的參考價值。
發表風溼科疾病最多的雜誌
(發表論文的雜誌分布)
發表風溼科相關研究最多的雜誌中依次是:Clin Rheumatol (IF 2.4), Rheumatology (Oxford) (IF 5.6), Ann Rheum Dis (IF 16.1), Clin Exp Rheumatol (IF 3.3), Front Immunol (IF 5.1)等。
雜誌後面附有影響因子,參考這個排名及影響因子,對於投稿有非常強的參考價值。
大醫學家是領域內的舵手,風溼科研究領域知名學者學術圈,及其關係網。
(學術大咖及其關係網)
本編輯對這個領域不是很熟悉,但根據本圖可以看到,2019年領域內最活躍的學者包括奧地利的Smolen, Josefs、美國的Blumenthal Kimberly G、日本的Takeuchi, Tsutomu等。
可以看到,與類風溼關節炎分析中一致,Smolen, Josefs影響力最大,也處於非常重要的位置,但遠不及其在類風溼關節炎單病中的核心位置。
上面關係網中的學者,是怎麼篩出來的呢?是基於學者在該領域的論文影響因子總分。
(學術大咖排名)
與網絡圖中的學者相對應,按照影響力展示學者排名。可以看到,儘管在最活躍的學者中未見到中心學者,但在後面可以找到風溼科研究領域較活躍的中國學者中,有北京協和醫院的Zeng, Xiaofeng,南京大學醫學院鼓樓醫院的Sun, Lingyun,上海交通大學仁濟醫院的Wu, Wanlong,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Zeng, Chao和Lei, Guanghua等學者。
果然,知名學者和知名研究中心相互成就。
我們一起學習專家們的研究。
第一位,奧地利的Smolen, Josefs,2019年發表了12篇SCI論文,主要側重於類風溼關節炎的新藥研發和治療。
第二位,美國的Blumenthal Kimberly G,2019年發表了13篇SCI論文,主要側重於青黴素過敏的評估和治療研究。
第三位,日本的Takeuchi, Tsutomu,2019年發表了20篇SCI論文,主要側重於IgG4相關疾病和類風溼關節病的研究。
再看2019年最活躍的中國學者情況,
北京協和醫院的Zeng, Xiaofeng,2019年發表了10篇SCI論文,主要關注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南京大學醫學院鼓樓醫院的Sun, Lingyun,2019年發表了10篇SCI論文,主要關注狼瘡和幹細胞等新療法。
上海交通大學仁濟醫院的Wu, Wanlong,2019年發表4篇SCI論文,其中兩篇是回復;側重於狼瘡和硬皮病研究。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Zeng, Chao和Lei, Guanghua,2019年發表2篇SCI論文,側重於骨關節病研究。(備註,兩位學者在國內單位不是風溼科)
根據這個大數據分析,在短時間內對風溼病的熱點和知名研究機構和學者都有了系統的了解。
第二部分:不同醫院風溼科發表論文比較。
知己知彼,方能取長補短。
為此,我們比較了牛津大學、Leiden大學醫學中心、卡羅林斯卡大學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上海交通大學仁濟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鼓樓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風溼科從2003年以來發表的論文情況。
檢索詞:
(Rheumatology[Affiliation] AND 「University of Oxford&34;) vs (Rheumatology[Affiliation] AND 「Karolinska University Hospital&34;) vs (Rheumatology[Affiliation] AND 「RenJi Hospital&34;) vs (Rheumatology[Affiliation] AND 「Xiangya Hospital&34;)
(八家醫院風溼科發表的論文比較,從左到右,依次為牛津大學、Leiden大學醫學中心、卡羅林斯卡大學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上海交通大學仁濟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鼓樓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結果如上圖所示,2011年及以前,一直是Leiden 大學醫學中心領先,但從2012年開始牛津大學發表的學術論文開始領先,此後迅速甩開其他機構。
而中國的醫院發表的SCI論文則從之前的微不足道,到目前的可以分庭抗衡。尤其是可以看到2020年,北京協和醫院發表的論文並不少於Leiden大學醫學中心、卡羅林斯卡大學醫院。
為了更清楚地比較國內在風溼病領域知名醫院的論文情況,我們去掉了前三個國外的醫院,只剩下中國的北京協和醫院、上海交通大學仁濟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鼓樓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等五個醫院風溼科。
可以看到,北京協和醫院風溼科在國內遙遙領先。
(中國五家醫院風溼科發表的論文,從左到右,依次為北京協和醫院、上海交通大學仁濟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鼓樓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總結:
通過大數據分析,獲取了風溼病領域的研究熱點領域和基因、研究機構和知名專家,這些研究發表雜誌的情況。
不僅有助於快速系統了解該領域,對於課題選題及課題設計、選取合適的投稿雜誌都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
1)在2019年,就已經有9,196篇SCI論文發表,中國居第二位;
2)就單一機構來說,2019年中國的北京協和醫院發表的SCI總數第六;
3)我們也比較了從2003年以來各機構發表的論文情況,單就中國機構來說,北京協和醫院領先於其他醫院;
4)由於我們納入的醫院有限,未納入分析者不代表其發表的論文數量少;本分析結果也不具任何排名意義,僅做學術交流。
5)風溼科的疾病作為臨床常見但遠未解決的疾病,目前的研究仍偏重於新藥研發和臨床復發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