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學科2020年發表的SCI論文大數據分析

2021-01-15 沃斯智研

導言:

在我們做大數據分析時,很少能夠看到像核醫學領域這樣,中國學者在其中佔有重要位置。

1,

核醫學科論文概況

核醫學反應科領域已經發表了76,465篇Medline收錄文獻,其中2020年發表了10,282篇,我們對其做一大數據分析。

國家分布可以看到,2020年在核醫學領域發表論文最多的國家依次為:美國、中國、荷蘭、德國和義大利。其中中國發表的論文佔16%。

(SCI論文的時間和國家分布)

研究發表在哪些雜誌?

發表核醫學科相關研究最多的五個SCI雜誌是Eur J Nucl Med Imaging, Clin Nucl Med, J Nucl Cardiol, J Nucl Med, Nucl Med Commun等。

需要注意的是,IF=-1的標記意味著該期刊儘管被Medline資料庫收錄,但不是SCI收錄期刊;尤其是其中的很多是掠奪性期刊,投稿時要特別小心。

(發表論文的雜誌分布)

研究熱點基因

和相關疾病

核醫學科研究的主要基因包括NODAL, EGFR, TSPO, IV, CXCR4等;前列腺癌、乳腺癌、甲狀腺癌、肺癌和放療等是與核醫學科研究最關注的五個關鍵詞。

核醫學科研究最活躍的機構

如下圖所示,華西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和蘇黎世大學醫院等是發表核醫學科SCI論文最多的三個醫院。

核醫學科研究

最活躍的學者及關係網

2020年在核醫學領域最活躍學者如下,可以看到很多華裔學者的名字。

2020年最活躍的學者包括,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Hofman, Michael S;中國廈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Chen, Haojun;中國臺灣中國醫藥大學的Kao, Chia-Hung;武漢協和醫院的Lan, Xiaoli;法國波爾多大學的Hindie, Elif;美國Brigham婦女醫院的Dorbala, Sharma等。

2020年在核醫學領域最重要的研究主要是針對COVID-19、前列腺癌、急性腦卒中、淋巴樣腫瘤、多發性骨髓瘤等的研究。可以看到多項研究由中國學者完成。

2,

中國發表的SCI論文

單獨查中國的核醫學科發表的論文時發現,中國總共發表了8,561篇Medline收錄的論文,其中中國為第一單位發表的論文為8,506篇。

如果看中國核醫學科所有SCI論文發表情況,可以看到,華西醫院、北京協和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中國臺灣)、中國醫藥大學醫院(中國臺灣)、中山醫院、武漢協和醫院、瑞金醫院等發表的論文數量最多。

下圖是中國核醫學領域學者發表論文最多的期刊。

中國在核醫學科

最活躍的學者及其關係網

可以看到,中國醫藥大學醫院(中國臺灣)的Kao, Chia-Hung;長海醫院的Dong, Aisheng和Zuo, Changjing;北京協和醫院的Li, Fang;中山醫院的Shi, Hongcheng;武漢協和醫院的Lan, Xiaoli等在核醫學研究中最為活躍。

我們也看到了有兩位在美國的華裔學者出現在中國最活躍的學者中,提示這兩位學者與中國學者有密切聯繫和交流。

3,

2020年中國核醫學科

發表的論文

如果我們只看中國核醫學科學者在2020年發表的1698篇論文,其中中國單位為第一單位1510篇。華西醫院、北京協和醫院、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武漢協和醫院、瑞金醫院等在以醫院為單位排序中發表的論文數量最多。

而2020年中國核醫學領域最活躍的學者,則如下圖所示。

備註:

由於我們對核醫學科的理解有限,上述大數據分析僅為投稿時選刊或者學術交流找人提供一點依據;無任何排名的意義。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Hanson臨床科研」,文章轉載只為學術傳播,無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沃斯(WOSCI)由耶魯大學博士團隊匠心打造,專注最新科學動態並提供各類科研學術指導,包括:前沿科學新聞、出版信息、期刊解析、論文寫作技巧、學術講座、論文潤色等。

相關焦點

  • 重症醫學科SCI論文發表及臨床科研策略大數據分析
    導言:重症醫學科是最能體現一個醫院水平的科室之一,重症醫學科的大夫也經常被認為是醫院裡水平最高的大夫。在2020年COVID-19患者救治中,重症醫學科的大夫做出了最大的貢獻。我們在對重症醫學科發表的論文檢索過程中,發現中國發表的SCI論文,在10年內增長了29倍。這顯示了中國重症醫學科臨床及科研的急速發展。
  • 風溼科2019年論文大數據分析
    主題:對風溼科2019年發表的SCI收錄論文進行大數據分析和比較。檢索資料庫:Medline檢索工具:文獻鳥/PubMed檢索報告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big analysis(大數據分析),也就是對發表論文的宏觀分析
  • 大數據分析:2020年度中國檢驗科論文實力排行榜
    關鍵詞:檢驗科;SCI論文;大數據分析檢索資料庫:Medline檢索工具:文獻鳥/PubMed檢索時間檢驗科領域已經發表了138,341篇Medline收錄文獻。2011年,僅有3,416論文;到2020年目前,就已經達到21,054篇論文;十年翻6倍。
  • 論文數據丨營養科SCI論文大數據分析「2021」
    導言:2020年,我們已經對醫院的大部分科室做了大數據分析;剩下的一些科室會在2021年的上半年完成。今天發送的是營養科發表的SCI論文大數據分析;並會總結2020年中國醫院營養科發表的SCI論文數量。1,營養科論文概況營養科領域已經發表了245,351篇Medline收錄文獻。
  • 精準核醫 診療一體:核醫學科 | 新華醫院2021年研究生招生宣傳系列...
    神經核醫學神經核醫學的相關研究碩果纍纍,2019年一年獲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在Neuron, Nature Commun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等發表多篇論文,且為Web of Science的高引論文,引起國際同行關注。
  • 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
    sci期刊之間存在影響因子的差異,根據一定的標準,把每本sci期刊按照影響因子,對號入座相應的分區。不同的分區,對於論文要求高度不同,那發表的難度也不同。那麼,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當然大。>首先,與不同的期刊比較,sci期刊等級高,發表難度大。
  • 核醫學科在Medical Image Analysis發表「自動化核醫學骨顯像輔助診斷AI」相關研究成果
    近日,我院核醫學科與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自動化核醫學骨顯像輔助診斷AI」聯合研究成果發表在核醫學與人工智慧交叉領域頂級期刊《Medical Image Analysis》(IF:11.5)。文章第一作者為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機器智能實驗室博士研究生皮勇與我院核醫學科趙禎醫師,通訊作者為我院核醫學科蔡華偉與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章毅。我核醫學科科研團隊,完成並發表了當前全球最大規模的單中心核醫學骨顯像人工智慧研究。
  • 口腔科SCI論文大數據分析「2021」
    導言:最近留言查找口腔科論文大數據分析的朋友特別特別多。我們之前嘗試過多次,都放棄了。因為檢索詞太多了,另外中外口腔科設置差別很大。不過,在朋友們的要求下,我們還是試試。並會總結2020年中國醫院口腔科發表的SCI論文的大致情況。
  • 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
    sci論文在科研評價、評職稱中認可度非常高,同時也意味著其不好發表。不好發表的原因中,除了sci期刊錄用標準高之外,還有很多注意事項未能引起作者的重視。那麼,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1、期刊選擇發表sci論文要找sci期刊。作者可以先通過下載sci期刊影響因子表,或閱讀文獻,或相關單位推薦,或找專業人推薦等多個渠道查找到sci期刊名單。再根據本sci論文的內容方向、質量水平,以及相關單位要求,從學科、收稿範圍、影響因子、分區、審稿周期、發表費用等多少角度,綜合考慮分析來確定目標sci期刊。
  • sci論文多久能發表
    一篇文章不是投稿sci期刊就能夠立刻安排印刷出版,不僅要經過期刊編輯的審核,還要根據期刊周期和版面進行排期。因而,不花時間,花幾天時間完成sci論文發表是不現實的。那麼,sci論文多久能發表?首先,sci論文發表要匹配期刊,期刊不同,完成論文發表所需要的時間有差異,可能是3-6個月,可能是一年,甚至更久。作者在投稿前,先了解期刊的大概發表時間,著急發表的,優先考慮所需時間短的期刊,以免sci論文不能及時發表。
  • sci論文發表流程
    發表sci論文,不知道流程是不行的,否則完成sci論文發表,要經過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做什麼,要滿足什麼要求,準備什麼資料等,都無法理清思路,成為sci論文成功發表的阻礙。那麼,sci論文發表流程是什麼?
  • 皮膚科SCI論文都發表在這些期刊
    這篇推文,我們主要通過大數據分析,排列了皮膚科最新1萬篇論文的發表期刊;同時,解析出研究熱點、最活躍的研究者,以及最有影響力論文。皮膚科論文概況全球已經在皮膚科領域發表了214,648篇Medline收錄的文獻。2000年,皮膚科發表了3,393篇論文;到2020年,就達到了23,196篇論文;二十年增長了6倍。
  •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不是。發表sci論文經常遇到英語的要求,甚至很多作者因為英語水平不夠高,影響了sci論文發表。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ci期刊要求英語,但不是所有的sci期刊都要求英語。sci中收錄的期刊來自很多個國家,包含很多本期刊,每本期刊都有各自相應的要求。
  • 生物醫學工程科SCI論文大數據分析「2021」
    導言:今天和同仁們分析生物醫學工程科SCI論文的大數據分析。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個陌生的領域,但是卻收穫了我們最大的快樂。因為發現,中國的生工竟然這麼厲害。1,生工科論文概況生工科領域已經發表了139,561篇Medline收錄文獻;其中2020年發表了20,825篇。
  • 發表sci論文有哪些規定
    與國際學術交流,證明自己的學術研究能力水準,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發表sci論文上。sci論文發表是有難度上,若你寫的論文達不到一定的水準,或者滿足不了發文的規定,哪怕是投稿也是被拒稿。那麼,發表sci論文有哪些規定?
  • sci出版年跟發表時間一樣嗎
    sci出版年跟發表時間一樣嗎?當然不一樣。sci出版年是指sci期刊出版的年份,比如2019年、2020年。sci發表時間,通常是指見刊,即公開發表在刊物上的時間。首先,sci出版年sci出版年,就是sci論文是在哪一年出版的,比如2020年出版,出版年就是2020年。即sci出版年與出版的年份有關,與期刊無關。另外,不同的sci期刊,出版周期可能不同,有的一年出版1期、2期,還有的是3期、12期等等。
  • sci論文已經在線發表後可以更改嗎
    在線發表後的sci論文,難免被發現個別錯誤,比如一處數據錯誤、作者名字寫錯等,有了錯誤,作者第一反應是修改,但往往是初次遇到從而不知道如何辦。那麼,sci論文已經在線發表後可以更改嗎?在線發表即online,是論文出版方式之一,是期刊為了追上數字時代變化而做出的改變。過去文章只在紙質期刊上印刷出版,即見刊,現在會先讓文章在線發表,然後再見刊,甚至還有一些文章只進行線上發表。在線發表和見刊都屬於sci論文發表方式,但屬於不同的階段,對文章內容更改有不同的應對方法。
  •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主要是為了確保論文的原創性、新穎性是否達到刊登標準,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有抄襲的行為出現。那sci期刊哪個階段查重呢?下面學術顧問給大家介紹介紹。sci期刊查重都是在作者將sci論文提交給雜誌社後,雜誌社會對sci論文進行三審,三個審分為:初審、覆審和終審。Sci論文查重是在初審階段進行的,往往是將sci查重放在初審的第一位。只有sci論文查重率符合投稿要求後,才會進行接下來的審稿流程。
  • 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sci論文是國際核心論文,隨著學術國際化的發展,發表sci論文成為一項常見的要求。但sci論文發表,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但依舊有那麼多人努力著、爭搶著要發表,肯定是有原因所在。那麼,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 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
    統計一個人或單位或國家sci論文發表情況時,既包括論文質量,也包括論文數量。那麼,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兩者都重要,只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作者面對的情況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質量是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最終追求,在論文質量接近的前提下,論文數量才有意義。這並不是說論文數量不如論文質量,只是在告訴大家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論文數量,而不顧論文的質量。比如A發表了2篇Nature,B發表了1篇Nature,A與B比較,顯然A重要,因為數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