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數據丨營養科SCI論文大數據分析「2021」

2021-01-11 沃斯智研

導言:

2020年,我們已經對醫院的大部分科室做了大數據分析;剩下的一些科室會在2021年的上半年完成。

今天發送的是營養科發表的SCI論文大數據分析;並會總結2020年中國醫院營養科發表的SCI論文數量。

1,營養科論文概況

營養科領域已經發表了245,351篇Medline收錄文獻。

2011年,僅有7,618論文;到2020年目前,就已經達到33,729篇論文;十年翻4.4倍。

(營養領域研究論文的增長趨勢)

我們對其中最新發表的10,998篇論文進行大數據分析。

根據營養科領域2020年發文3.37萬篇的總量,下面針對全球的數據大都是今年最近4個月論文分析結果。

國家分布可以看到,美國發表論文數最多,佔29;中國發表的研究論文數量為1,750篇,佔17%,排在第二位。伊朗、西班牙和澳大利亞分列第三到五位。

(SCI論文的時間和國家分布)

研究發表在哪些雜誌?

發表營養科相關研究最多的五個SCI雜誌是Nutrients, Sci Rep,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y, PLoS One等。

需要注意的是,IF=-1的標記意味著該期刊儘管被Medline資料庫收錄,但不是SCI收錄期刊;尤其是其中的很多是掠奪性期刊,投稿時要特別小心。

(發表論文的雜誌分布)

研究熱點基因

和相關疾病

營養科研究的主要基因包括PIGS, MS, SET, MTOR, OAT等;糖尿病、肥胖、應激、消耗、肝病等是與營養科研究最關注的五個關鍵詞。

營養研究最活躍的機構

如下圖所示,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病童醫院、波士頓兒童醫院是發表營養科科SCI論文最多的三個醫院;我們也看到,中國的新華醫院位列第五名。

營養科研究

最活躍的學者及關係網

其中美國田納西州Vanderbilt大學的Vaezi, Michael F,美國明尼蘇達州梅奧診所的Bancos, Irina,全印度醫學科學研究所的Shalimar,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的Sanyal, Arun J和法國巴黎的Ratziu, Vlad在營養學研究領域最為活躍。

2,中國發表的SCI論文

單獨查中國營養科發表的論文時發現,中國已經發表了26,306篇Medline收錄的論文,其中2020年發表了5,716篇論文。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研究論文中包括非醫學領域的研究;比如農業大學在營養學研究領域發表了非常多的論文。

如果只看醫院SCI論文發表情況,可以看到,北京協和醫院、新華醫院和重慶醫科大學兒童醫院等發表的論文數量最多。

2020年中國營養科

發表的論文數

我們也列出了2020年中國的營養科發表的情況。

可以看到,北京協和醫院、新華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醫院(中國臺灣)、中山醫院醫院、南方醫院、重慶醫科大學兒童醫院、華西公共衛生學院/華西第四醫院、吉林大學第二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武漢協和醫院等發表的論文數量最多。

中國的營養研究

最活躍的學者及其關係網。

新的一年,

祝朋友們,

發表更多高質量SCI論文;

早日成為大醫生科學家。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Hanson臨床科研」,文章轉載只為學術傳播,無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沃斯(WOSCI)由耶魯大學博士團隊匠心打造,專注最新科學動態並提供各類科研學術指導,包括:前沿科學新聞、出版信息、期刊解析、論文寫作技巧、學術講座、論文潤色等。

相關焦點

  • 口腔科SCI論文大數據分析「2021」
    導言:最近留言查找口腔科論文大數據分析的朋友特別特別多。我們之前嘗試過多次,都放棄了。因為檢索詞太多了,另外中外口腔科設置差別很大。不過,在朋友們的要求下,我們還是試試。並會總結2020年中國醫院口腔科發表的SCI論文的大致情況。
  • 生物醫學工程科SCI論文大數據分析「2021」
    導言:今天和同仁們分析生物醫學工程科SCI論文的大數據分析。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個陌生的領域,但是卻收穫了我們最大的快樂。因為發現,中國的生工竟然這麼厲害。1,生工科論文概況生工科領域已經發表了139,561篇Medline收錄文獻;其中2020年發表了20,825篇。
  • 創新工場「數據下毒」論文入選NeurIPS 2019,AI安全問題需要引起...
    ,非常巧妙地實現了「數據下毒」。顧名思義,「數據下毒」即讓訓練數據「中毒」,具體的攻擊策略是通過幹擾模型的訓練過程,對其完整性造成影響,進而讓模型的後續預測過程出現偏差。(「數據下毒」與常見的「對抗樣本攻擊」是不同的攻擊手段,存在於不同的威脅場景:前者通過修改訓練數據讓模型「中毒」,後者通過修改待測試的樣本讓模型「受騙」。)
  • 核醫學科2020年發表的SCI論文大數據分析
    導言:在我們做大數據分析時,很少能夠看到像核醫學領域這樣,中國學者在其中佔有重要位置。1,核醫學科論文概況核醫學反應科領域已經發表了76,465篇Medline收錄文獻,其中2020年發表了10,282篇,我們對其做一大數據分析。
  • 滿分論文FineGym:面向細粒度動作分析的高質量數據集與現有方法分析
    師從林達華和湯曉鷗教授,目前的研究方向是視頻理解和動作分析。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智能科學系,歡迎學弟學妹們認親。 非典型 PhD,CV 圈小透明,曾長達兩年無所產出,但是很幸運沒有自我放棄也沒有被放棄。順便以此現身說法鼓舞一下處在低谷期的同學們吧,「玉經琢磨多成器,劍拔沉埋便倚天」。
  • ICLR 2021最全論文主題分析
    機器之心報導作者:蛋醬、小舟ICLR 2021 會議的 Rebuttal 環節已經結束,最終接收結果也將在下月正式公布。日前,有開發者從 ICLR 2021 OpenReview 網頁抓取了論文數據,並做了論文高頻詞、論文得分分布情況等信息的可視化呈現。
  • 將單細胞大數據用於藥物研發,「百奧智匯」完成A+輪融資
    所募集資金將用於「百奧智匯」進一步擴大和加速單細胞大數據及單細胞數據分析平臺在創新藥物研發領域的轉化應用,推進其單細胞大數據和分析系統在藥物新靶標挖掘、生物免疫學驗證、抗體開發、生物標誌物發現、基礎科研及臨床研究等方面建立起市場優勢;同時進一步擴大國內外商業化布局。
  • 大數據分析:2020年度中國檢驗科論文實力排行榜
    關鍵詞:檢驗科;SCI論文;大數據分析檢索資料庫:Medline檢索工具:文獻鳥/PubMed檢索時間:January 04, 2021檢索及分析機構:Healsan Consulting LLC(美國恆祥諮詢); Stork(文獻鳥)
  • 風溼科2019年論文大數據分析
    主題:對風溼科2019年發表的SCI收錄論文進行大數據分析和比較。檢索資料庫:Medline檢索工具:文獻鳥/PubMed檢索報告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big analysis(大數據分析),也就是對發表論文的宏觀分析
  • 2019年寫論文查數據找資料必備APP排行榜
    ,經常面臨的問題就是數據不太容易查找,或者分析問題不知道去哪找資料。再就是,數據資料搜集起來相當繁瑣。其實,只要運用好靠譜的查數據找資料工具,就能幫助我們更高效高質量地完成論文。下面要介紹的這5款APP,算是目前市面上比較好用的寫論文輔助APP了,支持多功能智能檢索,你值得擁有!
  • SCI論文多久能發出來-英輯編輯
    SCI論文的價值與類型是什麼?sci論文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先來說說sci論文的類型,sci論文一把可以分為綜述性文章、實驗型文章、報告型文章和信件形式的文章幾個類型,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文章類型進行寫作,sci論文的價值想必大家一定有所耳聞,sci論文是被sci檢索的頂尖學術論文,sci論文通常代表著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與發展方向
  • 論文投稿sci期刊錄用率高嗎
    論文投稿sci期刊錄用率高嗎?sci期刊屬於金字塔頂尖的期刊,對於錄用論文的標準非常高,導致論文投稿sci期刊相比較其他刊物來說,錄用率更低一些。至於具體到某一篇論文投稿sci期刊錄用率是高還是低,與該篇論文的學術質量有關,質量越高,錄用率往往會越高。
  • 韓家煒在數據挖掘上開闢的「小路」是什麼
    >文章中還會多次遇到,這是這次演講內容的一張「地圖」,也是數據挖掘領域的一張「地圖」韓家煒認為要想將現有的無結構的 Big Data 變成有用的 Knowledge,首先要做的就是將數據結構化。報告結束後的提問環節,坐在下面的 Christos Faloutsos 舉手問道:「你做的這個 Network 很 powerful,但是你能否預測到我明年寫什麼文章?」韓回答道:「我連自己的都預測不到,更別提你的啦。」於是當時下面哄堂大笑。回去後韓家煒將這個笑話講給當時還在他手下讀博士的孫怡舟聽。孫怡舟很嚴肅地認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笑話。
  • SCI 收錄量超過 Meta 分析!回顧性研究才是發論文首選
    我在 Web of Science 搜索 2019 年發表地址為「China」的「Aarticle」,發現中國醫生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全年共有 488041 篇,如果簡單加上「Retrospective」關鍵詞,檢索回顧性研究文章,總共有5095 篇!
  • 重症醫學科SCI論文發表及臨床科研策略大數據分析
    2011年,僅有6,843論文;到2020年目前,就已經達到38,019篇論文;十年翻5.6倍。(重症醫學科研究論文的增長趨勢)我們對其中最新發表的10,997篇論文進行大數據分析。根據重症醫學科領域2020年發文3.8萬篇的總量,下面針對重症醫學科的全球數據大都是今年最近3個月論文分析結果。
  • 雙非院校讀研,有幸發了二區SCI論文,不讀博如何利用論文優勢?
    理工類在讀研究生應該知曉,類似信息對判斷一篇二區sci論文的影響力高低非常關鍵。不過,就國內高校科研獎勵來說,通常選用中科院分區多一些(少給錢)。聊「如何利用論文優勢」之前,小西先說說一個我的師弟,也許對問題解答有些不一樣的啟發。小西導師的專業是「生化材環」中的環境。此專業爭議頗大,勸退和看好的人都不少。
  • R 語言之數據分析「Resampling」
    本節主要總結「數據分析」的「Resampling」重抽樣思想,並通過 R 語言實現。有一種東西叫作「傳統」,它在很多時候很有用,但會讓你思維固化,在新的環境下讓你出錯。在總結回歸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時候 ④R語言之數據分析「初章」,我總是會在模型的建立之前提到「統計假設」,在模型建立之後進行「假設檢驗」,原因想必大家都能理解,就是因為這些「統計假設」是我們模型建立思想的基礎,是支撐我們模型正確性的「必要條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必要條件」最終會成為我們「數據分析」的局限,讓我們對「不滿足條件的數據集」束手無策。
  • 170多萬篇論文打包下載,1.1 TB,Kaggle上線arXiv完整數據集
    arXiv 執行董事 Eleonora Presani 表示:「在 Kaggle 上放置完整的 arXiv 語料庫,可以極大地增強 arXiv 論文的閱讀潛力。並且,通過在 Kaggle 上提供該數據集,我們能夠獲取比通讀這些文章更多的知識,並且能夠以機器可讀的格式將 arXiv 背後的數據和信息向公眾開放。」
  • 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
    sci期刊之間存在影響因子的差異,根據一定的標準,把每本sci期刊按照影響因子,對號入座相應的分區。不同的分區,對於論文要求高度不同,那發表的難度也不同。那麼,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當然大。>首先,與不同的期刊比較,sci期刊等級高,發表難度大。
  • AAAI 2021最「嚴」一屆發榜,1692篇論文中選,錄取率僅為21%
    聯合主席 Kevin Leyton-Brown 在Twitter上表示,接受的投稿論文總數達到「驚人的高技術水平」,已經超過了9000篇,共有1692篇論文被錄取,錄取率為21% ,僅比去年的20.6篇高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