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收錄量超過 Meta 分析!回顧性研究才是發論文首選

2020-11-25 騰訊網

昨天中午吃飯時遇到了跟我一起進醫院的趙醫生,聊天時得知他去年發了 3 篇 SCI,今年就有機會晉升副主任了,震驚之餘趕緊問他是如何做到的。

他支支吾吾半天才告訴我,他發表的都是回顧性研究的文章,這類文章寫起來簡單,也能得到很多期刊的認可。他們科室一年就可以發表十幾篇類似的文章,可以說是臨床醫生最容易發表的 SCI 文章類型了。

回顧性研究是臨床醫生最容易發表 SCI 的研究類型!

我在 Web of Science 搜索 2019 年發表地址為「China」的「Aarticle」,發現中國醫生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全年共有 488041 篇,如果簡單加上「Retrospective」關鍵詞,檢索回顧性研究文章,總共有5095 篇

也就是說 2019 年 Web of Science 每收錄 100 篇文章,其中至少就有 1 篇是回顧性研究。

對比臨床醫生更熟悉的「Meta 分析」檢索結果只有 3557 篇,回顧性研究的發文量比 Meta 分析高出約 43 %,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隔壁老趙的科室,一年就發了十幾篇回顧性研究!而我只能在一旁默默吃檸檬。

臨床回顧性研究

回顧性研究大家並不陌生,調研發現,已經有越來越多臨床醫生將回顧性研究作為自己發表第一篇 SCI 的項目。

為了幫助剛入門科研的臨床醫生順利發表「臨床回顧性 SCI」,我們請來發表過 10 多篇回顧性研究論文的第二軍醫大學博士情歌老師,開展系列課程:

《零基礎發表臨床回顧性 SCI》

立即試聽或購買課程

長按識別海報

上線 3 天時,就已有超過1500位丁香園用戶加入學習。回顧性研究倍受臨床醫生喜愛,主要有三大優勢!

優勢一:不需要做實驗

在臨床上,每天上班就跟打仗一樣,門診、手術、夜班,24 小時一般都不夠用,哪還有空去做實驗?更何況很多醫院根本沒有條件做實驗,但卻對醫生有科研任務安排下來。

回顧性研究一般不需要我們做基礎實驗和臨床試驗,從現有的病例或疾病開始,追溯發病原因或患病情況。更容易選題,也更方便開始一個新的研究。

優勢二:研究對象易獲得

作為醫生,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患者,回顧性研究所研究的對象正是我們臨床上每天都接觸到的患者。我們只需要掌握如何收集和保管這些病例,就可以獲得合適的研究對象,並開始回顧性研究工作。

優勢三:研究步驟簡單,一學就會

臨床回顧性研究的步驟很多都是很相似的,確定好自己的選題,再選擇適當的納入排除的標準以及觀察指標,通過統計學方法分析數據,就可以完成一項研究。

只要掌握了一般的方法,就可以舉一反三,不斷優化細節和磨練自己的科研思維,一年 3 篇不是夢。

如何開始一項回顧性研究並發表自己的 SCI 論文呢?

道理講了很多,關鍵如何實踐,並套用到自己的科研項目中。

調研中發現,很多同學因為不懂回顧性研究的套路,加上對英文寫作有與生俱來的恐懼,一想到要寫 SCI ,就退縮了,更別說完成一篇簡單的「回顧性研究」論文了。

為了教會零基礎的你如何發表一篇回顧性研究 SCI,丁香園特邀第二軍醫大學心胸外科博士情歌老師,歷時半年,打磨出最適合零基礎做臨床科研的你的《零基礎發表臨床回顧性 SCI》

系列課程上線 3 天,已經有超過1500 位丁香園用戶加入學習。

限時拼團特惠

原價 388 元,拼團立減 30 元

立即試聽或購買課程

長按識別海報

系列課程,通過講解:

4 大回顧性研究選題方法

9 類常用統計學方法實操

7 大結構化寫作方法詳解

3 不知道文章選刊投稿修回

手把手教會你如何發表一篇臨床回顧性SCI。內容系統全面,實操性強,學完就能上手,帶你寫得好,更投得準。

查看課程大綱

▼▼▼

《零基礎發表臨床回顧性 SCI》系列課程適合所有想要發表 SCI 論文的臨床醫生/醫學生。無論你有沒有 SCI 寫作基礎,都可以加入課程,開啟自己的 SCI 學習之旅。

購買課程,還可享有 3 大福利:

VIP 學習交流群,講師定期答疑,同學看課程討論交流,一起進步。

我們還提供海量學習資源,入群就送。

購課成功可以直接開發票,讓科研經費報銷你的學習課程。

原價 388 元,拼團特惠立減 30 元

立即試聽或購買課程

長按識別海報

相關焦點

  • 臨床醫生發論文的首選,比 Meta 還容易!
    昨天中午吃飯時遇到了跟我一起進醫院的趙醫生,聊天時得知他去年發了 3 篇 SCI,今年就有機會晉升副主任了,震驚之餘趕緊問他是如何做到的。 他支支吾吾半天才告訴我,他發表的都是回顧性研究的文章,這類文章寫起來簡單,也能得到很多期刊的認可。
  • 英文不行怎麼發sci論文
    發sci論文,要匹配sci期刊。大多數sci期刊的語言要求是英文,這讓英文不行的作者很是困惱,擔心自己寫作的sci論文會因自己的英文不行而無法發表。那麼,英文不行怎麼發sci論文?對我國作者來說,英文不行是發sci論文路上的絆腳石,解決不了英文語言問題,就無法保證文章的質量,成功發表就變得非常渺茫。而解決英文不行的方法,一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但這個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來不及;二是找英文好的人來翻譯潤色,比如有過發表sci論文經驗且英文水平高的人。簡單地說,就是自己英文不行,找英文行的人來做。
  • 真的有必要發一大堆meta分析或者純生信數據挖掘SCI嗎?
    記得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有位博士在個人簡介寫上了以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46篇,很多外行人看著46篇SCI這個數字會覺得這個學生很優秀,科研能力特別牛。但是懂行的人不會只看這個數字,還會看文章裡面有多少篇是論著,有多少篇是meta分析、綜述、comments、letter等等,期刊影響因子,被引用的次數,通過這些就可以看出真正是否有料。
  • 這篇meta分析厲害了,發了30分的SCI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很狂的科研人,作者慶直登科研,版權歸慶直登SCI狂人團隊所有,更多資料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很狂的科研人很多人都說發meta分析就是「灌水」,但是這次介紹的文章還敢說是「灌水」嗎?當然,能夠發表在這種期刊上的人肯定不會缺文章,更不會擔心畢業問題和評職稱問題。
  • meta分析代做需要注意什麼?
    這些年meta分析在醫學領域是一個很前沿的分析,很容易發sci,至少發北大核心期刊是很容易的。meta分析代做我是醫學統計專業,熟練代做META分析的一般是2周多一點meta分析代做篩選文章一般是分析人員和客戶可以一起做,避免遺漏,根據專業分析人員的經驗
  • sci期刊可以快速發論文嗎
    sci期刊可以快速發論文嗎?當然可以。一個領域的sci期刊,都不止一本,每本sci期刊都有其既定的發行周期和排刊要求,只要投稿發表的論文水平與投稿的sci期刊要求一致,就能夠比較順利的安排發表,否則會耽誤不少的時間。
  • 雙非院校讀研,有幸發了二區SCI論文,不讀博如何利用論文優勢?
    小西上午看到一個碩士生留下的疑惑:在雙非學校讀研期間有幸發了一篇二區的SCI論文,如果不準備去讀博的情況下,該如何去利用論文的優勢?不清楚這位學生所在的具體學科或研究方向是什麼,也沒有說清楚是中科院sci分區(指定閾值劃分)或是JCR分區(Q4均分)?
  • 零基礎也能學會Meta分析,SCI並非那麼遙遠!
    近年來專注於醫學統計和meta分析的研究。 目前已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Molecular Nutrition&Food Research,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等一區期刊發表SCI論文,累積影響因子30+,擁有豐富的meta分析和SCI文章評審經驗。
  •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2019屆畢業生發表46篇SCI文章?
    Meta-analysis/Systematic review:meta分析及系統性綜述,針對一個不同研究得出的結果有爭議的科學問題,利用統計學方法將這些研究(以RCT為主)的結果放在一起,得出結論的文章。這類文章工作量小,只要有好的選點,從設計到成文,兩周左右即可完成。需要經過peer review。
  • 「3年發46篇SCI」的華西博士,已發82篇!1篇入選ESI前1%
    :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鄧博士發微博表示:「我們的精準肺外科診療研究論文繼續成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為止)高水平論文!
  • 如何搜索sci一區論文
    發表一篇論文,哪怕是一篇普刊,對於選題的創新性也是有要求的,更別說檔次很高的sci一區論文。所以,在定sci一區論文選題或者日常閱讀研究領域發展狀態文獻時,免不了要搜索sci一區論文。那麼,如何搜索sci一區論文?
  • 日照SCI期刊論文需要多少字數
    臨床研究與實驗研究類論文正文前須附結構式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一般不超過300字。  8、文章的圖表應少而精,不與正文重複,圖表應列出圖題、表題,圖表設計要合理,統計表請採用三線表,附圖可以是照片或手工繪製圖,繪圖請另用碳素墨水在繪圖紙上繪製,圖面力求清潔、清晰、準確。顯微照片應標明染方法和放大倍數。軟體著作權申請。
  • 推薦|網狀Meta分析,臨床er通往Meta分析的橋梁
    當受制於某些條件時,如時間或研究對象的限制,meta分析不失為一種選擇, 普通Meta分析著重比較兩個組,而網狀Meta分析著重強調在同一條件下比較多種幹預措施。對多個同類研究結果進行合併分析,從統計學角度達到增大樣本量、提高檢驗效能的目的。2.分析多個同類研究的分歧和原因,便於做出更科學的結論。3.引出新見解,為醫學科研指出新的研究方向。4.節省研究經費。5.有助於開展循證醫學。
  • Meta分析之文獻檢索步驟
    Meta分析作為對已有研究的二次分析方法,要求儘可能全面的收集所有與問題相關的臨床研究。
  • 統計知識 | Mini Meta-analysis或單論文中的元分析
    (圖片來源:http://blogs.plos.org/absolutely-maybe/2016/07/05/psychologys-meta-analysis-problem/)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於分享一個可以用在單個論文中進行的元分析(meta-analysis)技巧。
  •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sci論文是國際學術界的頂尖論文。你說你的學術水平在某一領域達到國際水平,卻沒有sci論文來證明,是缺少說服力的,是很難得到學術界圈內人士認可的。足見,sci論文地位之高。其中,國內核心論文,就是常說的北大核心論文、南大核心論文、科技核心論文。國際核心論文,常見的就是sci論文。可以說,sci論文的級別比國內核心還要高。當然這並不代表,國內所有的科研機構,對sci論文認可度比國內核心高。但在國際舞臺上,國內核心論文,是不被認可的。sci論文它可以代表本專業在全球的最先進技術以及發展趨勢。
  • 別人家的學校:發一篇SCI論文獎勵60W!
    之前的文章中學霸姐姐有跟大家算過,發表一篇SCI論文大概需要多少花費支出,計算結果是驚人的,生物方向6分左右的期刊,按照研究不同,實驗不同,成本範圍大概是25~48w。話說,你們學校發一篇SCI獎勵多少錢?據學霸姐姐所知,現在各個高校都十分看重sci論文,只要你敢發,學校就敢獎勵!
  • 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sci論文是國際核心論文,隨著學術國際化的發展,發表sci論文成為一項常見的要求。但sci論文發表,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但依舊有那麼多人努力著、爭搶著要發表,肯定是有原因所在。那麼,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 疫情來襲,宅家學習meta分析(2):一文學會Meta文獻檢索
    但meta的綜旨是要把提出臨床問題相關的研究都找到(不管陽性陰性),現在藉助於計算機檢索和noteexpress等文獻管理軟體,我們可以一次性對多個數據進行檢索,所以現在的meta分析一般不去關注什麼才是最相關的資料庫,只要和我提出臨床問題相關的資料庫,只要有時間精力,一股腦兒全都進行檢索,然後再依次進行重複剔除和篩選,這麼做,找到的文獻會更加全面。
  •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主要是為了確保論文的原創性、新穎性是否達到刊登標準,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有抄襲的行為出現。那sci期刊哪個階段查重呢?下面學術顧問給大家介紹介紹。sci期刊查重都是在作者將sci論文提交給雜誌社後,雜誌社會對sci論文進行三審,三個審分為:初審、覆審和終審。Sci論文查重是在初審階段進行的,往往是將sci查重放在初審的第一位。只有sci論文查重率符合投稿要求後,才會進行接下來的審稿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