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4日至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將再度聯合麻省理工學院、《中國醫療設備》雜誌社、中國醫院協會醫學工程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2019中國醫院協會醫學工程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暨PLAGH-MIT醫療大數據學術交流及Datathon活動」。本屆Datathon活動環節首次引入了和鯨科技與AWS作為技術支持方,以保障流暢的在線數據分析協作體驗和研究結果產出留存。
在本屆Datathon的會前培訓上,解放軍總醫院醫學工程保障中心副主任——張政波為與會者分享了Datathon活動的相關情況,以下為詳細內容:
Datathon活動由來與價值:跨專業合作開展醫療大數據應用研究
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時代已經來臨,數據成為一種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數據密集型科學成為一種新的研究範式,對於醫學臨床和科研而言,如何藉助於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實現轉型發展,是每個學科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實踐方面,來自科室的需求是如何建立科室物聯網,平臺採集全息大數據;來自臨床的需求是如何利用機器學習技術提升臨床診斷水平;而來自企業的需求是如何基於真實世界數據研究提升科研成效。
在醫療大數據時代,如何高效、有意義地挖掘利用這些數據,為臨床決策提供循證依據並發展智能化輔助決策支持工具呢?臨床醫生往往每天都面對著繁忙的診療任務,而數據科學家和工程師缺乏對臨床知識的深入了解,因此,由任何一方獨立開展醫療大數據應用研究都困難重重。醫療大數據的分析利用迫切地需要跨專業合作,組建一個理 - 工 - 醫多學科團隊,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分工協作,實現共贏多贏。由此,Datathon活動應運而生。
Datathon = Data + Hackthon,是一項新穎的數據實踐活動,其前身是源自於矽谷的「Hackathon」。Hackathon 通常是短期、高強度的小組競賽,旨在促進各大公司的技術創新和新觀念的產生。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醫學院數據科學家和臨床醫生組成了Datathon創始團隊,他們將Hackathon 模式引入醫療領域,提出了 Data+ Hackathon 的競賽模式,即「Datathon」 。2014年首次舉辦Datathon活動,目前Datathon已經在全球成功舉辦了40多場。Datathon通過組建跨學科的團隊,在短期內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完成臨床研究項目。基於數據計算的方法,合作解決臨床醫生面臨的眾多問題和未滿足的醫療需求。
中國歷屆Datathon活動:醫療領域的「跨學科」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2016年10月,解放軍總醫院聯合麻省理工學院團隊在北京舉辦了第一屆醫療大數據研討會與 Datathon活動,這標誌著Datathon模式被正式引入國內。2017年,在「Datathon數據競賽」的基礎上增加了「醫療大數據國際學術大會」,形成了「醫療大數據國際學術大會 +Datathon數據競賽」的會議形式,並沿襲至今。2016、2017、2018年連續舉辦三屆Datathon,活動取得豐碩成果,推動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與實踐相結合,2018年大會當天網絡訪問量超過100萬人!
在談到活動目的時,張政波指出,一方面是推動醫療領域的「跨學科」合作,與國際同行接軌,探索「大數據驅動」下的臨床科研新模式;另一方面是將MIT在醫療大數據分析領域近10年的經驗帶給大家(HST.953 – secondary analysis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課程),在較短的時間內體驗和掌握醫療大數據分析利用的技能和方法,搭上「醫療大數據+人工智慧」這趟快車。
同時,他還概括了Datathon活動的特點,那就是「不玩虛的,數據實戰」,同時還有「國內外專家現場指導」。3 屆Datathon活動的舉辦都非常成功,多個跨學科團隊在短期內合作完成了感興趣的臨床課題,並有多個團隊在活動後依然保持緊密合作,以論文的形式實現了項目產出。2017年,發表文章22篇,文章累計的影響因子為83.195分;2018年,發表文章34篇,文章累計影響因子為176.748分。
2019醫療大數據Datathon:頂級專家深度參與,跨界合作值得期待
為了保障活動質量,本屆Datathon邀請到了眾多來自國內外的指導老師,來自國外專家的有MIT計算生理學實驗室臨床研究主任、哈佛醫學院副教授Leo Anthony Celi;哈佛大學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計算科學助理教授Finale Doshi-Velez;哈佛醫學院BID醫學中心動態醫學指標研究中心主任、哈佛醫學院副教授Chung-Kang Peng;帝國理工學院博士、CharingCross Hospital 重症監護中心研究員Matthieu Komorowski;新加坡國立大學數據研究所助理教授,國立大學醫學院資深副主任Mornin Feng;BID醫學中心的首席資料庫工程師、MIMIC資料庫資深專家——沈鷺(BIDMC);數據科學家、量化分析師劉星剛(Philips) ;麻省總醫院和Beth Israel Deaconess醫 療中心臨床研究員Ryan D. Kindle;MIT計算生理學實驗室研究員、哈佛醫學院生物醫學信息學碩士Ming;Tufts大學計算機科學性系助理教授、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博士後 Michael C. Hughes;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客座講師Sicheng Hao;MIT計算生理學實驗室附屬研究人員Regina Leung等。
此外,還有解放軍總醫院醫學信息情報所高級工程師、醫療大數據中心主任——薛萬國;北京市生理科學會危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特聘專家——王誼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章仲恆; 西安交大一附院臨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呂軍;解放軍總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副主任——康紅軍;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呼吸科主任——李玉柱;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副主任——董蔚;解放軍總醫院高壓氧 科副主任—— 顏偉;解放軍總醫院計算機室主任—— 劉敏超;解放軍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MIT計算生理學實驗室博士後—— 馮聰;解放軍總醫院醫學工程數據工程師、Datathon活動組織者——李沛堯等國內專家。
最後,張政波還談了自己對於Datathon一些感想: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改變人類社會的生態,使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有言,應對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創造未來。而 「大數據戰略」,則是當下領航全球的先機。新一代醫生、工程人員需要打破學科邊界,跨界合作,獲得跨越式成長的機會!
張政波主任的完整分享PPT已上傳至和鯨社區(Kesci)可移步以下連結下載:2019醫療大數據Datathon活動會前培訓資料集合https://www.kesci.com/home/project/5db29f4b75df5c002b23d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