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精準醫療,引領行業升級新潮流

2020-12-06 智能製造網

智能製造網訊 當下,基於3D列印技術形成產、學、研為一體的多學科合作模式正在開啟一個全新的醫療時代。在應用的廣度方面,從最初的醫療模型快速製造,逐漸發展到3D列印直接製造助聽器外殼、植入物、複雜手術器械和3D列印藥品。在深度方面,由3D列印沒有生命的醫療器械向列印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組織、器官的方向快速發展。

圖片

自2019年7月我國第一批3D列印醫療器械團體標準開始實施以來,我國醫療3D列印應用開始駛入「快車道」。2020年7月1日,我國第二批3D列印醫療器械標準也正式實施,相關法規和標準體系逐步建立,這也為3D列印技術醫療器械產業化應用提供了政策性支撐。

今年9月13日,總投資2億元的3D列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落戶湘潭高新區。該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主任、增材製造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盧秉恆牽頭,依託團隊的技術、資源、人才、資源等優勢,在湘潭高新區建設省內唯一、輻射中南五省的高標準綜合型3D列印精準醫療研究院。

從整體來看,我國3D列印企業正以科技與健康為發展方向,致力於為人們提供醫療健康產品服務,以不斷提升人們生存與生活品質為核心目標。與此同時,將專業技術和科學成果轉化賦能為核心競爭力,結合資源整合優勢,致力於打造國內醫療和個人防護、健康用品的強勢民族品牌,也成為了許多企業努力奮鬥的方向。

在各類技術研發機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等的共同推動下,3D列印技術在國內醫療領域的應用範圍不斷拓寬,技術價值不斷凸顯。就醫療模型製造而言,藉助3D列印技術可以很直觀還原病灶具體情況,有效降低手術的風險,解決患者和家屬對手術時的困惑。舉例來說,現在醫學中大多數的CT、核磁共振影像檢查結果,看起來也就是黑白光影,對於疑難病灶的精準性判斷還有一定模糊的邊界。

手術實施之前,醫生根據患者的CT或核磁共振數據通過軟體合成適用於3D列印的三維數據模型,然後通過3D印表機將之列印出來,這樣就可以得到精準的醫療模型,讓醫生在手術前可以直觀地看到手術部位的三維結構,有助於醫生提早規劃手術方案。

我國3D列印技術在醫療研究方面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真正完全應用到市場,讓更多患者受益,還存在不少問題。如3D列印的個性化定製產品在我國還沒有申請審批途徑,也無產品標準,整個流程較為複雜。

3D列印設備、3D列印材料是3D列印產業發展的關鍵,也是制約我國目前3D列印應用的關鍵因素。中國要認清自己目前在基礎軟體方面的劣勢,充分利用好人才優勢,創新教育理念,在增材製造領域精耕細作,才能更好地推動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

有分析人士認為,新技術應用正在打破醫療行業的限制壁壘,無論是患者和醫生之間的信息共享方式,還是幫助患者進行高風險手術。這些新技術包括3D列印、機器人、人工智慧、納米醫學、虛擬實境等。

無論如何,3D列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初步應用,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人們對現有醫療的認知,眾多發達國家都投入了足夠的人力及資金,以期將此作為人類健康的全球戰略。接下來,讓我們期待3D列印在醫療領域的更多精彩應用吧!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湖南率先探索「3D列印+精準醫療」
    增材製造行業的院士、專家,還有航空航天、裝備、材料、檢測等龍頭企業的代表,共同探討了增材製造技術的前景及發展趨勢。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圍繞「3D列印+」作主題發言。盧秉恆在接受星辰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做好「3D列印+」這篇文章後,增材製造將為湖南乃至全國的智能製造業發展,帶來更強大的助力。(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右]在大會新聞中心接受採訪。)
  • 3D列印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及前景分析
    打開APP 3D列印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及前景分析 智能製造網 發表於 2020-11-20 15:41:54 醫療領域,如今已經成為3D列印一大熱點應用領域。 醫療器械器材本身具有嚴苛的精密屬性。因此,近幾年業內對醫療器械器材、零部件生產配套的技術要求也有所提高。在醫療製件生產配套過程中,對大到高壓氧艙,小到助聽器、醫用紐扣、麻醉咽喉鏡等注塑產品的精度、韌性等要求明確。3D列印作為前沿技術之一,在醫療器械製造方面的應用場景不斷擴寬,應用價值日益得到重視。
  • 總投資2億元 3D列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項目落戶湘潭高新區
    9月13日上午,3D列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項目籤約儀式在盤龍山莊酒店舉行。該項目的引進和建設,對於湘潭市進一步匯聚創新人才、發展尖端產業意義重大。3D列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項目由盧秉恆院士牽頭建設,依託他本人及團隊的技術、人才、資源等優勢,在湘潭高新區內建設湖南省內唯一、輻射中南五省的高標準綜合型3D列印精準醫療研究院,計劃總投資2億元。項目內容主要包括一個研究院、一支產業基金、一個專業孵化器。
  • 向精準醫療邁進 萍鄉市人民醫院舉行3D列印學術交流會
    據悉,萍鄉市人民醫院正在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籌建3D列印創新研究分中心,向精準醫療邁進,致力為該市及周邊地區患者提供更為精準、更加安全的手術治療。  本次報告會由該院關節外科黨支部書記彭炳龍主持。副院長何建中出席此次會議並發表致辭。來自關節外科、脊柱脊髓外科、急診創傷外科、兒外科、神經外科、口腔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腫瘤內科等多學科醫務人員參會。
  • 3D列印精準醫療研究院項目落戶湘潭 總投資兩億元
    華聲在線9月14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蔣睿 通訊員 劉瀾)9月13日,總投資2億元的3D列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落戶湘潭高新區。該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主任、增材製造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盧秉恆牽頭,依託其團隊的技術、人才、資源等優勢,在湘潭高新區建設省內唯一、輻射中南五省的高標準綜合型3D列印精準醫療研究院。據了解,3D列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項目主要包括「一個研究院、一支產業基金、一個專業孵化器」。
  • 口腔醫療3D列印項目「第七元素」獲融資界認可
    2019年11月,南極熊獲悉,國內領先的口腔醫療3D列印技術公司「第七元素」受邀參加多場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創業大賽並收穫滿滿。在11月7日參加的第五屆北京亦莊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了二等獎的佳績,其國際領先的創新技術受到國家科技局高度認可。
  • 廣州團隊的新技術,研究3d列印骨頭,原材料是骨粉和生物膠水
    現在人們在不斷追求高質量生活水平的同時,也逐漸的注意起了人體的健康狀況,隨著各項技術的進步,骨科醫療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中內固定器材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作用。不過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在上個世紀80年代時,就發明了內固定金屬器材,而且逐漸的進入了臨床,使用這種器材不需要很久的癒合時間,因為它可以幫助患者進行骨骼結構重建,從而使得康復的時間會大大的縮短。
  • 百度知道引領知識問答行業變革升級
    2020年中國泛知識內容行業已經成長為千億級別的市場,在知識消費升級的新市場環境下,用戶對優質權威的知識內容以及問答服務的時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12月18日,百度知道總經理李小婉在「知同道合2020百度知道答主年度峰會」上表示,截至目前,百度知道累計解決用戶提問超5.9億,涵蓋法律法規、情感心理、理財投資、商品選購等300餘個垂直領域。
  • 【3D專委會】會員單位第七元素牙齒材料與3D列印技術結合實現產業化落地
    致力於數位化3D列印仿生牙齒材料,擁有3D智能醫療生物材料的核心專利技術,可以填補世界口腔醫療新材料的市場空白,避免口腔行業傳統減材工藝50%的誤差率,仿生原牙99.9%,縮短了11個小時的就診時間,實現
  • 3D列印藝術:這5種3D列印方式推動藝術創意的新方向
    感覺3D列印技術就是為創造新事物而生的,為設計和製造過程帶來了新的方式。因此,我們看到藝術家開始注意並利用該技術的獨特品質來創作3D列印藝術。通過逐層製作授予的設計自由度和3D可列印材料的多功能性為各類藝術家開闢了新的前沿。經濟實惠的3D列印技術有助於在雕塑,時尚,裝置藝術等領域的設計和規模創新,以及跨學科的合作。
  • 3D列印器官,重新定義「上帝之手」「星醫療」
    3D列印汽車、建築物等靜態物體已經不是新聞,但3D列印人體器官,您聽說過嗎?近期,Wake Forest再生醫學研究所所長安東尼·阿塔拉(Anthony Atala)另闢蹊徑,將3D列印技術用於打造微縮版的人體器官,來進行新冠肺炎病毒的檢測。據介紹,他的團隊有能力在一小時內印製上千個微型器官。
  • polyjet全彩3D列印在醫療行業的應用
    前面我們有簡紹過polyjet全彩3D列印的技術原理,這種技術在航天、汽車、消費品、教育、鐵路、醫療等等各個行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polyjet3D列印技術是如何幫助醫生做外科手術的。
  • 惠普3D列印攜手COBRA Golf,推出首款3D列印量產高爾夫球推桿
    中國北京,2020年11月19日—— 高爾夫球桿行業創新領導品牌Cobra Golf今日宣布推出首款採用惠普3D列印技術生產的創新高爾夫推桿產品KING Supersport-35。
  • 3D列印材料新突破:乳膠3D列印
    近日,據白令三維了解,來自高分子創新研究所、科學院和工程學院的維吉尼亞理工學院跨學科團隊共同提出了一種新的乳膠3D列印方法,並獲得了國家科學基金會獎。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也與米其林北美合作開展這個項目。 化學教授兼首席研究員蒂莫西龍(timothylong)表示:我的想法是,只有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合作,才能實現這些創新。
  • 2020年中國3D列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金屬3D列印...
    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爆發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不斷完善,目前已形成了3D生物列印、有機材料列印、金屬列印等多種列印模式,我國3D列印材料仍以工程塑料為主。2019年7月,主營業務為金屬列印的鉑力特在科創板上市,前瞻預計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的爆發期。
  • 創想三維3D列印技術顛覆義齒牙模傳統鍛造工藝,效率提升十倍
    創想三維3D列印技術公司以自身所從事先進的3D列印技術研發和3D列印行業布道者的精神出發;特別為齒科義牙的製做研發出了一整套有效的3D列印義齒牙模解決方案,並致力於推動整個義齒製造行業的向前發展。在合金飾品行業可直接應用於膠膜壓制較傳統手工效率更高、外形更完美。高精度直接應用於失蠟工序製作金、銀首飾。操作最簡單的3d印表機。  相比傳統牙模製作對比「DP002」3d列印牙模從度和生產效率、可個性化定製、生產成本上面,都有了質的提高。
  • 陳潤生院士:中國精準醫療的現實與未來
    精準醫學的路在政策背景和現實需求的雙重推動下正在越走越寬,那麼,我國精準醫療的現實和未來到底在哪呢?組學大數據與醫學的結合是核心儘管各方都在追逐精準醫療,但是,就目前行業看,精準醫療的概念依然是存在爭議的焦點,大家都在問,「精準醫療到底是什麼,它的核心在哪裡?」
  • 嫦娥五號「奔月取土」, 解決材料問題,月球3D列印建房或將成為現實...
    按規劃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均有各自的任務,嫦娥八號或將實地測試月面「3d列印」房子等關鍵技術,為將來構建月球科研基地,做出前期探索。3d列印材料的物理特性對加工效率及成品性能有極大的影響,也是影響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
  • 金屬3D列印介紹
    增材製造:也就是我們俗稱3D列印,指融合了計算機輔助設計、材料加工與成型技術、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通過軟體與數控系統將專用的金屬材料、及醫用生物材料,按照、燒結、熔融、噴射等方式逐層堆積,製造出實體物品的製造技術。這項技術於1984年開始在實驗室研究,1986年制出樣機,距今只有30多年時間。
  • 四名醫療創業者的暢想:用「精準醫療」治癒更多患者
    精準醫療的大潮正在全球範圍浪打浪邁進。如今,中國有眾多的醫藥創新創業者在這一方向探索。思路迪精準醫療董事長、創始人熊磊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熊磊回國創立了思路迪,一直致力於通過精準醫療,診療一體化的理念和技術,為早期診斷腫瘤患者、為更加精準地開發藥物和治療患者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