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PLAGH-MIT醫療大數據學術交流及Datathon活動正式開始

2020-12-06 和鯨

2019年11月14日,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聯合麻省理工學院、哈佛醫學院、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中國醫療設備》 雜誌社、中國醫院協會醫學工程專業委員會、北京生理科學院危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的"2019中國醫院協會醫學工程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暨第四屆PLAGH-MIT醫療大數據學術交流及Datathon活動」在北京開幕,來自全球的「醫-理-工」多學科專家即將攜手,進行一場為期4天的醫療大數據實踐盛宴。

活動伊始,是一場Workshop,來自全國的臨床醫學人員、工程人員和Datathon參賽者齊聚一堂加入Workshop,分別從臨床醫生角度、醫學科研角度和數據科學方向對「如何基於EHR開展精準醫療和臨床科研」發表觀點。分享從邵逸夫醫院的章仲恆博士開始,隨後MIT的研究員郝思丞、和鯨科技的聯合創始人殷自強、解放軍總醫院的範勇博士紛紛登場,展開精彩演講。

先行Workshop對Datathon的意義極其重要,首先Workshop是一個學習場景,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促進臨床人員與工程人員對於數據科學和臨床醫療的了解,還能讓不同背景的學員產生交流,並根據需求匹配成為正式隊伍,讓參賽者在探討的過程中碰撞科研創新想法,產生迸發交叉思維的「美第奇效應」,快速促進更多的新課題、新理念誕生。

章仲恆博士作為本次Workshop的開場,向在場選手分享了不少醫療數據領域中科研的常用方法和模型,展示了數據算法與發表雜誌IF的關係,並介紹了不同資料庫的特點和優勢。他強調,以前電子病歷這類雜亂的數據很難對臨床科研產生價值,但是在數據科學時代,通過不斷進步的技術,這些臨床數據作為素材的價值很高,能夠大力推動回溯性科研。來自MIT的郝思丞研究員,介紹了從資料庫建設到數據的二次分析利用,並向大家分享了MIT實驗室10多年來的經驗和歷程,也著重提到跨學科合作中協作交流的重要性,醫療人員和數據科學家不僅要建立合適的表示方式,還需要對數據、算法和分析結果解釋上達到統一。

和鯨科技作為本屆Datathon的技術支持方,旗下的「數據科學協同平臺」K-Lab是數據分析和實操的全程支持平臺。因此,和鯨科技聯合創始人殷自強介紹了數據科學研究的組織管理方式,在大數據時代來襲的當下,數據、算力協同的雲端化都促成了科研基礎設施的改變,他強調K-Lab平臺對科研項目的雲端結構化管理和協作功能,並最後說到:「垂直領域數據科學研究的各位都是拓荒者,我們希望K-Lab這款數據科學協同平臺可以成為數據時代的信息化裝備,並且利用開放科研的方式讓拓荒的路途不再孤單。」

解放軍總醫院的數據工程師範勇先生也向選手們演示了平臺操作流程,在現場使用筆記本電腦進行K-Lab演示,講解如何在K-Lab平臺上直接使用比賽中所用到的MIMIC Ⅲ重症醫學資料庫和eICU資料庫,並執行了基礎數據分析操作。幾位講者的觀點引起臺下熱烈的討論,在場選手也對臨床醫療數據分析方法及創新課題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其中不少來自各地醫院的臨床醫師對醫療資料庫構成和建設提出了基於診療需求的建議,意義頗深。隨後,參與活動的全員進行了數據實操活動,章仲恆博士帶領大家做了數據科學實操,並展示了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做出SCI論文的數據分析工作,今年Datathon的數據實操環節和活動全程都是在K-Lab所提供的AWS雲計算環境中進行,不需要基站等大型實體設備,任意電腦只需上網打開瀏覽器即可使用,在場數百名選手紛紛打開電腦開始嘗試。K-Lab中已經配置好本次活動所需求的資料庫,選手無需加載即可直接訪問,能夠同時支持幾百人同時在線登陸平臺,並進行流暢的在線數據分析。選手們掌握和熟悉K-Lab平臺的基本使用方法後,便開始結合具體的數據集對上午的理論內容進行在線實際操作。

Datathon Workshop 在熱烈的氛圍中迎來尾聲,每一個隊伍都整裝待發,讓我們期待選手們接下來幾天在比賽中精彩表現。接下來的幾天將進行「2019第四屆MIT大數據學術交流及Datathon活動」,本次活動還邀請了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領域國際一流專家學者現場交流指導,幫助大家在短時間內利用數據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助力數據驅動的臨床科研創新。

對於醫療數據分析來說,Datathon是通過組建跨學科團隊,在短期內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完成臨床研究項目,旨在匯集知識背景和技術不同但互補的參與者,包括臨床專家、數據科學家、統計學家、工程師和計算生物學家等,通過使用來自「真實世界」的醫療數據,基於數據計算的方法,合作解決臨床醫生面臨的眾多問題和未滿足的醫療需求。醫學是個未知數最多的領域,特別是近100年來對疾病的認識,即疾病的發生、發展,診斷、處理,都強烈地需要其他學科的滲入、促進和推動。如今,醫學技術進步也需要數據科學的相互結合,但國內大數據醫療還處於起步階段,所以Datathon這一眾多骨幹醫生參與活動,是業內對醫療開放式科研一次難得的探索,也為未來的醫療大數據創新模式指引了方向。

詳情請訪問2019醫療大數據Datathon社區https://www.heywhale.com/datathon或Datathon官方網站http://www.plagh-mit-datathon.com/

相關焦點

  • 2019醫療大數據Datathon:打破學科邊界,獲得跨越式成長
    2019年11月14日至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將再度聯合麻省理工學院、《中國醫療設備》雜誌社、中國醫院協會醫學工程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2019中國醫院協會醫學工程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暨PLAGH-MIT醫療大數據學術交流及Datathon活動」。
  • 2019Datathon賽前培訓:從臨床醫生角度看醫療大數據科研
    2019年10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將再度聯合麻省理工學院、《中國醫療設備》雜誌社、中國醫院協會醫學工程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2019中國醫院協會醫學工程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暨PLAGH-MIT醫療大數據學術交流及Datathon活動」的會前培訓在北京成功舉行,此培訓邀請到了眾多業內知名的"醫-理-工」多學科專家共同分享,並基於和鯨科技所提供的數據科學平臺K-Lab
  • 物理系在線舉辦「Be Physicist Talk」學術交流活動
    清華新聞網4月29日電(通訊員 韋力瑄)4月24日下午,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生會主辦的第六期「Be Physicist Talk」學術交流活動在線上舉行。活動邀請了史丹福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李丹楓,圍繞「鎳氧化物超導材料的製備與電子特性」作交流分享。物理系2018級博士生胡塾緒主持活動。
  • 構建交流平臺,共享學術盛宴 ——「艾在中原,豫中風採」系列學術活動拉開帷幕
    1月8日下午,由河南省愛滋病診療質量控制中心、河南省傳染病(愛滋病)醫學研究中心、河南省傳染病遠程醫學中心三方共同打造的「愛滋病學術沙龍」正式開始,河南省傳染病醫學聯盟各單位共100餘人共同通過中心的遠程平臺參加了本次學術沙龍。此次學術沙龍中心邀請到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內科及寄生蟲學科洪健清教授擔任授課嘉賓。
  • 《重要學術會議指南2019》11月第2周會議推薦目錄
    編者按按照中國科協「智庫、學術、科普」三輪驅動新格局和「1-9-6-1」工作戰略要求,繼首次發布《指南(2018)》後,2019年,《指南》從數據徵集、數據分析、數據發布等方面進行了動態調整和全新嘗試。
  • MICCAI 2019落幕,商湯成功舉辦兩大挑戰賽
    2019年10月18日,深圳——10月13日至17日,國際頂級醫學影像學術會議MICCAI 2019 (Medical Image Computing and Computer Assisted Intervention)在中國深圳舉辦,商湯科技七篇論文入選主會。
  • MTT實現醫療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全面應用
    構建醫療數據應用生態體系,MTT實現醫療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全面應用無論是政府、市場還是資本,都紛紛加碼醫療大數據行業,宏觀環境不斷朝著利好方向推進。然而,即便醫療大數據備受關注,不可否認其數據缺乏標準化、交換性數據量大,數據類型複雜,臨床數據管理和整合能力欠缺和大數據高效分析能力欠缺的行業痛點。而區塊鏈的出現有望打破這一僵局,MTT醫療大數據項目的實施,不僅可以解決醫院信息孤島問題,挖掘歷史數據價值、將數據進行分層處理,更可減少資源消耗,實現數據的統一入出管理、實現數據標準統一。
  • ​2019量子信息技術學術交流大會在濟南召開
    齊魯網5月11日訊 今天上午,由中國電子學會、中國科學技術大會、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電子學會學術交流中心、中國電子學會量子信息分會、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濟南電子技術研究院承辦的2019量子信息技術學術交流大會在濟南召開,近600位國內外頂尖學者、專家團隊齊聚一堂,共謀技術創新,共話量子信息技術事業發展。
  • 《第四範式:數據密集型科學發現》中文版圖書正式發布
    10月23日,《第四範式:數據密集型的科學發現》中文版圖書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正式發布。微軟研究院的《第四範式:數據密集型的科學發現》(The Fourth Paradigm: Data-intensive Scientific Discovery)是第一本、也是至今為數不多的從研究模式變化角度來分析「大數據」及其對革命性影響的專著。
  •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老年醫療保健分會2020年內分泌代謝...
    原標題: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老年醫療保健分會2020年內分泌代謝論壇成功舉辦   2020年9月26日,由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老年醫療保健分會主辦
  • 第四屆普覺文化「2019佛教與生命教育」學術交流大會在廣州開幕
    佛教在線廣州訊 2019年8月3日-4日,第四屆普覺文化「2019佛教與生命教育」學術交流大會在千年古剎廣州市大佛寺隆重召開。上午9點整,「2019佛教與生命教育」學術交流大會正式開始。大會由廣州市佛教協會主辦,廣州市大佛寺和嶺南佛教文化研究院承辦、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和覺行義工工作室協辦。
  • 中國力學學會2021年學術活動申報開始啦!
    中國力學學會2021年學術活動申報開始啦!》有關要求,中國力學學會即日起開始受理2021年學術活動的申報,有關申報事項通知如下。一、申報範圍Team Introduction凡擬在2021年舉辦,由中國力學學會及各分支機構主辦,或與其它學術團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聯合舉辦的學術交流活動,包括:1.學科、專業的學術會議;2.學術發展前瞻性的研討會、論壇等;
  • 患上乳腺癌後開發AI診斷模型,MIT女學者獲「AI諾貝爾獎」
    但與此同時,在技術上可以做到的,卻連最簡單的事情都沒有解決,比如,診斷延遲、無法收集數據,以及用作診斷研究中的統計缺陷等。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她開始關注乳腺癌早期防治醫學上來。並由此,獲得了2019年藥物發現和醫療保健領域的前100名AI引領者(Top 100 AI Leaders in Drug Discovery & Advanced
  •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醫療大數據能帶來什麼?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醫療大數據能帶來什麼?  ——訪市中心醫院副院長、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網際網路醫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楊國慶    「網際網路+醫療」所涉及的內容既廣也複雜,這幾年楊國慶在頻繁的參加全國、全省各類學術會議中吸取了很多「養分」,也幫助醫院在信息化進程迅速的當下走在了改革的前列。
  • 2019國際腦科學學術峰會在西安舉行
    為促進教育腦科學的研究與實踐,加強不同學科、專業和不同行業的專家學者的交流互動,推進教育腦科學研究與應用工作的發展,由西安絲路類腦科學研究院和深圳市科愛腦科學研究院共同主辦的「一帶一路」2019國際腦科學學術峰會(IBSS『2019)於2019年12月14日在西安隆重召開。
  • 養樂多的DNA:開展學術科研和交流活動 助推益生菌健康理念
    「飲食和健康的關係非常大。在中國的傳統健康飲食文化當中有著醫食同源的養生文化,兩千多年前在中國的古書當中其實已經有記載。現在益生菌的研究也在不斷地發展、進化。研究成果顯示對於人體腹瀉、便秘,以及腸內的細菌感染都有作用。除此之外,大家也開始研究腸與腦的關係。」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平野晉認為,益生菌類產品的發展或將成為食品行業中非常重要的健康產業之一。
  • 山東大學法學院教師交流團赴臺進行學術交流
    你好臺灣網11月30日消息 11月10日至15日,山東大學法學院院長齊延平教授率領山東大學法學院教師交流團一行7人赴臺,對臺灣相關高校及司法機關進行學術參訪交流。(你好臺灣網 圖)  11月11日,交流團參加了由臺灣中正大學法律系、臺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和臺灣醫療衛生研究協會在中正大學法學院大法庭舉行「兩岸侵權行為法學術研討會」。
  • MIT校長對華人學者陳剛被捕表示沮喪
    陳剛在此後保持了與南科大的學術交流,曾於2018年受邀在南科大開設講座 「分享麻省理工的教育環境與教學創新」 [8]。 2018年開始,南方科技大學和MIT合作共建理工機械工程教育科研中心 [9],該中心於2019年1月揭牌,陳剛作為其中MIT中心的主任致辭。在回到美國被調查之前,2020年1月10日,陳剛出席了在南科大舉辦的該中心的冬季研討會。
  • DeeCamp2019人工智慧訓練營正式開營!
    接下來,DeeCamp2019學員們將於8月14日開始進行項目展示與評比。 7月20日,創新工場主辦的DeeCamp 2019人工智慧訓練營開營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正式舉行。
  • 北京生物醫學統計與數據管理研究會201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第一輪通知
    北京生物醫學統計與數據管理研究會2019年年會將於2019年12月28日舉辦,屆時將召開全體會員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