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翁心植院士對患者,學生、同事,以及中國醫學界均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是個真實的人,質樸的人,我們必須去思考,要如何傳承和發揚他的精神。」5月10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下稱北京朝陽醫院)召開紀念翁心植院士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院士在座談會上深情追憶自己的恩師。
翁心植院士是我國傑出的醫學家、內科學與呼吸病學家、醫學教育家、我國控制吸菸運動的開創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名譽院長、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
孫燕院士、高潤霖院士、王辰院士、尚永豐院士,以及翁心植院士生前好友及家人,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副局長潘蘇彥參加座談會。
王辰:翁心植一去 內科從此無大家
翁心植院士桃李滿天下,王辰院士便是他的開門弟子。在王辰印象中,翁心植院士是個胸懷寬廣、對他人包容度很高的人。在臨床上,翁心植院士學貫多科,被無數學生稱為「博與深兼備的內科學家」。王辰甚至用「翁心植一去,內科從此無大家」來形容他的學術地位。
王辰
控煙是防病之首善。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尚未發起控煙運動之時,翁心植便高舉控煙大旗,成為中國控煙運動的發起者。王辰相信,控煙是翁心植所做最大的、最具有歷史意義的功績。他不畏艱難,促成中國一系列控煙文件的頒布,也在吸菸方面促成了廣大醫學同行的共識及社會的覺醒。
「翁心植老師非常平易近人,他治學嚴謹,又很敦厚,他對學生一個眼神,一句輕聲細語的點撥,就讓人十分受益。」王辰說。
孫燕院士:翁心植博與精兼備的學風 值得學習
年過九旬的孫燕院士也曾師從翁心植,他將翁心植稱為「貴人」,時至今日,仍然記得翁心植對自己的愛護和教導。「翁老師是公認的醫學大家,他博與精兼備的學風,以及創新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雖然他沒有畢業於協和醫學院,但是他身上卻無處不體現出協和的嚴謹作風。」孫燕說,儘管翁心植已經去世7年,但是總覺得他的音容笑貌離自己很近。
孫燕
「今天當我走進朝陽醫院的時候,很快就回憶起跟他在一起工作的場景,我想我們可以告慰他,我們的學科建設現在後繼有人,我們所培養出的人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永遠懷念他。」孫燕說。
高潤霖院士:翁心植是內科專家 也是心血管病大家
「翁老是我的老師,是我所崇拜的偶像,雖然他是大內科專家,但他同樣也是心血管病的大家。」在高潤霖院士印象中,「從不端架子」的翁心植院士如父如兄,自己經常到他家裡去匯報最新的學術成果。
高潤霖
高潤霖在現場表示,廣大醫生要學習翁心植院士的高尚醫學,將他嚴謹治學的精神貫徹到工作當中,為「健康中國」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孫女:當年聽說我想學醫 外公樂開了花
如今,翁心植院士的孫女楊蘇喬已從醫學院校順利畢業,成為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一名主治醫生。外公留給楊蘇喬最重要的禮物,便是「無論做人還是做事,最重要的是善良」這一理念,楊蘇喬也在生活和工作中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楊蘇喬(中)接受媒體採訪
在接受健康界採訪時,楊蘇喬提到自己走上從醫之路的過程。當年報志願的時候,楊蘇喬曾經試探性地問過外公,「學建築可以嗎?」外公沒回答。「那我學醫吧。」聽到孫女這句話,外公瞬間樂開了花,連連點頭。
翁心植院士介紹
翁心植院士是我國享有盛名的臨床醫學家。他善於診治疑難雜症,在內科學多個領域的研究中取得了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發現和診斷了國內首例高雪病;在國內首次總結了白塞病的內科臨床表現,在世界上首次報導白塞病並發心臟瓣膜損害,並提出結核自身免疫反應可能是該病的發生原因之一;他調查確定了中國成人正常體溫範圍;牽頭研製治療高血壓的藥物降壓零號,臨床沿用至今。
翁心植院士也是我國傑出的醫學教育家。他倡導和推動大內科醫師培養體制建設;開創我國呼吸專科醫師規範化培養之先河;他培養的大批研究生,已成為我國各大醫療機構的業務骨幹與學科帶頭人,有些已成為享譽國內外的著名學者。
翁心植院士是我國控制吸菸運動的開創者。在上世紀80年代,他主持了全國50餘萬人的吸菸情況基線調查,並與世界衛生組織等合作推動國內外控煙運動,兩度獲得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的控制吸菸金質獎章,被譽為「中國控煙之父」。
作為中國德高望重的學者,翁心植院士曾獲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中華醫學會醫學科學及學會發展建設突出貢獻獎,衛生部肺心病防治傑出貢獻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北京市醫學伯樂獎,吳階平醫學桃李獎,吳楊獎特殊貢獻獎,中國呼吸醫師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