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正式發布了《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新指南納入了最新的中國人群的研究結果,更新了高血糖的診斷流程,並首次將中醫藥寫入指南。
糖尿病綜合控制標準與國內相關學術機構保持一致,並由心血管專科醫師撰寫相應章節。
糖尿病年輕化
新指南引用CDC等機構於2017年發表於JAMA上的流行病學數據:我國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10.9%,且男性高於女性。
我國糖尿病患病在年輕化,40歲以下糖尿病患病率為5.9%。
國人特有基因增加糖尿病風險
此外,指南增加了中國人的遺傳易感性的內容。目前全球已經定位超過100個2型糖尿病易感位點,其中僅30%在中國人群中得到驗證,另外在中國人中發現PAX4、NOS1AP等多個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這些基因可增加中國人2型糖尿病發生風險達5%~25%。
與中國人2型糖尿病顯著相關的40個易感位點構建的遺傳評分模型可應用於預測中國人2型糖尿病的發生,且主要與胰島β細胞功能衰退有關。
不推薦HbA1c診斷糖尿病
鑑於HbA1c檢測在我國尚不普遍,檢測方法的標準化程度不夠,測定HbA1c的儀器和質量控制尚不能符合目前糖尿病診斷標準的要求,新指南仍不推薦在我國採用HbA1c診斷糖尿病。
變更降糖治療路徑
新指南的重要變更之一是對臨床降糖治療具有指導原則的降糖治療路徑圖進行了更新。
將以往的一線、二線、三線和四線藥物治療改為了單藥、二聯、三聯和胰島素多次注射。突出了二甲雙胍的重要地位。
指南將起始胰島素治療的時機由HbA1c>7.0%改為≥7.0%。同時啟用胰島素強化治療的時間也提前了,由HbA1c>9.0%調整為≥9.0%。
降壓治療目標值降至130/80 mmHg
新指南中,2型糖尿病的血壓目標值由2013年指南中的140/90 mmHg降至130/80 mmHg。
指南建議,從>120/80 mmHg啟動生活方式幹預。≥140/90 mmHg者可考慮開始藥物降壓治療
老年或伴嚴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可採取相對寬鬆的降壓目標值。
對於糖尿病患者的調脂治療,新指南推薦降低LDL-C作為首要目標,非-HDL-C作為次要目標;起始宜應用低-中度強度他汀。
重視傳統醫學
指南還重視傳統醫學的價值,增加《糖尿病與中醫藥》一章。首次納入了符合證據級別要求的糖尿病與中醫藥治療的相關內容。
指南指出,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通過大量的循證證據證實,中醫藥在糖尿病的三級預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糖尿病防治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本指南「建議」 所選擇證據的原則是,SCI發表中國原創論文;隨機、對照、雙盲、多中心大樣本臨床研究;臨床醫生可合理合法使用(經典方劑或中成藥)。
新指南還對2013版「妊娠糖尿病與糖尿病合併妊娠」部分進行了更加清晰的定義和闡述,統一為「妊娠合併高血糖狀態」。
來源: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華糖尿病雜誌, 2018, 10(1):4-67.
原標題:新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發布:降壓目標130/80 mmHg,不推薦HbA1c診斷糖尿病,中醫藥寫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