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應注重ASCVD的危險評估與管理

2020-11-25 騰訊網

郭啟煜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內分泌科

近些年國內外相繼公布的糖尿病防治指南有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就是突出強調了對合併ASCVD或ASCVD高危人群,應該實施以患者為中心的個體化管理,在制訂藥物治療策略時,應優先選擇具有明確CVD 獲益證據的降糖藥物,如GLP-1受體激動劑,包括利拉魯肽等。

經常有患者詢問,什麼是ASCVD?

ASCVD是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的縮寫,其確切含義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共同的病理基礎是AS,也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它是心血管疾病形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病理環節,那麼什麼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呢?動脈粥樣硬化是指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和動脈血管內膜下斑塊形成或破裂、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動脈供血功能降低;而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臨床上將它們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其實就是全身不同部位動脈血管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引起了動脈供血功能下降的疾病,發生在心臟就稱為冠心病,發生在腦部就稱為腦血管疾病,發生在其它的外周血管就稱為外周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動脈粥樣硬化源性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以及周圍動脈疾病等,是心血管疾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頭號死因: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多於任何其它死因。三成以上糖尿病患者至少有一種心血管疾病,而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是其中發病比例最高的,需要尤為關注和預防。預防ASCVD,降低ASCVD的發生與發展,減少因ASCVD導致的傷殘與死亡,是糖尿病治療的關鍵點。

2型糖尿病之所以更容易發生ASCVD,與糖尿病的自身特點關係密切。2型糖尿病並不是一種單純的血糖升高的疾病,而是一種以慢性血糖水平升高為特徵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群,除了具有標籤地位的高血糖外,還常常合併多種代謝異常,如血脂紊亂、高血壓、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胰島素血症、肥胖等。這些代謝異常都是ASCVD的重要危險因素,可以說,是這些代謝異常共同導致了ASCVD的發生和發症。

2型糖尿病治療的核心靶標就在於對ASCVD的防控。預防ASCVD的發生和發展,降低其致殘和致死率,是2型糖尿病治療與管理的工作重點與奮鬥目標。

若要實現這一目標,對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ASCVD總體危險評估和危險分層是預防ASCVD的重要策略。

通過進行危險評估和分層,發現已經合併ASCVD的糖尿病患者或ASCVD的高危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對於已經合併有ASCVD的糖尿病患者來說,預防再發心血管事件可以說是重中之重,而對於尚未發生ASCVD,但已經屬於ASCVD高危人群的患者來說,預防或延緩ASCVD的發生和發展,就成為今後努力的主攻方向。

要實現這些目標,國內外的權威指南都給出了明確的意見或建議:對於合併ASCVD或ASCVD高危人群,優先選擇具有明確心血管獲益證據的降糖藥物,GLP-1受體激動劑類藥物,對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與發展必將起到重要的預防作用。

根據來自於歐洲和美國的最新版的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議:對於已經伴有ASCVD的T2DM患者(如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不穩定心絞痛、影像學或壓力試驗中的心肌缺血,或冠狀動脈、頸動脈或外周動脈的血運重建)面臨著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嚴重威脅,應優先考慮使用具有明確心血管獲益證據的GLP-1RA,如利拉魯肽。有研究證實利拉魯肽能夠帶來明確的心血管獲益,並且具有最高水平證據。而對於未確診ASCVD,但存在特定高風險指徵的T2DM患者(年齡≥55歲,冠狀動脈、頸動脈或下肢動脈狹窄>50%,左心室肥厚,eGFR

為提高廣大醫生和患者對於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風險的關注和認知,北京大醫公益基金會在諾和諾德(中國)製藥有限公司的協助與支持下,設立並開展了「CV風險評估項目」。該項目意圖通過對糖尿病患者進行ASCVD風險評估與患者教育活動,推動臨床醫生主動了解糖尿病患者ASCVD的風險評估與分層,及時向患者推薦選擇具有心血管獲益的治療方案,以起到預防或延緩ASCVD的發生和發展,降低其致殘和致死率的目的。該項目自2020年1月啟動,預計將於10月底結束。該項目覆蓋全國500家二級及以上醫院,400,000名患者,4,000位醫生,500位護士。通過對糖尿病患者進行ASCVD風險評估及患教小課堂,由醫生或護士講解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的教育內容。截止到7月末,該患者風險評估項目已篩查總人數183466人,其中糖尿病患者166602人、非糖尿病患者16864人­。評估發現,糖尿病患者:評估糖尿病患者10年心血管死亡風險,極高危人群(>10%):96597人(58%);高危人群(5%-10%):10152人(6%);中危人群(1%-5%):59853人(36%)。非糖尿病患者:評估一般人群10年ASCVD發生風險,低危人群(<5%):12154人(72%);中危人群(5%-9%):736人(4%);高危人群(≥10%):1505人(9%);極高危人群:2469人(15%)。患教小課堂部分由於疫情原因,目前共開展了接近500場。該項目的開展對於糖尿病合併ASCVD及其高危人群的有效管理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相關焦點

  • 從循證證據看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後血糖管理
    早在糖尿病發病之初,餐後血糖已顯著升高。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以餐後血糖升高為主。餐後血糖還是心血管疾病(CVD)的獨立危險因素。為此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多次更新餐後血糖管理指南以強調餐後血糖管理的重要性。以下結合國內外循證證據對餐後血糖的管理進行簡要闡述。
  • ...ADA指南更新釋放信號,強證據支持阿司匹林用於糖尿病患者ASCVD...
    ASCEND研究共納入15480例年齡在40歲以上(平均63歲,63%為男性)且沒有心血管病史的英國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他們被隨機分配服用100 mg/d阿司匹林或安慰劑,平均跟蹤7.4年。主要終點為首次嚴重心血管事件。結果顯示,阿司匹林組發生嚴重血管事件明顯減少(8.5% vs. 9.6%,P=0.01),再次證實了阿司匹林確實能夠有效預防糖尿病患者的嚴重心血管事件。
  •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型糖尿病|糖尿病|hba1c
    高血糖的藥物治療要點生活方式幹預和二甲雙胍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線治療。生活方式幹預是2型糖尿病的基礎治療措施,應貫穿於治療的始終。若無禁忌證,二甲雙胍應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療方案中。一種降糖藥治療而血糖不達標者,採用2種甚至3種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聯合治療。也可加用胰島素治療。
  • 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控制目標及達標策略 專家共識解讀
    轉自:《國際糖尿病》,原標題: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及達標策略專家共識解讀  謝建軍1李全民2  1.江蘇省蘇州大學醫學院研究生院  2.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內分泌科  2型糖尿病(T2DM)是嚴重危害公眾健康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血糖達標是預防和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重要措施
  • 新型脂類化合物檢測或可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房顫發生風險
    糖尿病患者的房顫發生率較高。10月28日在線發表在《糖尿病》(Diabetes)雜誌的一項研究,評估了在傳統危險因素中加入相關脂類化合物指標是否能提高對2型糖尿病患者檢測和預測未來發生房顫的能力。對於房顫的檢測和預測,我們在12種傳統危險因素組成的基本模型基礎上,分別加入6種和3種脂質,增加了C統計量及重分類改善指標(NRI)。GM3(d18:1/24:1)在已確診房顫患者中較低,在易患房顫的糖尿病小鼠模型中也較低。
  • 多部權威指南來襲,助你明確超高危ASCVD患者的血脂管理
    《2018 AHA/ACC血脂管理指南》把ASCVD患者根據危險程度進行了區分,其中超高危ASCVD人群的定義包含:多起主要ASCVD事件或一起主要ASCVD事件和多種高危情況*。 2.《2019 ESC/EAS血脂指南》沒有區分ASCVD中的危險程度,而是對於患者整體的心血管事件風險進行評估,分為超高危、高危、中危和低危。
  • 2017年美國糖尿病診療標準發布!
    (C)●使用空腹血糖、75g OGTT 2h血糖或A1C篩查糖尿病前期都是合適的。(B)●對於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評估並治療其他心血管疾病(CVD)危險因素。(B)●超重或肥胖且伴有2項或2項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險因素的兒童和青少年,應考慮篩查糖尿病前期。
  • SGLT-2抑制劑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結局
    SGLT-2抑制劑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結局
  • 新的模型旨在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這項研究展示了機器學習在醫學上的潛力,通過使用複雜的患者數據集,並將它們彙編起來,找出導致疾病發生可能性更高的風險因素。全世界有近5億人患有2型糖尿病,這是一種進行性疾病,身體會對胰島素的正常作用產生抗性。
  • 2019 年 ADA 糖尿病診療標準(中文版)
    B糖尿病前期和 2 型糖尿病2.7 應考慮在無症狀的成年人用風險因素評估或已認證的工具篩查糖尿病前期和 2 型糖尿病。B2.8 超重或肥胖(BMI ≥ 25 kg/m2 或亞裔美國人 ≥ 23 kg/m2)並有一項或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險因素的無症狀成人,不論年齡,應該考慮篩查糖尿病前期和 2 型糖尿病。
  • 「1.5型糖尿病」首部國際共識!建議依C肽水平進行個體化管理 |...
    「1.5型糖尿病」首部國際共識!導讀:《2020國際專家組共識: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管理》於近日發布,彌補了長期以來LADA管理的空白。本共識給出了LADA的診療路徑,推薦依C肽水平將LADA患者分為3類,並提出了相對應的個體化管理方案。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也被稱為1.5型糖尿病,在全球普遍存在。
  • 2017年ADA糖尿病診療標準(中文版)
    糖尿病的分型和診斷   糖尿病風險增加(糖尿病前期)的分類   ●在無症狀的成年人用風險因素評估或已認證的工具篩查糖尿病前期和未來糖尿病的風險。B   ●超重或肥胖(BMI≥25kg/m2或亞裔美國人≥23kg/m2)且有一個或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險因素的無症狀成人,不論年齡,均應進行篩查以評估糖尿病前期或未來糖尿病的風險。
  • 以色列國家糖尿病委員會:2 型糖尿病治療指南
    基層醫生是 2 型糖尿病綜合管理的主力軍。隨著降糖藥物數量的日益增多,加之新的臨床數據不斷湧現,基層醫生需要藉助臨床指南來為患者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
  • 糖尿病診療45問|解析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治療篇)
    在2018年底CDS大會上,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正式頒布,並於中華內科雜誌2018年12月份刊登,本指南針對的管理人群為年齡≥18歲的2型糖尿病患者,小編根據基層醫師關心的問題整理指南相關內容如下,因為知識點較多,共分為診斷篇、治療篇和綜合管理篇。10.
  • 糖尿病專家解讀:最新ADA醫學診療標準
    2020年指南指出:無論是否將成人起病緩慢進展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稱為LADA,這種由於自身免疫性β細胞破壞介導的所有形式的糖尿病均應包含在1型糖尿病的範疇內。 增加了一項新的關於超重或肥胖和/或伴有一個或多個額外糖尿病危險因素並計劃妊娠的女性糖尿病前期和/或2型糖尿病的檢測推薦。
  • 1型、1.5 型、2 型、3c... 糖尿病分型最新盤點!
    2 酮症傾向的 2 型糖尿病 酮症傾向 2 型糖尿病是一種不尋常的非免疫酮症傾向糖尿病,首次報導於美國紐約弗拉布希(Flatbush)的年輕非裔美國人中。隨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群中描述了相似的表型。通常,此類患者有酮症並有嚴重胰島素缺乏表現,隨後進入緩解期暫時不需要胰島素治療。
  • 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年版) 更新要點的解讀
    近日,由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年版)》(下稱「新版指南」) 正式發布。
  • GW-ICC2019丨孫剛:解讀2019美國ASCVD一級預防指南要點
    七大要素 新指南圍繞ASCVD一級預防中的七大要素展開,即高血壓、膽固醇、運動、服用阿司匹林、2型糖尿病、飲食和吸菸。 臨床醫生應評估影響個體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以便為治療決策提供信息。 (3)40~75歲成人應接受10年ASCVD風險評估;並在開始降壓、他汀或阿司匹林等藥物治療前,臨床醫生和患者應先進行風險討論。 (4)健康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堅果、粗糧、瘦肉或動物蛋白和魚類,減少攝入反式脂肪。
  • 恩格列淨可延長2型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患者預期壽命
    在50歲、60歲、70歲和80歲患者群體中,使用恩格列淨和安慰劑的平均生存期差異分別為3.1年、2.5年、2年與1年。[1] EMPA-REG OUTCOME® 試驗的主要結果於2015年9月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結果顯示,在3.1年的時間裡,使用恩格列淨較安慰劑可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相對風險達38%,可降低全因死亡的相對風險達32%。
  • 王寧薦教授: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是否和NAFLD進展相關?| 2019...
    王寧薦教授: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是否和NAFLD進展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