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糖尿病最多能活多久?專家2型壽命縮短10年,1型縮短20年

2020-12-01 騰訊網

穩糖君經常遇到別人問:患糖尿病最多能活多少年?糖尿病有能活過30年的嗎?這些人可能是對自己的病抱著沮喪又悲觀的心情,也有可能只是想知道一個答案。糖尿病影響人一輩子的事,那它會影響壽命嗎?患上糖尿病是不是熬不過30年?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的預期大概壽命是多少?

糖尿病如何影響預期壽命可能是基於一些健康和治療因素。

糖尿病協會報告稱,2型糖尿病將預期壽命縮短了大約10年。同一份報告指出,1型糖尿病可能將預期壽命降低至少20年。

根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2014年美國男性的平均壽命為76.4歲,女性為81.2歲。

2012年加拿大的一項研究發現,55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平均壽命6年,男性失去5年。

此外,2015年的一項研究得出結論,與2型糖尿病相關的死亡風險可能會降低,原因如下:

篩查

藥物治療

更好的意識

雖然它們的價值被辯論,但是存在預期壽命表來估計結果和幹預方法的影響,例如生活方式改變和藥物。

糖尿病篩查和治療的最新進展可能意味著預期壽命增加。

影響預期壽命的危險因素

糖尿病對個體的整體影響是由廣泛的健康和治療因素決定的。任何影響糖尿病發生的可能性或病情惡化的因素也會增加患者死亡的可能性。

這意味著任何影響血糖或肝臟控制它們的能力都會影響預期壽命。

可降低糖尿病患者預期壽命的常見危險因素包括:

肝病

腎臟疾病

心臟病和中風史

超重或肥胖

有多餘的腹部或腹部脂肪

不良的飲食習慣

高消耗精製糖和脂肪

高膽固醇

不活動和久坐的生活方式

睡眠不足

感染

高血壓

抽菸

潰瘍或胃腸道疾病

一個人的患病時間越長,減少壽命就越有可能。這個年限很大程度上是看自己,醫生能救你一時,卻不能救你一世!控制飲食、不忘運動配合用藥穩定好血糖,就能增加好幾年的壽齡。

在你努力把血糖控制好的當口,醫學技術還在不斷進步,5年後的今天,糖尿病或許就不再是不能痊癒的慢性病了,但是我們首先要等得起!

相關焦點

  • 在10歲之前患上糖尿病會讓女性的平均壽命縮短18年!
    2018年8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Lancet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哥德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相比未患糖尿病的女性而言,在10歲之前就患上糖尿病的女性平均壽命會縮短18年,在相同的情況下,男性的壽命會縮短大約14年,而在26-30歲期間被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其壽命則會平均縮短10年。
  • 恩格列淨可延長2型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患者預期壽命
    EMPA-REG OUTCOME® 試驗數據分析證實恩格列淨(商品名為歐唐靜®)對2型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預期壽命具有潛在的長期獲益[1] 德國殷格翰和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2018年10月12日電 /美通社/ -- 10月9日,《循環》雜誌發布了基於具有裡程碑意義的EMPA-REG OUTCOME® 試驗數據的新成果
  • 1型糖尿病他19歲患上1型糖尿病,為什麼還可能恢復?
    最終確診為1型糖尿病,醫生隨即就讓他嘗試外源胰島素來控制病情,並且吃傳統的糖尿病飲食,即每天6餐,每天含有240g碳水化合物。堅持了20天之後,他的血糖始終在68到267 mg / dL之間波動,與此同時,他的不適感並沒有改善。2014年1月,檢測顯示C肽水平為0.6 ng / mL(血中C肽的濃度可更好地反映胰島β細胞的貯備功能)。
  • 周圍型肺癌早期症 周圍型肺癌能活多久
    周圍型肺癌是肺癌的一種,近年來肺癌的死亡率一直在增加,對於肺癌這種疾病一般沒有特別好的方法能治癒。那麼周圍型肺癌早期症有哪些呢?周圍型肺癌能活多久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周圍型肺癌吧!周圍型肺癌的症狀還是比較明顯的,針對這種情況的肺癌我們沒有什麼很好的方法能治療,最好的方法就是能預防肺癌的出現。所以我們需要了解清楚周圍型肺癌的知識。
  • 中國1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率高 多活不過30年
    人民網北京7月20日電 (李景仁)「中國1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遠高於其他疾病,大多活不過30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紀立農在昨日啟動的中國首個針對1型糖尿病的綜合管理項目儀式上透露的。據了解,1型糖尿病患者在全球大約有2000萬,中國至少有100萬。
  • 1型、1.5 型、2 型、3c... 糖尿病分型最新盤點!
    自 1965 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  WHO   定期更新關於對糖尿病進行分類的指南,目前已發布了 5 個版本,其中經典的「 WHO 1999 年糖尿病 4 分類」距今已超過 20 年,2019 年最新版的 WHO 糖尿病分類將糖尿病分為
  •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肥胖會縮短壽命
    2014年12月26日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麥吉爾大學健康中心(RI-MUHC)和麥吉爾大學的研究院開展了一項新的研究調查了體重與壽命縮短之間的關係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超重和肥胖的人,壽命有可能減少8年。這項研究發表在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雜誌上,進一步表明當一個人肥胖,可能在生命中更早發生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團隊已經開發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以幫助醫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體內多餘的體重,研究結果有助於降低預期壽命和心臟疾病、糖尿病的過早發生發展。
  • Cell Metabolism | 糖誘導的肥胖和胰島素抵抗與果蠅壽命縮短無關
    用果蠅模型證實了高糖飲食導致壽命的縮短並不是肥胖和胰島素抵抗所致,而是由於高糖飲食導致嘌呤合成與分解代謝增加誘發尿酸累積與尿結石的生成最終導致壽命縮短,這一表型可通過補水挽救,揭示了嘌呤代謝或許是影響壽命的重要因素之一。高糖飲食會導致口渴、肥胖和代謝異常,從而引起包括2型糖尿病在內的各種疾病,並且會縮短壽命。胰島素抵抗、肥胖和衰老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但其潛在機制仍不清楚。
  • 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有多高?《自然醫學》定義6種糖尿病前期亞型
    中國人口糖尿病發病率可謂是一年更比一年高。根據2020年最新中國糖尿病流行病學數據顯示,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達到12.8%,糖尿病前期比例為35.2%,糖尿病患者總數1.298億。基本上10個人裡就有1個是糖尿病患者。這一比例著實驚人。
  • 2型糖尿病來襲
    如今研究者在許多年紀非常小的瘦人中也發現了2型糖尿病發病率的增加,這就打破了人們一直以來的想法,即年紀較大的肥胖個體往往患2型糖尿病風險高一些;研究者指出,我們不光要關注良好的飲食和鍛鍊,更應該知曉哪些群體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一些,這包括了許多種族的人群,比如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群體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群體等,在研究者的臨床實踐中,他們對青少年甚至7歲大的兒童進行過研究,同時還對亞洲
  • 16年隨訪:運動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低1/3
    近日,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2020年會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運動水平提高與全因死亡風險顯著降低25%到33%有關。這項研究數據源於中國臺灣地區的健康資料庫,在2001年、2005年、2009年和2013年進行的調查中,收集了受試者的社會經濟狀況、健康行為和運動習慣等信息;同時,記錄了他們在2000年-2016年期間的健康狀況。
  • 三項研究證明食物種類和吃飯順序都會影響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2019年8月3日訊 /生物谷BIOON /——三項新的研究表明,你吃的食物種類,甚至你吃的順序都會影響你患2型糖尿病的機率。這些提交給美國營養學會的研究發現:轉向以植物為主的飲食(但也包括肉類和奶製品)可以將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60%。
  • 糖尿病患者壽命都短嗎?堅持做好這4件事能長壽!
    一、糖尿病患者壽命都短嗎?2016年英國糖尿病學會的報告稱,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其壽命與正常人相比約縮短10年,而對於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其平均壽命至少縮短約20年。
  • 攻克1型糖尿病,我們在路上
    1型糖尿病相對於2型在治療上更加的複雜,患者「三多一少」症狀更為典型,急、慢性併發症(如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腎病等)的發生率更高,病情進展更快,患者的預後和生存質量也更差,且以年輕患者居多。研究發現,接受這種治療的患者最多可以脫離胰島素治療達3年以上,平均緩解時間為16個月左右。該時期就有專家團隊提出,短期間充質幹細胞(MSCs)治療可以有效阻止糖尿病腎病的發生;改善視力、心絞痛及脂肪肝等方面的病情,說明MSCs對於改善糖尿病併發症也有一定作用。
  • 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年版) 更新要點的解讀
    近日,由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年版)》(下稱「新版指南」) 正式發布。
  • 人能活多久它說了算
    人能活多久它說了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華盛頓大學等6所大學聯合研究發現,測量基因端粒長度並不是預測壽命的最好方法,一個人的年齡、上下樓梯或短距離快走的能力能更準確地預測一個人可以活多久。研究團隊由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喬治城大學、華盛頓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和哥斯大黎加大學的專家共同組成,他們對60歲以上的美國人、 53 歲以上的中國人以及61歲以上的哥斯大黎加人進行了五年內的人口死亡率分析。
  • 美媒報導染色體端粒長度關壽命 縮短可能患病
    端粒越短,患心血管疾病致死率越高  基因「衛士」能幫人算壽命?  □周飛飛 國際周刊專稿  在外貌上,臉部的皺紋會洩露我們的年齡。而美國媒體近日報導了一項新的研究成果。  皮膚表面老化的細胞使人看上去皺紋累累;而我們身體免疫系統老化的細胞使人們易於患上老年性疾病,如心臟病、心衰、糖尿病以及所謂的 「喪失生存力」。  人類關於端粒的研究大多集中於對免疫系統白細胞的研究。白細胞是成年人體內一種細胞類型,它能生成端粒末端轉移所需的酶。這種酶可以補充細胞分裂時端粒丟失的DNA片段。
  •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型糖尿病|糖尿病|hba1c
    合併ASCVD或心血管風險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論其HbA 1c 是否達標,只要沒有禁忌證,都應在二甲雙胍的基礎上加用具有ASCVD獲益證據的GLP-1受體激動劑或SGLT2抑制劑。合併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論其HbA 1c 是否達標,只要沒有禁忌證,都應在二甲雙胍的基礎上加用SGLT2抑制劑。
  • 1型糖尿病將來可能有疫苗了
    1型糖尿病,幾乎是「與生俱來」,發病年齡較早,患者帶病生存時間長,負擔也因此更重。昨天,江蘇省人民醫院1型糖尿病冬令營在南京舉行。對於1型糖尿病的治療,江蘇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楊濤教授帶來了最新消息:1型糖尿病將來可能有疫苗了。
  • 1型糖尿病疫苗將於2018年在芬蘭進行人體試驗
    過去25年來芬蘭的研究人員一直在調查兩者之前的關聯,現在他們相信他們已經發現可以引發1型糖尿病的特定病毒組。在開發原型疫苗後,該團隊表示這種疫苗將於2018年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雖然不像2型糖尿病那麼常見,但1型糖尿病仍然影響著全世界數百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