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人員說,在麵粉中加入一種"超級豌豆"以預防糖尿病,這項研究發現它有助於防止血糖升高。
發表在《自然食品》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一種皺褶的豌豆可能有助於控制血糖水平和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風險。
科學家說,以整個豌豆種子或麵粉的形式將"超級豌豆"加入食物中,可能幫助解決全球2型糖尿病流行。
研究的重點是一種天然的皺紋豌豆,雖然在基因上與超市冷凍食品通道中通常發現的普通光滑豌豆相同,但由於自然突變,含有更高數量所謂的抗性澱粉。
倫敦帝國學院轉化和營養食品研究中心的卡捷琳娜·彼得羅普盧博士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他說:"如果豌豆不是新鮮收穫的,而是允許在植物上成熟,那麼許多豌豆很可能會發展成皺紋的種子。
身體分解澱粉釋放糖,但抗性澱粉分解更慢,這意味著糖釋放更緩慢進入血液。研究人員說,這會導致更穩定的增加,而不是"糖峰值",即飯後血糖水平急劇上升。
當食用由混合餐中加入的皺豌豆製作的麵粉時,也產生了同樣的效果。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很重要,因為頻繁的大糖峰值被認為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他們補充說,這些豌豆的麵粉可能用於常用的加工食品,如果長期食用,可以防止這些糖尖峰。
在實驗中,倫敦帝國學院、約翰·因內斯中心、誇德拉姆生物科學和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人員比較了較大、成熟的皺紋豌豆,這些豌豆與普通豌豆相比,總碳水化合物含量較低。
研究小組給健康志願者一頓混合餐,包括50克的皺紋豌豆,在一系列對照實驗中,他們吃了普通的豌豆。他們還在豌豆中添加了一個示蹤分子,這樣他們就可以追蹤它們如何被人類胃腸道吸收和消化。
實驗使用皺豌豆和普通豌豆做的麵粉進行比較。
為了進一步調查長期消費的影響,他們招募了25名志願者,讓他們用為期四周時間使用皺紋或普通豌豆製作的豌豆腐和豌豆泥。
同一組先前的研究表明,當這些細菌發酵澱粉時,它們會產生稱為短鏈脂肪酸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有助於增強產生胰島素的細胞的功能,這有助於控制血糖。
使用人體腸道模擬進一步測試表明,豌豆的烹製和煮熟方式影響了豌豆消化的速度。
Petropoulou博士說:"有很多證據表明,富含一種叫做抗性澱粉的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對控制血糖水平有積極影響,因此降低了對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
Quadram研究所的皮特·王爾德教授說:"這項研究向我們表明,通過在某些方面製備這些豌豆,我們可以進一步降低血糖峰值,為使用受控食品加工技術、製造更健康食品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研究人員目前正在計劃進一步試驗,涉及早期2型糖尿病的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