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14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 中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多少

2021-01-09 瀟湘名醫

今天是「聯合國糖尿病日」。全世界每6秒鐘就有一個人因糖尿病死亡,中國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位居全球第一,成年人總糖尿病患病率為12.8%……糖尿病這一「無聲的殺手」已經嚴重危害民眾健康並給社會帶來沉重經濟負擔。

中國糖尿病患者近1.3億 居全球第一

今年夏天,「楊天真切胃」一度登上熱搜。作為娛樂圈知名經紀人,楊天真在社交平臺向網友宣告,為了治療糖尿病,她選擇進行「切胃」手術。

楊天真在微博中寫道,「我糖尿病已經六年了。」6年前,楊天真才29歲。

因為症狀隱蔽,糖尿病也被稱為「無聲的殺手」。其併發症累及血管、眼、腎、足等多個器官,致殘、致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健康,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令人擔憂的數據是,目前,中國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位居全球第一。

今年4月,中國研究團隊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BMJ在線發表中國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文章,調查結果顯示,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DA)診斷標準,中國成年人總糖尿病患病率為12.8%,糖尿病患者總數約為1.298億(男性為7040萬,女性為5940萬);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為35.2%。

從患病特點看,中國已診斷糖尿病患病率為6.0%,新診斷糖尿病患病率為6.8%,男性高於女性,隨年齡升高而升高。糖尿病知曉率為43.3%,治療率為49.0%,控制率為49.4%。

另有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約83.4萬人死於糖尿病引發的各類併發症。

是什麼造成了「甜蜜的煩惱」?

糖尿病主要有三種形式:I型、II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I型糖尿病的病因不明,患者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島素,需要每日注射胰島素維持生存。II型糖尿病佔全球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主要是體重超重和久坐不動這兩種狀況加劇了患者對胰島素的需求。

II型糖尿病曾經只在成年人中發生,現在正越來越多地見於兒童和青少年。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發生的一種臨時症狀,但有引發II型糖尿病的長期風險。

隨著時間推移,高血糖會嚴重損害身體各主要器官系統,造成心臟病、中風、神經損傷、腎功能衰竭、失明、陽痿以及可能導致截肢的感染。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超重與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兒(出生體重≥4Kg)生育史等。

在中國,II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其中,肥胖是II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然而有數據顯示,2002年至2012年,中國18歲以上居民超重率從22.8%升至30.1%,肥胖率從7.1%升至11.9%。形成對比的是,國人總的身體活動水平下降。1991年至目前,成年人身體活動總量下降近一半。

在飲食方面,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的數據,中國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為蔗糖)攝入量約30g,食用油攝入量為42.1g,均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攝入量。

「我國約10個成年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朱大龍此前就對媒體發出提示,中國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如不加以幹預,這些人群將來也會加入「糖尿病大軍」。

開展全民防治、降糖藥降價……國家出手應對!

糖尿病已經成為嚴重危害國民健康並給社會帶來沉重經濟負擔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就已經提出了明確目標,到2022年和2030年,18歲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曉率分別達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率分別達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糖尿病治療率、糖尿病控制率、糖尿病併發症篩查率持續提高。

另外,文件中還特別提到,承擔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為轄區內35歲及以上常住居民中II型糖尿病患者提供規範的健康管理服務,對II型糖尿病高危人群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此外,對於國內患者來說,隨著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執行,治療糖尿病的常用藥也大幅降價。

以「明星藥」二甲雙胍為例,在第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中,二甲雙胍片0.25g品規有企業報出了0.015元/片的「地板價」,降幅超過90%。對於患者來說無疑是巨大利好。

關於糖尿病,你了解多少?

——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為特徵的代謝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出現糖尿病典型症狀並符合以下任何一個條件的人,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1、一天中任一時間血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預防糖尿病應做哪些工作?

1、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識。

2、保持合理膳食、經常運動的健康生活方式。

3、健康人群從40歲開始每年檢測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議每半年檢測1次空腹血糖或餐後2小時血糖。

4、及早幹預糖尿病前期人群。

5、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使超重肥胖者體重指數達到或接近24,或體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下降35-58%。

——糖尿病患者的綜合治療包括啥?

1、營養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健康教育和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的五項綜合治療措施。

2、糖尿病患者採取措施降糖、降壓、調整血脂和控制體重,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如戒菸、限酒、控油、減鹽和增加體力活動,可明顯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的風險。

3、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監測應在專業醫生和/或護士的指導下開展。

4、積極治療糖尿病,平穩控制病情,延緩併發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樣享受生活。(記者 張尼)

來源:中國新聞網

【來源:閩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全球每6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死亡】今天是聯合國糖尿病日。據估算...
    文 / 夏洛特2020-11-14 07:20:21來源:FX168 【中國每14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 全球每6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死亡】今天是聯合國糖尿病日。
  • 全球每11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 中國成人患病率居全球前列
    近日,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發布了全球第八版糖尿病地圖。根據IDF數據顯示,全球糖尿病成人患者達4.25億,比十年前增長了近一倍,平均每11個人中就有1位患有糖尿病。預計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將達6.29億。報告顯示,包括中國在內的西太平洋地區,糖尿病患者數量高達1.59億,佔全球糖尿病患者總數近四成。
  • 2018年中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及市場規模預測
    2018年中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及市場規模預測2018/5/23 15:23:2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糖尿病是由於胰腺分泌功能缺陷或胰島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為特 徵的代謝性疾病。
  • 糖尿病前期狀態可能有兩種,標準多少?哪些人是高危群體?
    糖尿病前期狀態可能有兩種,標準多少?哪些人是高危群體?導語:在我國,糖尿病患者的人群非常多,據統計總人數已經超過了1.2億。雖然說糖尿病並不是什麼要命的疾病,但是一旦患病之後無法根治,需要長期藥物維持,也是非常折磨人的一件事。
  • 1型糖尿病他19歲患上1型糖尿病,為什麼還可能恢復?
    雖然是個案,卻對很多醫生有極大的震撼和啟發作用,因為傳統觀念裡,1型糖尿病根本不存在逆轉可能……1型糖尿病,為什麼還可能恢復?1型糖尿病常見於10-14歲孩子,但實際上,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被診斷出最年長者達94歲。
  • 糖尿病前期狀態有兩種,標準多少?哪些人是高危群體?醫生告訴您
    #百裡挑一#據了解我國目前有1.2億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其中還有一半人處於糖耐量受損的狀態,也就是糖尿病前期的情況。同樣在國外,比如美國也面臨比較嚴峻的顯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患糖尿病,而且有相當大的比例不知道自己患病,更不知道自己是否處於糖尿病前期的狀態。
  • 最新中國糖尿病地圖出爐!1.3億人患病,竟然有一半「渾然不覺」|...
    1.3億人患病,竟然有一半「渾然不覺」| 研究速遞 2020-05-06 來源:醫脈通
  • 中國糖尿病患者怎樣正確胰島素治療?
    胰島素的使用是多數糖尿病患者的必然趨勢 中國糖尿病患者全球最多1,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數約1.298億,平均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糖尿病患者2。但我國糖尿病血糖控制狀況不佳,TIDE研究顯示,糖尿病知曉率為43.3%,治療率為49.0%,控制率為49.4%2。
  • 再次提醒,二型糖尿病患者要這樣選擇糖尿病治療儀
    根據最新報告,2019年全球約4.63億20-79歲成人患糖尿病(11個人中有1個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數量最多的前10個國家/地區,前三位分別為中國、印度和美國,糖尿病患者(20-79歲)數量分別為1.164億、7700萬和3100萬,約有420萬人(20-79歲)死於糖尿病或其併發症,相當於每8秒有1個人死於糖尿病,約佔全球全死因死亡的11.3%
  • 血糖多高算糖尿病前期?哪些人是高危群體?逆轉糖尿病,該這麼做
    據了解我國目前有1.2億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其中還有一半人處於糖耐量受損的狀態,也就是糖尿病前期的情況。同樣在國外,比如美國也面臨比較嚴峻的顯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患糖尿病,而且有相當大的比例不知道自己患病,更不知道自己是否處於糖尿病前期的狀態。
  • 中國大約每10個成年人就有1人患此病,你得重視!
    全世界每6秒鐘就有一個人因糖尿病死亡,中國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位居全球第一,成年人總糖尿病患病率為12.8%……糖尿病這一「無聲的殺手」已經嚴重危害民眾健康並給社會帶來沉重經濟負擔。 今年4月,中國研究團隊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BMJ在線發表中國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文章,調查結果顯示,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DA)診斷標準,中國成年人總糖尿病患病率為12.8%,糖尿病患者總數約為1.298億(男性為7040萬,女性為5940萬);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為35.2%。
  • 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有多高?《自然醫學》定義6種糖尿病前期亞型
    中國人口糖尿病發病率可謂是一年更比一年高。根據2020年最新中國糖尿病流行病學數據顯示,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達到12.8%,糖尿病前期比例為35.2%,糖尿病患者總數1.298億。基本上10個人裡就有1個是糖尿病患者。這一比例著實驚人。
  • 糖尿病患者人數急速上升 日益威脅非洲人健康
    新華網奈洛比1月26日電受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影響,越來越多的非洲人正在受到糖尿病的威脅。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估計,到2025年,非洲糖尿病患者人數將從2003年的700萬增加到1500萬。  肯亞《人民報》25日刊登文章說,非洲大陸糖尿病患者人數近年來呈急速上升趨勢,多數居住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的人患的糖尿病類型為ⅠB型。以烏幹達為例,1972年糖尿病患者只有254人,如今已超過10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3.6%。烏幹達衛生部稱,與過去相比,人們活動變少,駕車逐漸代替了走路,人們必須改變這種生活方式。
  • 聯合國糖尿病日|不要讓糖尿病成為甜蜜的負擔!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於1991年共同發起,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對糖尿病的警覺和醒悟。 在全世界約有4.6億糖尿病患者,我國是糖尿病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有1.1億多患者。糖尿病已經成為嚴重影響國人身心健康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
  • 36歲男子午睡時間長查出糖尿病,醫生提醒五大症狀,恐糖尿病前兆
    糖尿病是我國比較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據資料顯示,全球約有超過4億1千萬人口為糖尿病患者,而我國2017年有糖尿病患者多達1.14億人,幾乎佔總人口的10%,也就是每10個人裡有1名患者,而且還有持續上升的趨勢,同時目前糖尿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 患糖尿病最多能活多久?專家2型壽命縮短10年,1型縮短20年
    穩糖君經常遇到別人問:患糖尿病最多能活多少年?糖尿病有能活過30年的嗎?這些人可能是對自己的病抱著沮喪又悲觀的心情,也有可能只是想知道一個答案。糖尿病影響人一輩子的事,那它會影響壽命嗎?患上糖尿病是不是熬不過30年?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的預期大概壽命是多少?
  • 2020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梳理糖尿病最新研究進展
    2020年11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2020年11月14日是第14個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護士與糖尿病」。護士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促進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發現,確保高危人群得到及時幹預,患者得到及時治療;(2)為糖尿病患者提供自我管理的專業培訓及心理輔導,減少併發症的發生發展; (3)對2型糖尿病危險因素進行幹預,預防糖尿病發生。在全球範圍內,4.63億人患有糖尿病,其中80%來自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2019年,有420萬人因這種疾病及其併發症而死亡。
  • 聯合國糖尿病日|糖尿病併發症有哪些?講講糖尿病幹預管理
    月14日,第14個聯合國糖尿病日。 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保持增長趨勢,今年4月份,由中國醫科大學內分泌研究所所長滕衛平教授牽頭的最新一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12.8%,成人糖尿病前期比例35.2%,我國大陸地區糖尿病患者總數估計為1.298億。(發表於BMJ,WeipingTeng, BMJ. 2020; 369: m997.)
  • 健康小百科:糖尿病知識 你有了解嗎
    ,以前被稱為「富貴病」,直到現在很多人談「糖尿病」色變,糖尿病是一複合病因的綜合病症,糖尿病的病因一直是世界糖尿病研究的重要課題。更可怕的是,糖尿病患者不再以老年人為主,如今,35歲至60歲之間的中年人甚至青年人中都有糖尿病患者的出現。      資料顯示,全球糖尿病患者數已增至3.66億人,中國是糖尿病的重災區,中國糖尿病的患病人數已高居全球首位。
  • 愛爾眼科專家提醒:糖尿病可致盲!要像關注血糖一樣,注意雙眼
    隨著飲食的日益豐富,現代居民中的糖尿病患者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為了引起全球對糖尿病的警覺和醒悟,每年11月14日被定為聯合國糖尿病日。在糖尿病引發的眾多併發症中,糖尿病眼病的危害尤其嚴重,可致盲。而這也往往最容易被糖尿病患者所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