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於1991年共同發起,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對糖尿病的警覺和醒悟。
在全世界約有4.6億糖尿病患者,我國是糖尿病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有1.1億多患者。糖尿病已經成為嚴重影響國人身心健康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
這些年,雖然媒體和專家們都在大力宣傳糖尿病知識,然而大家對糖尿病的認識還存在不少誤區,這導致人們不能很好地預防糖尿病。
今天,就讓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來真正的了解一下有關糖尿病的知識吧!
一、對糖尿病的認識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其危害巨大,使人產生多種嚴重的併發症,並導致高死亡率。但是,糖尿病通過積極預防和早期發現,藥物治療和自我監測,是完全可以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二、得了糖尿病,會有哪些危害?
1、持續高血糖的危害:
血糖高會危害全身多個組織和器官,長期的高血糖會危機全身大小血管及神經,最終引起體內的組織、器官的病變。
比如,引起心臟病變,發生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等;發生腦卒中,引發患者偏癱等;發生糖尿病腎病,最終進展到尿毒症,需要長期透析治療;發生視網膜病變,晚期導致失明等。
2、巨大的經濟損失:
疾病在於預防,如果不幸罹患糖尿病,控制好病情,可以防止併發症來襲,一旦得了併發症,比如糖尿病足、冠心病引發心梗等情況,治療費用都是成倍增長的。
3、降低生活質量:
目前,糖尿病不能被根治,得了糖尿病意味著將伴隨終身。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飲食,因此會失去一些生活樂趣;如果患了慢性併發症,那麼可能引起致殘,比如失明,嚴重時給患者生活和工作帶來不便;患者出於對健康和經濟兩方面的擔憂,會存在很大的精神壓力,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排解,可能罹患抑鬱症,這些情況都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三、如何降低自己的糖尿病風險?
1、控制體重:
肥胖是萬病之源,超重和肥胖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肥胖增加胰島素抵抗,這類人更容易飢餓,常常吃不飽,因此成年人不要暴飲暴食,儘量保證合理體重,避免胰島素抵抗。對於懷孕的女性,要保持適宜的體重增長,不要過度進補,防止巨大兒(出生體重大於等於8斤)的出生。
2、定期篩查:
預防糖尿病,每年只需花費很少的錢,檢測一下空腹血糖值即可,對於一些高危人群,可以進行糖耐量試驗(檢測空腹血糖和喝定量糖水後半小時、1小時和2小時的血糖,來看血糖代謝情況),以便及時發現血糖異常的情況。
3、規律生活、積極樂觀:
儘量保持規律的生活,定點定量飲食,按時休息,避免熬夜,不要過於勞累,同時堅持適量運動;另一個方面,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這也有助於防控糖尿病。
四、糖尿病患者怎麼做才能控制好病情?
1、合理飲食:
在控制好每天總熱量的前提下,儘量採用多餐少食的飲食習慣,這樣能減少血糖的波動。可以多選擇纖維素含量較高的粗糧、麥胚、豆類及蔬菜等。已經有嚴重的併發症狀,且高齡的糖尿病患者則不用過分的限制飲食的攝取。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不僅要限糖,鹽的攝取量也要控制。
2、保持良好的體重:
如果你是一個糖尿病患者,但同時也是一個超重的人,那麼一定要通過適當的運動和飲食來減少體重。
3、情緒穩定、堅持運動:
患有糖尿病,儘量不要讓自己處於過度焦慮、高壓之中,這樣會導致血糖水平上升。要避免情緒上的大起大跌,讓心情維持在一個較平和的狀態。
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糖尿病患者要進行適當的運動,鍛鍊心肺跟肌肉、骨骼,不過運動要量力而行。
4、每天監測血糖:
頻繁的測量血糖,可以讓患者清楚自己的血糖情況,也可以了解到生活中的飲食或者某些行為對於血糖的影響。這樣能幫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規避風險,減少血糖的波動,控制好病情。
5、足夠的睡眠:
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質量對於血糖的影響也較大,睡眠的多少會影響人體的食慾,可能增加患者對於高碳水化合物的渴望,使得體重增加,併發症風險提高。
6、防治碰傷、擦傷:
因為糖尿病有引發感染的風險,患者如果出現傷口,其癒合的時間要比常人要慢且更容易感染。
如果在平時,出現傷口,一定要儘快的進行處理。糖尿病患者每天最好檢查雙腳是否有泡,割傷,潰瘍,發紅,或腫脹的情況。
來源:醫聯媒體 求醫網 糖尿病網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謝。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
抗擊疫情
大醫同盟與您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