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許珈
2018-06-04 06:41 來源:澎湃新聞
糖尿病患者一周一次用藥,可能嗎?
答:對於中國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一周一次的注射用降糖藥真的來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正處於快速上升期,日益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全球性慢性疾病。我國的糖尿病發病率迅猛攀升,患病人群已達到1.14億。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國」。
糖尿病患者每天打胰島素,這樣的生活得堅持十年、二十年,有多困難?數據顯示,近四成患者不完全按醫囑使用口服降糖藥物;超過一半糖尿病患者不能堅持使用胰島素。
如果每日用藥能變成每周用藥,是否是就輕鬆多了?對於中國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一周一次的注射用降糖藥真的來了。
國際糖尿病聯盟西太平洋地區(IDF-WPR)主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教授表示,亞洲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且不斷上升;中國、印度和日本是排名前10位的國家。
口服降糖藥通常是2型糖尿病的一線治療藥物,但隨著糖尿病病程增加,患者最終會出現血糖控制不佳,並且必須轉換為更高級的治療,以維持血糖目標。
艾塞那肽微球屬於GLP-1受體激動劑。研究發現:對於中國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周一次的艾塞那肽微球治療26周後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降低1.43%,空腹血糖(FPG)降低40.57mg/dl,同時降低體重1.63kg。與短效艾塞那肽製劑治療組相比,艾塞那肽微球治療組胃腸道不良反應更少,低血糖風險更低,血糖控制得更好。一周一次注射,極大地方便了患者用藥。
實際上,糖尿病患者的用藥選擇已經有很多,但數據顯示血糖控制依舊不佳,主要原因就是與患者的用藥依存性有關。國內外眾多研究均顯示,用藥的次數越多,藥物的治療依從性就越差。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母義明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通常還會伴隨其他慢性病,本身就是「藥罐子」。如果糖尿病用藥能從每天給藥變成每周給藥,的確可以降低很多用藥負擔,依從性也會增加。
傳統的治療方式也在不斷進步,從口服給藥到注射治療,從一天4次給藥到一天1次,始終不能解決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差的難題。新注射用藥為一周一次的降糖藥,大大減少了用藥次數。在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該類藥物可以作為口服單藥治療效果不佳時聯合治療的選擇,與在指南上具有同樣地位的需要每日注射一次的基礎胰島素相比,一年可減少注射次數313針。
需要強調的是,新藥並不能替代胰島素。母義明教授解釋,大眾千萬不要誤解,以為用了新藥,胰島素就完全不用打了。兩種藥物的機制不同,各有各的適應症。對於胰島功能差,或者已經沒有胰島功能的患者,胰島素是必須使用的。妊娠女性,也只能使用胰島素。對於部分2型糖尿病的患者,胰島功能穩定,可以使用一周注射一次的新藥,與胰島素聯合使用的話,也能減少平日的用藥次數。兩者是互補關係,並不能完全替代。
有關注射劑藥物的保存和注射要點,紀立農教授給出建議:
注射劑要避免高溫以及陽光照射。不用的藥可以放進冰箱,但千萬主要不能「凍住」,建議可放在冰箱的門上。
注射時,要注意消毒,否則容易感染。更要「有計劃」地注射,別總是順手注射在同一個部位,吸收不好,也可能出現皮下硬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糖尿病,降糖藥,胰島素
相關推薦
評論(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