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糖尿病患者一周一次用藥,可能嗎?

2021-01-09 澎湃新聞
問答|糖尿病患者一周一次用藥,可能嗎?

澎湃新聞記者 許珈

2018-06-04 06:41 來源:澎湃新聞

問:

糖尿病患者一周一次用藥,可能嗎?

答:

對於中國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一周一次的注射用降糖藥真的來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正處於快速上升期,日益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全球性慢性疾病。我國的糖尿病發病率迅猛攀升,患病人群已達到1.14億。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國」。

糖尿病患者每天打胰島素,這樣的生活得堅持十年、二十年,有多困難?數據顯示,近四成患者不完全按醫囑使用口服降糖藥物;超過一半糖尿病患者不能堅持使用胰島素。

如果每日用藥能變成每周用藥,是否是就輕鬆多了?對於中國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一周一次的注射用降糖藥真的來了。

國際糖尿病聯盟西太平洋地區(IDF-WPR)主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教授表示,亞洲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且不斷上升;中國、印度和日本是排名前10位的國家。

口服降糖藥通常是2型糖尿病的一線治療藥物,但隨著糖尿病病程增加,患者最終會出現血糖控制不佳,並且必須轉換為更高級的治療,以維持血糖目標。

艾塞那肽微球屬於GLP-1受體激動劑。研究發現:對於中國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周一次的艾塞那肽微球治療26周後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降低1.43%,空腹血糖(FPG)降低40.57mg/dl,同時降低體重1.63kg。與短效艾塞那肽製劑治療組相比,艾塞那肽微球治療組胃腸道不良反應更少,低血糖風險更低,血糖控制得更好。一周一次注射,極大地方便了患者用藥。

實際上,糖尿病患者的用藥選擇已經有很多,但數據顯示血糖控制依舊不佳,主要原因就是與患者的用藥依存性有關。國內外眾多研究均顯示,用藥的次數越多,藥物的治療依從性就越差。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母義明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通常還會伴隨其他慢性病,本身就是「藥罐子」。如果糖尿病用藥能從每天給藥變成每周給藥,的確可以降低很多用藥負擔,依從性也會增加。

傳統的治療方式也在不斷進步,從口服給藥到注射治療,從一天4次給藥到一天1次,始終不能解決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差的難題。新注射用藥為一周一次的降糖藥,大大減少了用藥次數。在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該類藥物可以作為口服單藥治療效果不佳時聯合治療的選擇,與在指南上具有同樣地位的需要每日注射一次的基礎胰島素相比,一年可減少注射次數313針。

需要強調的是,新藥並不能替代胰島素。母義明教授解釋,大眾千萬不要誤解,以為用了新藥,胰島素就完全不用打了。兩種藥物的機制不同,各有各的適應症。對於胰島功能差,或者已經沒有胰島功能的患者,胰島素是必須使用的。妊娠女性,也只能使用胰島素。對於部分2型糖尿病的患者,胰島功能穩定,可以使用一周注射一次的新藥,與胰島素聯合使用的話,也能減少平日的用藥次數。兩者是互補關係,並不能完全替代。

有關注射劑藥物的保存和注射要點,紀立農教授給出建議:

注射劑要避免高溫以及陽光照射。不用的藥可以放進冰箱,但千萬主要不能「凍住」,建議可放在冰箱的門上。

注射時,要注意消毒,否則容易感染。更要「有計劃」地注射,別總是順手注射在同一個部位,吸收不好,也可能出現皮下硬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糖尿病,降糖藥,胰島素

相關推薦

評論(18)

相關焦點

  • 用藥問答:藥源性甲狀腺功能異常如何處理?
    藥源性甲狀腺功能異常大多發生於非甲狀腺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很多時候臨床症狀並不是太典型,可能只是化驗結果異常,所以容易被誤診。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也可能無臨床症狀,早期發現,及時處理,預後良好。
  • 糖尿病患者要輸葡萄糖,可以加胰島素兌衝嗎?
    在臨床上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糖尿病患者,治療中需要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作為治療藥物的稀釋液(輸液溶媒),怎麼辦? 有經驗的前輩答:同時加入4 U胰島素兌衝。 那麼,這種用藥方法對嗎?
  • 【愛達健康】關於Ⅱ型糖尿病用藥的4個問題
    Ⅱ型糖尿病的確診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它像一個緊箍咒一樣,在觸及飲食、用藥等方面的時候,總會讓自己頭痛,尤其是在自己症狀緩解或是血糖控制正常的時候總有僥倖的心理,自己已經好了,可以停藥了。
  • 糖尿病用藥主要有哪些?專家給你詳細解讀
    有糖尿病友會問:得病了還能健康嗎?當然可以。正因為得了病,我們才更要追求健康,這樣才能更好的生活。那麼得了病要怎樣追求健康呢?這就需要按時、正確的服用藥物。景燕主任醫師對降糖藥的分類和介紹做了詳細的講解。景燕主任說,因為糖尿病用藥比較特殊,有些跟吃飯有關係,這點跟其他疾病不太一樣。所以今天主要講解怎樣合理用藥,讓血糖儘快達標,糖友才能健康的生活。
  • 糖尿病8個常見併發症的聯合用藥方案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糖尿病常見併發症的聯合用藥方案吧。 糖尿病常見併發症分類 急性併發症:酮症酸中毒、高滲性非酮症昏迷。 4、牙齦疾病 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的風險是健康人的三倍,建議糖尿病患者觀察牙齦疾病的徵兆,如出血,或牙齦腫痛,鬆動的牙齒等。 為了預防牙齦疾病,經常刷牙,用牙線清潔牙齒可以預防疾病。
  • 醫生給糖尿病患者輸葡萄糖!真相是…|葡萄糖液|葡萄糖|糖尿病...
    糖尿病人能輸葡萄糖嗎?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不少人對此依然持否定態度,理由是:患者本來血糖就高,再給他(她)輸注葡萄糖,這無異於火上澆油。臨床上,因為醫生給糖尿病患者輸葡萄糖而被患者當作醫療差錯投訴的例子屢見不鮮。
  • 1000億大市場,洞察糖尿病用藥規模和結構新趨勢
    》,在國家基本醫保用藥目錄範圍內的門診用藥統一納入醫保支付,報銷比例提高至50%以上,大幅減輕了患者用藥負擔。糖尿病,首先從發病人群和病因看,1型糖尿病多發病於兒童和青少年,是由於胰腺停止生產胰島素而造成的,約佔糖尿病患者人數的10%。
  • 2018年中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及市場規模預測
    糖尿病患者若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可導致器官組織損傷, 成為「萬病之源」,伴發各種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腎、神經損害或 器官功能不全  糖尿病是由於胰腺分泌功能缺陷或胰島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為特 徵的代謝性疾病。
  • 不用天天打針了,造福億萬糖尿病患者
    胰島素,自1921年被發現以來一直都是糖尿病患者又愛又恨的東西。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胰島素是控制高血糖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手段,是其賴以維繫生命的「救命藥」。但對於很多恐針或對自己注射胰島素有恐懼心理的糖友來說,每日一次或多次的注射無疑是一大難題,會發生漏打的情況,這對健康會造成嚴重影響。
  • 【用藥問答】急性腦梗塞治療措施首選?
    【今日問答】女性,65歲,發現左側肢體活動不能3小時,患者意識清楚,瞳孔等大等圓,肌力2級,腦CT檢查正常。
  • 中國糖尿病患者怎樣正確胰島素治療?
    循證豐富的胰島素增加了臨床用藥的「底氣」! 我國糖尿病患者群體日益龐大,患者血糖全程有效管理一直是領域內討論的熱點,值此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第二十四次全國學術會議期間,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李焱教授分享了胰島素治療方案的選擇需要因地制宜,因需而變!
  • 二甲雙胍奈達上架京東10餘天斷貨,2型糖尿病患者聚焦控糖舒適性與...
    近日,正式上線京東大藥房僅僅10餘天,糖尿病明星藥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Ⅲ)奈達就已賣斷貨,目前購買頁面只顯示「預定」。「看到奈達在京東上線的新聞,本來準備今天下單的,結果斷貨了。」有微博網友發文貼出京東大藥房二甲雙胍奈達需要預定的圖片,並且詢問該藥是否還有別的線上購買渠道。
  • 糖尿病可以不吃早餐嗎?需要少食多餐嗎?控制血糖,飲食如何避雷
    那麼第二餐現象跟糖尿病有什麼關係呢?根據有關機構的研究,主要是針對2型糖尿病進食早餐的研究統計結果,發現吃早餐的患者要比不吃早餐的患者血糖波動的幅度減少90%以上,也就是說,不吃早餐可能讓血糖不穩定,導致血糖出現大幅升高。
  • 中國研究:患者具備這兩個特徵,艾塞那肽降糖效果更佳|用藥知識
    艾塞那肽是首款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目前被廣泛應用於T2DM的治療,此類藥物在發揮降糖的同時還能夠促進體重減輕。但是,T2DM患者中存在廣泛異質性,不同的T2DM患者對於艾塞那肽的治療反應存在明顯的差異,特定的遺傳變異、患者特徵、環境因素和藥物相互作用都有可能是影響因素。 目前尚不清楚哪些變量可以預測艾塞那肽的療效。
  • 糖尿病用藥中的n個陷阱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聯合用藥的幾個常見誤區1、雙胍類+糖苷酶抑制劑 :胃腸道不良反應增加2、促泌劑+胰島素:低血糖風險加大3、同一作用機制的藥物相加:GLP-1激動劑+DDP-4抑制劑誤區四:一聽使用胰島素就怕有相當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懼怕使用胰島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 糖尿病吃二甲雙胍和伏格列波糖,體重降了10斤,需要減藥停藥嗎?
    首先感謝大家的信任,關於糖尿病患者用藥的問題,確實是很有講究的事兒,今天就借這個問題,來為大家介紹下糖尿病治療用藥方案的調整。二甲雙胍和伏格列波糖簡介這兩個藥物都是臨床上常見的降糖藥物。二甲雙胍作為2型糖尿病患者的經典用藥,雖然其基礎地位近年來被有更多臨床獲益證據的新型藥物(如GLP-1受體激動劑和SLGT-2抑制劑類藥物)所替代,但仍然是不可多得的糖尿病患者應該長期應用的良藥。
  • 妊娠期糖尿病如何進行藥物治療?
    本期問答:妊娠期糖尿病如何進行藥物治療?參考答案目前,可用的幾組降低血糖水平的口服藥物如下,每組藥物都有不同的藥理特性和作用機制。1. 磺脲類藥物自 1942 年以來,磺脲類藥物被用於治療 2 型糖尿病。這類藥物可使胰腺 β 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
  • | 用藥知識
    糖尿病治療如果在調整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單藥治療血糖不能達標,就要進入聯合用藥了。聯合用藥讓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結伴而行,協同作戰,來達到更好的糖效果。其中固定複方製劑使用簡便,經濟實惠,降糖強效持久並顯著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為糖尿病患者用藥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筆者嘗試對目前最常用的固定複方降糖製劑簡要歸納,供各位同仁臨床用藥參考。
  • PD1/PDL1竟然可以引起糖尿病?怎麼預防!
    當其破壞產生胰島素的胰島細胞後,也可以引起自身免疫性介導的糖尿病。雖然不常見,但一旦發生往往不可逆,加重患者的基礎疾病,不利於生存。因此以該案例為讀者朋友們展示一下免疫介導的自免性糖尿病的發生特點、治療方法及預防。助力患者朋友們安全用藥。
  • 得了糖尿病千萬不能做什麼?這五大行為不利於糖尿病控制
    很多糖尿病患者似乎認為得了糖尿病就相當於人生無望,從此只能水煮白菜相伴一生,其實醫學發展至今,隨著對糖尿病的進一步認識,其實對於糖尿病而言並沒有什麼絕對意義上的千萬不能做,但有一些行為確實不利於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我總結了一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