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要輸葡萄糖,可以加胰島素兌衝嗎?

2021-01-07 騰訊網

在臨床上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糖尿病患者,治療中需要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作為治療藥物的稀釋液(輸液溶媒),怎麼辦?

有經驗的前輩答:同時加入4 U胰島素兌衝。

那麼,這種用藥方法對嗎?

為什麼不選擇葡萄糖以外的輸液作為溶媒呢?

如果正在口服降糖藥的患者,此時還需要繼續服藥嗎?

為什麼非要用葡萄糖?

想要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要首先了解,臨床治療時是如何選用藥物溶媒的。

通常我們會根據藥物溶解後的穩定性和患者疾病禁忌來選擇溶媒。譬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的患者,就需要控制鈉鹽的攝入。

而有些治療藥物只適宜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有些情況下在葡萄糖輸液中加入胰島素又是治療的需要。譬如胰島素、葡萄糖及氯化鉀組成合劑(GIK)有穩定細胞膜的作用,臨床稱作極化液,可糾正細胞內缺鉀現象,並提供能量,減少缺血心肌中游離的脂肪酸,用於防治心肌梗死時的心律失常。

糖尿病患者能否應用葡萄糖?

大家需要知道的是,糖尿病患者並非完全不能使用葡萄糖,只是不能過量攝入。

我們可以做一道算術題:成人一頓正常飲食,100 g大米(按75%轉化為糖)大概也是75 g葡萄糖左右,而一瓶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含糖量只有12.5 g。

所以說糖尿病患者也不必過於顧忌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只須在用藥同時關注葡萄糖的攝入量和血糖變化即可。

胰島素該如何衝兌?

如果糖尿病患者必須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為溶媒,在不改變糖尿病患者常規治療和進食的前提下,臨床上一般會加用胰島素兌衝輸液使用的葡萄糖。

一般葡萄糖和胰島素的比例為5:1左右,常規用法是一瓶50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兌入胰島素5 U。

但是,每位患者對藥物的反應性不同,仍需要個體化用藥。因此,最好先確定患者目前的血糖水平,在此基礎上調整兌衝所需的胰島素劑量。

總的原則是:血糖高的患者滴葡萄糖液或糖鹽水時胰島素用量稍增,血糖低時胰島素酌減。

1.空腹血糖在13.9 mmol/L以下的糖尿病患者,按照葡萄糖 : 胰島素=3:1的比例兌衝,例如:5%GS250 mL+RI(普通胰島素)4單位,500 mL配8單位胰島素;

2.如果空腹血糖高於13.9 mmol/L,胰島素用量相應增加,比例最高可達2:1;

3.如果血糖水平很高,則需先用NS+胰島素將血糖降下來;

4.對於從未使用過胰島素患者(包括皮下、靜脈),第一瓶葡萄糖(血糖>13.9 mmol/L可用鹽水)內加用胰島素應該保守。一般4 g糖加1單位胰島素,每小時測一次血糖,根據血糖水平調整滴速或胰島素劑量。

胰島素與其他藥物的關係

由於胰島素為多肽結構,易受理化因素影響,與許多藥物存在配伍禁忌,因此不提倡與其他藥物混合滴注;且輸液瓶材質可能會對胰島素造成吸附作用,進入人體的胰島素實際用量會減少。

對於糖尿病患者,為了避免葡萄糖的過多攝入,可以選擇果糖、木糖醇等非葡萄糖輸液作為溶媒。但是由於這類輸液價格較貴,且與很多藥物存在配伍禁忌,不是藥品說明書常規推薦的溶媒。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葡萄糖的代謝產物為二氧化碳和水,而果糖的代謝產物為乳酸,過量使用有可能引起危及生命的乳酸性酸中毒,因此並不適用於腸外營養中的能量供應。

end

來源:臨床用藥

排版:李璞 | 審校:瑞雪

相關焦點

  • 醫生給糖尿病患者輸葡萄糖!真相是…|葡萄糖液|葡萄糖|糖尿病...
    糖尿病人能輸葡萄糖嗎?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不少人對此依然持否定態度,理由是:患者本來血糖就高,再給他(她)輸注葡萄糖,這無異於火上澆油。臨床上,因為醫生給糖尿病患者輸葡萄糖而被患者當作醫療差錯投訴的例子屢見不鮮。
  • 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如何處理?
    在運動過程中,如果患者出現胸悶、氣短、心前區不適等症狀時,應立即休息。 5.得了糖尿病,患者怎樣做能保持平和的心態? 首先患者應該全面地了解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是可控的,但是不能治癒。 減少或者延緩併發症的出現,可以算是達到期待的治療效果。
  • 擺脫胰島素注射—2020最新糖尿病治療案例,糖尿病有希望了
    原標題:擺脫胰島素注射—2020最新糖尿病治療案例,糖尿病有希望了 如何讓糖尿病患者免於每日胰島素注射?答案是細胞移植胰島素生成細胞。 今年1月,《幹細胞報告》雜誌上的研究表明[5],通過調整誘導人幹細胞產生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的配方,由此產生的β細胞對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波動更敏感。
  • 口服胰島素真的來了?!不用天天打針了,造福億萬糖尿病患者
    對1型糖尿病患者來說,自身無法分泌胰島素或無法產生足夠多的胰島素,在嬰兒或青少年時期就已經發病,非常依賴胰島素;對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其體內胰島素要麼是相對缺乏(生物作用受損,比如胰島素抵抗),要麼是分泌障礙,要麼兼而有之。
  • 葡萄糖激酶激活劑(GKA)——改善糖尿病β細胞功能的新策略
    這些生化結構及酶動力學特性是GK作為葡萄糖傳感器調節血糖穩態的基礎,使得GK在生理最重要的葡萄糖濃度區間(4-10mM)對於血糖濃度變化具有高的敏感性,從而保證了葡萄糖的代謝水平緊隨血糖濃度的變化而變化。GK基因突變的MODY-2患者GK活性降低,血糖升高;同時,糖尿病患者胰島和肝臟GK表達下降與血糖異常直接相關,並造成胰島素分泌時相明顯滯後於GSIR閾值。這些都為GKA治療糖尿病提供了科學基礎。
  • 糖尿病的「陷阱」與對應的幹預措施|糖尿病|甜味劑|胰島素|陷阱|糖...
    截至2019年,全球已有超過4.63億人患有糖尿病,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高達1.164億,位居全球第一,毫無疑問,糖尿病已經嚴重威脅到每一個人的健康,那麼,從糖分攝入到最終形成糖尿病的過程中,我們有多少次可以幹預的機會呢?
  • 中國糖尿病患者怎樣正確胰島素治療?
    循證豐富的胰島素增加了臨床用藥的「底氣」! 我國糖尿病患者群體日益龐大,患者血糖全程有效管理一直是領域內討論的熱點,值此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第二十四次全國學術會議期間,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李焱教授分享了胰島素治療方案的選擇需要因地制宜,因需而變!
  • 胰島素給藥方式的最新進展
    George Grunberger教授報告,技術進步幫助指導基於模式識別的胰島素劑量調節,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醫生和患者的糖尿病管理,而且更多「聰明」的改進即將到來。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FDA的積極態度以及鼓勵互操作性的新監管類別的引入,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個人持續葡萄糖監測的使用增長。所有這些已經完全改變了強化胰島素治療患者的管理方法,而且更多的改進即將到來。第二個重大進展是,由於在COVID-19流行期間報銷了遠程醫療的就診費用,其被廣泛接受,這使得有能力使用和獲取技術的患者能夠得到更有效的管理。
  • 應對胰島素不良反應可以停藥嗎?
    應對低血糖時,如果患者神志清楚並能進食,立即服用任何一種可快速升高血糖的食品,如飲葡萄糖水或含糖飲料,進食葡萄糖片、蜂蜜或葡萄乾等。如果出現重症或意識障礙,應緊急送醫院搶救。胰島素性水腫胰島素性水腫是因為糖尿病未控制前常有水鈉丟失、細胞外液減少、細胞內葡萄糖減少,控制血糖後的第4~6天可能發生水鈉瀦留而水腫,與胰島素促進腎小管重吸收水鈉有關。水腫一般在1個月內就可以自行緩解,嚴重時可在短期適當應用利尿劑。
  • 超180個糖尿病藥物在研,口服型胰島素將是大贏家?
    我國有超過1億人患有糖尿病,該病是僅次於癌症的第二大慢性疾病。治療糖尿病最常見用的藥物就是胰島素及其類似物,但單純的胰島素治療已不能符合患者的需求了。隨著製藥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糖尿病患病機制了解的深入,新型糖尿病藥物越來越受重視。
  • 讓糖尿病血糖控制變更安全:科學家研製出能自我調節的胰島素
    據外媒報導,一組來自歐洲的科學家進行了一項概念驗證研究,其證明了一種新型胰島素分子具備感知血糖水平並根據患者的需要自行調整其活動的能力。截止到目前,這種實驗分子只在動物身上進行過試驗,但研究人員希望,進一步的開發將能在未來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容易展開的胰島素治療。
  • 「修復」人體葡萄糖傳感器:播種糖尿病治療的新希望!
    通過修復葡萄糖激酶(GK)活性,多扎格列艾汀(Dorzagliatin)有提高對葡萄糖的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早相分泌和肝臟葡萄糖的儲備功能,重塑血糖穩態的潛力。基礎研究顯示,多扎格列艾汀(Dorzagliatin)可提升糖尿病大鼠胰島素分泌細胞數量至正常大鼠的75%,提升其肝臟葡萄糖激酶(GK)表達,恢復至正常表達量的80%9。
  • 得了糖尿病,打胰島素會上癮?控糖有妙招,別走入誤區
    導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身體裡面的胰島素細胞功能退化導致的。所以注射胰島素能夠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什麼是胰島素?胰島素是由胰腺內的胰島β細胞受內源性或外源性物質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激素。胰島素是機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時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合成。打胰島素會上癮?
  • 口服胰島素真的要來了!有望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
    口服胰島素真的要來了!有望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市場信息網   2018-07-03 17:11:56   來源: 醫藥資訊    評論:   近日,美國研究人員最新研發出一種胰島素口服膠囊,有望改善全球1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使患者擺脫胰島素注射的痛苦,提高治療依從性。
  • Nature裡程碑:糖尿病治療新靶點——胰島素抑制受體
    直到1921年,加拿大科學家Frederick Banting進行了一系列動物實驗,發現並成功提取到了胰島素,並於1922年應用於臨床。胰島素的發現和應用挽救了大量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至今,胰島素注射仍然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
  • 【醫療科普】我明明得了糖尿病,醫生卻開了阿卡波糖、氨基葡萄糖...
    常有糖友來諮詢:我明明得了糖尿病,醫生給開的這個阿卡波糖、氨基葡萄糖、乳果糖,我能吃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我們常用的藥品「大糖三劍客」中,阿卡波糖、乳果糖、氨基葡萄糖與糖尿病又有哪些江湖糾葛呢?以「糖」降糖——阿卡波糖阿卡波糖應該是「大糖三劍客」中糖友最為熟悉的藥物。
  • 用負離子療養糖尿病,再也不用吃降糖藥扎針打胰島素了!
    在中國,糖尿病是慢病當中最為普遍的一種疾病,其危害主要體現在併發症上。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於2016年初發布了糖尿病第7版地圖,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糖尿病患者已達1.096億,約佔全球糖尿病患者的26.4%;在這些人中,又有46.5%的糖尿病成人患者未被診斷。
  • 糖尿病患者要不要運動?怎麼運動?這裡說全了
    前段時間,醫學界內分泌頻道發布一系列運動推薦:/ 但是,糖尿病患者也能做一樣的運動嗎?運動強度和時間該怎麼選擇?這不,立馬為大家帶來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推薦!01運動多少性價比最高?運動有好處,那要運動多久,效益才最大呢?
  • 糖尿病患者得癌症的風險也增加,尤其是這類糖友!
    肥胖患者胃減容術在顯著實現體重減輕的同時,7年內可減少60%的腫瘤患病率。但是被動減肥患者可能是因惡性腫瘤發生所致。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及鈉-葡萄糖共轉運體-2抑制劑可以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體重,但是沒有看到腫瘤發病率的減少。因此,雖然都可減肥,但減肥機制不同,其腫瘤患病率和預後可能就不同。
  • 糖尿病診療45問|解析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治療篇)
    治療糖尿病不能單單依靠藥物治療,需要五駕馬車並駕齊驅,這五駕馬車即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糖尿病教育以及糖尿病的監測。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中將這五駕馬車形象比喻,提出糖尿病治療應該「行教育、勤檢測、管住嘴、邁開腿、藥莫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