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糖尿病血糖控制變更安全:科學家研製出能自我調節的胰島素

2020-12-05 cnBeta

據外媒報導,一組來自歐洲的科學家進行了一項概念驗證研究,其證明了一種新型胰島素分子具備感知血糖水平並根據患者的需要自行調整其活動的能力。截止到目前,這種實驗分子只在動物身上進行過試驗,但研究人員希望,進一步的開發將能在未來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容易展開的胰島素治療。

資料圖

對於大多數糖尿病患者來說,保持健康的血糖水平就如同在走鋼絲的過程中讓自己保持平衡一樣。胰島素注射可以幫助降低高血糖,但過多的胰島素或在錯誤的時間劑量可能是危險的。

來自哥本哈根大學的Knud Jensen--這項新研究的論文作者之一指出:「(治療)糖尿病的困難在於胰島素總是以同樣的方式起作用。它可以降低血糖,儘管這可能不是患者所需要的。」

Jensen表示,他的一位同事在幾年前告訴他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的故事,其妻子在錯誤的時間錯誤地給他注射了胰島素並最終導致不幸身亡。對此,Jensen覺得有必要研製出一種更安全的胰島素。

Jensen說道:「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向一種能根據患者的血糖水平自我調節的胰島素邁出第一步。這在極大地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面具有巨大潛力。」

這項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葡萄糖反應胰島素分子,它可以自發地增加或減少其活性以響應循環血糖水平。「這種分子會不斷釋放少量的胰島素,但會根據需要發生變化。它將為1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容易的治療,」Jensen介紹道。

新的研究不僅描述了這種新胰島素分子的發展,而且證明了它在動物模型上的有效性。實驗表明,胰島素能有效地對大鼠的血糖波動做出反應。

Jensen對其團隊取得的成就持樂觀態度,但他也務實地指出,在這種自我調節胰島素進入市場之前還有數年的工作要做。目前,這項研究仍處於初級階段,且還沒有被證明對人類安全或有效。然而這仍然是化學上的一個裡程碑式的成就,其首次提供了葡萄糖反應型胰島素分子在活的有機體中運轉的證據。

Jensen稱:「我們在老鼠身上測試了胰島素分子,結果證明它是有效的。下一步工作是開發出這種分子從而使其工作更快、更準確。最後,再在人類身上進行測試--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多年時間。但它確實值得我們寄予希望。」

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Chemistry, A European Journal》上。

相關焦點

  • 控制血糖的方法 八種方法學會自我調節
    選含硒的食物,硒是糖尿病的剋星,糖尿病患者體內普遍缺硒,其中血液的硒含量明顯低於健康人,硒可以消除體內的垃圾——自由基,防止一些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含硒的食物有魚、香菇、芝麻、大蒜等,能降血糖並改善糖尿病症狀。
  • 浙江大學藥學院顧臻教授團隊研製血糖響應智能胰島素/胰高血糖素...
    與胰島素降糖的作用相反,胰高血糖素能促進糖原分解進而升高血糖。目前糖尿病治療旨在通過體外補給胰島素和實時監測血糖變化來輔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然而在治療過程中往往因為胰島素使用過量會誘發急性低血糖的症狀,並伴隨致命風險,需要及時供給胰高血糖素來緩解,這就對基於胰島素的糖尿病治療的安全性帶來了極大挑戰。
  • Science:利用電流控制胰島素釋放,從而實時控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
    2020年6月4日訊/生物谷BIOON/---在糖尿病患者的體內植入一種含有胰島素產生細胞(即產生胰島素的細胞)和電子控制單元的裝置。一旦患者吃了東西,血糖就會升高,他們就可以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的應用程式觸發電信號,或者他們可以預先配置應用程式,如果提前吃了食物,那麼這種應用成就會自動觸發電信號。
  • NEJM:人工胰腺改善1型糖尿病兒童全天血糖控制
    對1型糖尿病兒童患者而言,想要很好地控制血糖,絕非一件易事。如今,人工胰腺系統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近日上線的一篇論文顯示,一種可自動監測並調節血糖水平的人工胰腺系統,對於6歲以上的1型糖尿病兒童患者來說既安全又有效。
  • 為什麼有些人,不使用藥物也能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能逆轉嗎?
    提起糖尿病,大多數人都知道,這是一種自身代謝紊亂性疾病,目前還沒有根治的方法,只要發病了,就需要終生用藥控制血糖,才能維持正常生活。但是在實際治療中,卻有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不使用藥物也能控制血糖,難道他們的糖尿病可以逆轉嗎?
  •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最新突破:免去胰島素注射不再遙遠【糖尿病治療...
    而幹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能有效地阻止B細胞功能衰退,增加B細胞數量,最大程度地挽救和恢復胰島功能,同時幹細胞以其獨特的生物學特性、極強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使其成為獲得胰島B細胞的最佳「種子」細胞,把採用臨床新技術治療糖尿病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境界。
  • 受雞心螺毒液啟發 科學家研發出能快速起作用的混合胰島素
    美國猶他大學的科學家們從一個有趣的、受大自然啟發的角度來研究這個問題,他們借用了雞心螺毒液中的有用元素,製造出一種強效的混合型「迷你胰島素」。這種混合型胰島素的作用更迅速,可以使治療糖尿病的效果更好。當看到潛在的晚餐時,軟體動物能夠釋放出毒液,使魚兒的血糖水平急劇下降,從而使魚兒「癱瘓」。這是由於毒液中含有一種快速起效的胰島素,它能在魚體內誘發一種低血糖鎮靜劑。它之所以幾乎是瞬間起作用,是因為雞心螺毒液中缺少了人體胰島素的成分,而這種成分會使單個分子凝結在一起。這意味著,注射的胰島素必須先破裂,然後才能發揮其在糖尿病患者中控制血糖水平的作用。
  • 食物「胰島素」被找到,每天吃點或能穩定血糖,小糖人打退堂鼓
    三、食三物1、蒲公英苦丁茶中國人一直有飲茶的習慣,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不是什麼茶都能喝的,醫生建議喝蒲公英苦丁茶,可以幫助調節血糖。本草綱目中有記載,蒲公英和苦丁都是調節血糖的中草藥,古人也是一直這麼用的。
  • 擺脫胰島素注射—2020最新糖尿病治療案例,糖尿病有希望了
    原標題:擺脫胰島素注射—2020最新糖尿病治療案例,糖尿病有希望了 如何讓糖尿病患者免於每日胰島素注射?答案是細胞移植胰島素生成細胞。 什麼是幹細胞治療 糖尿病的病因比較複雜,通俗地講是胰島細胞罷工或者怠工,使得分泌胰島素減少,或者是胰島素的作用減弱,就像刀變鈍了一般,不能有效地降低血糖。 針對此根本病因,採用幹細胞移植重建胰島細胞功能的方式治療糖尿病,使消極怠工的胰島細胞恢復功能,是迄今人們認為的最理想的糖尿病治療模式。
  • PNAS|顧臻團隊發明血糖響應智能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複合貼片
    目前中國糖尿病患病人數位居世界第一且呈年輕化趨勢。胰島器官中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功能下降和體內胰島素缺乏是糖尿病的主要誘因,並常伴隨著具有胰高血糖素分泌功能的α細胞的失調。與胰島素降糖的作用相反,胰高血糖素能促進糖原分解進而升高血糖。
  • 糖尿病患者能有一個好的頸椎也可易控血糖!
    頸椎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頸椎間盤變性,而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發生時可促進這一病理過程。另外,糖尿病還可引起骨質過早過快地退化甚至疏鬆,從而促發或加重頸椎病,這樣勢必導致頸椎間盤及頸椎骨質發生病變。糖尿病控制達標了,可避免頸椎病復發或加重。有研究顯示,大約56%的糖尿病病人會同時患有頸椎病。
  • 糖尿病患者福音:幹細胞改善糖尿病效果已被證實!
    從根本上講,糖尿病是人體無法調節或適當使用血液中糖(稱為葡萄糖)的疾病。胰腺在控制這些水平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胰腺內有成千上萬個細胞簇,稱為朗格漢斯島,其中包含多種調節血糖的激素產生細胞。
  • 糖尿病可以不吃早餐嗎?需要少食多餐嗎?控制血糖,飲食如何避雷
    2、測量餐前餐後的血糖情況確定自己是否有第二餐現象,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測量血糖,很多患者都會測量餐前或者空腹血糖,有時候餐後忘記了,或者感覺自己狀態挺好就省略了餐後血糖,但實際上人體自我感覺有欺騙性,最能了解自身情況的還是需要用血糖儀來測定,也就是測量餐後血糖。
  • 糖尿病可能導致失明?嚴格控制血糖才能遠離糖尿病併發症!
    血糖控制越差,越有可能發生眼底病變。連續五天監測餐前、餐後血糖值,可了解個人血糖控制水平。>首先需要控制好血糖,嚴格控制飲食,加強鍛鍊,遵醫囑服藥或注射胰島素。,並且根據病情輕重及血糖控制情況決定複查頻率。
  • 聯合國糖尿病日|糖尿病併發症有哪些?講講糖尿病幹預管理
    胰島素是一種調節血糖的荷爾蒙,能夠給予生命所需的能量。如果糖不能進入細胞作為能量消耗掉,就會大量蓄積在血液中造成危害。 糖尿病有兩種主要形式。一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島素,因此需要注射胰島素來維持生命。二型糖尿病佔糖尿病病例總數的90%左右,患者通常自己能夠產生胰島素,但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或無法妥善利用。
  • 糖尿病的「陷阱」與對應的幹預措施|糖尿病|甜味劑|胰島素|陷阱|糖...
    然而,大量的糖攝入會給人類的血糖調節系統帶來巨大壓力,大量糖分進入體內後被轉化為脂肪,堆積在腹部和四肢等處,加之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使得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逐漸升高。山梨糖醇:甜度約是蔗糖的一半,用於口香糖、麵包、糕點等;麥芽糖醇:甜度為蔗糖的0.9倍,難以消化吸收,引起血糖上升量少,可以作為供糖尿病患者食用的甜味劑;木糖醇:甜度與蔗糖相當,不致齲且有防齲齒的作用,其代謝不受胰島素調節,可作為糖尿病人的熱能源,目前多用於口香糖中
  • 血糖低是糖尿病嗎 4大因素導致血糖低
    那麼,血糖低是糖尿病嗎?血糖低的症狀是什麼?什麼原因導致血糖低?血糖低怎麼辦?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血糖低是糖尿病嗎餐前低血糖可能是糖尿病前兆。事實上,臨床常常遇到這種情況。患者由於時常出現低血糖症狀,而從不懷疑自己得了糖尿病,反而認為可能是糖吃少了。
  • 糖尿病新藥在我國研製成功
    日前在北京召開的「第四屆國際中醫糖尿病大會」上傳出一個令糖尿病患者特別振奮的消息,由中國中醫藥學研究院數十位糖尿病權威專家共同研製的降糖新藥 「正清消糖」膠囊,經過5573例患者近7年的臨床試驗終於獲得成功。該藥是從我國傳統中藥人參中找到攻克糖尿病的關鍵物質。
  • 糖尿病患者能有一個好的頸椎也可易控血糖!|交感神經興奮|頸椎間盤...
    頸椎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頸椎間盤變性,而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發生時可促進這一病理過程。另外,糖尿病還可引起骨質過早過快地退化甚至疏鬆,從而促發或加重頸椎病,這樣勢必導致頸椎間盤及頸椎骨質發生病變。糖尿病控制達標了,可避免頸椎病復發或加重。有研究顯示,大約56%的糖尿病病人會同時患有頸椎病。
  • 血糖多高算糖尿病前期?哪些人是高危群體?逆轉糖尿病,該這麼做
    糖尿病前期狀態目前來看,由於症狀並不明顯,往往不會讓患者察覺,只有在體檢檢查血糖的時候才會發現,甚至很多人只是單純的檢查空腹血糖也不一定能發現問題。但實際上糖尿病前期對於患者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此段時間內將血糖控制到標準範圍內,還是有機會避免患2型糖尿病的,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是可以逆轉的,那麼,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一起聊聊什麼是糖尿病前期,如何做來逆轉病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