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能有一個好的頸椎也可易控血糖!|交感神經興奮|頸椎間盤...

2021-01-14 健康界

頸椎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頸椎間盤變性,而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發生時可促進這一病理過程。另外,糖尿病還可引起骨質過早過快地退化甚至疏鬆,從而促發或加重頸椎病,這樣勢必導致頸椎間盤及頸椎骨質發生病變。糖尿病控制達標了,可避免頸椎病復發或加重。

有研究顯示,大約56%的糖尿病病人會同時患有頸椎病。而且可能引起類似低血糖表現的交感神經興奮症候群,臨床如果沒有充分注意,盲目加餐或減少降血糖藥物可能導致糖尿病加重。對於這類糖友來說,要及時查查頸椎,頸椎好,才會血糖好。

頸椎病與血糖密不可分的關係

頸椎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頸椎間盤變性,而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發生時可促進這一病理過程。另外,糖尿病還可引起骨質過早過快地退化甚至疏鬆,從而促發或加重頸椎病,這樣勢必導致頸椎間盤及頸椎骨質發生病變。糖尿病控制達標了,可避免頸椎病復發或加重。

另一方面,頸椎病又會導致糖尿病或使原有的糖尿病症狀加重。這是因為頸椎病變可直接壓迫或刺激鄰近交感神經,引起心動過速、心律不齊、血壓升高、多汗、乏力、肢體震顫、焦慮及緊張等類似交感神經興奮症候群。而交感神經對胰島β細胞的影響很大,可使血糖調節紊亂,引發或加重糖尿病。

所以,如果解除了頸椎病變對神經的壓迫,便能恢復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使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恢復正常;改善胰島β細胞的血液供應,修復胰島β細胞的功能,提高胰島素的分泌水平,使血糖調節趨於正常,從而達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三種脊椎異常影響血糖情況

一是由於脊椎的異常(主要是脊椎椎間關節錯位、偏歪、仰旋、側彎以及椎旁軟組織損害或變性),造成交感神經低級中樞以及節前纖維受到牽拉刺激,使其興奮性增高,使胰島素分泌不足;

二是由於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副交感神經興奮性相對降低,胰腺分泌功能下降;

三是由於交感神經興奮,使交感一腎上腺功能亦增強,腎上腺素與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使肝糖元分解而血糖升高。

以上機理說明: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可致胰島素分泌紊亂,脊椎異常引發的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是脊椎源性糖尿病發病和久治不愈的原因。

要警惕「頸糖症候群」,即糖尿病患者合併頸椎病引起的類似低血糖表現的交感神經興奮症候群。很多患者因為不了解,就盲目加餐或減少降血糖藥物,其實這可能導致糖尿病加重。


相關焦點

  • 糖尿病患者能有一個好的頸椎也可易控血糖!
    頸椎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頸椎間盤變性,而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發生時可促進這一病理過程。另外,糖尿病還可引起骨質過早過快地退化甚至疏鬆,從而促發或加重頸椎病,這樣勢必導致頸椎間盤及頸椎骨質發生病變。糖尿病控制達標了,可避免頸椎病復發或加重。有研究顯示,大約56%的糖尿病病人會同時患有頸椎病。
  • 交感/副交感神經系統
    交感神經節前纖維起自此核的細胞,因此交感神經又稱交感部或胸腰部。 交感神經的周圍部包括交感幹、交感神經節,以及由節發出的分支和交感神經叢等,根據交感神經節所在位置不同,又可分為椎旁節和椎前節。 中樞部為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位於脊髓胸段全長及腰髓1~3節段的灰質側角。
  • 考點複習 · 交感與副交感神經
    自主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部分,它們分布至內臟、心血管和腺體,並調節這些器官的功能。自主神經接受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自主神經由節前神經元和節後神經元組成。節前神經纖維屬於B類纖維,傳導速度快,節後神經纖維屬於C類纖維,傳導速度慢,交感神經節前纖維短、節後纖維長。副交感神經節前纖維長、節後纖維短。
  • 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如何處理?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交感神經興奮和中樞神經興奮。 交感神經興奮的主要表現為心慌、手抖、出虛汗,有飢餓感,患者出現脈搏增快、脈細如線、四肢無力、面色蒼白等情況。
  • 上肢痛只是頸椎的問題?也許是臂叢神經被卡壓了!
    在進行影像檢查後發現,有一部分患者的頸椎間盤雖然有突出,但其實突出並不大,似乎對神經根的影響也有限。這時候就需要進一步查體,因為很可能是臂叢神經在經過某一塊肌肉時被卡壓了。肩胛背神經和肩胛上神經出現卡壓後,會出現頸肩部的不舒服症狀。而其餘部分(也是大多數)的臂叢神經卡壓多表現為上肢的不舒服。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綜合治療方案,幫您總結好了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與病程和年齡有關,半數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併發症者發生在病程10年以上,多數的患者可無症狀。隨著年齡的增長,年齡在40歲以上且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更易發生。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也是發生糖尿病足的原因之一,怎樣控制和管理好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必須引起糖友的重視。
  • 手汗如雨,或因交感神經興奮
    手汗症是因支配手部汗腺的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對健康影響不大。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困擾,出現焦慮感、挫折感、自信心受損等。藥物療效有限,嚴重者可考慮胸腔鏡微創切除相關交感神經節。解讀: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所致「因支配手部汗腺的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不管天氣熱不熱,患者經常雙手發潮,甚至大汗淋漓。」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胸血管外科副教授王繼勇解釋說,出汗本來是人體的正常散熱反應,當環境溫度或人體溫度過高時,人的交感神經會活躍起來,支配人體汗腺分泌汗液帶走熱量以降溫。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5大陷阱,你能識別幾個?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微血管併發症之一,可累及中樞和周圍神經,前者涉及大腦、小腦、腦幹、脊髓1級運動神經元及其神經纖維等部位的損傷,後者包含脊神經、顱神經及植物神經病變。在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病率可達8%,在病程較長的糖尿病患者中,這一患病率超過50%。
  • 【健康微課堂】未雨綢繆,預防糖尿病低血糖
    近日,糖尿病患者張阿姨在我院糖尿病腎病科住院調理。她說住院那天因為自己一個小時前吃完飯,突然感到頭暈、冒冷汗,心慌得不行,躺在地上不能活動,被女兒發現後趕緊撥打了120送來醫院。當時,急診醫生為她測了血糖,竟然只有2.1mmol/L,趕緊給予高糖糾正低血糖。
  • 人體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副交感神經自中樞發出的節前纖維在副交感神經節換神經元,節後纖維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體,副交感神經節一般都在臟器附近或臟器壁內,節後纖維短。四、兩者對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1.五、對身體的影響不同:一般內臟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經雙重支配,這兩種神經對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體內兩類神經的活動是對立統一互相協調的。1. 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一般比較廣泛,往往不會只波及個別的神經及其支配的效應器官,而常以整個系統來參加反應。
  • 什麼是2型糖尿病?早期症狀有哪些?冬天血糖不易控?醫生告訴您
    其實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氣候對人體的循環系統影響比較大,原因也比較多,不過主要有以下幾點:1、寒冷的氣候會導致人體的交感神經相對興奮,從而導致血壓、血糖升高;2、血糖高的人對於外界的抵抗力較弱,容易和多種疾病一起「發難」,導致血糖不穩定;3、冬季血液循環相對夏季較差,新陳代謝慢,從而導致血糖水平比夏季升高;4、冬季能量消耗大,攝入食物不自覺會增加,也會導致血糖升高
  • 血糖易升高,併發症風險提高3倍,每天2杯這種菌菇茶,簡單有效!
    糖尿病目前極難根治,治療起來是個漫長的過程,必須終身服藥。但你有沒有發現,最近血糖比夏天高了,可是降糖藥沒有停啊,難道血糖還會被季節操控?1、寒冷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使體內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增加而升高血糖,尤其是驟然變冷時血糖、血壓升高更明顯。
  •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蕎麥麵饅頭,有沒有降血糖的作用?醫生回答
    說到糖尿病患者,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飲食,幾乎所有的慢性疾病患者都知道,吃粗糧能夠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能夠控制住血糖,蕎麥就是眾多粗糧中的一種,也是醫生經常會推薦糖尿病患者會吃的一種食物。蕎麥是很多北方的朋友經常會吃,喜歡把它當成主食,尤其是經常被做成蕎麥麵饅頭,吃了以後有很強的飽腹感,那麼糖尿病患者能夠吃蕎麥做的蕎麥麵饅頭嗎?
  • 補硒可遠離糖尿病?相對而言,這3個好處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更實際
    經過研究發現,糖尿病跟脂質過氧化息息相關。硒屬於強抗氧化物質,能清除自由基,在體內起著至關重要作用。胰島受到嚴重損傷後,會使得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功能減退,使得體內缺乏胰島素,從而導致糖代謝紊亂,患者血糖水平持續性升高且有大量尿糖排出,這就是所謂的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胰島分泌功能受損,進而降低胰腺組織和血清中穀胱甘肽過氧化酶活性,升高脂質過氧化物含量。
  • 2020山東醫療招聘考試醫學基礎資料: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快來一起學習吧~ 下面是我給大家分享的2020山東醫療招聘考試醫學基礎資料: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招考信息】【報考指導】【閱讀資料】說起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大家並不陌生,但是因為兩個神經的作用特別的多,經常有考生會將其知識點記混淆。為了能夠更好地認識這兩個神經。我們可以從以下3個主要方面加以區別。
  • 糖尿病病友:莫把「結核」當「上感」
    有多年糖尿病病史的李先生立秋後開始出現不明原因咳嗽、發低燒,起初他以為自己是受涼感冒,但吃了半個多月的消炎藥仍不見好,而且乏力、盜汗、體重明顯下降。於是去醫院檢查,拍胸片懷疑是「肺結核」,痰塗片查結核菌為陽性,最終確診是「2型糖尿病合併肺結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頸椎病很會「變臉」,一起做頸椎運動操吧!
    當頸椎出現病變時,會壓迫到交感神經,從而影響到支配心臟的神經繼而引發心臟疾病,於是就表現出了類似冠心病、心絞痛,還有部分患者會出現心動過速、心動過緩等心臟病症狀。  頸源性心臟病常容易被誤診為冠心病,但由它引發的心絞痛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它與高枕臥位、長時間伏案工作、頸部受寒等頸椎負擔增大密切相關。
  • 會「躺」的人頸椎不會差!脊柱科醫生:頸椎最愛這種「睡姿」
    高血壓頸椎病可能致使血壓忽高忽低,這與頸椎增生的骨質刺激椎管內交感神經有關。患者可能伴有頸部疼痛、酸脹、上肢發麻等症狀。心律失常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神經受到壓迫,會引發心律失常。當出現心悸、胸悶、頭痛、頭暈、失眠、頸項酸痛或隱痛等症狀,心臟檢查中又查不出器質性改變,血液檢查也顯示正常時,可拍個X光片查一下頸椎是否出現了退行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