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胰島素不良反應可以停藥嗎?

2020-12-04 穴位養生堂

如何應對胰島素的不良反應

胰島素治療過程中,很多朋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不良反應,造成了一些恐慌。其實這些不良反應在臨床上屢見不鮮,只要應對得當,就不會有太大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常見的胰島素治療不良反應及其應對方式。

低血糖

低血糖是胰島素治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強化治療時低血糖的發生率又高於常規治療時。通常引發低血糖的原因包括:胰島素劑量過大、進食過少或不按時進食、運動及體力活動過多、糖尿病胃腸自主神經病變、腎臟病變等。

其症狀包括兩組:一組由兒茶酚胺分泌增多所致,出現飢餓感、頭暈、軟弱無力、冷汗、心悸、手抖、臉色蒼白及心跳加速;另一組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症狀,出現相對較晚,包括煩躁不安、定向障礙、行為反常、語無倫次、哭笑無常,嚴重者可致驚厥、昏迷,甚至死亡。

應對低血糖時,如果患者神志清楚並能進食,立即服用任何一種可快速升高血糖的食品,如飲葡萄糖水或含糖飲料,進食葡萄糖片、蜂蜜或葡萄乾等。如果出現重症或意識障礙,應緊急送醫院搶救。

高胰島素血症和體重增加

高胰島素血症出現的原因是皮下給予胰島素的吸收、分布和代謝直接進入血液循環,引起外周循環高胰島素血症。對於體重增加的情況,只要在堅持胰島素治療的同時強調積極的飲食控制和運動鍛鍊,就能使體重保持正常,同時良好的體重控制本身有利於血糖控制和減少胰島素用量。

屈光失常

屈光失常比較常出現在初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身上,主要由於胰島素治療使血糖迅速下降,影響晶狀體和玻璃體內滲透壓,使晶狀體內水分逸出而屈光下降,發生遠視,出現視物模糊。這一般是暫時性的,隨血糖恢復正常後可迅速消失,不至於發生永久性變化。

注射部位的萎縮或增生

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使用了不純的動物胰島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發生萎縮造成凹陷性皮脂缺失,或注射部位組織增生形成硬結,多見於男性臂部,有時會有麻木刺痛,可能影響胰島素的吸收。這種情況只需要提高胰島素純度或使用人胰島素注射,並經常更換胰島素注射部位即可。

胰島素性水腫

胰島素性水腫是因為糖尿病未控制前常有水鈉丟失、細胞外液減少、細胞內葡萄糖減少,控制血糖後的第4~6天可能發生水鈉瀦留而水腫,與胰島素促進腎小管重吸收水鈉有關。水腫一般在1個月內就可以自行緩解,嚴重時可在短期適當應用利尿劑。

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發生的原因多是胰島素製劑不純所致。過敏反應的臨床表現多為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紫癜,罕見有過敏性休克。這種情況可以採用脫敏療法,即將4U正規胰島素溶於40mL生理鹽水中,再稀釋至400mL,這樣0.1mL鹽水中含有0.001U胰島素,開始皮下注射0.1mL生理鹽水,若無不良反應可以每15~30分鐘加倍注射1次。

免疫性胰島素抵抗

免疫性胰島素抵抗主要見於使用牛或豬等動物胰島素時,使用人胰島素治療產生抗體的機會很小,所以只需要更換人胰島素治療即可。

糖尿病患者幹萬別隨意停藥、減藥

身邊有些糖尿病患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血糖達到了正常值,他們認為血糖正常了,就可以停藥了。儘管長期服藥對患者是一種負擔,但是千萬別隨意停藥、減藥。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不可以隨意停藥呢?因為血糖得到控制並不意味著糖尿病已經根治了,如果停藥,血糖很有可能會再次升高。此外,如果血糖控制根本就沒有達標,長期慢性的高血糖狀態可以導致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例如心腦血管病變、眼底病變、腎臟病變、下肢病變等。

如果血糖降下去就停藥,升上來又趕緊吃藥,就會造成血糖在短期內大幅度地波動,急劇升高或過低都可導致患者昏迷,有致命危險。

當然也有輕度2型糖尿病患者經過治療後,體重恢復正常,通過嚴格的飲食控制及體育鍛鍊就能使血糖控制良好,可以減少原用藥量,或停一段時間的藥。但無論是減藥或者停藥,都必須循序漸進,經常監測血糖,堅持飲食治療和運動治療。

糖尿病目前尚無根治措施,採用飲食治療、運動療法、口服降糖藥、注射胰島素及中醫藥治療,只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即使有的患者經過適當的治療,臨床症狀消失,血糖、尿糖恢復正常,與正常人一樣參加工作及勞動,若不注意調養或不按醫生的要求治療,還會出現高血糖及尿糖。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需要長期堅持治療,即使病情得到控制,也要堅持飲食與運動治療,堅持用藥,並定期到醫院複查。

那麼糖尿病患者停藥有哪些注意事項呢?首先,停藥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突然全部停藥,這種關係自己生命健康的事情為什麼不能耐心一點呢?減藥只能一片一片甚至半片半片地減,能減到什麼程度就減到什麼程度,不能硬減、驟減。

其次,在血糖偏低的時候減藥,如果血糖尚處於滿意範圍的高限,最好不要急於減藥,需要觀察一段時間,看血糖是否已經穩定;最後,減藥後更要注意配合飲食和運動療法,不能自認為"糖尿病已經好了"而掉以輕心,如果放鬆飲食及運動療法,很容易造成病情的反覆。

糖尿病患者只有在達到如下條件才能停藥。首先是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了,因為只有血糖正常才是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有效手段;其次,這種正常需要維持一段時間,需要糖尿病患者通過自我監測血糖情況評估日常血糖控制情況;第三,需要監測糖化血紅蛋白來評估近2~3個月內血糖控制情況,但即使這兩個指標均正常,也不能說明胰島功能已經完全恢復。

最後,在一段時期內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指標都正常後,還需要確認體內胰島素分泌狀況,確保3個月內血糖的平均值和胰島受損情況在合適範圍內,才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適宜停藥。

總而言之,減藥、停藥都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能自以為正常了就擅自做主。

相關焦點

  • 降壓藥不良反應及處理|患者|處理|不良反應|受體|利尿劑|...
    利尿劑與ACEI或ARB同時使用可減少低鉀血症等不良反應的發生。2、升高血糖較大劑量並長期使用利尿劑可能升高血糖,增加糖尿病發生風險,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低血鉀增加胰島素抵抗及高胰島素血症有關;小劑量服用利尿劑不影響糖代謝。處理補充鉀,儘量避免大劑量長期使用利尿劑。
  • 腫瘤免疫治療不良反應及處理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目前在肺癌用的比較多,數據相對來說比較成熟,那麼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良反應以及我們的處理經驗。首先,對於患者來說,最關心的問題是出現的某個症狀到底是不是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呢,它有多嚴重呢,需要停免疫治療嗎?
  • 糖尿病吃二甲雙胍和伏格列波糖,體重降了10斤,需要減藥停藥嗎?
    二甲雙胍能夠從多個方面加強血糖的控制,起作用機理包括抑制肝糖元異生,促進改善組織細胞的胰島素敏感性,正確對葡萄糖的代謝利用,抑制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等,是臨床上用藥安全性高,可以長期用藥,用藥範圍廣的經典2型糖尿病患者用藥,這個藥物既能加強空腹血糖控制,對於餐後血糖控制也有一定的效果,是二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優先選擇的降糖藥之一。
  • 口服靶向藥注意事項有哪些?一文讀懂不良反應管理!
    但是,靶向藥快吃完了該怎麼辦?暫停服藥或者少吃一點可以嗎?  答案是:萬萬不可!  服用靶向藥,需要牢記以下幾點!有的藥品是毒副作用較大,或藥品說明書中明確提示漏服後不能補服,則不要補服,以免引起不良反應。而有的藥品發現漏服時間較早,如在吃藥間隔時間的1/2內,可以按量補服,接下來仍可以按照正常間隔時間服藥。如果已超過服藥間隔1/2的時間,則不必補服,只要下次按時吃藥即可。  所以,發現漏服的第一時間應該聯繫醫生,問清楚需不需要補服,如何補服,切勿「憑感覺」行事,防止出現不良反應。
  • 糖尿病人使用胰島素有5大弊端,醫生強調:如何應對才是關鍵!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胰島素可謂優缺點並存。一方面它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減緩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另一方面同樣也會存在諸如過敏、視覺模糊、低血糖、胰島素性水腫、體重增加等弊端。過敏反應。糖友們注射胰島素之後,發現注射部位紅腫、瘙癢、蕁麻疹等症狀,進而蔓延至全身,甚至出現呼吸困難、過敏性休克的過敏性表現。
  • 乳香、沒藥及其製劑致45 例不良反應/事件--治療與預後
    核心提示:乳香、沒藥引起的不良反應大多為皮膚過敏反應或胃腸道反應,一般情況下停藥後可自行恢復。皮膚過敏瘙癢嚴重者可給予爐甘石或馬齒莧煎液進行溼敷,有學者用麥麩炒地膚子擦磨皮損處[11],皮損嚴重者可給予激素或其他抗過敏治療。
  • 腫瘤免疫治療有哪些不良反應?這些應對法寶要收好!
    但與此同時,免疫化療也會帶來一定的不良反應,包括輸注反應、感染、間質性肺炎、B肝病毒再激活和腫瘤溶解症候群等五大方面。 針對免疫化療最主要的五種不良反應,龍健婷副主任醫師逐一作了介紹。
  • 前列腺癌化療出現不良反應怎麼辦?腫瘤科專家給你詳細講
    還能再繼續化療嗎? 「您先別擔心李大爺,這是化療帶來的不良反應,不會影響後續治療的,我來給您詳細講講吧。」化療過程中可能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我們只需要積極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就可以順利完成化療了。
  • 化療不良反應如何應對?6種情況,須針對緩解,不妨記一下
    但化療藥物選擇性不強,難免會對正常細胞帶來損傷,引起藥物不良反應,讓患者的身體和心理上遭受著雙重折磨,那該如何緩解呢。如何緩解化療的不良反應?1、腹瀉持續性腹瀉會紊亂電解質,導致脫水、身體衰弱以及體重減輕。用藥時需了解藥物是否引起腹瀉,嚴格按照醫生囑咐止瀉且補充體液。
  • 醫生不瞞你:長期注射胰島素,對身體有4個危害
    有一些糖尿病人認為胰島素的降糖效果快,因此自己想要快速的讓血糖下降就可以注射胰島素,而且他們很多認為胰島素是一種屬於比較安全的藥物,所以自己長期注射並不會給身體帶來什麼危害,但其實糖尿病人長期的注射胰島素並不是安全的,會給身體帶來以下這些危害。
  • 他達拉非停藥後病情會加重嗎?
    不少男性為了緩解與伴侶的關係,往往想通過藥物解決ED問題,神度他達拉非片就是不少男性的首選,但隨著藥物療效的顯著,不少擔憂也隨之而來,很多男性總是會擔心停藥後是不是就又不行了,或者停藥後病情會加重,這樣類似的擔憂使男性即使身患ED,也對他達拉非望而卻步,本文就為大家解釋這個問題。
  • 預防抗真菌藥物不良反應,這樣做就對了!
    近年來,真菌逐漸成為引起人類感染的常見病原體之一,但隨著抗真菌藥的應用,其不良反應的報導逐漸增多,因此我們有必要認識了解抗真菌藥物的不良反應,從而預防此類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 食品藥品監管局:警惕清開靈注射劑嚴重不良反應
    該藥適用於治療敏感細菌所致的呼吸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生殖系統感染、腹腔內感染、皮膚和軟組織感染、骨骼和關節感染、敗血症、腦膜炎等。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病例報告資料庫中,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問題較為突出,主要以全身性損害、呼吸系統損害為主。
  • 又該如何應對?| 用藥知識
    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口服降糖藥也不例外,雖然總體而言,降糖藥物益處大於風險,但仍有一些患者會對某些藥品產生明顯的不良反應。臨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藥包括胰島素促泌劑(磺脲類以及格列奈類)、雙胍類(二甲雙胍)、α-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等,那麼這些口服降糖藥都有哪些副作用,該如何應對,筆者參考文獻做一總結,希冀對大家臨床用藥有所幫助。
  • PD1、PDL1 停藥後藥效持續20個月
    在最近的隨訪中發現,8位患者中有6位會出現持久的停藥後反應,可發生在疾病的任何階段。這項發現由波士頓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Rana R. McKay, MD醫生在生殖泌尿癌研討會(GCS)上進行過報告。 「『免疫相關不良反應』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但是如同此項研究所揭示的,患者也有可能因腫瘤進入休眠狀態或者縮小而延長收益,」Pal補充道,「這支持了之前的假設,也即儘管發生過免疫相關不良反應,患者還是可以從藥物中獲得切實可得的收益。」McKay特別提到,癌症名單雖不斷擴大,但PD-1/PD-L1抑制劑證明了它在治療癌症中的效力。
  • 正確認識腫瘤免疫治療——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健康界
    治療後是否會有不良反應?如果有,怎麼應對?讓我們走近杭州市腫瘤醫院內二科朱建偉主任,了解抗癌「雙刃劍」——免疫治療。一、什麼是免疫治療?(I-O治療)正常抗腫瘤方式為:腫瘤細胞釋放腫瘤抗原→抗原呈遞細胞接收信號→向T細胞傳遞信號→T細胞被活化→T細胞消滅腫瘤細胞。
  • 在胰島素、降糖藥發明之前,醫生是怎麼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果嗎?
    但是,在古代有糖尿病嗎?在降糖藥和胰島素髮明之前,糖尿病可以治療嗎?能治好嗎?在這兩本書中,喬斯林醫生提出糖尿病現代治療的基本特點,要求醫生、營養師、護理人員和病人都要介入糖尿病的治療,形成團隊合作,在胰島素髮病後,他還親自走進患者家中,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胰島素,並且建議如何控制飲食和規律運動。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喬斯林醫生的生平,了解在胰島素、降糖藥發明之前,現代糖尿病治療的情況如何?
  • 【用藥問答】口服降糖藥阿卡波糖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
    【今日問答】口服降糖藥阿卡波糖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A.低血糖B.乳酸酸中毒C.胃腸反應D.肝、腎損害解析:阿卡波糖屬於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降糖藥,不良反應,其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C對)。低血糖為磺脲類和格列奈類最常見的不良反應(A錯)。乳酸酸中毒為雙胍類最嚴重的不良反應(B錯)。降糖藥物的肝腎損害不常見(D錯)。
  • 24種搶救藥品藥理作用及不良反應|藥品|反應|搶救|禁忌|劑量|用途|...
    可用於心臟驟停的急救,過敏性休克及胰島素過量所致的低血糖昏迷及支氣管哮喘等。局部用於鼻黏膜充血及齒齦出血等。同局麻藥合用,可減少出血和延長麻醉時間。不良反應:心悸,煩躁,頭痛和血壓升高,劑量過大時,a受體興奮過強使血壓劇升,有發生腦出血的危險,故老人慎用。當β1受體興奮過強時,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能引起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甚至室顫。
  • TKI治療慢性髓系白血病停藥研究的進展
    不良反應及耐藥與其他細胞毒性抗癌劑相比, IM 有耐受性好、不良反應較少等特點。大多數發生在治療的初始階段,一般程度較輕,基本上都是可以耐受的,多數不需減量或停藥,往往通過支持治療或臨時停止治療其不良反應即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