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
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統計,全球約有4.25億糖尿病患者,預計到2045年將達到6.29億。我國是全球糖尿病人數最多的國家,目前糖尿病人數約為1.14億,預計到2045年將達到 1.5億左右。
糖尿病已成為21世紀的一種流行病。它是繼腫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後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它具有死亡率高、致殘率高、醫療費用高等特點,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公共衛生問題。
目前糖尿病的治療包括胰島素注射,但可能引起低血糖和注射部位感染的風險,不能從根本上逆轉糖尿病;胰島移植可以從生理上調節血糖,但器官來源和免疫排斥反應是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治癒糖尿病的方法。而且傳統的糖尿病治療,不能解決併發症的問題。
根據糖尿病的特點,糖尿病通常分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和妊娠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和2Ⅱ型糖尿病的區別
1、兩者發病機制不同
Ⅰ型糖尿病主要是由於B細胞的破壞和胰島素的絕對缺乏。大多數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Ⅱ型糖尿病主要由胰島素抵抗伴胰島素分泌不足轉變為胰島素分泌不足伴胰島素抵抗。
2、發病年齡不同
Ⅰ型糖尿病的發病多在25歲以前的青春期,少數可發生在25歲以後的任何年齡段。胰島細胞的破壞速度和破壞程度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兒童和兒童體重較大,速度較快,而成人則較慢,這就決定了他們的臨床特點。
Ⅱ型糖尿病多見於成人和40歲以上的老年人,近年來發病率呈年輕化趨勢。患者肥胖,起病慢,病情輕,許多患者可長期無代謝紊亂症狀。
3、臨床表現不同
Ⅰ型糖尿病:嚴重的高血糖會出現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狀(多飲、多尿、多食、消瘦),尤其是發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時。
Ⅱ型糖尿病:疲勞、肥胖、口渴、大血管和微血管併發症常在確診前發生。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的原理
幹細胞現在被認為是治療糖尿病的最終希望。間充質幹細胞能分泌多種免疫調節因子和營養因子,修復和修復多種受損組織。間充質幹細胞因其易分離、免疫原性低而成為臨床應用最廣泛的幹細胞。
Ⅰ型糖尿病與幹細胞
Ⅰ型糖尿病是由T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反應,導致胰島細胞缺乏。Ⅰ型糖尿病自身免疫反應具有多克隆、多免疫調節障礙的特點,是其難以克服的原因。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自身免疫是Ⅰ型糖尿病治療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研究表明幹細胞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幹細胞作為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已被應用於臨床治療Ⅰ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
Ⅱ型糖尿病與幹細胞
Ⅱ型糖尿病的發生與外周組織胰島素受體敏感性顯著降低密切相關,導致組織細胞對血糖的利用率降低,最終表現為臨床常見的血糖水平顯著升高。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是基於其分泌多種細胞因子的能力支持血管內皮細胞分化。
幹細胞在治療糖尿病領域四大作用
幹細胞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停止胰島素或減少胰島素用量。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的安全性已得到有效驗證。
幹細胞能有效控制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和血紅蛋白(HbA1c)等生化指標。
幹細胞能有效預防糖尿病併發症,如糖尿病足。
現在研究表明,可以從幹細胞中獲得胰島素生產細胞,這可能代表了無限的細胞來源,解決了供體不足的問題。糖尿病是一種由自身免疫過程紊亂引起的代謝性疾病。只有解決原有的誘因和機制,才能最終解決問題。目前,「幹細胞與轉化研究」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支持「細胞移植治療重大代謝性疾病」。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幹細胞治療糖尿病有望取得更大突破。
內容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