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類人群更易患腸癌!尤其第二類人,儘早檢查很關鍵!

2020-12-06 騰訊網

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腸道健康,人安康。腸道很複雜,它是一個負責「吸收營養物質+廢物排放」的系統,生理作用「突顯」,值得重視。當然,現代人的生活比較「凌亂」,有好有壞,有些人「養成的飲食習慣」或者「有瑕疵的生活習慣」本身會對腸道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會增加某種腸道疾病的發病風險。關注腸道健康,如果您的腸道在之前已經出現了某種問題(難受表徵),請您重點關注「身體的變化」;重視腸道健康,需要從生活點滴做起。

如果您反覆出現這「四種狀況」,請嚴格注意:

大便中存在血液,反覆便血:

關注腸道疾病,腸癌的主要「臨床表現」就是「排便習慣的改變」和「便血」,特別對於「直腸癌」而言;「便血」的顏色多會呈現出鮮血或者暗紅色血液,而且大便次數也會出現明顯的增多。

大便過程中有粘液或者存在膿血便:

一種聽起來很「恐懼的現象·」,但卻是「腸癌很緊密的一種表現」。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經常、反覆便血是「左半結腸癌」經常表現出的症狀,發生概率達到了75%左右,其基本的表徵就是「糞便表面攜帶有暗紅色的血液」,這是一個很容易被發現的「表徵」,有些情況還會伴有「黏液便」。

無理由的身體無力、消瘦以及貧血:

對於「右半結腸癌」來說,其表現出的症狀就是反覆腹痛、腹部出現腫塊、貧血、消瘦和全身無力。

「腹瀉」伴隨著以上三種狀況:

「腹瀉」是生活中非常普通的一種「表現」,但如果您是長期腹瀉,那就很可能是胃部、大腸、胰腺以及肝臟等部位出現了「問題」,假設您的身體不單存在腹瀉,還伴有膿血便、全身乏力、大便中有粘液等症狀,那很可能是身體患腸癌的「信號」,建議抓緊去醫院檢查;值得注意的是,大腸癌患者中,有四分之一存在「腹瀉症狀」。

相對而言,這些人更容易被腸癌侵襲:

年歲上升,無疑會增加患腸癌的患病風險;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需要留神。

直系親屬存在「結直腸癌病史」的人群。

大便過程中經常便血以及本身存在「嚴重痔瘡疾病」的人群。

反覆腹瀉的人,甚至自己的腹瀉時間已經超過了三個月。

反覆出現「便秘」的人群;如果您總是便秘,而且排便過程中還會出現黏液便和黑血便,請您關注並重視「腸道狀況」。

患有慢性闌尾炎、膽囊炎或者本身已經切除了膽囊或者闌尾的人群。

長期壓抑、不開心的人群,近三個月內「體重有明顯下降」的人群。

請所有人明確,肥胖人群患腸癌的風險會大於普通人;如果您胖了,請「認真思考,防患於未然」。

腸癌,聽起來很可怕,但生活中完全可以去「預防」。做靠譜預防,用科學去戰勝疾病;調節飲食,補充膳食纖維;多喝水,少吃肉;多運動,保持健康體重;定期體檢,關注腸道健康。希望各位腸道健康,人安康。

註:王思露原創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腸癌來臨,排便時多有4種異常表現,三類人尤其要注意
    正常人一天的大便次數是1-3次,但如果你發現自己大便次數突然變多,一天要排七八次,甚至更多,就要提高警惕了,很可能是腸癌引起的排便次數改變! 2、腹痛、腹脹 腸癌病人因腸道梗阻會出現腹脹、腹痛,而腹痛的發生率較多。
  • 結腸癌難治癒,哪些人容易被盯上?醫生勸告:這4類人儘早做腸鏡
    臨床上結腸癌可分為四期 ,第一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90%,第二期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70%,第三期則可以達到50%-70%,但是,到了第四期晚期,此時腫瘤已經發生轉移,術後5年生存率也就大大降低,甚至連5%都達不到。
  • 哪些人群更易患卵巢癌?這3類人尤其要注意,可別中招了
    卵巢是雌性動物的生殖器官,對女性的生殖和繁育後代具有關鍵作用。卵巢的功能是產生卵以及類固醇激素,其位置與睪丸相同,僅左側發育(右側已退化),呈葡萄狀,均為處於不同發育時期的卵泡,卵泡呈黃色,卵巢表面密布血管。並且,卵巢不同時期的發育也是不同,主要呈圓坨形,其大小和年紀也是隨之發展。
  • 26歲女子每天放屁30次,確診腸癌晚期!2種屁或是腸癌信號
    本以為只是腸胃上的小毛病,無傷大雅,但CT檢查之後醫生皺緊眉頭,給小敏安排了腸鏡檢查。腸鏡檢查發現小敏「大腸裡有東西」,三天後,病理化驗結果顯示,小敏得了腸癌Ⅲ期。胺類物質有兩種存在形態,液體以及揮發性氣體,當放屁次數不同尋常地多時,便要警惕胺類物質的存在以及腸癌的發生。
  • 身體出現3種異常,留心是腸癌找上門,很多人容易搞混
    ,如果近親中有1人患腸癌,那麼其本身患腸癌的風險會是無腸癌史家族人群的2倍,更多親屬有腸癌則危險度更大。 另外,接受過盆腔放療的人,尤其女性生殖器官腫瘤接受放療後,癌變危險隨劑量增加而增加
  • 甲狀腺疾病都有哪幾類?為什么女性更易患上甲狀腺病?
    甲狀腺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四大類: 第一類是單純性甲狀腺腫。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大脖子病」,主要是由於缺碘所引起,例如,生長發育時期,妊娠期對碘的需求量暫時性增高,機體屬於相對缺碘狀態,碘得不到補充就會出現甲狀腺腫大。 第二類是甲腺功能改變。
  • 大便這樣就得小心腸癌
    腸癌屬於下消化道腫瘤,一定程度上講,與吃得過好有關,因此也被認為是種「富貴癌」。  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腸癌發病率略低,但增長速度卻比他們快。三四十年前,大腸癌在我國「癌症殺傷力排行榜」中,居第6位,如今已躍居第3位。廣州疾控中心數據顯示,10年間大腸癌發病率上升了50%;30年間,上海大腸癌患病人數也增加了5倍多。
  • 美研究稱大長腿男神更易患腸癌 中國專家否認
    大長腿的男人更易患腸癌  對中國人不一定適用  據了解,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們使用了社團研究中的動脈硬化風險數據,總人數超過1.45萬人。  研究人員們分析了參與者的總身高、軀幹高度和腿的長度,檢查了近20年的時間裡有多少參與者患上了結直腸癌。  結果發現,與結直腸癌唯一相關的因素就是腿長。
  • 腸癌的前兆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天一次排便是最為理想的狀態,但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質、飲食以及生活習慣存在差異性,所以次數不是關鍵,只要你沒有排便困難、明顯拉稀等情況,一天兩三次,或者兩三天一次,都是正常的。但是,注意:如果一周排便小於三次,則屬於明顯便秘,需提高警惕。
  • 一查就是腸癌晚期?溫醫大附一院萬餘例數據告訴你,這項檢查怎麼...
    、無結直腸癌和結直腸腺瘤性息肉病史及家族史、無遺傳性結直腸癌和炎症性腸病病史的人群。 家族史是息肉和結腸癌的關鍵危險因素。一般來說,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一級親屬患有腸息肉,或任何一級親屬在60歲之前發現腸息肉,您就被認為有更高的風險。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一級親屬患有腸息肉,我們建議您比那些處於平均風險的人更早、更頻繁地進行篩查。
  • Septin 9 基因甲基化大腸癌檢測適合哪些人群?
    其新發病例為6.09萬例;死亡率則為13.03/10萬,死亡患者2.95萬例,在男性中死亡率排第五位,而女性中排第四位。且大腸癌在男性中已經成為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第二大惡性腫瘤,女性中為第三高發癌症。 這六類人都是大腸癌高危人群 01 中老年人群 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大腸癌發病會隨著年齡的遞增而越來越高,5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達到一個高峰。
  • 篩查大腸癌一定要做腸鏡?不想受腸鏡的罪,4個方法也能篩查腸癌
    眾所周知,腸鏡檢查可以篩查腸癌,但是很多人都止步於腸鏡檢查。雖然現在也有無痛檢查,但是檢查的前幾天只能吃流失或者半流食,前一天只能吃一些豆腐、豆之類的無渣食品,正常人餓個三五天下來都有些難受了。而且在腸鏡檢查中,需要先排空腸胃,然後打氣把腸道撐起來,再放入儀器檢查。
  • 父子4人同時住院:兩個腸癌,兩個癌前!
    導語:這些人一定要重視這項檢查!
  • 母女倆同時查出腸癌——有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提前腸鏡檢查!
    不久前,蘇州市相城區人民醫院收治了兩例腸癌患者,這兩人是母女倆。媽媽74歲,是一位直腸癌患者,在進行術前準備期間,醫生勸她的50歲的女兒也做個腸鏡檢查,因為她自訴長有「痔瘡」而長期便血。檢查結果為患有降結腸腫瘤,經病理進一步證實為降結腸癌。為方便患者家屬術後照料,安排母女倆同住一間病室,共同面對病魔。
  • 29歲男子,長期腹瀉,查出腸癌,2樣食物吃太多,不知控制惹得禍
    泡麵因其方便,容易解決飢餓,而廣受廣大辦公室人群喜愛,可是長期吃泡麵,卻會增加腸癌發病風險。如果長期吃這類食品,人體會因為缺乏纖維素和鈣而易患上腸癌。 而且吃得「過精」,會患慢性便秘,糞便在大腸中滯留時間過長,也會誘發腸癌。
  • 經常放屁是腸癌的警示嗎?腫瘤科醫生說:這3個症狀才是腸癌信號
    引起腸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良的飲食結構、遺傳以及生活環境等,尤其對於高危人群來說,要定期去醫院做腸鏡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對於有腸癌家族史或者胃腸道息肉的家族史人群來說,25歲之後就應該定期去醫院做檢查。
  • 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技術在體檢人群中的腸癌早篩價值顯現
    會上,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技術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體檢人群的應用數據報導得到與會專家的廣泛關注與高度認可,為國民高發癌症的早篩早診早治提供了新思路。 中國結直腸癌發病形勢嚴峻,早篩查是防治關鍵 中國結直腸癌發病形勢嚴峻。
  • 其實做對4項檢查,能幫助早點揪出癌細胞
    其實癌症的到來早就給出了信號,只是人們沒能抓住,又或者是沒能儘早篩查癌症,發現人體內細胞的「小動作」,早點揪出癌細胞。癌症早期並不難察覺,做對4項檢查,癌細胞無處躲藏。而想要篩查胃部的癌細胞,最好的檢查方法是胃鏡。胃癌在胃鏡的檢查下,能夠更早的被發現,在胃部出現病灶後,會被胃鏡儘早察覺,必要時醫生也會取一部分的病灶組織進行活檢,做進一步的檢查。胃癌的高危人群建議定期進行胃鏡檢查。患有慢性胃病、胃潰瘍的患者,有胃癌家族遺傳史的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等都需要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早點揪出癌細胞。
  • 「黑豹」所患疾病,發病率持續走高,這類人尤其要小心…
    ,也讓更多的人對結腸癌這個惡性腫瘤予以關注。 還有很多人把這種腫瘤稱為「吃出來的腫瘤」,因為高飲食是腸癌的誘因之一。 「三高一低」的飲食結構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素。「三高一低」的飲食結構會減緩腸道蠕動,延長食物滯留時間,增加了致癌物與腸道接觸的機會,從而增加了患大腸癌風險。
  • 腸癌逐漸年輕化?若符合這6種情況,及時做腸鏡,進行腸癌篩查
    現代人的作息變得越來越不規律,再加上外賣的出現,導致很多人經常吃夜宵,飲食也因此變得不規律起來,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患上腸癌; 甚至其中不乏年輕人,而腸道作為身體中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一旦患癌不僅患者十分痛苦,治癒的機率也比較低,因此預防腸癌就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