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腸癌其實就是發生在直腸或結腸部位的惡性腫瘤,不過,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是直腸癌,好發於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在腸癌發生的初期,最主要的表現為消化道不適,以及腹痛和大便形狀改變等問題。
很多人容易把它和胃部疾病混淆起來,於是便沒有當回事,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越來越嚴重,再去做檢查的時候,很可能發展到了中晚期。
所以醫生提醒,倘若身體中有了四種異常,必須儘快去醫院做腸鏡。
一、腹部脹痛
從數據顯示,大腸癌初期,患者最容易出現的一個症狀是腹脹腹痛,一般隨著時間發展,病情持續加重,還會使患者的腸道功能出現紊亂以及堵塞的問題。
更為嚴重的話,大腸癌患者平時吃東西,食物也不能被腸道所吸收,他們長期的聚集在一起,繼而使患者出現比較明顯的腹脹腹痛感。
二、頻繁放屁
如果腸道內有了腫瘤,糞便很可能堆積在其中,無法排洩出去,時間長了,糞便產生多種氣體,進而以放屁的形式排出體外。
與此同時,腸癌患者還會出現腹部有腫塊的情況,而這種表現也大多代表著病情已經加重了。
三、便血
一提到便血,大部分人首先想到是痔瘡的原因,但其實腸癌到來時,患者同樣有便血的問題,這是因為發生病變的地方距離肛門位置比較近。
另外,腸癌和痔瘡的便血有很大的不同,大腸癌患者初期便血通常是血液和大便呈現分離的狀態,並且顏色往往呈現出新鮮的紅色或者暗紅色。
四、大便異常
這裡所說的異常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形狀的變化,因為人體的腸道呈現出圓柱形,在身體健康時所排出來的大便,也是類似的形狀;
可如果最近一段時間所排出來的糞便,有變細或者扁平的表現,就要高度警惕,這有可能是腸道內有的腫瘤不斷擠壓大腸所導致。
另外一方面指的是大便的顏色發黑或者帶有血液或粘液,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腸道出現了問題,大便長期淤堵在裡面,時間久了,便會發生一系列的氧化反應,進而使糞便顏色有比較大的變化。
因為腸癌的危害性比較大,因此以下三類高危人群,必須提高警惕性。
1、久坐的人
現如今很多年輕人因工作或學習的原因長期缺乏運動,這種情況下腸道蠕動的速度變慢,糞便中的有害成分長時間滯留,容易刺激胃黏膜。
此外,久坐的人群腰部,盆腔腹腔的血液循環不通暢,還可能導致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進而增加患癌的機率。
2、吃肉過多的人
飲食方式的不健康,也是加速胃癌發生的因素之一,曾經有人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每天吃一頓紅肉的人比不吃紅肉的患腸癌的概率要高三倍之多;
因為長期攝入高脂肪的食物很容易,在腸道內產生有害物質,由此通過腸壁進入血液引發炎症,導致腸癌發生。
總的來說,無論在哪一個年齡階段,想要身體健康的話,都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運動以及少攝入高脂肪的食物,並且多喝水,保持腸道的潤滑。
另外,倘若近期一段時間總是出現上文中提到的四個表現的話,最好儘早去醫院做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