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內鏡中心一角。
浙江在線03月29日訊浙江省最大的無痛內鏡中心,今天在浙醫二院掛牌成立,中心總面積達2000平方米。
跟傳統內鏡檢查不同,跟科室「各自為戰」的模式不同,新成立的內鏡中心有一個統一的「上級組織」——麻醉手術科,而且囊括了所有的內鏡檢查,胃鏡、腸鏡、氣管鏡、膀胱鏡、宮腔鏡等,都可以集中在這個地方完成。
「做過傳統內鏡檢查的人,都有不好的回憶:噁心、疼痛、穿開襠褲時的尷尬……其實內鏡檢查的體驗,可以更加溫柔、更加舒服的。」浙醫二院遊向東副院長說。
前不久,浙醫二院通過了國際JCI評審。「作為全球首家在JCI官網公示的學術醫學中心醫院,在評審通過後,醫院不斷引進、創新全球最新醫療技術、服務水平和管理理念。成立內鏡中心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措施。」浙醫二院王建安院長說。
王建安院長說:「無痛,是醫院舒適化醫療規範化的典範,是醫療現代化的趨勢。一個接軌國際的、浙江省最大的現代化的無痛內鏡中心的建成,在管理運營、設計理念、服務流程等方面都接軌世界最高標準——以JCI標準為核心,體現和強調質量和安全,強化制度建設和流程優化,讓患者得到最安全、及時、準確的治療的同時,還享受無痛的、舒適化的醫療服務。」
傳統方式做胃鏡的痛,大男人都很怕
杭州的徐先生,今年74歲。前段時間因為胃不舒服,去醫院看病,醫生建議他先做個胃鏡檢查。昨天,醫院通知徐先生去做檢查。
「開始有點怕,想起20年前做胃鏡的那種噁心難受。」徐先生說。
護士幫他掛了個無痛腔鏡號子。測體溫、脈搏、血壓,這些準備工作完成後,徐先生進入一人間的診室。
不到20分鐘,護士把他拍醒時,檢查已經完成了。和其他做無痛內鏡的病人一樣,徐先生說他對檢查一點不適都沒有感覺到。「一大清早趕來,正好睡了個回籠覺。」徐先生高興地說。
醫生說,與傳統內鏡相比,無痛內鏡的好處遠不止減輕病人痛苦這一點,提高檢查質量是更大的優點。
「麻醉的情況下,病人比較放鬆,腸道檢查條件更好,做出來的質量當然也會更高。」消化內科主任蔡建庭教授說,「有了麻醉醫生的保駕護航,內鏡檢查醫生觀察時就可以看得更加仔細。」
所以,做無痛內鏡對麻醉技術的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
「這裡的麻醉管理,跟手術室是一模一樣的。」說起這一點,蔡教授很自豪。內鏡中心所有的醫務人員,都接受過中深度鎮靜培訓,負責復甦的2名護士,都具有5年以上的麻醉復甦的專業背景,除此以外,還有1名資深的麻醉師負責質量控制。
內鏡中心的護士長唐碧雲告訴記者,除了無痛胃鏡,腸鏡、宮腔鏡、膀胱鏡、B超介入、超聲刀等檢查,也可以選擇無痛。
做腸鏡檢查,不用擔心「走光」了
以前做過腸鏡檢查的人,都對手術前換的「開襠褲」記憶深刻。在等候室裡,大人也穿著開襠褲,男女老少在一個房子裡走來走去,都不知道什麼叫難為情了。
唐護士長告訴記者,這種傳統「開襠褲」是廠家統一生產的,方便腸鏡檢查。她工作二十多年,看著也覺得尷尬。
所以在新的內鏡中心,他們乾脆自己設計了一款帶圍裙的開襠褲,該開的地方還是開,不耽誤做檢查;但是上面多了一圈遮擋的圍裙,就不怕走光。
在浙醫二院的內鏡中心,記者發現很多保護患者隱私的小細節。顯示屏上,用※代替患者姓名;檢查室,都是一人間;麻醉恢復室,雖然是公用的大空間,但是也安裝了帘子,不希望被人打擾的患者,可以在自己的小空間裡休息。
唐護士長告訴記者,不久前浙醫二院接受JCI評審時,外國專家走到這裡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因為這是德國設計師的設計,按照德國人對舒適、安全、隱私的要求設計出來的。」唐護士長提醒記者注意內鏡中心的通道設計,從這個小細節就能看出國外醫療服務的理念。
記者看到,內鏡中心有三種通道,一個是物品遞送的通道;第二種是工作人員通道;第三種是病人進出的通道。功能不同,通道的寬度也不同。工作人員的通道,大約只有1米寬,而病人進出的通道是2米,病人的推車、出現意外需要搶救時,在這個2米的通道裡就可以暢行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