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做胃鏡腸鏡,無痛麻醉會不會變傻?聽聽醫生怎麼說

2020-12-06 胃腸道腫瘤醫生王莉
到底怎麼選擇?我好難啊

最近有朋友找我預約胃腸鏡,但是對於清醒做還是麻醉做胃腸鏡的問題非常糾結,我問他糾結什麼?朋友非常苦惱的說,做清醒的內鏡檢查擔心過程痛苦,選擇麻醉下做內鏡,很是擔心損傷腦神經,會變傻!今天我們就聊一下關於無痛內鏡的麻醉的問題。

快樂的睡眠時間。

1、無痛內鏡麻醉的過程

無痛胃腸鏡就是在全身麻醉下進行的胃腸鏡檢查,檢查過程您完全不知道,患者檢查後很多人都會不承認做過檢查了,其實無痛胃腸鏡檢查過程和普通胃腸鏡是一樣的,在檢查過程中患者睡著了,沒有感覺,如果發現病灶,仔細觀察時無痛患者耐受性好,消化道的活動度小,更容易仔細觀察,檢查質量會更高。

又是一個好夢。

具體過程:

①符合麻醉適應症的受檢者,先口服檢查前藥物(去泡劑黏膜麻醉劑等)後躺在檢查床上;

②護士為受檢者在手臂上扎靜脈輸液,藥物就是從這個通路給入;

③麻醉醫生為受檢者連接好各種監護生命體徵的導線;

④麻醉醫生開始注射麻醉藥物,幾分鐘受檢者逐漸睡去;

⑤當受檢者睡去且各項生命體徵平穩後,檢查者開始檢查;

⑥一般情況下,這個檢查大約需要幾分鐘至幾十分鐘不等。檢查結束3-4分鐘大部分人就能逐漸恢復意識,但年老體弱或者特異體質可能醒得慢一些;

⑧甦醒後,一般要在醫院觀察兩個小時方能離開。

牛奶般的快速睡眠藥物。

2、無痛內鏡麻醉的用藥

無痛胃腸鏡的麻醉主要是靜脈給藥,和普通輸液沒有什麼區別,主要藥物是丙泊酚,綽號」牛奶」,丙泊酚是一種脂溶性靜脈麻醉藥,常規靜脈注藥後15秒至30秒病人入睡,起效很迅速、經過平穩、持續時間很短,停止注藥後5分鐘左右病人即可甦醒,且甦醒較完全,沒有甦醒期興奮現象,是理想的催眠性靜脈全身麻醉藥。

放心,交給我吧!麻師是麻醉的保險絲。

3、無痛內鏡麻醉的風險

丙泊酚用於麻醉雖然不良反應少,但是對有嚴重心臟病、糖尿病及體質較弱的患者可能會導致循環、呼吸的抑制、或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還有反流誤吸的危險,有小部分患者在甦醒後會有頭痛、噁心的感覺,但是一般很快恢復。檢查過程有專門的麻醉師全程監控,出現任何不正常的情況,立即處理。

無痛麻醉不會影響智力。

4、無痛內鏡麻醉後的後遺效應

很多人都會問麻醉醫生,麻醉後會不會變傻。丙泊酚麻醉並不會影響意識,患者保持清醒,神經阻滯區域(已被麻醉部位)也並非沒有了所有的感覺,觸覺、壓力及本體感覺等仍然存在,只是溫度覺、痛覺等已消失,就像醉酒一樣,麻醉後當天因為藥物沒有完全代謝掉,可能會影響受檢者的反應速度,所以麻醉後當天不允許進行精細的操作比如開車等。

大家都了解無痛麻醉的情況了吧?沒有什麼可糾結的了吧?只要不過敏,放心大膽的選擇無痛就可以。看到這裡的都是真愛啊。我是你的朋友王莉醫生,致力於推廣早癌防控知識,讓大家都知道怎樣預防癌症。

相關焦點

  • 害怕做腸鏡,選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專家:事前清腸非常重要
    胃鏡、腸鏡一直是讓很多人聞之色變的兩種檢查,「過來人」提及時,大多用「好難受」、「痛得不得了」、「怕痛只能打麻藥」來描述,久而久之甚至到了「妖魔化」的程度。腸鏡檢查你害怕嗎?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如何選擇?如何保證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需要做一些什麼準備?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醫師、徐美東教授為我們一一解釋。
  • 浙醫二院成最大無痛內鏡中心 做腸鏡不痛也不尷尬了
    跟傳統內鏡檢查不同,跟科室「各自為戰」的模式不同,新成立的內鏡中心有一個統一的「上級組織」——麻醉手術科,而且囊括了所有的內鏡檢查,胃鏡、腸鏡、氣管鏡、膀胱鏡、宮腔鏡等,都可以集中在這個地方完成。  「做過傳統內鏡檢查的人,都有不好的回憶:噁心、疼痛、穿開襠褲時的尷尬……其實內鏡檢查的體驗,可以更加溫柔、更加舒服的。」浙醫二院遊向東副院長說。
  • 做腸鏡對身體會造成傷害嗎?有什麼副作用嗎?今天來告訴各位答案
    但是,腸鏡和胃鏡的檢查有一定的區別,胃鏡只需要禁食一段時間之後就可以接受相關的檢查;準備做腸鏡不僅僅需要禁食還需要吃瀉藥,讓瀉藥幫助排乾淨身體腸道之內的糞便。大量的飲水以及拉肚子會導致自身機體內環境的改變,從而導致身體腸道黏膜更加的敏感。
  • 「大家沒事就去做個胃鏡腸鏡吧!」一位醫生的沉痛建議
    過完十一長假,回到工作崗位的空軍第986醫院普外科醫生雙劍博看著眼前的一堆腫瘤檢查結果,打開自己的微博,發出了沉痛呼籲:希望大家沒事就去做個胃鏡、腸鏡吧,早期發現,就不用來找我們外科醫生了。
  • 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 腸鏡前的注意事項
    沒什麼時間照顧自己的身體,就導致自己的腸道出現了問題,患上腸胃炎也是常有的事項,所以建議一年做一次腸鏡,那您知道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嗎?您知道腸鏡檢查痛苦嗎?那就來看看腸鏡檢查前後需要注意什麼吧。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在做腸鏡之前一定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的,不能吃什麼,不能做什麼,可以提前了解一下,不然有些不能做的事情做了的話,就會影響腸鏡的效果的。
  • 中年人做腸鏡,該選無痛還是普通?
    人到中年難免會受到某些疾病的影響而出現各種不良症狀,特別是年輕時就不注意飲食健康的人,或多或少到了中年階段會有某些消化系統疾病出現。腸鏡檢查是了解腸道是否存在病變的重要檢查手段。那麼,到了中年階段應該選擇普通的腸鏡檢查,還是無痛的腸鏡檢查呢?到了中年階段想要進行腸鏡檢查,最好採取無痛的腸鏡檢查這種方式來了解腸道是否存在病變。因為無痛腸鏡檢查和普通的腸鏡檢查相比最明顯的好處就可以可以使用麻醉藥物,這樣中年人在檢查的過程中身體承受的痛苦會少一些。
  • 與胃鏡有什麼區別,哪些情況需要做超聲胃鏡
    什麼情況下需要做超聲胃鏡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什麼是超聲內鏡超聲內鏡是將內鏡和超聲相結合的消化道檢查技術,將微型B超探頭安置在內鏡頂端,當內鏡插入體腔後,在內鏡直接觀察消化道病變的同時,可利用內鏡下的超聲行實時掃描,可以獲得胃腸道的層次結構的組織學特徵及周圍鄰近臟器的超聲圖像,對消化道病變性質進行鑑別診斷,判斷其侵襲深度和範圍,鑑別病變的良惡性。
  • 好好做一次腸鏡有多重要?專家告訴你
    也有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腸胃沒什麼大問題,平日裡飲食和消化也挺正常的,自己就不會有胃病,所以在檢查身體的時候往往也會忽視了胃腸鏡的檢查。 而且鏡下能取病變組織做病理細胞檢查,明確病變的性質,從而確診各種腸胃病的性質。現在胃腸鏡檢查是在麻醉狀態下進行的,稱為「無痛胃腸鏡檢查」,麻醉比較表淺,患者睡一覺醒來就做完檢查了,沒有太大感覺。有上消化道症狀,包括上腹不適、腹脹、腹痛、反酸噯氣、吞咽不適、哽噎感、呃逆及不明原因的食欲不振、體重下降、貧血、黑便等。上消化道鋇餐造影檢查不能確定的病變或症狀與鋇餐檢查結果不相符合者。
  • 做個無痛腸鏡,被患者投訴沒做正經事
    今天科室手術不多,我也恰好出24小時班,領導特意照顧我就安排我到胃鏡室做門診麻醉。做了幾臺無痛胃鏡和腸鏡都非常順利,患者操作中生命體徵平穩,甦醒後雖然有點頭暈,但均對我們的技術和麻醉水平很滿意。通過我們和家屬的解釋和查看報告單告訴患者無痛胃腸鏡確實已經做完,因為我們在做完操作後一般會叫家屬進入陪同甦醒,並且告訴他有報告單為證。另外有一個特殊患者是個七十歲的老年女性,住院在心內科。平常有點拉肚子,醫生建議做腸鏡檢查明確診斷。因為患者血壓平常控制不好,收縮壓高的時候有180mmHg,但是無胸悶、氣促等,在家還能做些家務活。
  • 胃鏡、腸鏡、鼻鏡……一文讀懂內鏡檢查
    原創 健康科普 京醫通在疾病的檢查方法中,內鏡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包括胃鏡、腸鏡、鼻鏡、支氣管鏡等。那麼,什麼是內鏡?做內鏡痛不痛?今天我們請胸科醫院的專家,來給大家講一講檢查中的內鏡!
  • 30歲單身男講述腸鏡檢查時遭遇美女的尷尬
    無痛胃腸鏡顧名思義有個「無痛」,那麼這個無痛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通過靜脈麻醉讓患者進入淺睡眠狀態,進行胃腸鏡檢查。由於檢查中患者沒有知覺,所以醫生可以安安靜靜地仔細檢查,既舒服了患者,也方便了醫生,非常nice。
  • 醫生再呼籲:記住院士的建議,過了45歲,一定要做次腸鏡!
    演講中,李兆申院士強調:如果你超過45歲還沒做腸鏡的話,年底之前你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做一次腸鏡管你五年、十年沒問題,你不會得結直腸癌。況且聽說做普通腸鏡那麼難受,麻醉腸鏡又有副作用。 結腸鏡檢查到底有多大作用呢?我們姑且先看看一些數據吧!
  • 什麼人能做腸鏡檢查?什麼人不能做腸鏡?醫生給出標準答案
    在體檢時需要檢查各種各樣的項目,有些是很輕鬆的,比如拍片、做B超,有些相對有點疼,比如抽血,也有些是令人難受、甚至排斥的,比如腸鏡。腸鏡檢查、胃鏡檢查,利用的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用一個細小的攝像頭,放入到整個器官中,拍攝裡面的狀況,產生不適是必然的。只不過腸道環境更為複雜,做腸鏡要比做胃鏡檢查更加難受,甚至會讓一些人留下心理陰影。
  • 做腸鏡的時候要脫褲子,怎樣避免尷尬,醫生教你一招!
    因為我們的腸道不是直的,而是彎曲的,腸鏡通過這些彎曲的時候,可能會引起不適,引起疼痛,特別是之前做過手術,有腸粘連的患者,有可能會更痛苦。做腸鏡的時候,需要往腸道裡面充氣,將腸管撐起來,這樣才可以更好地觀察腸道。往腸裡面充氣,會引起腹脹。
  • 重醫附二院每年為4萬例消化道腫瘤高風險人群做胃鏡篩查
    「為了進一步檢查尹先生有沒有並發肝硬化等常見併發症: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我們為他做了胃鏡檢查,」尹先生的主治醫生重醫附二院消化內科鄧超醫生介紹,正是這次內鏡檢查,成了挽救尹先生的「上帝之手」。很多食管癌患者會有胸骨後不適感、燒灼感、針刺感等症狀,也可能會有吞咽食物時輕微滯留感或輕度咽哽感,但這些症狀的輕重程度不一,持續時間也不同,很難被患者重視或察覺。另外食道癌的檢查也需要胃鏡檢查才能檢出,因此很多患者會因為懼怕胃鏡拖延檢查。「其實隨著無痛胃鏡的普及,在做胃鏡檢測時,患者輕輕鬆鬆美美的睡上一覺就能獲得精準的早癌篩查。」何松教授說。
  • 女病人做「腸鏡」,男醫生來做,會不會很尷尬?親歷者說出感受
    小九在微博衝浪時,看到一個姐妹分享自己做腸鏡的經歷:我一直感覺粑粑不太正常,所以去了醫院(拖了兩三個月), 門診讓我做腸鏡,我選擇無痛的。預約好了下周一,檢查前周六日讓吃流食(我本來也沒吃幾口),周一早上六點起來喝瀉藥(七點起的),然後喝第一杯:沒那麼可怕嘛!
  • 什麼人需要做腸鏡檢查呢?看看專家怎麼說
    紅網時刻7月31日訊(通訊員 石豔芝)近日,有個女性患者來到長沙東大肛腸醫院就診,還沒等接診醫生餘仁貴開口提問病情,患者就開口了:「我需要做腸鏡檢查嗎?腸鏡檢查痛苦嗎?」原來這位患者家裡有腸惡變史,最近也是聽別人說有腸惡變家族史的人應定期做腸鏡檢查身體健康,但是因為對腸鏡的陌生而產生的恐懼使這位女性猶豫不決,終於在再三考慮下,來到了長沙東大肛腸醫院。餘仁貴告訴女患者,有大腸惡變或腺瘤家族史的人,確實應高度警惕,需要定期做腸鏡檢查。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腸惡變患病率也會增高,因此建議年齡超過四十歲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 一米多長的腸鏡從肛門捅進去,會不會從嘴裡出來?
    平時幾乎沒有聯繫,而我是個醫生,能找我辦的事,基本就是看病的事。果不其然,接下來的電話內容證實了我的猜想。這也難怪,人到中年了,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裡看病的自然多起來。好在他並沒有說看什麼大病、只是一般的體檢,我才放下了心。整個電話的內容,大概就是諮詢我有關腸鏡的一些事。因為他最近看到有些文章說,一旦過了40歲,最好做一次腸鏡。如果有異常情況,做腸鏡的頻率還要更高一些。
  • 害怕做腸鏡,選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專家:事前做好這件事非常重要
    當聽到自己需要進行腸鏡檢查時,大部分人下意識的反應就是千萬不要!畢竟這都是屬於侵入體內檢查的「內窺鏡」方式,身體莫名其妙的進入一個異物,自然會引起多個不舒服的症狀,所以患者對這種檢查都非常牴觸。不過,腸鏡檢查在很多時候,都是非常必要的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