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內鏡技術的普及,超聲內鏡(EUS)技術在臨床的普及,其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對於消化道腫瘤的起源、深度、消化道早癌的術前分期,合理把握內鏡下微創治療的適應症起到重要作用。那麼超聲胃鏡的原理是什麼?什麼情況下需要做超聲胃鏡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什麼是超聲內鏡
超聲內鏡是將內鏡和超聲相結合的消化道檢查技術,將微型B超探頭安置在內鏡頂端,當內鏡插入體腔後,在內鏡直接觀察消化道病變的同時,可利用內鏡下的超聲行實時掃描,可以獲得胃腸道的層次結構的組織學特徵及周圍鄰近臟器的超聲圖像,對消化道病變性質進行鑑別診斷,判斷其侵襲深度和範圍,鑑別病變的良惡性。
二、哪些情況適合做超聲內鏡
1. 確定消化道黏膜下腫瘤的起源與性質
超聲內鏡可將消化道壁分成五層(與其解剖結構相對應),可輕易分辨出壁內腫瘤的生長層次。通過不同回聲判斷腫瘤起源層次、大小等初步判定腫瘤來源裡、性質及良惡性。
2. 判斷消化系腫瘤的侵犯深度及外科手術切除的可能性
超聲內鏡可應用於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的術前分期,並可較準確的診斷消化道早癌,判斷腫瘤浸潤深度及壁外淋巴結的腫大情況,優於腹部CT等影像學。為消化道早癌的內鏡下切除提供保障。
當然了,如果有以下情況的話,是不可以做超聲胃鏡的:
1、嚴重心肺疾患,無法耐受內鏡檢查。
2、上消化道大出血處於休克等危重狀態者。
3、懷疑消化道穿孔患者。
4、精神病患者或嚴重智力障礙而不能配合內鏡檢查者。
5、腐蝕性食管炎、胃炎的急性期患者。
6、明顯的胸腹主動脈瘤患者。
7、腦卒中急性期患者。
8、高血壓患者,血壓未得到控制。
9、凝血機制障礙及出血傾向患者。
10、高度脊柱畸形。
三、具體檢查過程是什麼
超聲內鏡檢查術前準備同胃腸鏡的檢查差不多,
1、被做者需空腹4~6小時以上,檢查前一天晚飯吃少渣易消化的食物,對於上消化道超聲內鏡檢查,一般不做無痛麻醉。
2、醫生向患者講清檢查目的、必要性、相關風險及配合檢查須注意的事項,消除患者的顧慮。術前籤寫知情同意書。
3、用藥:術前15~30min口服祛泡劑;行上消化道檢查者需要含服利多卡因膠漿局部麻醉及潤滑。行下消化道檢查者需做腸道準備。
4、超聲內鏡檢查時通常患者體位同普通內鏡檢查體位。
5、操作步驟:超聲內鏡插入消化道後,採用無氣水充盈法對胃腸道黏膜下病變、腫瘤及鄰近臟器進行掃描檢查。
超聲胃鏡檢查術後處理同普通胃鏡檢查,無須特殊處理。一般僅要求術後2小時內禁食、禁飲即可,超聲腸鏡檢查術後處理同普通腸鏡檢查。小編今日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對您及家人朋友有幫助可以轉發分享,感謝您抽時間閱讀,喜歡的親記得點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