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tension:腸道微生物組學數據有助於心血管疾病的篩查

2020-11-30 生物谷

2020年9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根據最近發表在《Hypertension》雜誌上的研究,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分析人的腸道微生物組中的細菌顯示出有望作為心血管疾病(CVD)的新篩選方法。

最近的研究發現,腸道菌群,人體消化道中的微生物與CVD之間存在聯繫,而CVD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腸道菌群在個體之間變化很大,有和沒有CVD的人之間腸道微生物組成的差異已有報導。

Bina Joe博士說:「基於我們先前在動物模型中將腸道菌群與CVD聯繫起來的研究,我們設計了這項研究,以測試是否有可能使用人工智慧篩查糞便樣本來篩查人的CVD。」 ,腸道菌群對心血管功能具有深遠的影響,這可能是評估心血管健康的潛在新策略。


相關焦點

  • 腸道菌群有助於結腸癌篩查?
    「當我們在這一年齡組人群中應用細菌學檢測(知道微生物數據後),腺瘤的發病率高達10.67%。」‍患有腺瘤或結腸癌的患者會大量消耗腸道正常菌群,細菌學試驗利用這一點將他們從正常結腸黏膜中區別開來,他們補充道。
  • LC-MS代謝組學對阿爾茨海默病腸道微生物資料庫全面研究
    腸道微生物在宿主健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與很多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肥胖、神經發育障礙等)的發生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寄主和共生腸道微生物在食物和異物物質的代謝過程中共同產生大量的代謝物。腸道微生物的種類以及功能的不同會對存在於宿主的體液以及組織中的小分子代謝物的種類和數量產生重要的影響。
  • 研究思路|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解讀(第3期)
    在高通量測序的大力推動和快速發展下,微生物組學研究進入到了多組學的時代。為更好滿足科研人員多組學聯合分析需求,美格基因基於科研需求及以往項目經驗,全新推出微生物組+代謝組聯合分析解決方案,克服單一組學研究局限性,多角度解釋科學問題!本期分享幾篇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為大家提供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研究思路。
  • 研究思路|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解讀(第二期)
    今天為大家分享幾篇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在腸道樣本中的文獻案例。,比較兩組樣本之間代謝表型和腸道微生物的差異。本文通過對腸道微生物群與代謝性疾病、脂質代謝的關係等方面進行綜述,對於促進理解代謝組學和微生物組學的關聯性研究、了解當下的研究背景和熱點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 華大基因主導完成腸道微生物與Ⅱ型糖尿病的宏基因組關聯分析
    通過該方法,他們對345個中國人的腸道微生物進行了兩階段的宏基因組關聯分析,共鑑定出大約60,000個Ⅱ型糖尿病相關的分子標記。本研究從分子層面上,明確了在中國人群中的糖尿病患者與非糖尿病患者在腸道微生物組成上差異。
  • 微生物組創新創業者協會發起中國腸道宏基因組計劃
    隨著基因組學相關技術的巨大發展,微生物組研究已成為國際生命科學研究中的熱點,在世界範圍內,眾多國家均開展了國家級微生物組領域發展的相關計劃,包括歐盟「人類腸道宏基因組計劃」(MetaHIT)、美國「人體微生物組計劃」(HMP)等,這些計劃都側重微生物資源調查以及微生物組在健康領域的應用。
  • 秦楠:微生物組學的產業前景
    而在這些研究中,又以腸道微生物的研究最為火熱。.而當談到拯救生命的潛力和市場機遇時,腸道菌群無疑是一個「金礦」。人體內的微生物可分泌一些化學物質影響食物的消化,同時還可以影響藥效。曾經專注於基因組市場的生物科技公司正陸續開始關注微生物組的重要意義:開發新的微生物診斷、治療方法,以及利用「益生菌」產品來預防有害的微生物失衡。
  • 微生物16S+代謝組學文章喜登微生物一區頂刊Microbiome
    使用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方法檢測了小鼠PFC中代謝物,發現兩組小鼠之間有顯著差異(圖5a),差異代謝物富集到的代謝通路包括維生素B6代謝途徑,主要因為KO小鼠中該途徑的吡哆胺(PM)和吡哆醛5'-磷酸(PLP)相對豐度降低(圖5b-d)。
  • 腸道微生物群在冠心病中的作用
    作為重要的環境因素,腸道菌群與糖尿病密切相關。 在人類糞便微生物群的研究中,這些有益細菌與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改善糖尿病有關。增加糖尿病風險的細菌是有害的。 對我國345例糖尿病患者腸道微生物DNA的基因組學分析顯示,中度菌群失調是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菌群平衡受到幹擾的狀態。
  • Microbime:微生物組學領域的標準制定
    使用這些參考菌群和報告系統,作者通過分析由Gut-Mix-RR和Gut-HiLo-RR生成的宏基因組測序和16S rRNA基因測序數據,對各種生物信息學工具進行了獨立評估,並證明大多數生物信息學工具極大地誇大了微生物組健康的關鍵指標,例如多樣性估計。在所有測試的工具中,都存在偏差,最終數據集中的敏感性和假陽性的相對豐度之間存在明顯的權衡。
  • 16S rDNA測序+代謝組學,讓科研結果更「近」一步
    所以利用多組學技術將各組學的數據進行整合分析並深入挖掘生物學數據,可以對生物樣本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將微生物組學和代謝組學聯合起來,腸道微生物菌群與宿主代謝表型的關係以及微生物群落如何影響代謝功能的研究是代謝組學與16S rDNA測序整合分析非常典型的案例;此外,還有研究表明不同的疾病模型中微生物和代謝物之間具有很高的相關性,可通過代謝組學和16S rDNA測序整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代謝物-微生物-疾病之間的關係
  • 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微生物16S中國農科院團隊繼GUT後又喜登頂刊
    16s微生物多樣性、轉錄組等多種檢測手段發現了海藻酸鈉寡糖(AOS)通過增強細胞連接、恢復小腸功能以及改善可能有助於基因表達的轉錄因子來改善busulfan幹擾的腸細胞膜;AOS改善血液代謝,以支持小腸功能的恢復。
  • 人類腸道微生物分離群資料庫建立
    人類腸道微生物分離群資料庫建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3 12:27:42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布羅德研究所E. J. Alm和R. J.
  • BioRxiv:單細胞水平檢測腸道微生物
    生活在我們腸道中的腸道微生物群在控制新陳代謝和減少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在我們的飲食中添加某些形式的纖維,例如菊粉,能夠促進有益微生物生長並調節其平衡以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
  • 慕恩生物蔣先芝:顛覆性產業革命,國內外微生物組學發展現狀解讀
    慕恩生物擁有領先的農業和腸道微生物菌種庫,搭建起了多組學數據挖掘、培養組學技術、高通量體外篩選、人源化動物模型、厭氧發酵和腸道靶向藥物劑型、盆栽和田間試驗、固體發酵和創新劑型開發等核心技術體系,已成為中國領先的一站式微生物產品開發平臺。慕恩生物聚焦於微生物組核心技術的創新應用,正與合作夥伴一起快速將新一代農業微生物組產品和創新微生物組治療方案從溫室推向田間、從實驗室推向臨床應用。
  • 以網絡互作角度再看多隊列的腸道微生物
    文獻速遞本文基於宏基因組學的網絡分析方法已表明肥胖、糖尿病與腸道微生物密切關聯,其中微生物是循環血脂水平主要驅動者。微生物對各種胺基酸關係也在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有報導。人腸道微生物與宿主關係密切,它們參與營養物質的消化降解,維護的消化道完整性,刺激宿主免疫系統和調節宿主新陳代謝。
  • 2017年度巨獻:腸道微生物組重磅級研究TOP20解讀
    這些研究人員首先利用兩組小鼠開展研究。一組小鼠與人腸道微生物組一起進行培育,因而它們攜帶著通常存在於人腸道中的微生物。另一組小鼠攜帶著正常的小鼠腸道微生物組。當他們給這些小鼠注射一種觸發腸道炎症(即結腸炎)的化合物時,攜帶著人腸道細菌的小鼠免受這種疾病的影響。然而,攜帶著典型的小鼠腸道細菌的小鼠出現了嚴重的症狀。
  • 我國科學家完成腸道微生物與Ⅱ型糖尿病的宏基因組關聯分析
    本報訊 (記者劉傳書)由華大基因和深圳第二醫院等單位主導完成的「腸道微生物與Ⅱ型糖尿病的宏基因組關聯分析」研究成果,9月27日在《自然》雜誌在線發表。該研究為全面揭示Ⅱ型糖尿病與腸道微生物之間的關係奠定了重要的分子基礎,為通過DNA序列的微生物分類提供了新方法。
  • 國家微生物中心精品網課:鄧曄 微生物生態與組學大數據分析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特別邀請我國微生物組學技術及大數據領域十位名師,推出網絡系列精品課程,本期邀請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鄧曄研究員分享《微生物生態與組學大數據分析》。本課程從微生物生態的概念、研究內容、微生物生態思維考量微生物組研究、環境微生物領域重點關注的問題,微生物生態科學與應用前沿等不同角度進行講解,包括環境微生物組的檢測技術熱點、宏基因組技術的開發等內容。歡迎大家登陸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網站(http://nmdc.cn/video)觀看學習。
  • Cell:腸道微生物如何影響藥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新的方法提供了腸道細菌如何代謝藥物的更完整的圖像,並可能有助於開發更有效、副作用更少、個性化的藥物。這項研究發表在6月10日的《細胞》(Cell)雜誌上。之前的研究已經考察了單一種類的腸道細菌是如何代謝口服藥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