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思路|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解讀(第3期)

2021-01-09 美格基因

在高通量測序的大力推動和快速發展下,微生物組學研究進入到了多組學的時代。為更好滿足科研人員多組學聯合分析需求,美格基因基於科研需求及以往項目經驗,全新推出微生物組+代謝組聯合分析解決方案,克服單一組學研究局限性,多角度解釋科學問題!本期分享幾篇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為大家提供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研究思路。

腸道微生物菌群與人類免疫細胞動力學有關

原名:The gut microbiota i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cell dynamics in humans

譯名:腸道微生物菌群與人類免疫細胞動力學有關

期刊:Nature

IF:42.778

發表時間:2020.11.25

DOI號:10.1038/s41586-020-2971-8

研究方法:16S+宏基因組+代謝組

該研究首次證明腸道微生物群直接塑造了人類免疫系統的構成,通過探究腸道微生物菌群與人體外周免疫細胞計數日常變化之間的關係,有效的將人體腸道微生物菌群與免疫系統的動態聯繫起來。儘管缺乏淋巴細胞和其他免疫細胞亞型等詳情,但該研究直接在患者機體進行研究,添補了目前在微生物群研究的重要空白:基於動物模型的微生物群-免疫相互作用研究與臨床數據之間的相關性。該研究結果表明,微生物菌群會影響人體的系統免疫,其研究結果為微生物菌群靶向幹預措施以改進免疫治療和免疫介導性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療打開了大門。

地中海飲食對超重和肥胖受試者的幹預可降低血漿膽固醇並導致與能量攝入無關的腸道微生物組和代謝組改變

原名:Mediterranean diet intervention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subjects lowers plasma cholesterol and causes changes in the gut microbiome and metabolome independently of energy intake

譯名:地中海飲食對超重和肥胖受試者的幹預可降低血漿膽固醇並導致與能量攝入無關的腸道微生物組和代謝組改變

期刊:Gut

影響因子:17.943

發表時間:2020.2

DOI:10.1136/gutjnl-2019-319654

研究方法:宏基因組+代謝組

本研究旨在通過地中海飲食(MD)對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幹預試驗探究MD對代謝健康、腸道微生物組和系統性代謝組的影響。在研究期間,攝入與日常能量一致的MD後監測受試者飲食的依從性,代謝參數,腸道微生物組和全身代謝組,結果發現受試者血液膽固醇和血漿及尿液中肉鹼水平的降低與MD的依從性成正比;同時MD導致了微生物組和代謝組的多種變化,如增加了降解膳食纖維的普氏糞桿菌等。這一結論有助於制定改善代謝健康的飲食策略。

炎性腸病(IBD)微生物代謝組學:優劣與未知

原名:IBD Microbial Metabolome: The Good, Bad, and Unknown

譯名:炎性腸病(IBD)微生物代謝組學:優劣與未知

期刊: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IF:9.777

發表時間:2020.05

DOI:10.1016/j.tem.2020.05.001

研究方法:16S+宏基因組+代謝組

在胃腸道內,微生物衍生的代謝物是宿主與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關鍵組分,並已被證明對諸如II型糖尿病(T2DM)和炎症性腸病(IBD)等代謝疾病有重要影響。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菌代謝物是導致宿主發病的重要原因,有望通過調整腸道微生物群及代謝物來治療IBD,本研究從轉錄組學與菌群功能、菌群代謝物與宿主、菌群代謝物與臨床應用三個角度客觀地論述了通過調整腸道微生物群及代謝物來治療IBD方法的優劣,並提醒人們在臨床治療上應該慎重。

16S rRNA測序雖然可以方便地研究微生物群的組成,但由於目前對於菌群基因庫認知的不完全性,限制了對有關代謝物影響的理解。宏基因組測序為現有的基因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這些基因中的大多數功能仍然未知。為了進一步了解相關微生物菌群的功能潛力,可以進行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聯合分析,在了解微生物多樣性的同時,探尋微生物對機體生化和功能的影響。

上述幾篇研究結合微生物組和代謝組多組學聯合方法,構建了微生物與代謝組之間的網絡關係,克服了單一組學研究的局限性,多角度理解微生物與代謝關係之間的聯繫,填補了微生物與代謝關係研究數據上的空白。

您可能還喜歡:

不同土壤深度之間微生物格局有何不同?

最新!2020年美格基因項目文章年終大盤點

相關焦點

  • 研究思路|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解讀(第二期)
    今天為大家分享幾篇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在腸道樣本中的文獻案例。本文通過對腸道微生物群與代謝性疾病、脂質代謝的關係等方面進行綜述,對於促進理解代謝組學和微生物組學的關聯性研究、了解當下的研究背景和熱點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 研究思路|高通量qPCR晶片檢測案例解讀(第五期)
    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一篇高通量qPCR晶片檢測服務的應用文章,研究通過砷功能基因高通量qPCR晶片對16個ABGs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發現蚯蚓腸道是砷生物轉化的集中地。原文於2019年3月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在線發表。
  • 有機酸代謝組學-靶向代謝組學-精準靶向代謝組學研究思路
    :OAs標準溶液,含OAs的甲醇樣品,含OAs的營養液樣品運用生物技術:GC-MS代謝組學 研究背景加入1 mL正己烷,並再次振搖後,收集100 μL非極性相(上清液),放置在帶小瓶插入物的1.5 mL小瓶中,並使用GC-MS代謝組學進行分析。如下圖所示描述了樣品製備的分析階段的步驟。
  • 代謝組學——後基因組時代新熱點
    本次小編有幸邀請到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許國旺研究員撰文,對代謝組學研究成果進行分享。許老師在代謝組學領域深耕多年,從技術創新到研究應用,成果斐然,希望幫助大家在短時間內了解代謝組學新技術和發展趨勢。主要研究方向:複雜樣品分離分析方法的創新性研究;代謝組學分析技術平臺及其在疾病、中藥、植物表型、食品安全等方面應用的研究。
  • Get農學領域——標誌物篩選、機理研究的代謝組學實驗設計方案!
    隨著代謝組學的發展與應用,其相關技術和理論已被用於多個領域。尤其是農業領域,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研究思路與體系。小鹿這次來向大家介紹代謝組學在農業方向的應用及相關實驗設計。代謝組在農業領域的主要應用可簡要概括為三大類。
  • 南土所褚海燕組綜述微生物組學的技術和方法及其應用
    因此, 該文首先介紹了微生物組學的基本概念及其發展簡史, 其次簡述了微生物組學研究的相關技術和方法及其發展歷程, 並進一步闡述了微生物組學的技術和方法在生態學研究中的應用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最後從技術、理論和應用層面闡述了未來微生物組學技術和方法發展的前沿方向, 並提出了今後微生物組學研究的優先發展領域。
  • 代謝組學在醫學領域機制研究的實驗設計方案
    我們知道隨著代謝組學的不斷發展,對代謝物定性定量準確性不斷提高,代謝組學在醫藥學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小鹿特地總結了代謝組學在醫藥領域的主要應用方向(機制研究、標誌物篩選和藥效評價)及其對應的實驗設計思路(見下圖)。
  • 慕恩生物蔣先芝:顛覆性產業革命,國內外微生物組學發展現狀解讀
    慕恩生物擁有領先的農業和腸道微生物菌種庫,搭建起了多組學數據挖掘、培養組學技術、高通量體外篩選、人源化動物模型、厭氧發酵和腸道靶向藥物劑型、盆栽和田間試驗、固體發酵和創新劑型開發等核心技術體系,已成為中國領先的一站式微生物產品開發平臺。慕恩生物聚焦於微生物組核心技術的創新應用,正與合作夥伴一起快速將新一代農業微生物組產品和創新微生物組治療方案從溫室推向田間、從實驗室推向臨床應用。
  • 宏基因組&代謝組學:兩大組學共同揭示結腸直腸癌中腸道菌群的階段...
    研究結果1.糞便樣本中宏基因組和代謝組學特徵為研究 CRC 中宏基因組和代謝組的特徵,根據結腸鏡和組織學檢查結果分為9組,圖1分別對616例宏基因組數據和406例代謝數據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富含芽孢桿菌屬的受試者具有低豐度的普氏菌,與健康對照組相比 Megamonas 菌屬(巨單胞菌屬)在118例患者中為高豐度,在 CRC 發展的各個階段顯著升高。
  • LC-MS代謝組學對阿爾茨海默病腸道微生物資料庫全面研究
    在本文中,作者通過集成化學同位素標記與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LC-MS代謝組學)重點對糞便樣本中含有羧基、羰基、胺基以及巰基的代謝物進行了系統性的分析研究,建立了小鼠糞便代謝組學資料庫。中文標題:使用同位素標記的方法全面地分析糞便樣本中的代謝物研究對象:雙轉基因小鼠糞便發表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影響因子:6.785運用生物技術:LC-MS代謝組學研究背景哺乳動物體內有多種代謝活躍的腸道菌群。宿主和腸道菌群之間的動態串擾對維持宿主體內平衡至關重要。哺乳動物體內有多種代謝活躍的腸道菌群。
  • 美格基因微生物多組學聯合文章刊登ISME!
    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璋研究員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刊登ISME,同時,這也是美格基因微生物多組學聯合項目文章!多組學聯合分析是微生物組研究的秘密武器!本研究利用16S+宏基因組+轉錄組+宏代謝組多組學聯合分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微生物群落的功能特徵進行了探究,並揭示了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相關的「菌群-代謝物-宿主靶點」的互作關係,證實了利用公共多組學數據集成分析來研究微生物組-宿主互作關係的可能性。本文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為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璋研究員。
  • GC-MS非靶向代謝組+轉錄組學助力羅學剛團隊再發多組學植物鈾研究
    繼2019年10月,歐易/鹿明生物合作客戶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羅學剛教授團隊在一區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7.650)發表題為「植物鈾毒性機制的代謝、轉錄組分析和礦物質營養代謝研究」的文章之後。點擊查看【多組學深度解讀】客戶文章 | 西南科技大學運用多層組學整合分析對植物鈾毒性機制研究。
  • 【代謝組學】核磁共振和質譜的優缺點—針對代謝組學研究
    核磁共振和質譜的技術比較1.核磁共振和質譜概述1.1 代謝組學技術概述代謝組學分析可分為靶向分析和非靶向分析。非靶向分析側重於樣本中代謝物總量(「指紋」)的代謝譜分析。 核磁共振通常用於代謝組學指紋圖譜研究。
  • 運用GC-MS/LC-MS代謝組學研究黃酮類化合物在大鼠體內吸收代謝
    該研究運用LC-MS代謝組學及GC-MS代謝組學技術以羅布麻中提取的槲皮素-3-O-槐苷為原料,採用大鼠原位腸道模型,對其吸收、Ⅱ期代謝及微生物分解代謝進行了研究,並與槲皮素苷元進行了比較。標題:蕓薹屬植物槲皮素-3-O-槐苷與槲皮素苷在大鼠體內吸收代謝的比較期刊:Food Chemistry影響因子:5.8運用生物技術:LC-MS代謝組學、GC-MS代謝組學研究背景黃酮類化合物因其在預防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中促進健康的作用而被廣泛認可。
  • 微生物16S+代謝組學文章喜登微生物一區頂刊Microbiome
    使用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方法檢測了小鼠PFC中代謝物,發現兩組小鼠之間有顯著差異(圖5a),差異代謝物富集到的代謝通路包括維生素B6代謝途徑,主要因為KO小鼠中該途徑的吡哆胺(PM)和吡哆醛5'-磷酸(PLP)相對豐度降低(圖5b-d)。
  • iTRAQ蛋白質組學、GC-MS代謝組學對柑橘黃龍病影響果肉風味研究
    ,通過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研究方法,對被柑橘黃龍病菌感染的柑橘樹果實進行了基於蛋白質和代謝物的代謝通路分析,探究了症狀果實異味的機理。 儘管已有研究報導了通過代謝組學方法了解柑橘黃龍病菌對橙汁風味的影響,但對黃龍病導致水果出現異味機理尚不清楚。
  • 聚焦代謝組學平臺建設 促進技術向應用轉化——訪清華大學代謝組學...
    如今代謝組學領域的人提到清華大學代謝組學平臺就像是找到了組織一樣。  儀器信息網編輯近期採訪了清華大學代謝組學平臺主管劉曉蕙博士,劉曉蕙博士從代謝組學研究現狀、代謝組平臺建設情況、發展機遇與挑戰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 NOREVA: 代謝組學數據標準化工具
    生物學過程(如微生物生長和生理反應)通常是動態的,需要在不同時間點監測代謝變化。
  • 16S rDNA測序+代謝組學,讓科研結果更「近」一步
    測序分析和代謝組學聯合研究的必要性生物體內的基因系統調控是一個整體,單一組學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並不能完整的解釋生物學問題,而且通常文章的影響因子也比較低。所以利用多組學技術將各組學的數據進行整合分析並深入挖掘生物學數據,可以對生物樣本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
  • 看完秒懂,代謝組學醫藥領域機制研究實驗設計方案怎麼做?
    每周「一更」的小鹿話代謝系列又來嘍~~還記得上期小鹿介紹的代謝組學在醫藥領域的主要應用方向嗎?(見下圖)上期小鹿分享了代謝組學在醫藥機制研究中的實驗設計方案(包含多組學聯合及代謝組學+宏基因組)的實驗設計方案,詳情請戳一看到導師就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