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代謝組學平臺建設 促進技術向應用轉化——訪清華大學代謝組學...

2020-12-08 儀器信息網

  清華大學代謝組學平臺為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北京)設施清華大學蛋白質研究技術中心下設平臺之一。經過幾年的發展,該平臺擁有了完善的代謝產物及脂質物質的二級資料庫及常見內源性代謝物的信息採集與數據分析方法,可以提供準確的代謝組學和代謝流分析服務。如今代謝組學領域的人提到清華大學代謝組學平臺就像是找到了組織一樣。

  儀器信息網編輯近期採訪了清華大學代謝組學平臺主管劉曉蕙博士,劉曉蕙博士從代謝組學研究現狀、代謝組平臺建設情況、發展機遇與挑戰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清華大學代謝組學平臺主管 劉曉蕙博士

    技術應用於實際,萬變不離質譜

  劉曉蕙博士是一名年輕的80後,但是從事質譜研究卻已經有14個年頭了。不過期間她所研究的領域還是發生了很大變化。如,2003年博士就讀於印第安納大學,從事基於質譜的蛋白質組學方法開發研究;畢業以後,在布萊根醫院/哈佛醫學院進行博士後工作,主要從事質譜影像在臨床中的應用工作;2013年回到清華大學,任蛋白質研究技術中心代謝組學平臺主管,負責代謝組學平臺的建立和發展。

  對於三個研究方向的改變原因,劉曉蕙談到,蛋白質組學、質譜成像、代謝組學學術上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方向變化是因為個人興趣點的轉移。「當時做了幾年蛋白質組學方面的方法研究,覺得這些工作離實際應用較遠。而我一直的想法是——希望做一些能真正幫助到別人的工作,同時質譜是不能拋掉的。」

  「博士畢業之際,聽到布萊根醫院/哈佛醫學院招聘做『質譜成像用於臨床診斷』的博後,把質譜放在真正的臨床當中、放在手術室裡。當時衝著這個激動人心的項目就跑過去了。」劉曉蕙回憶到,「因為,大部分手術時用的影像還是術前的影像,在手術之中醫生要憑著經驗判斷腫瘤組織是否切乾淨了。據統計這樣做就算是乳腺癌這種成熟的手術至少有20%手術的腫瘤組織是沒有切乾淨的。而質譜成像技術給出結果是非常快的,完全可以在手術進行時旁邊放上一臺,隨時測試直到切乾淨為止,這樣質譜發揮的作用就大了。」

  「後來,我意識到疾病診斷中小分子可能比蛋白質研究更有潛力,有些疾病在小分子上反應的更明顯。因為小分子代謝物容易受到調控,而蛋白方面更多受基因影響,這個改變是很緩慢的。疾病狀態、免疫系統變化等可能在小分子方面會更容易體現出來,還可以利用到我的質譜背景知識,發揮我的專長,同時還有家庭因素,所以就回到了清華大學。」

  談到這些經歷,劉曉蕙認為,「多積累不同背景的知識很有用,多接觸不同知識背景的人也可以了解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雖然我的研究方向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不變的是一直在從事質譜方面的研究,也就是說最根本的東西從來沒有變過。」

    目標:建立高通量的、結果可靠的代謝組學分析方法

  2013年劉曉蕙回國進入清華大學負責代謝組學平臺的建設和運營,而平臺主要做方法開發的工作。鑑於現在代謝組學整體發展程度還不夠,平臺進行方法開發時遇到了低覆蓋率、資料庫不完善等問題。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劉曉蕙帶領團隊從硬體、軟體方面,在平臺儀器配置、方法開發、資料庫建設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劉曉蕙的代謝組學平臺是一個小而精的平臺,只有四臺儀器四個人。四臺儀器都是質譜,包括高分辨的Orbitrap和高靈敏度的三重四極杆質譜。「因為之前做蛋白質組學時體會到了Orbitrap的優勢,所以這次自然也選擇了Orbitrap。在用Orbitrap採集數據的時候,用FS-ddMS2辦法能夠同時得到一此和二級信息,而且,Orbitrap只採一級的話也可以正負切換,通量提高了兩倍。另外,三重四極杆的特性是靈敏度高,有些代謝產物做篩選的時候色譜條件不合適或者靈敏度達不到,這種情況下會用三重四極杆質譜方法做補充性的工作,結合起來可以達到準確分析的目的。

  「現在代謝組學的方法還不是很成熟、不夠完善,所以我們現在想建立的是高通量的、結果可靠的代謝組學分析方法,並且從數據採集到數據分析的整個流程實現自動化。」劉曉蕙說到。「為了實現代謝組學的高通量分析,資料庫是非常關鍵的。目前,代謝組學研究的大部分人使用的還是線上的公共資料庫,公共資料庫不好的一點是不適合高通量分析。因為公共資料庫鑑定100個樣品的時候檢索速度就會非常慢。所以,高通量分析的話最好使用本地資料庫。我們自建的本地資料庫即使搜索500個以上數據,使用普通電腦也沒有問題。」

  另外,鑑於代謝物覆蓋率低的問題,目前劉曉蕙的團隊正在把不同小分子的檢測方法補充進來,通過多種方法結合的方式提高代謝物的檢測覆蓋率。

    代謝流、代謝表型研究興起,代謝組學研究有待突破

  代謝組學是近些年廣受關注的熱點,不過,劉曉蕙認為,代謝組學要實現真正的突破還需要時間。目前,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其實都沒有出現突破性成果。如,很多人想從藥物靶點方面著手通過代謝去治療癌症,但是並沒有取得很明確的效果。

  「現在國內欠缺的是代謝流方面的研究。」據劉曉蕙介紹,「代謝流主要是做機理分析,對於機理詮釋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代謝通路監測方面,單純監測代謝產物變化有時無法反應整條通路的變化。代謝通路屬於網絡調控,特異性較小。比如說,一個代謝產物發生變化是一個綜合結果,可能有十幾條代謝通路產生或消耗。再比如,針對某種病變,我們敲除一個調控蛋白,然後監測到某個代謝產物發生了變化。但是我們不知道它是從哪個通路來的,因為它反映的是重新調控後的穩態。所以,如果要監測它來源於哪條通路就需要做代謝流分析了。代謝流分析對於機理方面的詮釋非常明確。」

  「質譜不能說是做代謝流分析的唯一的手段,但是卻可以肯定的說質譜是代謝流分析的最好手段。現在有人在嘗試用NMR去做代謝流分析,但是總體來講,質譜因為較高的靈敏度或對複雜組分解析程度成為代謝流分析的主要技術。」劉曉蕙說到,「代謝流研究在代謝方面佔的比重會越來越大,尤其是在生物學和免疫研究方面,大家會越來越多用代謝流去追蹤特定的代謝通路。」

  劉曉蕙還指出,除了代謝流之外,代謝組學領域另一個研究熱點是代謝表型研究,即通過代謝產物或者輪廓表徵疾病的狀態。現在很多人在做臨床診斷生物標誌物方面的工作,通過代謝物檢測做一些臨床疾病的早期診斷,包括對阿爾茲海默病、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診斷等。另外,質譜影像也是通過代謝物去表徵疾病的狀態,主要是通過組織樣本的代謝輪廓去判斷這個組織是正常組織還是癌症組織。

  採訪編輯:仝令坤 劉豐秋

  後記

  關於質譜技術與代謝組學的關係,劉曉蕙認為不是代謝組學給質譜帶來機遇,而是質譜技術的進步帶給代謝組學以發展機遇。因為一般情況是技術發展推動學科發展,代謝組學發展很大程度上要依賴質譜等技術的發展。所以,採訪中劉曉蕙特別提到,像賽默飛等儀器公司與科研單位以及高校的合作應該長期化、內容不斷深入,達到雙贏的目的。

  簡歷

  劉曉蕙,女,博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助理研究員、清華大學蛋白質研究技術中心代謝組學平臺主管。2003年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畢業於印第安納大學並取得博士學位,2011-2013年在哈佛醫學院/布萊根醫院任博士後。2013年6月起受聘於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研究內容主要應用質譜技術為基礎研究脂質組學與代謝組學。

 

相關焦點

  • 代謝組學——後基因組時代新熱點
    代謝組學一方面由於與健康疾病、營養科學、藥物毒性、環境科學等密切相關,未來廣闊;另一方面,由於代謝物結構迥異、種類眾多,在技術開發和應用方面也面臨巨大挑戰。本次小編有幸邀請到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許國旺研究員撰文,對代謝組學研究成果進行分享。許老師在代謝組學領域深耕多年,從技術創新到研究應用,成果斐然,希望幫助大家在短時間內了解代謝組學新技術和發展趨勢。
  • 走向臨床的代謝組學—訪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許國旺研究員
    除了大量的方法學研究之外,許國旺也表示,僅僅研究出方法,沒有應用也不行。代謝組學是一個生命科學研究的基礎平臺,最重要的一個應用方向就是在臨床領域。為此,許國旺團隊與臨床醫院開展了多方合作,將團隊的代謝組學平臺與臨床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做了大量的研究。
  • 【代謝組學】核磁共振和質譜的優缺點—針對代謝組學研究
    核磁共振和質譜的技術比較1.核磁共振和質譜概述1.1 代謝組學技術概述代謝組學分析可分為靶向分析和非靶向分析。非靶向分析側重於樣本中代謝物總量(「指紋」)的代謝譜分析。 核磁共振通常用於代謝組學指紋圖譜研究。
  • 代謝組學:未來新方向
    儀器的決策樹   人們對代謝組學的興趣不斷增長,促使分子分離和檢測儀器的製造商研發出各種針對代謝組學的硬體、軟體和技術支撐。當研究人員需要將這些技術帶進實驗室時,他們面臨著複雜的決策樹。第一個分支就是非靶向還是靶向的分析。非靶向方法在所有可能的組分上聚集數據。
  • 有機酸代謝組學-靶向代謝組學-精準靶向代謝組學研究思路
    研究對象:OAs標準溶液,含OAs的甲醇樣品,含OAs的營養液樣品運用生物技術:GC-MS代謝組學 研究背景向僅包含OAs的樣品中加入400 μL甲醇和100 μL硫酸。對於含有來自營養液中的鹽的OAs的樣品,添加700 μL的甲醇和300 μL的硫酸。將所有樣品放在密閉的小瓶中(以避免損失任何體積)搖動15分鐘,並在70°C下保持30分鐘以催化反應。加入1 mL正己烷,並再次振搖後,收集100 μL非極性相(上清液),放置在帶小瓶插入物的1.5 mL小瓶中,並使用GC-MS代謝組學進行分析。
  • 服務700+科研所和三甲醫院,帕諾米克如何布局代謝組學技術?
    而代謝組學技術通過使用質譜的方法對巨量代謝物進行監測,具有技術、效率和成本的優勢。基於對代謝組學技術未來發展前景的展望,帕諾米克在國內代謝組學檢測行業尚處於一片空白時就已開始盤根布局,深耕代謝組學在健康臨床領域的應用,成為國內最早發展的代謝組學公司之一。
  • 研究思路|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解讀(第二期)
    今天為大家分享幾篇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在腸道樣本中的文獻案例。本文通過對腸道微生物群與代謝性疾病、脂質代謝的關係等方面進行綜述,對於促進理解代謝組學和微生物組學的關聯性研究、了解當下的研究背景和熱點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 圓滿落幕 | 2019(第一屆)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代謝組學分會年會
    許國旺研究員報告內容豐富多彩,不難看出,代謝組學已經在不同的研究領域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主要包括植物代謝組學、疾病代謝組學、醫藥代謝組學、脂質組學等。來自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朱正江研究員對其近期發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的文章做了較為詳細的匯報。
  • iTRAQ蛋白質組學、GC-MS代謝組學對柑橘黃龍病影響果肉風味研究
    :柑橘黃龍病菌發表期刊:Horticulture Research影響因子:5.404運用生物技術:iTRAQ蛋白質組學、GC-MS代謝組學研究背景 柑橘黃龍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 研究思路|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解讀(第3期)
    在高通量測序的大力推動和快速發展下,微生物組學研究進入到了多組學的時代。為更好滿足科研人員多組學聯合分析需求,美格基因基於科研需求及以往項目經驗,全新推出微生物組+代謝組聯合分析解決方案,克服單一組學研究局限性,多角度解釋科學問題!本期分享幾篇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為大家提供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研究思路。
  • 賽默飛:病毒感染中基於代謝及脂質組學的亮點研究成果
    基於此,儀器信息網推出了「組學技術在病毒感染致病機制中的亮點研究及技術進展」專題,為廣大業內專家及用戶介紹基於蛋白組學或代謝組學等多組學技術在病毒感染致病機制中的研究應用及技術進展,增強業界專家與儀器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提供更豐富、更專業的技術文章,謹以此致敬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以及幕後深耕的研究學者。
  • 代謝組學在醫學領域機制研究的實驗設計方案
    我們知道隨著代謝組學的不斷發展,對代謝物定性定量準確性不斷提高,代謝組學在醫藥學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小鹿特地總結了代謝組學在醫藥領域的主要應用方向(機制研究、標誌物篩選和藥效評價)及其對應的實驗設計思路(見下圖)。
  • 非靶向代謝組學助力中國農科院靈芝代謝特徵研究
    研究對象:靈芝發表期刊: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影響因子:4.006發表時間:2020年5月10日合作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運用歐易/鹿明生物技術:非靶向代謝組學(由鹿明生物提供技術支持) 研究背景
  • Nucleic Acids Res | 代謝組學數據預處理
    代謝組學(Metabolomics)以生物體內所有代謝產物為研究對象,定性定量地研究代謝物與機體生理或病理變化之間的關係。近年來,時間序列代謝組學(J Biol Chem. 292: 19556-64, 2017)和多類別代謝組學(Science. 363: 644-9, 2019)備受關注,因而對這些研究中的複雜組學數據的統計分析已經成為領域內極富挑戰的前沿方向。
  • 助力新藥研究開發與藥學科研成果轉化---訪清華大學藥學技術中心...
    早在2010年,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教授就提出要建設藥物平臺,促進清華大學藥學及相關學科的發展,提高整體藥學研究水平,為清華大學的新藥研究與開發提供科研服務。據丁怡教授介紹,目前清華大學的校級平臺已有10個,其中與生命科學相關的有3個:生物醫學測試中心、蛋白質研究技術中心和實驗動物中心,主要的服務對象是校內外與醫學和生命科學相關專業的師生。而藥學技術中心的建立則是為滿足藥學學科發展和科研需求,其目標是採用新型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建立現代化的新藥研究與開發體系,以促進清華大學新藥研究和成果轉化工作的順利開展,並加速我國創新藥物的研發進程。
  • MetaboAnalyst 代謝組學在線分析
    MetaboAnalyst 這個網絡工具自2009年誕生以來,已在代謝組學數據分析這片領域內牢牢紮根。便更好地應對了日益增加的用戶需求,它可用於代謝組學數據分析、注釋、整合其他組學數據。MetaboAnalyst 已遷至Google雲伺服器上。在2007年,約25%代謝組學研究使用過MetaboAnalyst 。
  • 賽默飛Orbitrap超高分辨,代謝組學極致所見
    與此同時,代謝組學也面臨著多方面令人頭禿的難點和問題。非靶向代謝組學是生命科學研究Discovery階段最常用的切入手段,可無偏向性地對所有小分子代謝物同時進行檢測分析。但傳統的非靶向代謝組學存在無法定量、注釋物質及注釋信息不全等瓶頸,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科研工作者對代謝組學的研究。
  • 36氪首發 | 從代謝組學切入精準醫療,「騏驥生物」獲2100萬元天使...
    而在精準醫療的分子監測技術中,代謝組學技術分析的結果與疾病發生的相關性更為密切(相較於基因組學和蛋白組學等)。 研究人員普遍認為,與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相比,代謝組學將在臨床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36氪近期接觸到的生物技術公司「騏驥生物」就是利用代謝組學分析來進行精準醫療研發。
  • 運用GC-MS/LC-MS代謝組學研究黃酮類化合物在大鼠體內吸收代謝
    該研究運用LC-MS代謝組學及GC-MS代謝組學技術以羅布麻中提取的槲皮素-3-O-槐苷為原料,採用大鼠原位腸道模型,對其吸收、Ⅱ期代謝及微生物分解代謝進行了研究,並與槲皮素苷元進行了比較。標題:蕓薹屬植物槲皮素-3-O-槐苷與槲皮素苷在大鼠體內吸收代謝的比較期刊:Food Chemistry影響因子:5.8運用生物技術:LC-MS代謝組學、GC-MS代謝組學研究背景黃酮類化合物因其在預防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中促進健康的作用而被廣泛認可。
  • 2大尚方寶劍,雙平臺+雙自建資料庫助力醫學代謝組學研究
    代謝組學是目前關注度頗高的組學方向但當你真正著手代謝組學時,才能體會什麼是無助!作為三大組學之一,代謝組學是分析難度最高、水最深的。為什麼呢?代謝組學中存在什麼問題呢?**詳情請來電諮詢雙平臺+雙自建資料庫醫學代謝組學,與鹿明生物技術工程師們直接溝通,了解更多詳情~猜你還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