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格基因微生物多組學聯合文章刊登ISME!

2020-11-25 美格基因

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璋研究員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刊登ISME,同時,這也是美格基因微生物多組學聯合項目文章!

多組學聯合分析是微生物組研究的秘密武器!本研究利用16S+宏基因組+轉錄組+宏代謝組多組學聯合分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微生物群落的功能特徵進行了探究,並揭示了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相關的「菌群-代謝物-宿主靶點」的互作關係,證實了利用公共多組學數據集成分析來研究微生物組-宿主互作關係的可能性。本文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為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璋研究員。

Multi-omic meta-analysis identifies functional signatures of airway microbiom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多組學meta分析揭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微生物群落的功能特徵

作者:Zhang Wang1, Yuqiong Yang2, Zhengzheng Yan3, Haiyue Liu3, Boxuan Chen1, Zhenyu Liang2, Fengyan Wang2, Bruce E. Miller4, Ruth Tal-Singer4, Xinzhu Yi1, Jintian Li1, Martin R. Stampfli5, Hongwei Zhou3, Christopher E. Brightling6, James R. Brown7, Martin Wu8, Rongchang Chen2,9 & Wensheng Shu1

期刊:The ISME Journal

時間:2020.07.27

影響因子:9.180

DOI:10.1038/s41396-020-0727-y

一、文章摘要

目前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呼吸道微生物群落與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知之甚少。本文作者從已公開的COPD微生物組學數據中收集了1640份16S rRNA數據和26份宏基因組數據,採用了多組學meta分析方法鑑定其功能特徵並確定了其微生物屬水平分類單元的變化,隨後使用12個微生物屬建立了COPD全局分類器。

作者結合創新性的數學建模方法,預測出每種代謝物在疾病中的變化趨勢值及其宿主基因靶點,並在1340例慢阻肺公共轉錄組學數據中進行了驗證。結果發現,約30%在慢阻肺中差異表達的宿主免疫信號通路,可被氣道菌群的代謝物靶向作用,且菌群代謝物在疾病中的變化趨勢與其作用宿主靶點的變化趨勢大體一致。

表明在疾病狀態下,氣道菌群與宿主基因表達發生了協同變化最後作者收集了18份COPD患者和10份健康人樣本進行宏基因組、代謝組和轉錄組學檢測,通過獨立人群樣本驗證上述研究推論,發現有69.9%的「菌群-代謝物-宿主基因」的互作通路得到了證實,並篩選出丁酸、高半胱氨酸和棕櫚酸是與COPD宿主靶點相關性最強的微生物代謝產物。是與COPD宿主靶點相關性最強的微生物代謝產物。

二、實驗設計與分析思路

本研究所用於分析的樣本來自分布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10個國家(圖1.a),多組學meta分析總體策略如圖1.b所示。

圖1.COPD呼吸道微生物多組學meta分析策略。a:用於meta分析的1640份16S rRNA樣本、26份宏基因組 樣本和1340份宿主轉錄組樣本的地理分布示意圖;b:微生物組學與宿主轉錄組學數據綜合meta分析流程圖,以及多組學數據驗證思路。

三、研究結果

1.COPD患者呼吸道微生物組成分析

針對16S rRNA數據,作者採用DADA2算法進行分析,並使用PICRUSt2進行功能預測分析,發現了2341個EC家族。針對宏基因組數據採用了HUMAnN2進行功能分析並獲得了1236個基因家族信息,其中1124個基因與PICRUSt2預測的結果重合。這1124個基因中有299個是COPD宏基因組數據分析得到的核心基因(在超過90%樣本中存在)。宏基因組分析得到的基因豐度信息與從16S rRNA數據分析推測得到的相應基因豐度存在相關性,表明兩種不同類型組學數據之間的一致性。

對於COPD患者和健康人的16S rRNA數據進行了隨機效應的統計學meta分析,發現共有12個細菌屬顯著差異(圖2.b),與宏基因組數據分析結果基本一致。利用篩選得到1124個基因分析COPD患者和健康人之間的比較分析,通過相關性分析發現其中891個基因在不同的16S rRNA數據之間具有一致的變化趨勢,而這891個基因中的759個基因在宏基因組也表現出一致的趨勢(圖2.d)。

圖2.COPD呼吸道微生物組學數據meta分析。a:與COPD相關的細菌屬熱圖;b:meta分析得出的12個重要細菌屬相對豐度分析;c:ROC分析;d:重要基因的相關性分析。

2.COPD呼吸道微生物代謝潛能預測

利用MetaCyc、STITCH等公共資料庫進行分析,共獲得67種代謝物與244個宿主基因之間的346個代謝組靶向作用關係(圖3.a)。作者針對宏基因組數據採用了PRMT算法根據相關基因的綜合效應情況評估代謝物在疾病狀態下的相對富集率(即PRMT得分),發現棕櫚酸和甘露糖胺的PRMT得分最高,可推測其在COPD患者中可能高度富集(圖3.b)。而棕櫚酸途徑中的8種代謝物中有6種在COPD樣本中顯著升高,而一氧化氮途徑中除硝酸鹽以外的代謝物在COPD樣本中顯著下降(圖3.c)。

通過屬水平物種留一法(Leave-one-genus-out,LOGO)分析確定代謝產物的關鍵微生物驅動因素,估計每個細菌屬對每種代謝物的相對貢獻,共有25個細菌屬被認為是67個代謝產物的顯著貢獻者,其中鏈球菌和嗜血桿菌是大多數代謝物的貢獻者(圖3.d)。對於與COPD密切相關的棕櫚酸,羅斯氏菌屬對其貢獻最大。

圖3.COPD呼吸道微生物群落代謝潛力推測。a:微生物屬、代謝反應、代謝物和宿主靶點之間的相關關係圖;b:PRMT評分排序圖;c:棕櫚酸與一氧化氮生物合成途徑;d:基於LOGO分析的關鍵微生物對代謝物的貢獻熱圖。

3.宿主轉錄組評估代謝物效應

為了評估上述提到的244個宿主靶點是否與COPD特異的宿主免疫反應密切相關,作者在公共資料庫中搜索得到1340份COPD患者與健康對照的呼吸道轉錄組學數據,並進行類似的隨機效應統計學meta分析,發現通過微生物組學預測的菌群代謝物在疾病中的變化趨勢(PRMT得分)與其作用的宿主靶點在轉錄組數據中的綜合變化趨勢呈顯著正相關(圖4.a),如10個與棕櫚酸相關的基因中有8個顯著上調,與在微生物組學分析中棕櫚酸PRMT評分的情況一致,可推測COPD患者的微生物群落與宿主基因表達之間存在某種協同反應。

通過轉錄組meta分析發現有54條宿主代謝途徑的基因顯著富集,其中有16條代謝途徑與上述預測的244個菌群代謝物的宿主靶點重合,並與37種代謝物關聯,表明這些途徑可能受到了微生物代謝產物的調控(圖4.b)。通過進一步分析發現共有19個細菌屬是這37種代謝物的重要貢獻者,其共同構成了296個「微生物-代謝物-宿主」緊密關係鏈。

圖4.微生物組學預測的代謝物靶基因在慢阻肺宿主轉錄組中的變化趨勢。a:代謝產物PRMT評分與其在宿主轉錄組中的疾病促進效應呈正相關;b:與至少一個菌群代謝物互作的差異基因熱圖。

4.多組學驗證宿主與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為了驗證上述推測的「微生物-代謝物-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作者對18名COPD患者和10名健康人進行宏基因組、宏代謝組和轉錄組測序與分析(圖5.a),發現有9個細菌屬、61個微生物基因、33種代謝物和469個宿主基因在差異分析中呈現顯著差異。結合多組學分析結果對上述預測的296個「菌群-代謝物-宿主」緊密關係鏈進行篩選,剔除掉在代謝組數據中無法檢出的氣體代謝物,剩餘272個關係鏈。

對於「代謝物-宿主靶點」的互作,作者通過Spearman相關性分析確認78.1%的代謝物與宿主靶點基因的配對在多組學獨立數據中與預測的結果一致。對於「菌群-代謝物」互作關係,作者通過MIMOSA2軟體進行驗證,85.2%的互作關係得到驗證。

綜上,272個「微生物-代謝物-宿主」關係鏈中有190個(69.9%)在多組學分析中得到了驗證,涉及16個細菌屬、27個代謝物和37個宿主基因。其中91個關係鏈中的代謝物或宿主基因在多組學的差異分析顯著差異(圖5.d)。表明這些關係鏈可能具有慢阻肺的疾病特異性。其中,丁酸與宿主基因SOD2關聯性最強,其次是高半胱氨酸-MMP9和棕櫚酸-ACSL1,而梭桿菌、鏈球菌和羅斯氏菌屬分別是以上代謝物的主要貢獻者(圖5.e)。

圖5.多組學驗證「微生物-代謝物-宿主」關係鏈。a:樣本處理示意圖;b:代謝物實際檢測的代謝物比例;c:31種代謝物PRMT評分與其在慢阻肺代謝組中的變化趨勢的一致性評估。d:91個「微生物-代謝物-宿主」關係鏈驗證結果;e:相關性最強的三對代謝物-宿主靶點基因-細菌屬關係圖。

四、總 結

通過多組學meta分析結合獨立多組學數據驗證,對COPD呼吸道微生物群落的功能特徵進行了探究,並揭示了與COPD發病相關的「菌群-代謝物-宿主靶點」的互作關係。證實了利用公共多組學數據集成分析來研究微生物組-宿主互作關係的可能性。

美格基因現已有宏基因組、宏病毒組、轉錄組、16S等王牌產品,皆可供客戶搭配進行多組學研究,現即將推出代謝組業務,強勢加入多組學研究,多重研究手段助力微生物研究。利用「代謝組+ 」的多組學聯合分析可從原因和結果兩方面分析生物體的內在變化,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組成、功能及代謝活動,將微生物學的研究推向更高水平,是破譯解釋微生物複雜作用的有效方法。

相關焦點

  • 研究思路|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解讀(第3期)
    在高通量測序的大力推動和快速發展下,微生物組學研究進入到了多組學的時代。為更好滿足科研人員多組學聯合分析需求,美格基因基於科研需求及以往項目經驗,全新推出微生物組+代謝組聯合分析解決方案,克服單一組學研究局限性,多角度解釋科學問題!本期分享幾篇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為大家提供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研究思路。
  • 美格基因助力土壤生態學前沿研討會圓滿落幕!
    會議期間,Soil Ecology Letters創刊主編,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朱永官院士就土壤微生物生態學的前沿問題帶來精彩報告,為土壤生態的研究重點及研究思路指明方向。美格基因現已與朱永官院士團隊合作推出高通量qPCR晶片檢測服務,5大功能晶片,多重應用方向,可一次性便捷檢測數百個目標基因。
  • 美格基因2020年上半年項目文章大盤點!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上半年美格基因合作文章共計57篇,發表期刊涵蓋The ISME Journal、Water Research、Microbiome、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平均影響因子高達5.699。
  • 喜報|美格基因「環境功能基因晶片研發」喜獲深圳市資助
    美格基因「環境功能基因晶片研發」喜獲深圳市資助>近日,廣東美格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環境功能基因晶片研發與產業化項目順利獲批。該項目基於國際領先的環境基因晶片研發技術,聚焦四種環境晶片(Lake-Chip、Ocean-Chip、Soil-Chip和Ecotoxic-Chip)的研發與產業化,研究成果將對環境微生物檢測產生革命性影響。 美格基因專注於微生物組學技術與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
  • 6篇16S rRNA基因測序+代謝組學聯合項目文章助力您快速發文
    編者按:16S rRNA基因測序是目前主要的高通量測序依賴的腸道微生物研究的方法之一,16S rRNA基因測序測序可以對腸道微生物中的所有菌種進行精確定量,可以回答「樣本當中有哪些微生物,他們具有哪些功能」。然而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等下遊組學研究可以回答「這些功能是否真的發生了,發生的程度是什麼樣的」。
  • 美格基因|擴增子物種群落分析
    3、Ternaryplot為了尋找各分類水平(門、綱、目、科、屬)下,三個/組樣本之間優勢物種的差異,選取三個/組樣品在各分類水平上平均豐度排名前10的物種,生成ternaryplot(三元相圖),以便直觀查看三組樣本在不同分類水平上,優勢物種的差異。
  • 美格基因:低滴度新型冠狀病毒樣品的強化NGS技術助力輕症病例檢測
    美格基因不斷優化檢測方法,快速響應研發了針對新型冠狀病毒高通量測序的優化技術(強化NGS技術)方案。根據最新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文章,通過高通量測序獲得病毒全基因組使用了肺泡灌洗液和培養後的病毒樣本。與新型冠狀病毒結合的受體分布於人的下呼吸道,因此與上呼吸道樣本(鼻拭子、咽拭子等)相比,下呼吸道樣本尤其是肺泡灌洗液中的病毒滴度更高,有利於直接對RNA核酸樣本進行高通量測序獲取全基因組序列。培養後的病毒更是進行全基因組測序最理想的樣本。
  • 研究思路|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解讀(第二期)
    今天為大家分享幾篇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在腸道樣本中的文獻案例。案例3題目:妊娠糖尿病中腸道細菌和代謝特徵的改變及其相互作用期刊:Gut MicrobesIF:7.740發表時間:2020.11DOI號:10.1080/19490976.2020.1840765研究方法:16S+宏基因組+代謝組經證實,宏基因組學與代謝組學聯合分析是揭示腸道微生物組成和各種疾病功能的有效方法
  • 微生物16S+代謝組學文章喜登微生物一區頂刊Microbiome
    B6動態平衡調節自閉症樣行為」的文章,通過16S rRNA基因測序和LC-MS非靶向代謝組學聯合分析等手段,揭示了腸腦微生物群軸對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深入而透徹地闡明了腸道菌群影響小鼠腦功能缺陷的新機制。
  • 美格基因引入Nanopore平臺助力宏基因組三代測序!
    美格基因宏基因組產品升級引入Nanopore平臺助力宏基因組三代測序新增「三+二」宏基因組測序策略,讀長更長、組裝更佳更全面獲取微生物物種的全基因組序列一、產品優勢1、更真實反映菌群實際組成美格基因三代宏基因組採用「三+二」測序策略,三代宏基因組測序策略解決了二代讀長短的限制,能輕鬆覆蓋基因間區或基因特異性區域,長讀長Reads能夠更為精準地鑑定水體、土壤、腸道等生境中微生物的種類,有效提高微生物群落鑑定的解析度,更加真實的反映菌群的實際組成。
  • MagicHand雲平臺|微生物高分文章必備分析LEfSe
    著色原則:無顯著差異的物種統一著色為黃色,差異物種跟隨組進行著色,紅色節點表示在紅色組別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微生物類群,綠色節點表示在綠色組別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微生物類群。圖中英文字母代表的物種全稱在圖例2中進行展示。
  • 宏基因組bining+宏轉錄組強強聯合
    然而,這些微生物的種屬和生理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通過功能宏基因組學的方法,研究者從酸性泥炭地中恢復了7株新的酸桿菌基因組草圖,這些酸桿菌都具有潛在的異化亞硫酸鹽(dsrAB, dsrC, dsrD, dsrN, dsrT, dsrMKJOP)或硫酸鹽呼吸(sat, aprBA, qmoABC和dsr)相關功能基因。
  • 利用Nanopore測序從微生物群系獲得完整、封閉成環的細菌基因組
    Complete, closed bacterial genomes from microbiomes using nanopore sequencing利用Nanopore測序從微生物群落獲得完整、封閉成環的細菌基因組作者:Eli L.
  • 淡水宏病毒組揭示了新的功能性噬菌體抗藥性基因
    宏病毒組作為新興檢測手段能夠快速準確的鑑定環境中所有的病毒組成,是一種發現新病毒的有力手段,今天的佳作便是一篇優秀的宏病毒組應用文章。作者通過宏病毒組在淡水中發現多個新的抗生素抗性基因。一起來欣賞這篇2020年8月發表在Microbiome的高分文章。
  • 美格基因助力中山大學研究文章榮登國際環境領域TOP期刊
    美格基因又一項目文章見刊啦!該研究探索了三類汙泥和水生環境中,布洛芬及其生物轉化產物的作用和毒性,為了解布洛芬及其生物轉化產物對生物汙泥系統和生態系統的毒性作用提供了依據。原文於2020年11月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在線發表。本文的第一作者是中山大學生態學院賈妍豔副教授、通訊作者為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呂慧教授。
  • 你睡得好不好,微生物說了算!
    人體內有數以百萬億的微生物,它們大多數居於腸道,參與人體各系統重要的生理功能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腸道內微生物的改變與多種疾病狀態有關,如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等。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腸道微生物還影響睡眠質量,你睡得好不好,微生物說了算!
  • 秦楠:微生物組學的產業前景
    一、十年磨一劍十年測序技術演化出時代新機遇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在2003年的順利完成,基因組測序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05年,454公司(後被Roche收購)推出了第一個基於焦磷酸測序原理的高通量基因組測序系統;2006年,Solexa公司(後被Illumina收購)也推出了自己的NGS系統。NGS技術發展的十餘年來,多種測序原理的產品不斷在市場上出現,測序讀長不斷加長、通量不斷提升、時間不斷縮短、測序成本不斷下降,大量物種基因組序列被破譯。
  • 微生物組學數據分析工具綜述 | 16S+宏基因組+宏病毒組+宏轉錄組
    宏轉錄組的好處是,跳出了DNA層面的束縛,可以獲得實時活躍的、真正對群落有貢獻的基因和通路,然而mRNA不如DNA穩定,此外多純化和擴增的步驟也可能引入錯誤。表1 三種技術的選擇策略 宏基因組經典流程:環境微生物樣本--Total DNA提取--文庫構建--上機測序(經典短讀長: illumina系列;長讀長選擇: PB, ONT)--數據質控(去除低質量和接頭等,去除宿主基因組等幹擾信息)--宏基因組組裝--Contig Binning--基因組重建
  • 代謝組學——後基因組時代新熱點
    從代謝組學和脂質組學逐年發表的SCI文章(圖2)可以看出,代謝組學發展迅猛。小圖:中美發表的與質譜相關的代謝組學文章數比較。代謝組學是系統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基因組、轉錄組、蛋白組等其他組學數據的整合,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分子特徵,獲得病理生理狀態、藥物作用或應激擾動的變化信息,揭示分子機制。
  • 文獻解讀|瘤胃微生物的抗生素抗性基因鑑定
    本文對435個反芻動物的微生物基因組進行了研究,並對代表性抗性表型進行了體外驗證。發現大量微生物基因組存在四環素抗性基因且其中的tet(W)處於正選擇壓力之下。在幾個細菌基因組中tet(W)位於新整合性結合元件(Integrative and Conjugative Elements, ICE)之上。此外,本研究還使用宏轉錄組數據分析了活躍轉錄的抗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