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宏病毒組揭示了新的功能性噬菌體抗藥性基因

2021-01-10 美格基因

宏病毒組作為新興檢測手段能夠快速準確的鑑定環境中所有的病毒組成,是一種發現新病毒的有力手段,今天的佳作便是一篇優秀的宏病毒組應用文章。作者通過宏病毒組在淡水中發現多個新的抗生素抗性基因。一起來欣賞這篇2020年8月發表在Microbiome的高分文章。

Freshwater viral metagenome reveals novel and functional phage-borne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淡水宏病毒組揭示了新的功能性噬菌體抗藥性基因

作者:Kira Moon 等

期刊:Microbiome

時間:2020.08

影響因子: 10.465

DOI:10.1186/s40168-020-00863-4

一、研究背景

細菌產生的抗生素耐藥性對全球健康構成重大威脅。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通過多種傳播途徑在不同的細菌種群中傳播,包括噬菌體介導的水平基因轉移。噬菌體攜帶的ARGs被認為具有特別的威脅性,因為它們在環境中持續時間長,複製速度快,能夠感染不同的細菌宿主。幾項使用qPCR和病毒宏基因組學的研究表明,臨床和環境樣本中的病毒片段和病毒序列攜帶許多ARGs。然而,只有在少數由宏基因組序列組裝的病毒群中發現了ARGs,這些基因大多缺乏有效的抗生素耐藥表型。然而,由於病毒宏基因組學的廣泛應用,從不同環境獲得的病毒宏基因組中不斷發現了不同種類的ARGs。因此,噬菌體編碼的ARGs的存在和功能有望被深入討論。

二、實驗結果

1. 病毒組的特性和抗菌素抗性基因

2016年5月,在韓國漢江採集了6個地表水樣本,從10 L樣本中獲得的病毒顆粒,並使用Illumina MiSeq平臺進行元基因組測序,每個位點產生360萬到660萬reads,病毒reads佔12.3%13.8%,其中大部分屬於環境中常見的有尾噬菌體目如肌尾噬菌體科(Myoviridae), 短尾噬菌體科(Podoviridae)和長尾噬菌體科(Siphoviridae)(圖1),這些噬菌體攜帶多種輔助代謝基因(AMGs)。

圖1 從韓國漢江6個研究點收集的病毒宏基因組reads的分類分布

病毒組reads中ARGs包括內醯胺酶基因、多藥轉運蛋白、多粘菌素耐藥蛋白和萬古黴素耐藥蛋白(表1)。漢江宏病毒組也檢測到內醯胺酶基因和萬古黴素耐藥蛋白,其含量較其他ARGs低。總體來看,漢江病毒群落中ARGs的比例約為0.1%。然而,由於攜帶ARGs的物種的序列長度較短(300 bp),其分類學尚不明確。病毒組的短片段也不足以預測噬菌體相關的ARGs是通過廣義轉導進入噬菌體衣殼,還是通過特異性轉導進入噬菌體基因組。

表1 預測產生抗生素耐藥性的病毒reads數

2.已組裝的病毒contigs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

從漢江6個病毒組數據集中,將原始的病毒組reads組裝成contigs。選擇那些至少攜帶一個噬菌體相關基因的contigs,將其視作噬菌體基因組,最終獲得5295個病毒contigs。利用病毒contigs預測的開放閱讀框(ORFs)在ARG-specific database CARD (Comprehensive Antibiotic Resistance),Resfams,和MEGARes資料庫中搜索,共發現25個ARGs(表2)。

表2 漢江病毒contigs中檢索到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列表

3.由病毒contigs編碼新的功能性β-內醯胺酶

在4個病毒contigs中發現β-內醯胺酶編碼基因(圖2)。其中,H4-C441-ORF28與A類β-內醯胺酶相關,其餘3個ORFs(H1-C74-ORF21,H4-C244-ORF21和H4-C367-ORF18)與metallo-β-內醯胺酶(MBLs)具有相同的核苷酸序列,顯示出同源性。系統發育分析表明(圖3),H4-C441-ORF28屬於A類內酯酶的一個獨特的分支,因此,將這一獨特的A類內酯酶基因命名為blaHRV-1,其產物命名為HRV-1(漢江病毒β-內醯胺酶-1)。三個ORFs( H1-C74-ORF21、H4-C244-ORF21、H4-C367-ORF18)預測與MBLs相關,將MBLs相關的ORFs歸為B3 MBLs亞類,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單系簇,將該新基因及基因產物分別命名為blaHRVM-1和HRVM-1(漢江病毒metallo-β-內醯胺酶-1)。

圖2 4個病毒contigs中發現β-內醯胺酶編碼基因

圖3 系統發育分析

此外,在細菌宏基因組組裝的contigs中搜索HRV-1和HRVM-1的同源序列,發現其中三個宏基因組ORFs中含有HRV-1和HRVM-1,且每一個胺基酸序列相似度都達到100%。同時,這些ORFs的宏基因組群與含有blaHRV-1和blaHRVM-1的病毒群具有高度的同質性,表明漢江細菌群落中存在感染性噬菌體或攜帶blaHRV-1和blaHRVM-1的噬菌體。

三、結論與亮點

1. 在宏病毒組reads和contigs中,我們發現了多種ARGs,包括多粘菌素耐藥基因、多藥外排蛋白和內溶酶基因;

2.當Resfams資料庫中使用較寬鬆的閾值(e值≤1×e5和覆蓋率≥60%)時,檢測到新型的β-內醯胺基因酶blaHRV-1和blaHRVM-1,這些基因具有獨特的序列,分別形成不同的A類和B3亞類的β-內醯胺酶;

3. 在細菌宏基因組中也發現了這些基因,這表明它們是通過積極感染噬菌體而獲得的;

4. 環境中的病毒攜帶了儘管數量很少但尚未報導的功能ARG。因此環境噬菌體可能是變異廣泛、未知的ARGs的宿主,這些ARGs可能通過病毒-宿主相互作用而傳播。

您可能還喜歡:

基於病毒宏基因組學的不同蚊種病毒多樣性研究

MagicHand雲平臺|微生物高分文章必備分析LEfSe

美格基因牽手吉因加共創微生物組學國產測序服務新生態

更多精彩高分文章都在美格基因了

相關焦點

  • Nature綜述:噬菌體的百年研究
    這些特點已應用到各種細菌,以產生隨機突變體,並與報告基因結合,將轉錄和翻譯融合一體用於檢測基因表達。許多噬菌體衍生工具被應用於DNA測序,但噬菌體基因組同樣是最早被測序的。例如,1976年Walter Fiers的研究組對MS2噬菌體基因組進行了測序,這是最早被測序的單鏈RNA(ssRNA)噬菌體基因組。
  • 宏病毒組個性化分析之目的基因譜系分析
    今天給大家介紹宏病毒組目的基因譜系分析,探尋目的基因之間的相關性!一、目的基因譜系分析目的基因譜系分析是通過對物種中所關注的目的基因序列建立進化樹來分析物種間系統發育的關係。物種進化樹中分支的長短表示進化距離的差異,進化關係越近的物種,在進化樹中的距離越接近。
  • ...環境中發現351種新的巨大噬菌體,它們模糊了病毒和細菌之間的界線
    在它們當中,存在迄今為止發現的一種最大的噬菌體:它的基因組長735000個鹼基(即735kb),比噬菌體的平均基因組大近15倍。這個已知最大的噬菌體基因組比許多細菌的基因組大得多。Banfield說,「我們正在探索地球的微生物組,有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事情。一方面,這些巨大噬菌體彌合了無生命的噬菌體與細菌和古生菌之間的鴻溝。
  • 宏病毒組分析揭示炎症性腸病中的「暗物質」
    本期佳作作者通過對公開資料庫中的病毒組序列重新分析,鑑定出了IBD患者的腸道病毒組的特異性變化,並發現腸道病毒組的變化反映了腸道細菌的變化。另外,美格基因現已推出宏病毒組3.0版本,更加豐富的分析內容,更加個性的定製分析,期望為您的研究帶來全新不一樣的體驗,敬請關注!
  • 首次揭示噬菌體利用細胞核樣區室保護自身基因組...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引人注目的新策略,一些噬菌體採用這種新策略來避免成為這些DNA切割酶的下一個受害者:在感染細菌後,這些噬菌體在細菌宿主內部構建了一種難以穿透的「區室」,從而保護脆弱的噬菌體DNA免受這些抗病毒酶的侵害。這種類似於細胞核的區室是迄今為止在病毒中發現的最有效的CRISPR屏蔽層。
  • 科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大噬菌體 基因組是普通噬菌體的15倍
    其中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噬菌體:它的基因組有73.5萬個鹼基對長,幾乎是普通噬菌體的15倍。這個已知最大的噬菌體基因組比許多細菌的基因組大得多。 「我們正在探索地球的微生物群落,有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事情。這些病毒細菌是生物的一部分,能複製實體,,但我們對此知之甚少。」
  • 功能性CRISPR分析揭示調控人調節性T細胞特性的基因網絡
    功能性CRISPR分析揭示調控人調節性T細胞特性的基因網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30 15:10:50 美國加州大學Alexander Marson和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Kathrin Schumann研究團隊合作取得一項新突破
  • 新的研究發現了一種基因突變,可以解決結核病對抗生素的抗藥性
    這涉及從有活動性感染的人身上抽取結核細菌樣本,分析細菌的DNA圖譜,並鑑定目前存在的細菌菌株,以及他們可能對哪些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一種可能致命的突變 抗生素利福平以必需的結核蛋白RpoB為靶標,沒有RpoB,結核病就無法生存。
  • Nature|嶽峰組揭示斑馬魚表觀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
    由於它70%的蛋白質編碼基因與人類同源而且有著透明快速的體外胚胎發育, 所以科學家們經常用它來研究早期發育和各種疾病, 比如白血病、多種實體瘤以及阿爾茨海默氏病。可是現有的斑馬魚的基因組功能性研究多局限於對整個胚胎的研究,斑馬魚組織特異性的基因組功能元件系統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仍然亟待揭示。
  • 高度重排的染色體揭示基因組拓撲結構
    高度重排的染色體揭示基因組拓撲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4 20:25:17 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ileen E. M. Furlong、Jan O.
  • 研究發現銀屑病易感基因編碼區功能性變異—新聞—科學網
    2013年11月10日,國際著名雜誌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了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的銀屑病大規模全基因組外顯子測序發現疾病易感基因編碼區功能性變異研究成果
  • 2018年基因組學研究盤點
    這項新的分析是首次對轉移性前列腺腫瘤的全基因組---所有的DNA,包括每個腫瘤的基因---開展大規模研究,並揭示出很多轉移性前列腺腫瘤在它們的基因組中調節著蛋白編碼基因的區域上存在著問題。Maher說,「蛋白編碼基因是比較重要的,但是當你僅專注於它們時,你可能會錯過調節這些基因的基因組區域中存在的突變。」
  • 研究發現噬菌體病毒可使超級細菌恢復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這些狡猾的細菌正在快速進化對抗生素的抗藥性,這意味著一些最好的藥物可能很快就會無法發揮效用。現在,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繞過這些所謂的「超級細菌」的抗藥性的方法--用捕食性病毒分散它們的注意力。抗生素是20世紀最重要的醫學突破之一,通過清除以前可能致命的感染,拯救了無數生命。不幸的是,從那時起,人們就陷入了一場生物軍備競賽,因為細菌對藥物的防禦能力越來越強。
  • 9文聚焦腸道噬菌體:研究一日千裡,轉化指日可待
    (FVT),可降低細菌感染風險;② 噬菌體群落介導的FVT能引起宿主代謝組、菌群結構變化,改善宿主健康,如治療IBD、肥胖症和二型糖尿病等;③ FVT幹預需考慮:噬菌體效價、供體的選擇,噬菌體攜帶的毒性基因,及對宿主潛在的不良免疫反應等;④ 目前缺乏直接比較FVT與FMT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未來也需探究細菌和噬菌體間的互作,以確定起作用的噬菌體。
  • 生物物理所揭示噬菌體防禦CRISPR-SpyCas9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工作成功解析了Anti-CRISPR 蛋白AcrIIA2 與Streptococcus pyogenes Cas9 (SpyCas9) 蛋白及single-guide RNA (sgRNA) 的三元複合物3.3 埃的晶體結構,並結合體內和體外的功能實驗,系統地闡述了噬菌體運用Anti-CRISPR 蛋白防禦CRISPR-SpyCas9系統的分子機制。
  • 噬菌體治療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解放軍第175醫院的一項研究發現, 對22例痢疾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用多價噬菌體治療和黃連素治療, 發現兩組之間的治癒率沒有顯著差別, 而噬菌體治療組的復發率較黃連素組低。  除此之外, 我國科研人員也對噬菌體製備方法、聯合抗菌素的抗菌效果等進行了系列研究。一個典型的噬菌體治療案例是用噬菌體治療燒傷勞模邱財康的細菌感染。
  • 揭示出一種新的沉默印記基因機制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哈佛醫學院和哈佛幹細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胞讓這些印記基因沉默的一種新方法:通過化學手段標記組蛋白。組蛋白有助讓DNA在細胞核中緊密纏繞著。論文通信作者、波士頓兒童醫院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Yi Zhang和同事們報導,對一種被稱作H3K27的組蛋白進行修飾能夠關閉小鼠中的一些印記基因的活性。Zhang說,這一發現可能解釋了通過體外受精等輔助生殖技術生下的小孩往往出現發育障礙。它也可能有助解釋很難克隆哺乳動物。Zhang說,發現一種關閉印記基因的新機制也提出很多煽動性的問題。
  • 「撕碎」細菌細胞壁 裂解酶噬菌體輕鬆「吃掉」超級細菌
    「細菌耐藥性又稱抗藥性,是指細菌暴露於抗細菌藥物(如常用的抗生素)時發生改變,使得這些藥物逐漸失去效果,不能發揮抗菌作用。」歐陽松應說。「隨著細菌耐藥性問題的日益突出,特別是農業農村部規定2020年起飼料中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尋找新的抗菌製劑已刻不容緩。」歐陽松應表示,而噬菌體及其裂解酶,因具備高效殺菌能力,被譽為糞腸球菌的「天敵」。「撕碎」細菌細胞壁 噬菌體及其裂解酶成抗菌「生力軍」噬菌體及其裂解酶為什麼能抗菌?其抗菌機理與現有藥物有什麼不同?
  • 全基因組學發現的抑鬱症風險基因座到底有何用?
    多個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已經確定了多個MDD風險基因座。儘管已經存在上百個風險基因座,但是不能全面揭示MDD發生發展的生物學機制,且這些位點很有可能並非真正的致病位點。這是因為大多數風險基因的突變位於非編碼區,因此這些鑑定出的風險基因突變體可能通過調節基因表達,而不是直接增加MDD患病風險。
  • 基於擴增子與GeoChip 5.0 聯合分析的噬菌體與原核微生物群落研究
    三、結果1、噬菌體與原核微生物隨著功能的時空變化而動態變化共獲得56143個原核微生物OTUs和來自78種噬菌體的183種噬菌體基因,其中91種噬菌體基因普遍存在於四個厭氧沼氣池中,且其相對豐度是只在平均單個厭氧沼氣池中出現的基因2.4倍,說明優勢噬菌體在不同地點是普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