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磅!揭示出一種新的沉默印記基因機制

2020-12-05 生物谷

圖片來自Azusa Inoue and Yi Zhang


2017年7月21日/生物谷BIOON/---細胞具有多種手段來控制某些調節胎兒生長和發育的基因。在精子或卵子中關閉這些被稱作印記基因(imprinted gene, 也譯作印跡基因)的基因的一個拷貝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一個拷貝不被關閉,發育障礙和神經障礙就能夠產生,或者在生命後期,癌症就可能出現。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哈佛醫學院和哈佛幹細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胞讓這些印記基因沉默的一種新方法:通過化學手段標記組蛋白。組蛋白有助讓DNA在細胞核中緊密纏繞著。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7月19日在線發表在

Nature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aternal H3K27me3 controls DNA methylation-independent imprinting」。

論文通信作者、波士頓兒童醫院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Yi Zhang和同事們報導,對一種被稱作H3K27的組蛋白進行修飾能夠關閉小鼠中的一些印記基因的活性。Zhang說,這一發現可能解釋了通過體外受精等輔助生殖技術生下的小孩往往出現發育障礙。它也可能有助解釋很難克隆哺乳動物。

Zhang說,發現一種關閉印記基因的新機制也提出很多煽動性的問題。「我們認為我們的研究將開闢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在生殖期間,每個人遺傳大多數基因的兩個工作拷貝(working copy),一個拷貝(或者說等位基因)來自父親,另一個拷貝來自母親。然而,對極其少數基因而言,每個人僅遺傳一個工作拷貝,另一個拷貝被關閉和永久沉默。Zhang說,這種沉默或印記機制長期以來就是基因調節研究的關注重點。

自從25多年前首次在哺乳動物中報導印記基因以來,科學家們僅知道一種讓這些基因保持沉默的一種細胞機制:利用甲基基團「修飾」DNA。如今,Zhang和同事們發現了細胞能夠沉默一些印記基因的一種新的方法:給組蛋白添加甲基基團。他們在小鼠中鑑定出76種基因潛在地屬於這類發育基因。在此之前,大約有150種印記基因在小鼠中發現,大約有75種印記基因在人體中發現。

科學家們知道印記在進化上是非常古老的,在植物、人類和老虎等多種有機體中存在。雄性和雌性印記基因存在的差異導致兩種不同的後代產生尺寸上的差異。

Zhang說,仍然還需開展更多的研究來了解這種印記過程和參與這一過程的基因,但是發現第二種沉默這些基因的一個拷貝的機制突出表明了印記的重要性。第二種沉默機制可能作為一種備份計劃進化出來。

印記發生偏差會導致問題。鑑於一種印記基因僅有一個功能性等位基因,如果這種工作拷貝存在缺陷,那麼安格爾曼症候群(Angelman syndrome)等發育異常就會發生。此外,當一個人遺傳一個印記基因的兩個工作拷貝時,貝克威思-威德曼症候群(Beckwith-Wiedemann syndrome)等發育異常也會產生。

在通過輔助生殖技術生下的小孩中,科學家們觀察到印記障礙發生率在增加。Zhang說,其中的原因是不清楚的,但是這些技術可能導致印記問題,或者這些印記問題本身就與不孕不育相關聯。他認為更好理解印記可能有助科學家們找到降低這些障礙發生的方法。

不當的印記可能也解釋了人們試圖克隆哺乳動物時遇到的一些難題。印記通常是在生殖細胞前體細胞中被擦除,隨後在卵子或精子中進行重寫。之前的研究提示著這種擦除和重寫階段出現差錯會干擾克隆胚胎的正常發育。

Zhang說,「這種新的印記機制可能最終給治療這些發育障礙提供一種靶標。」(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Azusa Inoue, Lan Jiang, Falong Lu et al. Maternal H3K27me3 controls DNA methylation-independent imprinting. Nature, Published online 19 July 2017, doi:10.1038/nature23262

相關焦點

  • 細胞說:我有特別的基因沉默技巧丨Nature揭示印記基因新機制
    然而,有極少數基因,我們只繼承了父方或母方中的一個拷貝,另一個拷貝被關閉並永遠沉默,這類基因被稱為印記基因(imprinted genes)。許多印記基因對胚胎和胎兒出生後的生長發育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對行為和大腦的功能也有很大的影響,印記基因的異常同樣可誘發癌症。可想而知,如果印記基因中本該失活的拷貝沒有被關閉,會產生十分嚴重的後果。
  • 新基因沉默機制有助開發出體外受精新方法
    印記基因——經典孟德爾遺傳學認為所有父系及母系等位基因有同等表達,但隨著對遺傳學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了一種成為基因印記的非孟德爾遺傳現象,它指在配子或合子發生期間,來自親本的等位基因或染色體在發育過程中產生專一性的加工修飾,導致後代體細胞中兩個親本來源的等位基因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又稱遺傳印記或配子印記。
  • Nature:重大進展!揭示基因沉默跨代傳遞機制
    2020年6月2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威斯康星大學和中國南京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線蟲體內的蛋白RDE-3將pUG尾巴添加到RNA幹擾(RNAi)和轉座子RNA的靶標上。
  • Cell:新基因沉默機制
    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細胞生物學系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不依賴於RNAi(RNA幹擾)的基因沉默機制,這為進一步揭示生物體中基因沉默的多樣化,以及功能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最新一期的Cell雜誌上。
  • 不依賴於RNAi的基因沉默機制被發現
    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細胞生物學系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不依賴於RNAi(RNA幹擾)的基因沉默機制,這為進一步揭示生物體中基因沉默的多樣化,以及功能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16日的《細胞》(Cell)雜誌上。
  • Nature:顛覆常規!揭示細胞產生piRNA新機制
    它們分散在植物、真菌和動物的基因組中,能夠從一個基因組位點跳躍到另一個基因組位點。儘管它們在產生基因組多樣性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們也能夠導致致命性突變或不孕不育。正如細菌利用CRISPR/Cas9系統識別和切割入侵它們的DNA的病毒,真核生物已進化出多種策略來保護它們的基因組和沉默這些自私基因。小調節RNA調控著很多這樣的基因組防禦機制,而且也已產生重大的生物技術創新。
  • 探秘癌症基因「沉默」機制—新聞—科學網
    探秘癌症基因「沉默」機制斑馬魚研究揭示表觀遺傳學如何調控生物進化
  • Nature又放毒了,記憶T細胞居然起源於效應T細胞(2篇Nature重磅推出)
    2篇Nature同時揭示,記憶T細胞居然來自效應T細胞。2篇Nature同時揭示,記憶T細胞居然來自效應T細胞。Akondy等【1】和Youngblood等【2】揭示了產生記憶T細胞的細胞群,以及記憶T細胞群如何演化。幼稚T細胞是那些以前沒有對病原體作出反應的細胞。當它們識別出病原體時,它們迅速分裂並表達分子。這些反應細胞被稱為效應T細胞(更具體地說,是一種稱為細胞毒性T細胞的效應細胞),它們可以遷移到炎症組織並殺死感染的細胞【3】。
  • Nature:重磅!揭示艱難梭菌毒素B入侵人細胞機制
    2016年10月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和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鑑定出抵抗新興的威脅生命的胃腸道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感染的一個關鍵靶標。
  • 《自然—遺傳學》:人與袋鼠基因印記機制相同
    《自然—遺傳學》:人與袋鼠基因印記機制相同
  • 基因印記與罕見病的「糾葛」 Science長文
    1993年,奧塔哥大學Anthony Reeve、卡羅琳醫學院Rolf Ohlsson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Andrew Feinberg分別在人類基因組中發現首個印記基因。Feinberg以一名患有貝威二氏症候群的男孩為研究對象。大多數貝威二氏症候群患者沒有類似的家族病史,但是這名男孩的姑姑和奶奶存在一些症狀。這意味著它可能是一種罕見的遺傳學疾病。
  • Nature |介導Xist定位與基因沉默的高階蛋白質複合物
    ,在這種狀態下即使Xist被關閉基因沉默仍然保持穩定【2】。也就是說儘管Xist結合的蛋白比如PTBP1、MATR3、TDP-43或者是CELF1在XCI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功能,但是當X染色體失活相關的基因沉默狀態形成後(去除這些RNA結合蛋白)並不影響X染色體失活的狀態。
  • Nature:從結構上揭示一種新型基因編輯複合物的作用機理
    2019年12月24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捕捉到一種由對現有的基於CRISPR的工具進行改進而產生的新型基因編輯工具的首批結構圖片。他們在霍亂弧菌中發現一種獨特的「跳躍基因」並且這種跳躍基因可以在基因組中插入較大的基因負荷(genetic payload,即DNA序列)而不引入DNA斷裂,基於此,他們開發出這種稱為INTEGRATE的新型基因編輯工具。
  • 植保所科學家揭示病毒抑制RNA沉默新機制
    近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獲悉,周雪平研究團隊與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李正和研究團隊在雙生病毒與植物互作方面取得新的研究進展。他們利用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技術手段,以系統翔實的實驗證據揭示了雙生病毒編碼的一個致病因子通過調控植物內源基因沉默抑制子抵禦寄主防衛反應的新機制。基因沉默(RNA沉默)是植物抵禦病毒侵染的重要防衛機制。目前已知植物病毒均編碼一個或多個RNA沉默抑制子,以抵抗寄主植物RNA沉默介導的防衛反應,但國際科學界對這些抑制子的作用機制了解甚少。
  • 講解擬南芥中表觀遺傳沉默與反沉默機制
    朱健康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講解擬南芥中表觀遺傳沉默與反沉默機制   清華新聞網3月27日電 3月19日,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普渡大學生物化學系和園藝及園林系傑出教授朱健康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講壇,為廣大師生做了一場名為「
  • 植物內源基因RNA沉默機制研究獲進展
    在植物中,誘發高效的RNA沉默還包括siRNA和甲基化在靶序列上的漂移、沉默信號在細胞間和整株植物的擴散並產生由信號誘導的RNA沉默(非自主性沉默)。植物中對報告基因(如GFP)以及植物非編碼基因沉默的分子機制和參與沉默的組分已十分清楚。但是,對植物如何調控和避免內源蛋白編碼基因的RNA沉默卻所知甚少。
  • Nature:可視化觀察黑色素瘤早期轉移,鑑定出一種新的治療靶標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Spanish National Cancer Research Centre, CNIO)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他們開發出的一種新的成像技術,首次能夠在小鼠體內追蹤黑色素瘤進展的早期階段,從而能夠詳細地研究這個過程,並且鑑定出一種潛在新的藥物靶標。
  • Science長文丨基因印記與罕見病的「糾葛」
    這意味著它可能是一種罕見的遺傳學疾病。所以,研究人員試圖挖掘參與遺傳的致病基因。Feinberg團隊發現少數患者的11號染色體一段區域存在異常,包括DNA重複和缺失。其中,IGF-2基因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注意。在小鼠基因組中,IGF-2帶有印記,且調控小鼠發育。最終,Feinberg發現,IGF-2基因在人類基因組中同樣帶有印記。
  • Nature:揭示基因調節的新型分子機制
    ,其中信使RNA(mRNA)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其也是蛋白質翻譯的模板;近日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德國亥姆霍茲慕尼黑中心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開了識別mRNA的一種新型分子機制,這對於揭示雄性和雌性生物機體中不同的基因調節方式非常關鍵。
  • 對超級沉默DNA的研究揭示了重新編程細胞的新方法
    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研究人員上周在分子細胞上的一項研究,新描述的超級沉默的DNA片段揭示了一種重新規劃細胞身份的新方法,用於再生醫學研究和某一天的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