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因沉默機制有助開發出體外受精新方法

2020-12-05 健康一線視頻網

印記基因——經典孟德爾遺傳學認為所有父系及母系等位基因有同等表達,但隨著對遺傳學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了一種成為基因印記的非孟德爾遺傳現象,它指在配子或合子發生期間,來自親本的等位基因或染色體在發育過程中產生專一性的加工修飾,導致後代體細胞中兩個親本來源的等位基因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又稱遺傳印記或配子印記。它是一種伴有基因組改變的非孟德爾遺傳形式,可遺傳給子代細胞,但並不包括DNA序列的改變。  

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一種新的基因沉默機制,將有助於開發出更安全的體外受精甚至動物克隆方法。  

我們每個人都從父母那裡繼承了兩組基因,一組來母親,一組來自父親。但是對於一小部分等位基因而言,僅有一個拷貝的基因可以發揮功能,而另一個拷貝的基因則會終生沉默,這種機制叫做印記。許多印記基因對胚胎和胎兒出生後的生長發育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對行為和大腦的功能也有很大的影響,印記基因的異常同樣可誘發癌症。可想而知,如果印記基因中本該失活的拷貝沒有被關閉,會產生十分嚴重的後果。印記不當會導致一系列遺傳病,如安格爾曼症候群(印記太多導致一對等位基因都被沉默)或者貝克威斯偉德曼氏症(印記太少,導致兩個等位基因都表達)。  

這種機制也就是獅子和老虎可以有兩種後代的原因:如果雌性為獅子,那麼後代就是虎獅獸--通常比父母種系都小;如果雌性為老虎,那麼後代就是獅虎獸--通常比父母種系都大。導致這種體型和外觀差別的部分原因就是遺傳自父母的基因印記差別。一個叫做甲基化(甲基結合到其靶向沉默的基因上)的過程控制著印記的發生。  

儘管人工受精(如人體外受精或者動物克隆)過程中,有時會發生不恰當的印記或者不恰當的印記遺傳。然而,一項最新研究為逆轉這種錯誤的印記帶來了希望。這個由Yi Zhang研究員領銜的團隊發現了另一種細胞沉默印記基因的方法--將組蛋白粘附在錯誤等位基因上。  

通過修飾使一個叫做H3K27的基因攜帶上甲基,研究人員成功地降低了小鼠體內一些印記基因的活性。他們還發現了小鼠體內76個可能屬於印記基因的基因,這個數字相當驚人,因為迄今為止小鼠體內只找到了150個印記基因,而人體內只找到了約300個印記基因。  

儘管還需要更多研究探索這些印記基因,Zhang說道,但是這是一個認知上的突破,其背後的新機制揭示了印記的重要性。也許正是該團隊描述的這種機制參與清除不當的印記等位基因,防止它們引起機體損傷。  

該文章注意到,體外受精或者類似方法產生的孩子更容易發生印記紊亂,但是目前並不清楚背後的原因:可能是遺傳,也可能是受精操作過程產生了不為人知的影響。但是Zhang認為他們的發現為那些懷孕困難的父母帶來了希望,將幫助開發出能夠產生更健康胎兒的技術。  

此外,印記不當也可能是我們克隆健康動物很難成功的原因。通常,這個過程需要先清除前體細胞中的標記然後再給精子或者卵細胞添加標記。過去的研究表明這個過程中哪怕微小的錯誤也會導致克隆胚胎嚴重的發育障礙。  

「這種新的印記機制也許為靶向這些發育障礙提供靶標。」Zhang總結道。  

這篇題為Maternal H3K27me3 controls DNA methylation-independent imprinting的文章近日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原文出處:Second gene-silencing mechanism found, could lead to viable clones and safer in vitro

原標題:Nature:新的基因沉默方式將助於另類遺傳病的防治

相關焦點

  • 揭示出一種新的沉默印記基因機制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哈佛醫學院和哈佛幹細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胞讓這些印記基因沉默的一種新方法:通過化學手段標記組蛋白。組蛋白有助讓DNA在細胞核中緊密纏繞著。論文通信作者、波士頓兒童醫院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Yi Zhang和同事們報導,對一種被稱作H3K27的組蛋白進行修飾能夠關閉小鼠中的一些印記基因的活性。Zhang說,這一發現可能解釋了通過體外受精等輔助生殖技術生下的小孩往往出現發育障礙。它也可能有助解釋很難克隆哺乳動物。Zhang說,發現一種關閉印記基因的新機制也提出很多煽動性的問題。
  • Cell:新基因沉默機制
    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細胞生物學系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不依賴於RNAi(RNA幹擾)的基因沉默機制,這為進一步揭示生物體中基因沉默的多樣化,以及功能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最新一期的Cell雜誌上。
  • 冷泉港實驗室:划算的基因沉默方法
    大約在十年前,200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Craig  Mello和Andrew  Fire發現,他們能夠將短RNA分子插入到線蟲中並沉默特定基因的表達。今天,研究人員也常常使用這種強大的RNA幹擾方法來研究哺乳動物系統中的特定基因功能。
  • B肝RNAi新藥開發機制和強而特異性基因沉默
    RNAi途徑較為明顯優勢是,促使後生物動物細胞中,普遍存在的轉錄後基因沉默(PTGS)機制。小番健康再接上一章,深入介紹當前用於開發全球慢性B肝新藥常見的RNA幹擾(RNAi)和其他靶點有什麼不同。B肝RNAi新藥機制,強而特異性基因沉默,受小雙鏈RNA影響這種途徑開發的研究藥物,強而特異性的基因沉默,主要是受到小的雙鏈RNA影響,比如,21-23nt短幹擾RNA(siRNAs)和≈22nt microRNAs(miRNAs)。在哺乳動物細胞中,miRNAs在基因調控中起著基礎性作用,由miRNA的生物合成途徑產生的。
  • 中國科學家《癌症研究》封面成果:讓抑癌基因不再「沉默」
    打破「共沉默」有助抑癌近日,楊誠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腫瘤病人經常存在腫瘤細胞內抑癌基因低表達的現象,腫瘤中常出現多種抑癌基因共沉默導致腫瘤惡性程度增加的現象。傳統的抗腫瘤藥物大部分靶向單個癌基因而不是抑癌基因,特別是幾乎沒有能夠同時靶向多種抑癌基因的抗腫瘤藥物。
  • 探秘癌症基因「沉默」機制—新聞—科學網
    探秘癌症基因「沉默」機制 人類某些癌症的基因也存在於斑馬魚體內,但在受精後幾小時內就會「沉默」下來。這項研究為人們了解表觀遺傳學如何在進化歷史上調控基因提供了新線索。它還揭示了斑馬魚和人類胚胎中表觀基因組「自我重置」的顯著差異,並將指導未來表觀遺傳研究。
  • 淺談B肝RNAi新開發靶點,該方向前景,試圖誘導類似基因沉默
    RNA幹擾機制,指的是小幹擾RNA(siRNAs)或微小RNA(miRNAs),通過靶向mRNA在轉錄後水平誘導基因沉默的重要細胞過程。該方向治療前景來看,重要是認識合成的siRNAs可以傳遞到細胞當中,並試圖誘導類似的基因沉默,甚至要比細胞內(原位)產生的siRNA更理想。
  • 兩項研究揭示人PRC2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有助闡明它的基因表達...
    對人PRC2及其在細胞中的天然搭檔的結構描述為理解PRC2複合物調節基因表達的機制提供了重要的見解。這些信息可能為開發癌症療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PRC2是一種對正常發育至關重要的基因調節因子。基因組DNA被包裝成核小體,而核小體是由DNA纏繞在組蛋白上形成的。組蛋白具有長的多肽尾巴,這些尾巴能夠通過添加和除去較小的化學基團來加以修飾。
  • 通過CRISPR / Cas9去沉默沉默的基因
    控制細胞中基因表達的能力使科學家能夠理解基因功能並操縱細胞命運。最近,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名為CRIPSR / Cas9的革命性基因編輯工具,該工具採用細菌自然使用的系統來防禦病毒。該工具允許科學家精確添加,刪除或替換DNA的特定部分。CRISPR / Cas9是迄今為止最有效,最便宜和最簡單的基因編輯工具。然而,科學家尚未設法有效地利用它來激活細胞中的基因。
  • 不依賴於RNAi的基因沉默機制被發現
    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細胞生物學系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不依賴於RNAi(RNA幹擾)的基因沉默機制,這為進一步揭示生物體中基因沉默的多樣化,以及功能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16日的《細胞》(Cell)雜誌上。
  • miRNA如何沉默基因
    小分子RNA(miRNA)通過鹼基互補的原則識別並且結合RNA誘導的沉默複合體(RISC),對目標mRNA的轉錄和翻譯進行抑制。這種識別鹼基對的方法使得一個給定miRNA的靶基因比較廣泛。科學家們一直都很好奇,在靶mRNA數量上極大地超過miRNA的這種情況下,miRNA是如何能夠調節這些靶mRNA的。
  • Angew Chem:利用CRISPR/Cas9讓沉默基因不再沉默
    2016年7月4日/生物谷BIOON/--控制細胞中基因表達的能力允許科學家們理解基因功能和操作細胞命運。最近,科學家們已開發出一種革命性的被稱作CRIPSR/Cas9的基因編輯工具。CRIPSR/Cas9是細菌天然地用來抵抗病毒感染的一種免疫系統。它允許科學家們在基因組靶位點上精確地導入、移除或替換特異性的DNA片段。
  • 對超級沉默DNA的研究揭示了重新編程細胞的新方法
    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研究人員上周在分子細胞上的一項研究,新描述的超級沉默的DNA片段揭示了一種重新規劃細胞身份的新方法,用於再生醫學研究和某一天的臨床研究
  • 植物內源基因RNA沉默機制研究獲進展
    在真核生物中,RNA沉默是一個具有核苷酸序列特異性的,能夠導致RNA降解、DNA甲基化、異染色質形成,以及蛋白翻譯抑制的調控機制。
  • 我科學家開發出誘導多能幹細胞新方法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領銜的研究團隊,揭示了化學方法製備幹細胞的科學原理,開發了簡單、高效、標準化製備幹細胞的方法。相關成果於日前在線發表在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CellStem Cell)上。
  • ...組開發出優化基因編輯和追蹤DNA修復的新方法 | Cell Discovery
    該研究描述了一種新的方法,可以用來同時定量檢測Cas9編輯效率和脫靶活性以及編輯引起的染色體異常結構,即primer-extension-mediated sequencing(PEM-seq)。這是對基因編輯和DNA損傷修復等領域都有巨大促進作用的新技術。
  • 講解擬南芥中表觀遺傳沉默與反沉默機制
    朱健康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講解擬南芥中表觀遺傳沉默與反沉默機制   清華新聞網3月27日電 3月19日,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普渡大學生物化學系和園藝及園林系傑出教授朱健康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講壇,為廣大師生做了一場名為「
  • Nat Chem Biol:利用CRISPR-Cas9激活細菌中沉默的基因簇,有望發現...
    如今,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人員揭示出沉默基因中隱藏著的更多潛在的寶藏。作為一類常見的細菌,鏈黴菌被用來產生很多作為抗生素、抗癌試劑和其他藥物的化合物。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技術激活鏈黴菌中不表達的或者說沉默的基因簇。
  • B肝藥物開發很好靶點,基於RNAi,對不同基因型沉默效應
    放眼全球慢性B肝新藥研發靶點,基於RNAi被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治療靶點,但是,B肝病毒基因型和亞型之間的序列變異會影響RNAi沉默效果。所以,小番健康介紹一下全球應用RNAi開發新藥時,是如何應對HBV基因型變異性的。
  • Nature |介導Xist定位與基因沉默的高階蛋白質複合物
    也就是說儘管Xist結合的蛋白比如PTBP1、MATR3、TDP-43或者是CELF1在XCI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功能,但是當X染色體失活相關的基因沉默狀態形成後(去除這些RNA結合蛋白)並不影響X染色體失活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