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B肝RNAi新開發靶點,該方向前景,試圖誘導類似基因沉默

2021-01-10 小番健康

RNA幹擾機制,指的是小幹擾RNA(siRNAs)或微小RNA(miRNAs),通過靶向mRNA在轉錄後水平誘導基因沉默的重要細胞過程。該方向治療前景來看,重要是認識合成的siRNAs可以傳遞到細胞當中,並試圖誘導類似的基因沉默,甚至要比細胞內(原位)產生的siRNA更理想。

淺談B肝RNAi新開發靶點,該方向前景,試圖誘導類似基因沉默

因此,目前醫藥學家把這種RNAi看著是一種強大的工具,因為它能夠用於「擊落」人們感興趣的基因,包括那些和B肝病毒感染相關的基因。在全球一些研究項目中,都主要集中使用各種表達的RNAi來抑制B肝病毒複製,比如pre-miRNA(pre-miR)和短髮夾狀RNA(shRNAs)。全球還有一種備受關注的替代方案,即使用人工合成的RNAi,其通過人工合成的核酸傳遞系統技術,如脂質納米粒(LNPs),將其傳遞到靶細胞。

這種方法,有一個優點是可以引入RNAi的化學修飾,用來提高細胞內RNAi機制的效率(代表藥物:ARB-1467,但最終未達到實驗室目標)。在基於RNAi機制方向的藥物臨床項目推進過程中,全球研究人員關注數據支持的一些細節觀點,例如,儘管還不清楚B肝表面抗原的低水平應該被抑制多久,以及在多長時間後,才可以實現功能性治癒。

尤其是,雖然血清B肝表面抗原水平和肝臟cccDNA水平確實相關,但這種相關性在e抗原陰性慢性B肝患者中,變得不那麼理想,主要原因是:B肝表面抗原顯然來源於整合的HBV-DNA表達。另外,全球研究人員尚不清楚如何以及用什麼方法來重建B肝病毒感染免疫,同時還能夠維持功能性治癒的目標。

另有一種小分子結合的抗HBV siRNA就是VIR2218,它依然處於開發階段。VIR2218屬於三氮-N-乙醯半乳糖(GalNAc)配體結合siRNA,這種siRNA來自母體的ALN-HBV,目前VIR2218正在進行臨床II期研究。雖然,在臨床前實驗和臨床實驗中,用於治療慢性B肝病毒感染的RNAi開發藥物主要是siRNAs,但全球研究人員也關注到,miRNAs是潛在的非常有前途的替代品。

許多研究表明,miRNAs可以通過調節B肝病毒複製和宿主反應,進而發揮重要作用。比如,全球已有報導過的miR-199a-3p和miR-210,它們通過抑制B肝表面抗原表達和B肝病毒基因組前S1區的表達來抑制病毒複製。還有其他研究表明,miR-122通過靶向B肝病毒高度保守的pgRNA序列,進而降低B肝病毒的核心抗原水平。

進入2021年後,2020年一些癌症相關的miRNAs,比如miR-15a、miR-16-1、miR-17-92簇、miR-204、miR-1236等,也有報導中描述為抗慢性B肝的miRNAs的潛在候選基因,因為它們通過靶向B肝病毒的特異性RNA,在抑制B肝病毒複製中起著關鍵作用。在最近幾年,在體內外的研究中,miR-302c-3p對B肝病毒複製的抗病毒作用表明,miR-302c-3p可顯著降低B肝病毒cccDNA的拷貝數,並通過改變宿主因子的表達和抑制HBV轉錄,進而抑制B肝病毒複製和B肝表面抗原的產生。

2020年9月7日科學雜誌《Viruses》上,Ganesh Selvaraj Duraisamy 、Dattary Bhosale等科學家曾經這樣描述:這些數據表明,miR-302c-3p代表了治療慢性B肝的潛在的十分有效的API線索。另一方面,miR-802研究表明,其過度表達實際上促進了整個B肝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表達,而miR-802的抑制作用,則是降低了B肝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表達,所以,miR-802對B肝病毒的表達和複製有重要影響。即miR-802,可能是一種新的慢性B肝病毒感染開發靶點。

相關焦點

  • B肝藥物開發很好靶點,基於RNAi,對不同基因型沉默效應
    放眼全球慢性B肝新藥研發靶點,基於RNAi被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治療靶點,但是,B肝病毒基因型和亞型之間的序列變異會影響RNAi沉默效果。所以,小番健康介紹一下全球應用RNAi開發新藥時,是如何應對HBV基因型變異性的。
  • B肝RNAi新藥開發機制和強而特異性基因沉默
    RNAi途徑較為明顯優勢是,促使後生物動物細胞中,普遍存在的轉錄後基因沉默(PTGS)機制。小番健康再接上一章,深入介紹當前用於開發全球慢性B肝新藥常見的RNA幹擾(RNAi)和其他靶點有什麼不同。B肝RNAi新藥機制,強而特異性基因沉默,受小雙鏈RNA影響這種途徑開發的研究藥物,強而特異性的基因沉默,主要是受到小的雙鏈RNA影響,比如,21-23nt短幹擾RNA(siRNAs)和≈22nt microRNAs(miRNAs)。在哺乳動物細胞中,miRNAs在基因調控中起著基礎性作用,由miRNA的生物合成途徑產生的。
  • B肝在研新藥DCR-HBVS和RNAi新療法
    目前,B肝一線治療藥物存在諸多不足,但及時發現肝炎活動表現,可以於早期通過核苷酸類似物(NAs)或幹擾素(IFN)進行抗病毒治療。除NAs與IFN之外,全球依然在研的B肝新靶點藥物當中,基於RNAi療法的DCR-HBVS,值得醫藥學界關注後續進展。
  • B肝RNAi未來的領域,可以實現有效沉默,cccDNA轉錄物
    B肝RNAi未來的領域,可以實現有效沉默,cccDNA轉錄物因此,RNAi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技術,當然在開發之初應用於臨床前,還需要成功地解決使病毒載體更廉價生產、避免宿主免疫和肝細胞有效轉導等技術。從目前掌握的RNAi開發慢性B肝新藥進展來看,總體上,RNAi在研B肝新藥的臨床數據均有希望,並表現出抗HBV si RNA是安全的和耐受性良好的。從藥物製備方向,考慮到現有大量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這些RNAi合成候選藥物的一個潛在優勢是,它們更易於進行規模化和經濟的生產。
  • B肝治癒新希望——使用RNAi療法的新藥研究進度如何?
    領先的 RNAi 療法開發 公司 Dicerna 近日宣布,公司針對慢B肝治療在研新藥 DCR-HBVS 的 Phase 1 期臨床試驗首位志願者已經正式用藥。對於RNAi療法藥物 DCR-HBVS 正式在人體中用藥,奧克蘭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教授,奧克蘭市醫院紐西蘭肝移植科副主任兼肝病專家 Edward Gane 博士說道,「基於RNAi的療法有可能改變慢B肝的治療模式。通過強大的和長效的機制,這種療法不僅可以沉默S抗原,還可以沉默其他病毒基因,基於 RNAi 的治療可以使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產生有效的免疫反應。
  • B肝天然靶點開發新藥,理解激活機制,靶向TLR系統
    之所以將B肝病毒稱為「隱形病毒」,主要原因還是,其能夠逃避宿主先天免疫系統在肝細胞中建立起持續感染。全球也有關於該方向動物模型研究,例如,3月5日科學雜誌《Viruses》上,Fayed Attia Koutb Megahed、Xiaoling Zhou、Pinnan Sun等研究人員就曾經詳細介紹。
  • B肝藥物開發RNAi激活劑,抑制基因表達,臨床前研究艱辛道路
    B肝藥物開發RNAi激活劑,抑制基因表達,臨床前研究艱辛道路研究表明,使用這種方法可以抑制HBV基因表達。然而,在哺乳動物細胞中誘導RNAi的最初嘗試以失敗告終。研究人員解釋,因為長雙鏈RNA誘導幹擾素反應,導致非特異性基因沉默和凋亡。
  • Arrowhead與楊森共同開發B肝RNAi療法ARO-HBV
    今日,Arrowhead Pharmaceuticals宣布與強生(Johnson & Johnson)旗下楊森(Janssen Pharmaceuticals)公司達成了授權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和推廣B肝RNAi療法ARO-HBV。此外楊森可以選擇最多三種針對其它疾病的RNAi藥物與Arrowhead展開研發合作。
  • B肝先天性開發新藥和一系列研發靶點
    B肝先天性開發新藥,樹突狀細胞,被認為在誘導應答有意義比如,在上篇介紹的TLR中,TLR9檢測病毒DNA,其中TLR7和TLR8識別的單鏈RNA(ssRNA),還有TLR3識別病毒雙鏈RNA(dsRNA)。
  • B肝創新藥物機制,2021年後,哪些靶點值得期待?
    使用RNAi幹擾開發慢性B肝新藥,已經成為全球藥企積極發力方向。全球已有各種試驗數據表明,miRNAs通過靶向HBV基因組或調控HBV啟動子或增強子活性的HBV相關轉錄因子,參與了HBV複製的調節之中。B肝創新藥物機制,2021年後,哪些靶點值得期待?
  • B肝功能性治癒新希望!羅氏與Dicerna籤署$17億協議,開發B肝病毒...
    2019年11月04日訊 /生物谷BIOON/ --Dicerna Pharmaceuticals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的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利用其專有的RNA幹擾(RNAi)技術平臺開發治療肝臟疾病和癌症的新療法。
  • B肝在研新藥RNAi激活劑,成功檢測已有3種,阻止轉錄物翻譯
    RNA幹擾(RNAi)途徑開發B肝新藥,是一種潛在治療B肝策略,通過沉默病毒基因來有效地抑制B肝病毒複製,該研發領域也一直被行業內看好因為在慢性感染過程中,某些病毒基因的RNAi沉默甚至可能導致cccDNA的失活。
  • B肝新藥開發應用,基於抑制cccDNA形成,RNAi理論基礎
    在介紹眾多科研力量投入慢性B肝新藥開發之際,不得不提的既是RNAi這項前沿技術。核衣殼位於被膜內,由一個20面體衣殼組成,該衣殼通常由120個核心蛋白二聚體組成,帶有包裹的病毒鬆弛環狀DNA(rcDNA)和聚合酶蛋白。除了完整的感染顆粒外,B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還含有大量的亞病毒顆粒,這些亞病毒顆粒主要由小的表面蛋白組成。
  • B肝先天性開發新藥,樹突狀細胞,被認為在誘導應答有意義
    B肝先天性開發新藥,樹突狀細胞,被認為在誘導應答有意義 比如,在上篇介紹的TLR中,TLR9檢測病毒DNA,其中TLR7和TLR8識別的單鏈
  • B肝在研新藥兩項靶點,核糖核酸酶H或核心抑制劑,詳解作用機制
    在介紹過直接作用抗病毒藥物如核苷(酸)類似物(NAs)、HBV附著/進入抑制劑、基因編輯策略:cccDNA形成抑制劑、RNA幹擾這4項靶點後,另有2種新靶點用於開發慢性針對上述發現,說明已經打開了它們單獨使用的可能性,或者更可能與其他現有的DAA(直接作用抗病毒藥物)或可能開發新DAA藥物結合使用。
  • B肝RNAi新藥方向,依賴非病毒傳遞,而非應用病毒載體
    尤其是在針對輪狀病毒的miRNAs靶向,針對B肝病毒的RNAi盒已經被證實。B肝RNAi新藥方向,依賴非病毒傳遞,而非應用病毒載體RNAi幹擾的未來方向,已經越來越明晰。例如,表達抗-HCV-shRNAs的組合慢病毒載體,已被使用於抑制C肝病毒(HCV)複製。當然,在RNAi臨床前的動物模型研究中,其作為抗病毒藥物潛力,也有相關文獻期刊作證。
  • B肝在研新藥APG-1387,抑制肝細胞IAPs表達,誘導細胞凋亡化合物
    B肝在研新藥APG-1387,抑制肝細胞IAPs表達,誘導細胞凋亡化合物APG-1387,是基於已知的B肝全新靶點,原理上,1387通過誘導程序性細胞死亡,也可以理解為促使細胞凋亡的一種化合物。因此,小番健康認為,該全新靶點B肝在研新藥,也可以認為是一種宿主靶向途徑藥物(Host Acting Pathway)。該創新藥物,在臨床前的研究顯示,為何慢性B肝難以治癒。
  • B肝HCC靶點潛力,日本科學家發現,miRNA調參多基因表達
    病毒性主要有B肝病毒和C肝病毒感染、酗酒和代謝紊亂,是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發展的多重危險因素。因此,日本科學家也向外界闡明了miRNAs作為新生物標誌物和治療肝癌靶點的實用性。HCC靶點潛力,日本科學家發現,miRNA調參多基因表達本研究人員包括Kyoko Ourarcid、Asahiro Morishita和Tsutomu Masaki,他們都來自日本阪神大學消化和神經內科。
  • B肝潛在新藥方向,增強誘導先天反應,急需1種新體外模型
    B肝潛在新藥方向,增強誘導先天反應,急需1種新體外模型這項發現得到證實,並和肝細胞膜特有的NTCP顯著誘導與HepaRG細胞分化時的表達一致。早期研究表明,原代人類肝細胞支持HBV感染,儘管即便在細胞培養基中添加二甲基亞碸或聚乙二醇,感染通常也不穩定。另外,原代人肝細胞從體外微環境中,分離出來後,很快就會失去其肝臟表型。在這些體外HBV感染模型中發現了一些缺點。
  • 實例講解SiRNA設計,教你如何篩選有效靶點!
    RNAi的應用包括功能基因組學,藥物靶篩選,細胞信號傳導通路分析等等。siRNA與蛋白組裝成誘導沉默複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一種由siRNA與Argonaute蛋白和Dicer酶複合形成的複合物),然後RISC識別靶位點,剪切並降解mRNA實現轉錄後水平的基因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