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在研新藥APG-1387,抑制肝細胞IAPs表達,誘導細胞凋亡化合物

2021-01-18 小番健康

在慢性B肝原創治療藥物研發的藥企當中,不得不提到亞盛醫藥,該公司主要研發領域為B肝、腫瘤以及衰老疾病治療藥物。公開信息顯示,該公司於2017年11月13日獲得美國FDA同意APG-1387用於臨床實驗,用於了解治療腫瘤效果,針對B肝患者的第一期試驗在招募實驗對象。

B肝在研新藥APG-1387,抑制肝細胞IAPs表達,誘導細胞凋亡化合物

APG-1387,是基於已知的B肝全新靶點,原理上,1387通過誘導程序性細胞死亡,也可以理解為促使細胞凋亡的一種化合物。因此,小番健康認為,該全新靶點B肝在研新藥,也可以認為是一種宿主靶向途徑藥物(Host Acting Pathway)。該創新藥物,在臨床前的研究顯示,為何慢性B肝難以治癒。

慢性B肝病毒長期攜帶狀態,因為CHB自身肝細胞感染病毒後的免疫逃避,而肝內IAPs分子表達上調,導致CHB體B肝病毒無法被特異性T細胞殺滅。基於上述了解B肝患者難治癒主要原因,該全新靶點的在研新藥APG-1387,通過有效抑制CHB的肝細胞內IAPs表達,實現清除B肝表面抗原、HBV-DNA。

原理上,該在研新藥通過誘導細胞凋亡,實現慢性B肝患者治癒,B肝患者能夠依靠自身的特異性T細胞識別功能 ,通過識別定向殺滅受到B肝病毒感染的細胞,而不會殺滅沒有受到病毒感染的細胞。因此,從藥物安全性角度,該藥物主要具有識別和誘導清除功能,與此前核苷酸類似物、幹擾素都不相同。

公開信息顯示,該創新藥已經獲得美國FDA批准,在中國和澳洲都已經完成第一期臨床劑量爬坡,第一期結論為對人體有良好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該創新藥還得到CFDA批准的IAP抑制劑,進行今後的聯合治療CHB。在腫瘤治療領域新藥開發方向,小番健康注意到,未來十年主要研發方向是免疫治療和小分子靶向治療藥物。

目前國內還沒有IAP靶點藥物問世,APG-1387有望對CHB進行聯合治療,主要作用是,解決當前慢性B肝患者治療方案中的耐藥以及難治療問題。公開信息查到,該公司已有6項原創1類新藥,這些新藥已經在中國、美國、澳洲進行第一期到第二期的臨床實驗。

小番健康結語:讀者當聽到該靶點時,或許會相當陌生,因為該創新藥方向與此前均不同。公開信息顯示,該新藥APG-1387,也被稱為IAP抑制劑,2017年已經開展治療腫瘤的臨床第一期試驗。直到去年2019年6月,該公司繼續公布,APG-1387在10例單藥治療組的數據。

由於該新藥具有誘導細胞凋亡特點,因此在實驗當中,觀察到10例有3例本為晚期轉移胰腺癌實現病情穩定。APG-1387已經獲得全球智慧財產權新藥,屬於新一代的凋亡蛋白抑制劑,具有高效特異性。治療B肝患者方向,該在研新藥有效抑制肝細胞內的IAPs分子表達,避免IAPs表達上調,作為B肝重要的全球創新方向之一。

由於該新藥既能夠治療腫瘤患者,又表現出治療B肝患者的特異性,去年中旬,該新藥治療晚期轉移胰腺癌試驗數據已經公布;而針對B肝患者(CHB)臨床前顯示有效,目前已獲得美國FDA批准開展臨床實驗,當前正進行第一期實驗對象招募中。

相關焦點

  • B肝在研新藥APG-1387,凋亡抑制蛋白,功能性治療新方法
    B肝在研新藥APG-1387,凋亡抑制蛋白,功能性治療新方法 本研究介紹的是B肝在研新藥 注射APG-1387後,檢測到B肝核心抗原陽性肝細胞中裂解caspase-3的表達,血清轉氨酶水平短暫升高,其峰值水平和基線的B肝表面抗原水平相關。然而,pan-caspase抑制劑emricaan或Z-VAD-FMK不能阻斷APG-1387的抗病毒作用。
  • B肝在研新藥ENOB-HB-01,誘導97%感染細胞凋亡,不損傷正常細胞
    (下圖為該公司英文官網首頁)B肝在研新藥ENOB-HB-01,誘導97%受感染細胞凋亡,不損傷正常細胞需要解釋以上現象,小番健康先從人體自然感染B肝病毒後進入的不同階段進一步簡述。2020年5月該公司在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年會公布了B肝在研新藥ENOB-HB-01最新進展,該在研新藥能夠促使受感染肝細胞自然凋亡比例為97%,而並沒有損傷正常肝細胞,近期這項試驗後續數據進一步證明去年12月份該公司在HEP DART大會上該在研新藥的可及性。
  • 亞盛醫藥IAP抑制劑APG-1387聯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II期...
    來源:美通社中國蘇州和美國馬裡蘭州羅克維爾市2020年6月17日 /美通社/ 致力於在腫瘤、B肝及與衰老相關疾病等治療領域開發創新藥物的處於臨床階段的研發企業 亞盛醫藥(6855.HK)今日宣布,公司在研1類新藥IAP抑制劑APG-1387
  • B肝在研新藥GS9620,顯示持久抑制,但cccDNA未下降
    B肝在研新藥TLR-7和TLR-8激動劑,參與內源性IFN刺激基因的誘導以及JAK/STAT通路等其他信號級聯的激活。吉利德科學的TLR-7激動劑GS-9620,首次在人類肝細胞系HepaRG和感染HBV的原代肝細胞中進行測試時,通過誘導I型IFN,顯示了對B肝病毒複製的持久抑制,但cccDNA水平沒有下降(許多抗HBV藥物同時也為抗HIV藥物)。
  • B肝在研新藥GS9620,顯示持久抑制,但cccDNA未下降
    Toll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s,tlr),它已經被藥物學家證明是抵禦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全球有多家藥企基於Toll樣受體激動劑開發新藥當中(下圖:來源吉利德科學新藥研發管線)。B肝在研新藥GS9620,顯示持久抑制,但cccDNA未下降該靶點主要通過信號轉導途徑來感知病原體相關的分子模式,從而產生細胞因子。
  • B肝先天性開發新藥,樹突狀細胞,被認為在誘導應答有意義
    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進步,HBx被發現屬於一種重要的細胞內的B肝病毒蛋白,在肝細胞的宿主細胞中,起著幹擾轉錄、信號轉導、細胞周期進程、凋亡以及染色體穩定性的作用。科學家也因此,引出了一系列的新藥研發靶點。
  • 【新藥進展】全球B肝新藥進展
    利用該平臺,除了腫瘤,在傳染病方面,該公司將其TCR技術平臺應用於病毒或細菌(ImmTAV或ImmTAB),IMV-I109V即對應的慢B肝的相關新藥。 EASL2020最新摘要公布了該藥臨床前研究的研究進展,結果顯示ImmTAV分子可有效、特異性地消除感染HBV的細胞。
  • 【新藥進展】深度分析EASL2020B肝新藥治癒B肝的可能性!
    第二是通過安全清除受感染的肝細胞來治癒B肝,即通過誘導免疫調節來清除HBV感染的細胞。靶向宿主免疫的相關藥物應該是期待通過這條途徑來治癒B肝,但如何確定受感染肝細胞的清除?
  • B肝在研新藥應用RNAi,靶向cccDNA,使抑制成為可能
    RNAi應用廣泛,其中不乏針對B肝病毒(HBV)新藥開發的抗病毒藥物。可以說,目前RNAi幹擾技術已經發展比較成熟,那麼怎樣來理解當前全球藥企積極使用RNAi這項技術開發全球B肝在研新藥呢?小番健康向您細細道來。
  • B肝在研新藥RNA幹擾,在研及終止名單,靜脈或皮下注射型為主
    B肝在研新藥RNA幹擾,在研及終止名單,靜脈或皮下注射型為主 它屬於小幹擾RNA分子(siRNAs),也是一類雙鏈RNA分子,長度為20-25個鹼基對,其功能是調節基因表達,與Ago2/RISC複合物的相互作用降解一條鏈,而另一條通過與互補mRNA靶點結合發揮其功能,從而通過RNA誘導沉默複合物(RISC)介導的過程降解其功能。
  • AASLD2020:在研B肝新藥ALG-010133體外能有效抑制HBsAg分泌
    目前的慢性B型肝炎(CHB)治療標準在抑制病毒複製方面非常有效,但未能降低抑制人類免疫系統的B肝表面抗原(HBsAg)並阻止「功能性治癒」的實現。核酸聚合物(NAP),如REP-2139,作為單藥治療和聯合治療可顯著降低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循環HBsAg。
  • B肝在研新藥2項發現和抑制特異性HBV基因
    B肝在研新藥2項發現,鴨動物模型,降低肝腺病毒複製能力Pharmaceuticals,是一個藥物化學和相關藥物科學的開放存取期刊(見下圖)。加彭是非洲中部國家,利伯維爾(Libreville)指的是加彭首都, 加彭第二大港口,研究人員均來自於加彭。研究人員認為,儘管目前已有有效預防性疫苗,但慢性B肝病毒感染仍然是全球問題。
  • B肝天然靶點開發新藥,理解激活機制,靶向TLR系統
    B肝天然靶點開發新藥,理解激活機制,靶向TLR系統研究人員使用黑猩猩感染實驗模型,結果發現,HBV無法幹擾宿主細胞基因轉錄,並誘導肝臟ISG表達。但是,在一項出現症狀前對21名HBV感染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對他們的血清細胞因子量化後,HBV感染並不會引起強烈的幹擾素和白細胞介素(IL)-15的產生,而是誘導了抗炎細胞因子IL-10的產生(觀點來自:Viruses)。怎樣理解科學家的上述發現?其實解釋原因也非常簡單,在B肝病毒感染的早期階段,許多人的細胞因子,在急性肝炎病毒感染時誘導作用偏弱。
  • 2020年全球B肝新藥進展
    利用該平臺,除了腫瘤,在傳染病方面,該公司將其TCR技術平臺應用於病毒或細菌(ImmTAV或ImmTAB),IMV-I109V即對應的慢B肝的相關新藥。EASL2020最新摘要公布了該藥臨床前研究的研究進展,結果顯示ImmTAV分子可有效、特異性地消除感染HBV的細胞。
  • B肝在研新藥兩項靶點,核糖核酸酶H或核心抑制劑,詳解作用機制
    另一項靶點是,核衣殼組裝抑制劑或稱之為核心抑制劑,從目前全球科研B肝新藥方面,針對B肝病毒核衣殼或核心抑制劑研發新藥數量也是最多的,我們重點詳細介紹一下,關於核衣殼組裝抑制劑或核心抑制劑的作用機制。現有間接證據表明,該蛋白與細胞啟動子結合併調節基因表達(結合cccDNA並改變cccDNA核小體間距)。在這方面,它構成了另一個有吸引力的B肝抗病毒靶點。
  • B肝在研新藥基於MAIT細胞,中國科學家研發,免疫治療新靶點
    B肝病毒進入人體主要宿主是肝細胞,進入肝細胞並在其中組裝釋放進入血液。B肝在研新藥基於中國研究人員通過結合細胞培養實驗和人類數據,研究結果表明,我們發現MAIT細胞以MR1依賴的方式,對HBV轉染的肝細胞具有很強的細胞毒性。然而,在與對照組相比時,我們注意到HBV感染者的循環和肝臟MAIT細胞明顯減少。
  • B肝在研新藥GS-9688,II期部分進展,細胞因子反應特徵
    美國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研發的B肝在研新藥Selgantolimod (GS-9688) 的第2期臨床研究,研究人員在本屆美肝會介紹了慢性B肝患者對Selgantolimod的細胞因子反應特徵。
  • 2020年EASL:亞盛醫藥IAP抑制劑治療B肝病毒感染早期結果發布
    APG-1387是亞盛醫藥自主設計開發的、具有全球智慧財產權的新一代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高效特異性抑制劑,主要通過模擬內源性SMAC分子降解IAPs來誘導和加速細胞凋亡的進程。作為中國首個進入臨床階段的IAP抑制劑,APG-1387目前正在進行針對慢性B型肝炎(CHB)、實體瘤的多項臨床研究。
  • B肝在研新藥ABI731,Ib期結果,可抑制cccDNA形成
    B肝在研新藥ABI-H0731已有多項II期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查看該藥全球臨床試驗資料庫中,ABI-H0731已有七項處於II期臨床試驗。最新的II期研究主要是應用ABI-H0731強化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研究(2020-07-01登記)。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在今年8月,在線發表了ABI-H0731臨床前研究特徵和特性。
  • B肝潛在新藥方向,增強誘導先天反應,急需1種新體外模型
    B肝潛在新藥方向,增強誘導先天反應,急需1種新體外模型這項發現得到證實,並和肝細胞膜特有的NTCP顯著誘導與HepaRG細胞分化時的表達一致。早期研究表明,原代人類肝細胞支持HBV感染,儘管即便在細胞培養基中添加二甲基亞碸或聚乙二醇,感染通常也不穩定。另外,原代人肝細胞從體外微環境中,分離出來後,很快就會失去其肝臟表型。在這些體外HBV感染模型中發現了一些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