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天然靶點開發新藥,理解激活機制,靶向TLR系統

2021-01-07 騰訊網

之所以將B肝病毒稱為「隱形病毒」,主要原因還是,其能夠逃避宿主先天免疫系統在肝細胞中建立起持續感染。全球也有關於該方向動物模型研究,例如,3月5日科學雜誌《Viruses》上,Fayed Attia Koutb Megahed、Xiaoling Zhou、Pinnan Sun等研究人員就曾經詳細介紹。

B肝天然靶點開發新藥,理解激活機制,靶向TLR系統

研究人員使用黑猩猩感染實驗模型,結果發現,HBV無法幹擾宿主細胞基因轉錄,並誘導肝臟ISG表達。但是,在一項出現症狀前對21名HBV感染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對他們的血清細胞因子量化後,HBV感染並不會引起強烈的幹擾素和白細胞介素(IL)-15的產生,而是誘導了抗炎細胞因子IL-10的產生(觀點來自:Viruses)。

怎樣理解科學家的上述發現?

其實解釋原因也非常簡單,在B肝病毒感染的早期階段,許多人的細胞因子,在急性肝炎病毒感染時誘導作用偏弱。當B肝病毒開始擴散後和病毒血症高峰以前,大約有50%的B肝患者的血清樣本中可以檢測到IFN-α、腫瘤壞死因子(TNF)-α、IL-15、IL-10、IL-6和IL-1β水平(數據來自:Viruses)。這還是闡述了一個現實問題,即HBV和人體的固有免疫之間的密切關係。

科學家認為,目前前沿醫藥學家已經很好的理解HBV感染時免疫激活機制,即HBV不會觸發肝細胞的IFN反應或幹擾肝細胞的固有免疫感應功能,它也不會抑制基於幹擾素和細胞因子產生幹擾素刺激途徑。此外,巨噬細胞可被高滴度的HBV激活,主要是通過產生炎症細胞因子,比如TNF-α和IL6。也有一些研究報導曾經介紹過,HBV複製可以抑制上述模式識別受體(PRR)的功能。

例如,Fayed Attia Koutb Megahed在Viruses還解釋了,在一項研究中表明,e抗原陽性慢性B肝患者肝細胞膜中,TLR2的表達下調。其他基於B肝病毒蛋白和或宿主的傳感器異源過表達的研究,解決了以上問題,但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結果(觀點來自:Viruses)。這些發現,其實都是指向開發慢性B肝治療的潛力,即靶向TLR系統,進而減弱先天免疫系統的抗HBV反應。

靶向TLR系統,對於開發B肝在研新藥機制如何?

目前,全球已有許多在研藥物是基於靶向TLR系統,簡單的講,就是這種新方法,可以讓HBV至少不會影響先天免疫系統的某些方面。比如,HBV尤其是HBx蛋白,通過下調MAVS來破壞RIG-I介導的IFN-β誘導。也有一些報導中曾有介紹,HBx是一種去蛋白化酶,它可以讓RIG-I和其他分子,包含TNF受體相關因子3(TRAF3)、IRF3和IKKi進行去氫。

它減弱了RIG-I和在IFN誘導中起重要作用的TRAF3之間的相互作用,最終抑制了I型IFN誘導。HBV蛋白還幹擾JAK-STAT信號傳導和ISG表達。比如,HBV聚合酶可抑制STAT1的核轉位,HBV前核心/核心蛋白通過與MxA啟動子的相互作用抑制了粘病毒抗性A(MxA)基因的表達。這些研究結果,都在為HBV在肝臟微環境中對抗TLRs或RIG-I介導的先天性免疫應答,提供了證據。這也可能是HBV逃避宿主固有免疫系統監視策略,這也就是科學家目前發現的:HBV感染的不同細胞天然免疫靶點(吉利德科學正是該靶點代表性研究藥物藥企)。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B肝在研新藥ASGR1-TLR8,肝靶向活性,強髓細胞激動劑
    ASGR1-TLR8,肝靶向活性,強髓細胞激動劑免疫治療劑是目前全球開發B肝新藥的重要靶點之一,但研發難度也略高於其他靶點研究藥物。通過吉利德科學的在研B肝新藥Selgantolimod(GS-9688)在動物HBV感染模型中,也實現了HBV感染動物中的臨床治癒。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在與以往免疫治療劑(GS-9688)相比時,ASGR1-TLR8則表現出較強的肝臟靶向骨髓細胞能力。
  • B肝在研新藥ASGR1-TLR8,肝靶向活性,強髓細胞激動劑
    提及免疫治療劑,我們會優先想到吉利德科學的在研B肝新藥Selgantolimod(GS-9688)。但在2020年美國肝病虛擬數字會議上,研究人員介紹了一種新型TLR8激動劑ASGR1-TLR8,該研究藥物是一種ASGR1導向的TLR8免疫治療劑,優勢為肝靶向活性的強骨髓細胞激動劑,擬用於慢性B肝患者的進一步開發。
  • B肝RNAi新藥開發機制和強而特異性基因沉默
    RNAi途徑較為明顯優勢是,促使後生物動物細胞中,普遍存在的轉錄後基因沉默(PTGS)機制。小番健康再接上一章,深入介紹當前用於開發全球慢性B肝新藥常見的RNA幹擾(RNAi)和其他靶點有什麼不同。B肝RNAi新藥機制,強而特異性基因沉默,受小雙鏈RNA影響這種途徑開發的研究藥物,強而特異性的基因沉默,主要是受到小的雙鏈RNA影響,比如,21-23nt短幹擾RNA(siRNAs)和≈22nt microRNAs(miRNAs)。在哺乳動物細胞中,miRNAs在基因調控中起著基礎性作用,由miRNA的生物合成途徑產生的。
  • B肝先天性開發新藥和一系列研發靶點
    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進步,HBx被發現屬於一種重要的細胞內的B肝病毒蛋白,在肝細胞的宿主細胞中,起著幹擾轉錄、信號轉導、細胞周期進程、凋亡以及染色體穩定性的作用。科學家也因此,引出了一系列的新藥研發靶點。
  • B肝Toll樣受體亞家族和相關機制介紹
    曾經介紹了全球擬應用於開發B肝治療新藥靶點之一:Toll樣受體激動劑,如TLR3、7、8和9,怎樣理解這些Toll樣受體激動劑在B肝治療方向的潛在開發價值和作用機制呢?小番健康認為,若要詳細介紹這些,必須先認識一下B肝病毒感染和宿主天然免疫之間的聯繫。
  • B肝在研新藥應用RNAi,靶向cccDNA,使抑制成為可能
    RNAi應用廣泛,其中不乏針對B肝病毒(HBV)新藥開發的抗病毒藥物。可以說,目前RNAi幹擾技術已經發展比較成熟,那麼怎樣來理解當前全球藥企積極使用RNAi這項技術開發全球B肝在研新藥呢?小番健康向您細細道來。
  • B肝創新藥物機制,2021年後,哪些靶點值得期待?
    使用RNAi幹擾開發慢性B肝新藥,已經成為全球藥企積極發力方向。全球已有各種試驗數據表明,miRNAs通過靶向HBV基因組或調控HBV啟動子或增強子活性的HBV相關轉錄因子,參與了HBV複製的調節之中。B肝創新藥物機制,2021年後,哪些靶點值得期待?
  • B肝在研新藥GS9620,顯示持久抑制,但cccDNA未下降
    激活人體先天免疫反應的幹預措施,是全球開發B肝潛在新靶點新機制。比如,Toll樣受體激動劑。Toll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s,tlr),它已經被藥物學家證明是抵禦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全球有多家藥企基於Toll樣受體激動劑開發新藥當中(下圖:來源吉利德科學新藥研發管線)。
  • B肝在研新藥GS9620,顯示持久抑制,但cccDNA未下降
    激活人體先天免疫反應的幹預措施,是全球開發B肝潛在新靶點新機制。比如,Toll樣受體激動劑。Toll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s,tlr),它已經被藥物學家證明是抵禦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全球有多家藥企基於Toll樣受體激動劑開發新藥當中(下圖:來源吉利德科學新藥研發管線)。B肝在研新藥GS9620,顯示持久抑制,但cccDNA未下降該靶點主要通過信號轉導途徑來感知病原體相關的分子模式,從而產生細胞因子。
  • B肝在研新藥ASGR1-TLR8和AASLD2020發表一種肝靶向骨髓細胞藥物
    B肝在研新藥ASGR1-TLR8,肝靶向活性,強髓細胞激動劑免疫治療劑是目前全球開發B肝新藥的重要靶點之一,但研發難度也略高於其他靶點研究藥物。通過吉利德科學的在研B肝新藥Selgantolimod(GS-9688)在動物HBV感染模型中,也實現了HBV感染動物中的臨床治癒。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在與以往免疫治療劑(GS-9688)相比時,ASGR1-TLR8則表現出較強的肝臟靶向骨髓細胞能力。
  • B肝新藥靶點短目標,促使表面抗原消失策略,HBV合併HDV是挑戰
    發表於《Wiley Online Library》上的《LIVER INTERNATIONAL》慢性B肝藥物開發機制和組合治療方案中,研究人員闡述了B肝新藥研發主要和病毒複製的幾個步驟有密切關係,即B肝病毒複製的幾步驟可以作為新藥物靶點。
  • B肝在研新藥CRISPR,永久性使cccDNA失活,治癒感染
    人類不斷探索新治療方法來開發新藥,基因技術也就越來受到科學家的重視。今年兩位女性研究人員因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拿下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值得一提的是,CRISPR/Cas9也正應用於B肝新藥開發。
  • B肝在研新藥兩項靶點,核糖核酸酶H或核心抑制劑,詳解作用機制
    在介紹過直接作用抗病毒藥物如核苷(酸)類似物(NAs)、HBV附著/進入抑制劑、基因編輯策略:cccDNA形成抑制劑、RNA幹擾這4項靶點後,另有2種新靶點用於開發慢性B肝新藥,那就是核糖核酸酶H(RNase H)靶向性和核衣殼組裝抑制劑或稱核心抑制劑。
  • B肝先天性開發新藥,樹突狀細胞,被認為在誘導應答有意義
    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進步,HBx被發現屬於一種重要的細胞內的B肝病毒蛋白,在肝細胞的宿主細胞中,起著幹擾轉錄、信號轉導、細胞周期進程、凋亡以及染色體穩定性的作用。科學家也因此,引出了一系列的新藥研發靶點。
  • B肝新藥開發靶點,韓國科學家描述,肝臟TRM細胞潛在作用
    B肝新藥開發靶點,韓國科學家描述,肝臟TRM細胞潛在作用韓國研究人員介紹,實現慢性B肝病毒(HBV)感染的功能性治癒或完全清除HBV的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一直以來是慢性HBV感染患者治療的挑戰。雖然新的抗病毒藥物正在研究中,提高HBV特異性適應性免疫反應,也是目前期望的重要持久清除病毒的方法之一。
  • 【新藥進展】全球B肝新藥進展
    編者按:Hepatitis B Foundation網站開始恢復正常更新,但仍有部分新藥更新滯後。肝霖君查詢各大藥企官網更新的產品管線信息及相關網絡資料做了系統地整理。
  • B肝在研新藥治療性寡核苷酸,調節敏感分子靶點,慢性肝病新策略
    Blumberg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隨後將其命名:B肝表面抗原(HBsAg),也稱為澳抗。1965年至2020年已過去55年,醫藥學科研人員對B肝病毒複雜的生命周期不斷進行探索與科研攻關。在AASLD 2020(美國肝病學術年會)前夕,已有一項新藥研發進展,被權威期刊接受並發表,經過同行評審。
  • Arrowhead與楊森共同開發B肝RNAi療法ARO-HBV
    Arrowhead致力於通過沉默致病基因來開發難治性疾病的療法。利用其廣泛的RNA化學技術組合和有效的遞送模式,Arrowhead通過引發細胞天然存在的RNA幹擾機制,導致對靶點基因的快速,深入和持久的敲低,從而影響其編碼的蛋白質的產生。
  • B肝抗纖維化新藥,日本科學家開發,miR-6133-5p機制
    慢性B肝病毒感染通常導致活躍的肝炎相關肝纖維化,日本科學家鑑定了39種人的microRNAs,它們能有效地抑制B肝病毒在肝細胞中的複製B肝抗纖維化新藥,日本科學家開發,miR-6133-5p機制這項研究的主題是,人MicroRNA miR-6133-5p對培養肝星狀細胞纖維化活性的抑制作用。
  • B肝抗纖維化新藥,日本科學家開發,miR-6133-5p機制
    慢性B肝病毒感染通常導致活躍的肝炎相關肝纖維化,日本科學家鑑定了39種人的microRNAs,它們能有效地抑制B肝病毒在肝細胞中的複製,並評估了這些microRNAs是否具有抗纖維化潛力,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分子科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