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RNAi幹擾開發慢性B肝新藥,已經成為全球藥企積極發力方向。全球已有各種試驗數據表明,miRNAs通過靶向HBV基因組或調控HBV啟動子或增強子活性的HBV相關轉錄因子,參與了HBV複製的調節之中。
B肝創新藥物機制,2021年後,哪些靶點值得期待?
因此,全球有研究人員認為,了解了miRNAs參與抑制HBV複製的分子機制,可以提供開發新的與改良抗慢性B肝病毒感染的RNAi帶來重要的新見解。RNAi應用具有相當前景,但研究人員前沿觀點認為,具有非常特異的抗cccDNA效應方法,才可能是該靶點完全控制慢性B肝感染的關鍵。除RNAi外,ZFNs是一類基因靶向試劑,目前正被廣泛用於修飾細胞中的基因組,例如植物、魚類、小鼠、鴨子和人類。
用作體外靶向cccDNA的ZFNs,目前被發現能有效地控制細胞內的cccDNA水平。也有報告指出,控制肝癌細胞中的cccDNA水平,可以使用能夠切割HBV核心基因的ZFNs將pgRNA水平降至29%(數據來自:科學雜誌《Viruses》)。以往科學家還提出了利用互補性的腺相關病毒(scAAV)載體,遞送的HBV特異性ZFNs,它能夠靶向病毒DNA聚合酶、核心抗原以及X基因,進而有效抑制B肝病毒複製,並抑制B肝病毒持續存在的細胞模板。
TALENs,基因組編輯核酸酶三大類之一。被一些科學家設計為靶向HBV基因組的HBs或HBc表達區域,曾經表現出抑制e抗原和B肝表面抗原的產生,也在幾個B肝病毒基因型中被科學家觀察到。有趣的是,在給藥TALENs後,IFNα能夠恢復B肝病毒複製的IFN刺激反應,靶向B肝病毒基因組DNA的保守區域。因此,目前也有科學家認為,HBV基因靶向治療方法在HBV/TALENs靶向治療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最近,CRISPR/Cas9基因編輯被科學家認為是一種特別有效的方法,可以介導cccDNA從感染的肝細胞中完全清除。把CRISPR/Cas9基因編輯與ZFNs、TALENs進行比較,CRISPR/Cas9可通過引導RNA(gRNAs),以靶向DNA序列,進而抑制感染細胞中的cccDNA。以上就是全球基因基因新療法開發B肝新藥的一些實驗室進展。
除基因技術外,還有如針對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反應治療B肝的藥物正在開發中,前期小番健康也曾經介紹。目前,這種新方法被認為是第2類先進療法,它的作用機制是,通過促進受感染肝細胞內的固有免疫反應或逆轉T細胞衰竭,來調節B肝病毒宿主介導的反應,也可以認為是一種強有力的選擇性基因療法。
什麼是先天免疫反應?
它主要在抑制B肝病毒感染的廣泛傳播中,起到重要作用。並且它還通過樹突狀細胞(dc)、自然殺傷細胞(NK)和自然殺傷T(NKT)細胞上的模式識別受體,激活有效的適應性免疫反應。先天免疫的所有成分,在B肝病毒感染期間都會受到調節。例如,Toll樣受體(TLRs)、維甲酸誘導基因(RIG-I)和NOD樣受體(NLRs)屬於PRRs,它們對感染病毒的發生和啟動先天免疫反應,用來限制B肝病毒傳播都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