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進步,HBx被發現屬於一種重要的細胞內的B肝病毒蛋白,在肝細胞的宿主細胞中,起著幹擾轉錄、信號轉導、細胞周期進程、凋亡以及染色體穩定性的作用。科學家也因此,引出了一系列的新藥研發靶點。
B肝先天性開發新藥,樹突狀細胞,被認為在誘導應答有意義
比如,在上篇介紹的TLR中,TLR9檢測病毒DNA,其中TLR7和TLR8識別的單鏈RNA(ssRNA),還有TLR3識別病毒雙鏈RNA(dsRNA)。在2021年前,科學家還發現涉及銜接蛋白、蛋白激酶(ERK、JNK、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PI-3激酶的重要信號,再加上各種TFs,如幹擾素調節因子3、5或7(IRF3、5或7))、核因子κB(NF-κB)和活化蛋白1(AP-1),它們都在介導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病原體相關的配體和TLRs結合反應。
TFs的激活,通常會導致I型幹擾素、促炎性細胞因子或共同刺激物的誘導發生,而這些因子反過來,又會產生抗B肝病毒效果。尤其是在肝細胞中的NF-κB、IRF3和MAPK的激活,在一些醫學期刊文獻當中證明,似乎具有強烈抑制了細胞內的B肝表面抗原水平作用,而TLR激活的固有免疫細胞,也刺激了B肝病毒的特異性免疫反應產生,進而導致B肝病毒複製的實質性抑制。
在國外另有一些研究表明,TLRs的激活,促進了IFNα和幹擾素β(IFNβ)的產生,而IFNα和IFNβ又反過來有助於消除B肝病毒感染。前期提到的PRR,它屬於RLR家族的黑色素瘤分化相關蛋白5,簡稱MDA5。MDA5,在病毒的mRNA識別當中,起著特殊作用,也有一些權威醫學期刊上會有證明此類觀點的實驗數據。
有一些研究證明,當慢性B肝患者的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配體,簡稱PD-L1水平偏高時,他們體內的樹突狀細胞有助於抑制T細胞的活化。因此,科學家曾作出觀點,即樹突狀細胞被認為在誘導免疫應答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阻斷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D-L1)和其配體(PD-L1和PD-L2)的相互作用,似乎是增強衰竭T細胞抗病毒功能的一種有希望的方法。
相比之下,人們常見的的一些開發慢性B肝新藥靶點如TRL7激活,可以增加漿細胞樣DC活性,從而促進針對B肝病毒的適應性和先天性免疫應答。另外,2021年之前,全球醫藥學家在權威醫學期刊上,還曾經發現髓系樹突狀細胞(mDCs)和pDCs中TLR9的激活導致B肝病毒感染患者的NK細胞溶解活性的誘導。對此,如樹突狀細胞是抗B肝治療的主要來源,而這些細胞在調控B肝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研究。
以上是小番健康大致介紹的HBV的相關開發靶點:先天免疫概念,再談談什麼是適應性免疫。適應性免疫,屬於另一種利用免疫反應進行的治療方法,其主要通過激發或者激活T細胞,用來靶向B肝病毒感染的肝細胞。B肝核心抗原,它是在刺激CD8+T細胞反應中起重要作用,這些細胞因子會促進CD4+T細胞分化為Th1淋巴細胞。
另外,比如IFNα等抗病毒細胞因子產生,還會導致B肝病毒的特異性CD8+T細胞的誘導以及促進B肝病毒的消除,B肝病毒的特異性CD4+T細胞分泌IL-2水平,調節慢性B肝患者細胞毒性CD8+T細胞反應的衰竭。另一個方面,T細胞相關的免疫抑制劑,比如PD-1、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蛋白4、T細胞免疫球蛋白和粘蛋白結構域3,還包括信號性淋巴細胞活化分子/淋巴細胞活化基因3;
以上這些基於適應性免疫的方向,都被科學家證明是免疫抑制抗B肝反應的關鍵因素。舉個例子,比如在慢性B肝病毒感染期間,PD-1和CTLA-4(也即是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蛋白4)的過度表達,導致了CD4+或CD8+T細胞的衰竭或功能障礙。然而,在CD4+T細胞上持續表達PD-1,也會導致陰性受體的低表達水平,包括CTLA-4、Tim-3、殺傷細胞凝集素樣受體亞家族G成員1。
更重要的是,也有越來越多數據證明,阻斷PD-1/PD-L1相互作用,可以提高慢性B肝患者的特異性T細胞的抗病毒效果,而且其特異性CD8+T細胞,還會分泌高水平的支持性細胞因子。所以,這個方向開發的藥物,主要原理是通過阻斷PD-1/PD-L1的相互作用,它可能是未來實現慢性B肝患者的特異性T細胞活化的關鍵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