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研究B肝的人都希望能夠攻克這個難題。我們現在走兩條路,一是認識B肝病毒本身,側重於基礎,二是推動改善未來治療手段,側重於應用。」「所裡很早提出,做好基礎研究,促進應用研究。」李文輝說。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憑藉其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11月12日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
李文輝博士近影。
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
發現病毒受體,揭示B肝感染奧秘
李文輝2001年從協和醫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到美國哈佛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後擔任講師。2003年非典(SARS)爆發後,他和同事日夜奮戰,在國際上第一個發現了SARS病毒的受體ACE2,在國際同行中引發轟動。2007年,李文輝回國加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開始聚焦B肝和丁肝病毒的感染研究。經過5年的潛心攻關,他的團隊終於發現了B肝和丁肝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共同受體——NTCP(牛磺膽酸鈉共轉運蛋白)。
B肝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全球人口有20億人曾感染B肝。目前全世界仍有超過2.4億慢性B肝患者,中國約有8000萬人感染B肝病毒,每年約30萬人死於慢性B肝相關疾病。由於現有藥物不能根治B肝,病人必須終身服藥。
B肝和丁肝病毒必須先與肝臟細胞表面的受體分子結合,才能進入到宿主細胞內,實現對人體的感染。因此,找到病毒的受體,對於深入了解B肝的感染機制、建立更好的體外和動物研究模型,以及研發出有效的新藥,都至關重要。
然而,尋找B肝病毒的受體絕非易事。自巴魯克·布隆伯格在上世紀70年代發現B肝病毒後,全球的科學家就前赴後繼、尋找B肝病毒感染人類肝臟的「金鑰匙」。但是,40多年過去了,科學家們都一無所獲。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李文輝團隊終於在2012年11月找到了B肝和丁肝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共同受體——NTCP。
同年11月,相關論文在學術期刊上發表後,立即在國際學術界引發轟動。肝病學界認為,該研究對B肝基礎和應用領域有重大和深遠影響,將可能幫助B肝治療新藥的發現而為B肝病人造福。
中國研發的B肝新藥曙光初現
B肝病毒受體的發現,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李文輝的研究成果發表後,國際知名的B肝研究機構和製藥公司,都在採用他創建的研發技術體系開展後續研究和藥物開發。希望早日實現。
期待新藥的同時,患者也需要維持住眼前的治療,目前治療B肝,
多數患者B肝治療現用核苷(酸)類藥物的效果比較好,HBV DNA轉陰率很高,
但是B肝表面杭原和B肝e抗原的轉陰率比較低,其實這意味著即使患者已經清除了HBV,但還是有可能進展到肝硬化、肝癌,所以呢完全靠西藥單靶點的作用,還是多少存在缺陷的。
用中醫多靶點中藥複方療法治療,能起到增強自身免疫耐受力,抑制炎症及病毒變異擴散效果,防止和延緩纖維化和肝硬化等,改善肝臟微循環障礙,修復炎症損害的肝細胞。多靶點協同治療,能提升藥物吸收率,縮短治病的周期,起效快不說也幾乎沒有副作用,從根本上上解決問題。這樣患者復發率會比較低。中醫西醫同時治肝病,這是更整體的治療模式,它能給患者帶來更全面的獲益。
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