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2 日,北京生命科學院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的李文輝教授,因發現了B肝(B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病毒和丁肝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共同受體,為B肝病毒研究及相關B肝疾病治療領域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被美國B肝基金會授予了全球B肝研究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屬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科學家。
圖 | 李文輝教授
巴魯克布隆伯格獎由美國B肝基金會設立,是一項專門針對B肝領域研究的獎項,其命名旨在紀念於上世紀 70 年代發現B肝病毒的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得主巴魯克・布隆伯格。
李文輝教授於 2007 年進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並開始對B肝及丁肝病毒入侵人體的過程展開研究,歷時 5 年於 2012 年年底時發現了這兩種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共同受體 NTCP (牛磺膽酸鈉共轉運蛋白),這一成果對於B肝病理學研究之意義深遠,得到了肝病研究領域各方的廣泛認可,被認為或能在未來用於開發新一代B肝類藥物。
據悉,B肝屬一種肆虐全球的嚴重疾病,全球估計有B肝病毒感染者 2.4 億人,我國約有 9300 萬人。全球範圍內每年約有 30 萬人因患B肝或B肝導致的其他疾病死亡,但目前世界上尚無能根除B肝問題的藥物,患者如確診B肝需終身服藥。此外,慢性B肝病毒感染是導致肝硬化、肝癌的重要病因,而丁型肝炎病毒( HDV )還是B肝病毒的衛星病毒 , 在所有B肝病毒感染者中,約有 1500 萬人同時感染 HDV 。
2020 年的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得主,美國病理學家哈維・阿爾特及查爾斯・賴斯,都對李文輝的研究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 NTCP 的發現為困擾B肝病毒研究領域數十年的受體難題畫上了句號,或象徵著B肝研究的新一個階段的開始。
李文輝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對自己能獲此獎項感到非常榮幸,非常高興能看到自己和團隊的研究能對B肝研究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但認為該獎應由他與研究團隊的成員共享。此外,李文輝還表示,自己將在未來與同事繼續努力,爭取能再次在B肝病毒研究及藥物開發上有新的突破。
目前,對B肝感染的科學研究及藥物開發已進入一個充滿生機的新時代。據悉,李文輝所在實驗室的研究興趣集中於重要病毒感染的分子機制及其防治。近年來,其主要致力於B肝病毒研究。
該實驗室綜合運用病毒學、生物化學、免疫學、化學生物學等多學科方法深入剖析B肝病毒及 丁肝病毒感染過程的分子基礎,以幫助理解其病理機制。
李文輝實驗室在其官網表示:「(我們)希望研發新的抗病毒藥物,為最終有效解除患者的病痛而努力。此外,我們也與相關實驗室合作研究 NTCP/ 膽酸等分子在感染及機體代謝過程中的相關作用。」